一、將所有資產都用於投資理財
很多人認為儲蓄是一種貶值的行為,就將所有資產都用於投資中。認為低風險的投資產品不會虧本。但實際上,無論你是買股票這種高風險產品,還是買基金這類低風險產品,都不能完全保證資金安全。
而理財應該是一個資金管理的過程,這就要求人們要學會通過產品配置來保證資金得到安全。任何時候,儲蓄都是必不可少的。具體來說,家庭理財要建立四大賬戶:基本賬戶、保障賬戶、投資賬戶、養老傳承賬戶。
二、盲目投資不合適的理財產品
很多人一味的依賴專家,不根據自身經濟需求,盲目地將短期要用的錢投資於長期理財工具,或是買了自身風險能力無法承受的理財產品等。
對於專家,要學會有選擇的聽取專家提供的信息,理解其分析的邏輯,尤其要讓專家解釋清楚:風險在那裡,什麼情況下會有損失,損失有多大,流動性如何安排等。最好多請教幾位專家,聽一些不同意見,選擇最適合自己資金和風格的投資方案。
三、預期收益等同於實際收益
人們總是把投資收益率視為選擇投資產品的「剛性指標」,然而不同結構和不同投向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實現的幾率往往存在很大差異。投資人一定要小心鑒別,了解各種名詞的真正含義,以免掉進理財平台的陷阱。
如很多理財機構都使用「平均年化收益率」來代替產品收益預期。而「平均年化收益率」是依據產品多年來投資表現,以年化的方式計算出來的復合數據,但在較短的投資期限內,卻往往會與實際年收益產生較大背離。
最後,筆者提醒大家,在選擇理財機構時,盡量選擇哪些口碑好,安全制度健全的機構:如 小 資 錢 包。
② 理財產品中的飛單是什麼意思
飛單就是銷售業務員拿到訂單後,不將訂單交由自己公司做,卻將訂單放在別的公專司做。
每款屬金融投資產品都有一個產品管理人,銀行理財產品的產品管理人就是銀行,而「飛單」產品的管理人一定不是銀行,而是一家投資公司。所以,投資者在遇到理財經理介紹某款產品的時候,一定要問清楚,產品的管理人是誰。
「飛單」產品主要以超高的投資收益率吸引投資者,加上理財經理的各種口頭保證,不明真相的投資者很容易被騙。據統計,10月份非結構性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11%,一年期以上的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45%,其中會有個別超高收益產品出現,但收益率都在6%左右。與之對比,「飛單」產品的投資收益要遠遠高於這組數據。
「飛單」產品則主要投資於實體項目,通常是以股權、債券等形式投資於某某企業,或某某項目。還有部分「飛單」產品的投資方向為股市、或海外市場。
③ 民生銀行也搞"飛單",銀行理財還安全嗎
可以說,沒有什麼理財是絕對安全的,不管是銀行存款、理財、國債等;安全從來都只有相對的,相對安全的銀行存款單也是可以偽造的。
④ 一文全面讀懂什麼是銀行理財產品"飛單
所謂「飛單」,是指銀行員工利用銀行的營業場所,私自銷售非本行自主發行的、非本行授權和簽訂代銷協議的第三方機構理財產品。
⑤ 手機銀行理財產品安全嗎
現在很多人對於互聯網理財,都持有一定的懷疑態度,認為在網上買的理財產品,沒有實物,看不見摸不到,因此在手機銀行或者網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感覺是虛無的,不安全的。但實際上,在手機銀行上購買的理財產品一般都是銀行的自營產品,相比於在網點購買更有優勢,更可靠。
第一個好處,手機銀行理財打破了物理限制,各個銀行全國各地的好產品都可以輕松買到。比如一些小型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以往只能是本地買到,現在下裁手機銀行APP,就可以輕松異地購買了。此外,手機銀行還可以7天×24小時不間斷服務,這等於銀行不下班了,用戶隨時都可以理財。
第二個好處,去手機銀行的網上營業廳購買理財產品,節約了大量資源,而銀行就會把這些回報給投資人。所以,同樣的產品,手機銀行更優惠。此外,許多最好最新的產品都是在網路銀行,掌上銀行最先發行!利息高,收益好,用戶可以在第一時間掌握最新信息。
第三個好處,手機銀行更加安全可靠。手機銀行推薦的產品一般是銀行自己發行的產品,而在櫃面購買的既有自營的也有代銷的。而銀行工作人員代銷第三方理財產品的風險較大,一旦出了事情,客戶理財的本金都可能無法保障。而通過手機銀行理財就可以避免發生此類現象。
⑥ 銀行從業人員如告知客戶該理財非銀行產品算飛單嗎
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時一般銀行都會和你說理財風險的,並且有錄音的以免後續糾紛,一般告不了的,購買的時候要看清楚是保本理財還是風險理財。
我個人購買的平台理財你可以看下,
⑦ 銀行客戶經理幫第三方理財飛單風險大嗎一般能賺多少
嚴格說屬於違規行為,違反職業道德。
賺多少的看具體是什麼產品了!
客戶損失的風險還是比較高的。
⑧ 虛假理財作為「飛單」中的一種嗎
「銀行業金融機構在營業場所銷售的理財產品,既包括自身依法發行的理財產品(以下簡稱自版有理財產權品),也包括合作機構依法發行的金融產品(以下簡稱代銷產品)。」福建銀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除此之外,還有個別銀行工作人員或離職人員利用職務便利,向客戶銷售或推介非本行發行或代銷的投資產品,俗稱「飛單」。
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主體一般為資質優秀,實力雄厚的銀行業機構,募集的資金主要投向貨幣市場、債券市場、央行票據等,少部分資金會進入優質實體、信託或基金公司的合作項目,客戶資金的安全性有很大保障。但「飛單」的資金則通常是以股權、債權等形式進入某實體項目,投資標的門檻較低,宣傳的收益率很高。
⑨ 民生銀行30億理財飛單 賣的是什麼理財產品
專家提醒抄,消費者切莫貪戀高收益理財產品,有些承諾的高收益,是預期收益率,但並不會明確寫入銷售協議里。
投資時如何防範飛單
投資者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時,如何防範飛單呢?業內人士對金融界保險頻道表示,可採用「兩看一查」的方式防範飛單:
一看產品管理人
任何理財產品都會有一個產品管理人,銀行理財產品的管理人自然就是銀行,保險產品的管理人是保險公司,如何購買的產品不是實際的對應管理人,就是有問題的。
二看蓋的什麼章
「飛單」產品的管理人一定不是產品的本機構。而是某理財項目公司、投資公司或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所以,投資者在遇到理財經理介紹某款產品時一定要看清楚合同上蓋的什麼公章,凡蓋的是其他公章就需謹慎對待。
三上官網或打熱線查詢
還有就是理財產品的名稱,客戶可撥打銀行的熱線電話或登錄銀行官方網站查詢所購買的產品, 如果是「飛單」就不會有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