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想找有關人民幣的知識
、100元9種面額,其中1角、5角、1元有紙幣、硬幣2種。與第三套人民幣相比,增加了50、100元大面額人民幣。為適應反假人民幣工作需要,1992年8月20日,又發行了改版後的1990年版50、100元券,增加了安全線。
第四套人民幣在設計思想、風格和印製工藝上都有一定的創新和突破。主景圖案集中體現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各族人民意氣風發,團結一致,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主題思想。在設計風格上,這套人民幣保持和發揚了中國民族藝術傳統特點,主幣背面圖景取材於中國名勝古跡、名山大川,背面紋飾全部採用富有中國民族特點的圖案。在印製工藝上,主景全部採用了大幅人物頭像水印,雕刻工藝復雜;鈔票紙分別採用了滿版水印和固定人像水印,它不僅表現出線條圖景,而且表現出明暗層次,工藝技術很高,進一步提高了中國印鈔工藝技術水平和鈔票防偽能力。
第五套人民幣
1999年10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陸續發行第五套人民幣,共有1角、5角、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八種面額,其中1角、5角、1元有紙幣、硬幣2種。第五套人民幣根據市場流通需要,增加了20元面額,取消了2元面額,使面額結構更加合理。
第五套人民幣繼承了中國印製技術的傳統經驗,借鑒了國外鈔票設計的先進技術,在防偽性能和適應貨幣處理現代化方面有了較大提高。各面額貨幣正面均採用毛澤東主席建國初期的頭像,底襯採用了中國著名花卉圖案,背面主景圖案通過選用有代表性的寓有民族特色的圖案,充分表現了中國悠久的歷史和壯麗的山河,弘揚了中國偉大的民族文化。
普通紀念幣
普通紀念幣是具有特定主題,限量發行的人民幣。中國人民銀行從1984年發行第一套普通紀念幣至今,共發行了63套75枚(張)普通紀念幣,總發行量約8.5億枚(張)。這些紀念幣選題豐富多彩,設計獨具匠心,規格材質多種多樣,圖案新穎美觀,面額有1角、1元、5元、10元、50元、100元不等,將中華人民共和國50多年的輝煌成就及重大歷史事件濃縮於紀念幣的方寸之間。這些紀念幣是人民幣系列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和完善了中國貨幣制度,弘揚了中國貨幣文化,並不斷探索和創新,為促進商品流通和經濟發展、擴大對外交流發揮了積極作用
其它
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法定貨幣。以元(圓)為單位。1948年12月1日開始發行 。以¥為代號,取「元」字漢語拼音 yuan的首寫字母大寫加兩橫。發行後,陸續收回各解放區發行的地方性貨幣,1951 年 4月全部收清。隨後,又用收兌辦法肅清了國民黨政府發行的各種貨幣。為了建立獨立、統一的人民幣市場,國家規定禁止金銀、外幣在市場上流通。在控制了自抗日戰爭以來綿延不斷的通貨膨脹後,國家為保持人民幣幣值的長期穩定,消除通貨膨脹的遺跡 ,自1953 年 3月1日起,發行新的人民幣,按1元新幣折舊幣1萬元進行兌換,物價 、工資 和一切 債務也按這一比率 折算 。人民幣票面額有100元、50元、10元、5元、2元、1元主幣,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輔幣,和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 分的金屬輔幣 。外匯兌換券是於指定范圍內同人民幣等值流通的票券,於1995年7月1日停止流通。
1947年12月2日,毛澤東坐在陝北一家農民窯洞的土炕上,收閱一封中央工委董必武拍來的電報:「已派南漢宸赴渤海找張、鄧商議建立銀行具體辦法。銀行的名稱,擬定為中國人民銀行。是否可以,請考慮示遵。名稱希望早定,印鈔時要用。工委已同意……」毛澤東閱後,遞給坐在桌子對面的周恩來。
周恩來看過後說道:「南漢宸意見,建立全國統一的銀行和貨幣勢在必行。」毛澤東聽了笑道:「情形還真有點像八國聯軍進北京。我們晉察冀用的是邊幣,晉冀魯豫用的是冀南幣,山東用的是北海幣,東北用的是東北幣,西北用的是農民幣,一旦打進天津、北平去,可不就是七八種貨幣一起上市嘛!不過,現在就成立全國統一的銀行,是不是為時還過早了一些……」周恩來按毛澤東的意見回了電報。
董必武收到中央回電,立即將南漢宸找來說:「現在成立全國統一的銀行是早了一點,但我們准備工作鬆懈不得。工委已經研究,從明天起,掛出中國人民銀行籌備處的牌子,你就牽頭做籌備處主任。」
南漢宸說:「現在要做的准備工作有,搜集所有的統一貨幣發行政策,搜集各解放區的發行指數,籌備起足夠的發行准備金。還要確定出幾種票面,各種票面的金額與價值含量,還要設計出票版圖案,選定好紙張等等……既然中央和毛主席都同意我們的意見,統一的銀行叫中國人民銀行,那我們的貨幣就叫『人民幣』了。」
董必武聽了點點頭說:「這個名字很好,說明了我們銀行、我們貨幣的性質。既是人民的,那就不是某個地區的、部門的,而必定是全國性的,全國人民的嘛!」
南漢宸非常佩服董必武的這番解釋,精明透徹,於是說:「到時候,鈔票上中國人民銀行幾個字,還得請你來寫。」
1947年12月下旬,中國人民銀行籌備處的牌子,掛在了平山縣離西柏坡一里許的夾峪村一家農民小院里。
1948年秋,籌備處遷至石家莊,正趕上國民黨飛機來轟炸。籌備處同志在彈片飛嘯中去搶救趕印的人民幣和其它備用物資,南漢宸帶頭在火海中搬運搶救,沒有一個人顧及到個人的安危。
董必武有一天把南漢宸找去,對他說:「你們設計的人民幣票版樣中央工委同志都看過了,前幾天我又打電報給毛主席,告訴他票版正面印的是毛主席像。
今天主席回來電報,不同意在票版上印他的像。主席說,票子是政府發行的,不是黨發行的。我現在是黨的主席,不是政府主席,因此票子上不能印我的像,將來當上政府主席再說吧。漢宸,你把票版拿回去讓他們再重新設計一下。」
「那麼,票面上改成什麼圖案為好呢?」南漢宸問。
董必武思忖了一陣說:「人民幣,是人民自己的貨幣,應當以反映解放區人民從事工農業生產為主。另外,還有一點要特別注意,人民幣是新中國的貨幣。
我們是獨立自主的國家,在票版的正面和背面,除了必要的阿拉伯數字外,一律用中文,不能像某些貨幣那樣,摻雜著英文字。」
南漢宸回去,告訴了設計師王益久、沈乃鏞,根據董必武的意見對鈔票重新進行設計,並將董必武寫的「中國人民銀行」和錢數的一些字也一並帶過去。
兩位設計師很快就設計出拾元、貳拾元、伍拾元三種票版來,所有的圖案都是工人、農民搞生產的圖案。拾元的正面:左側是農民車水,右側是礦井場區;貳拾元的正面:左側是農民牽驢馱貨,右側是火車在鐵道上行駛;伍拾元的正面:左側是毛驢井邊車水,右側是煤礦的煤車。以至後來發行的壹佰元、貳佰元、伍佰元、壹仟元、伍仟元、壹萬元的票面,也都沿用這種工農業生產的結構。
1953年發行第二套人民幣時,負責設計工作的是著名畫家羅工柳。開始時,他們參照蘇聯貨幣都印有列寧頭像的做法,設計出的各種票版也都是毛主席的像。毛澤東審定時,又否決了。第二次送審時,周恩來還是提出了部分修改意見。
原來,伍元券主景民族大團結中,有人高舉毛主席畫像,周恩來指示說:毛主席的意見不要把他的像畫上,這里還有畫像,應當改為標語牌。壹元券主景畫面天安門上,原來有紅旗、彩燈和毛主席像,周恩來也指示將畫像取下。
1948年11月,四野解放東北全境之後百萬大軍全部開進關內,對天津等地實行了圍而不打、隔而不圍的戰略包圍,革命形勢發展十分迅速。面對這一形勢,周恩來打電話給南漢宸,讓他趕緊動員一切力量發行全國統一的人民幣,否則就要採取別的措施。
根據周恩來這一指示,董必武於11月18日主持召開了華北人民政府第二次政務會議,中心議題就是:成立中國人民銀行,發行全國統一的貨幣。會上,董必武再一次慎重地向南漢宸問道:「漢宸,時不我待呀!你們的籌備工作做得怎麼樣了,可不可以明天就把人民銀行的牌子掛出去?」
「我看可以了。經過一年多的籌備,各項工作都已經就緒了,12種面額的票版,已經請中央幾位領導審定過了,如果明天掛出人民銀行的牌子,明天就可以把鈔票發行出去。為了准備北平解放後立即有我們人民幣佔領市場,我們城工部的同志已經派人攜帶印版進入北平,同那裡的一家印刷廠談妥,已秘密地代我們印出一批鈔票。等解放軍一進城,人民幣就可以在市場上流通了。」南漢宸充滿信心他說。
董必武當下拍板做了決定:「好,這樣我們就定下來了,馬上對外宣布中國人民銀行成立!」
1948年12月1日,華北人民政府貼出布告,宣告中國人民銀行成立,發行全國統一的貨幣人民幣。南漢宸同志被任命為中國人民銀行總經理。
就在這一天,第一批伍元票面的人民幣,在河北省平山縣銀行正式對外發行;接著,又在石家莊發行貳拾元、拾元票面的人民幣。
註:現流通的2元紙幣正陸續回收、分錢已經停止使用。
人民幣升值
一、人民幣升值之利:
(一) 人民幣升值可能意味著人民幣地位的提高,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地位的提升。
1)中國老百姓手中的財富更加值錢,人民幣一升值,老百姓手裡的錢就更值錢了,中國的人均GDP全球排名也可以往前挪一挪。
2)中國外債壓力的減輕和購買力的增強等等。
例如:誰在掏錢維持號稱「全球老大」的美國政府的日常運轉?想當然的回答是美利堅合眾國的廣大納稅人。這個回答並不全對。因為當前的美國聯邦政府財政赤字巨大,光*納稅人的貢獻還不夠開銷,因而不得不大量舉債。而最大的債主是誰?是日本和中國。中國3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很大一部分買的是美國政府公債。
中國成為了全球最強大的帝國的最大債主之一。這個事實本身顯示了中國日益增強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去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僅次於美國;對全球貿易增長的貢獻,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經濟實力說話的人民幣自然而然也就獲得了更大國際事務話語權,這是好事。
3)有利於進口產業的發展:中國石化副董事邵金揚在接受采訪時稱:「如果人民幣升值,海外資產對我們來說會較便宜。」如果人民幣升值5%,中國石化2003年進口的石油,以目前的價格計算,成本將減少逾1億美元。
(二)人民幣升值的前景還是越來越清晰的。
這是因為,正如1994年以前人為高估人民幣幣值的政策被迫放棄一樣,人為低估人民幣幣值也是難以持續的,因為在匯率的問題上,政策干預,雖能一時起作用,但最終還是市場說了算。只要中國能夠保持經濟高增長,同時推動人民幣完全可自由兌換進程,那麼,人民幣升值,成為區域乃至世界貨幣將為時不遠。而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中國的經濟增長會在不遠的將來突然停步;中國的貨幣當局也一再表示,人民幣將走向完全可自由兌換。
實際上,人民幣的上升之旅已經開始,起點就是1994年1月1日的大幅貶值。這一年,人民幣官方匯率向市場匯率並攏,由上一年的1美元兌5.80元人民幣調整為1美元兌8.70元人民幣,貶值幅度為33%。從那時起到去年末,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的情況是,人民幣相對於美元、歐元(1999年以前為德國馬克)和日元名義升值幅度分別為5.1%、17.9%和17%;考慮通貨膨脹因素,實際升值分別為18.5%、39.4%和62.9%。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測算的結果也反映了同樣的趨勢。
雖然如此,但在當前,試圖誘導人民幣大幅升值,不具備現實條件。
二:人民幣升值之弊:
(一)受人民幣升值的影響,中國的經濟增長將會放緩。表現在三個方面:
1) 人民幣升值會影響到我國外貿和出口。人民幣升值,就會提高中國產品的價格,加大資本投入的成本,帶來的是我國出口產品競爭力的下降,從而引發國內經濟的不景氣。
一國貨幣的升值,帶來的是該國出口產品競爭力的下降,從而引發國內經濟的不景氣。在這個問題上,日本是有血的教訓的。在1985年,為了遏制廉價日貨出口狂潮,美、法、德、英的財政首腦就採取過相應的手段,迫使日本簽署了「廣場協議」,從而逼迫日元升值30%。此後,從1985~1996年的10年間,日元兌美元比率由250:1升至87:1,升值近3倍。而「廣場協議」被公認是引發日本經濟衰退的罪魁禍首。現在日本無非是想把這一悲劇轉嫁到中國。
2) 還會影響到我國企業和許多產業的綜合競爭力。因為盡管「中
國製造」已經成為世界市場的主要產品,但中國產品的一個致命弱點是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目前所佔的市場份額,主要依*中國產品價格的低廉,在競爭中並不處於主導地位,如果競爭力受到打擊是很可怕的。
《中國企業家》這次調查的最大發現是:82.4%的企業認為,人民幣匯率的變化,會對企業的經營活動產生影響。對於正在中國經濟舞台上活動著的企業來說,人民幣就像空氣和水一樣。
例如:創維集團董事局主席黃宏生,這位中國彩電出口大戶的老總面對升值的前景憂心忡忡,他認為,中國出口的大多是技術含量低的產品,高科技產品很少。人民幣如果升值,中國的國際地位也許提高了,但製造業在全球的競爭力將逐步喪失。他算了一筆賬,如果人民幣升值10%,就等於出口價格提升了10%,而中國國內製造企業好一些的利潤也只有5%左右,加上一些財政貼息,中國企業盈利水平平均也不到3%。平均3%的利潤率怎麼可能調節10%的升值壓力?肯定會出現大面積虧損。
黃宏生以創維為例,勾劃出中國企業對人民幣升值的最高心理底線:「現在我們在美國市場很難有大的提升,很大原因是其他世界工廠產品跟我們的價格一樣低。比如來自墨西哥的彩電、歐洲土耳其的產品很便宜,我們提一美元都不可能。我們今年在美國市場希望能提高三千萬美金銷售,但是如果人民幣升值了,那麼這個計劃就流產了。」
又如:與製造企業相比,那些在匯率風險最前沿的外貿企業,是變化的最強烈的感知者。對於出口型企業來說,出口的量,相對進口,要大得多。因此,黃宏生才說,人民幣升值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東方科學儀器進出口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黃方寧,向記者講了一個因為歐元升值——也就是人民幣貶值,導致虧損的例子。2003年年初,他們有一筆交易,簽約時歐元和美元的匯率還是1:0.9,等到交貨時,漲到了1:1.1了,他們又沒有採取鎖定匯率的措施,於是賠了。「即使我們有10%、20%的中間利潤,也都抵不上升值的損失。只能自己補上去了。」
再如:一些原來在中國進行生產的跨國企業,可能會將投資轉移到墨西哥或馬來西亞,20世紀80年代,台灣也曾經歷過中國現在的壓力,在台幣對美元的匯率從1:40漲到1:25後,一些傳統的低附加值產業,紛紛轉移到東莞。同樣,有專家分析,如果人民幣升值,這些傳統產業又會從東莞轉移到像中亞、越南等更不發達的地區。本來,中國還有很多地區,比如西部,可以容納這些產業,但因為貨幣的調整是針對所有企業的,可能使得中國被迫提早經歷產業空洞化的過程。
3) 還會破壞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使我國的金融距爆發危機的邊
緣越來越近。升值業可能葬送我國多年辛苦造就的良好投資環境,新增的海外投資則會減少,中國經濟增長的原動力將被大大消減,因為這種投資變得相對昂貴。另一方面,國際游資的投機活動可能增加,使我國的金融距爆發危機的邊緣越來越近。
例如:從墨西哥金融危機到亞洲金融危機,顯而易見的是這些國家的政府均是以高利率的貨幣政策,以吸納國內資金,但其效果卻適得其反,由於內部資金乏力,又吸引了大量的國際游資流入,使資金流向出現偏差而形成資金結構上的矛盾,埋下了貨幣危機的隱患;同時又產生了外資流入推高了本幣匯率的矛盾,觸發了經濟結構問題的暴露,或出現泡沫經濟或出現經濟滑坡,從而被迫實行本幣貶值政策,直接導致貨幣市場和證券市場的交易風險,並最終引發金融危機。
何為金融危機?這就好比是一戶本來很窮的人家,來了一個巨富親戚,
為他們帶來了暫時的「富裕」生活,因而外人便因其闊而借給這家人巨資,不料這戶人家的富親戚突然消失,留給這戶人家的只有高築的債台,並因此導致了借其巨債的朋友。一時間危機四起。
可見,如果人民幣升值,則會導致:由於內部資金乏力,又吸引了大量
的國際游資流入,使資金流向出現偏差而形成資金結構上的矛盾,埋下了貨幣危機的隱患
4) 還有,升值後導致投機不可避免地盛行:由於以美元表示的國
民財富迅速增加,股市和房地產達到高潮,一些「泡沫」進一步膨脹或造就新的「泡沫」,兩極分化繼續擴大,導致投機不可避免地盛行。
例如:美國許多散戶投資者紛紛在當地開立人民幣儲蓄帳戶,希冀有朝一日人民幣匯率制度變化會讓他們受益。當然,這些散戶帳戶並非是真正的人民幣帳戶,因為依照中國不可自由兌換的匯率體制,在海外開立人民幣帳戶是非法的。他們開立以人民幣計價的儲蓄帳戶,帳戶內的存款是美元,但基於人民幣的現貨匯率,這些帳戶將因人民幣兌美元現貨匯率的波動而升值或貶值。 Everbank首席執行長Frank Trotter稱,公司此舉在一些客戶中產生了很大反響。自一年多以前人民幣匯率開始顯示失衡跡象以來,這些客戶一直在要求開立人民幣計價帳戶。Everbank於7月1日推出了此類新帳戶,並在隨後的幾周內將逾650萬美元投入該類帳戶。
(5)此外,人民幣升值之不利多多:
人民幣升值會給中國的通貨緊縮帶來更大的壓力;人民幣升值物價肯定會降下來,因為進口品的價格會下降。
人民幣升值增大就業壓力,惡化當前就業形勢:外商投資企業對吸引國內勞動力是一個重要的渠道,尤其是現在的情況更是如此,所以此時人民幣升值不僅會影響吸引外資,而且也會加劇當前就業形勢的惡化。
財政赤字將由於人民幣匯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時影響貨幣政策的穩定。
人民幣升值會對中國的優勢產業產生嚴重損害。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是以勞動力成本為優勢的。中國勞動密集型出口產品很容易受到反傾銷措施的限制,出口形勢並不樂觀。如此時人民幣升值則會是使目前這種狀況更加惡化所以此時人民幣升值不僅會影響吸引外資,而且也會加劇當前就業形勢的惡化。
三:世人在全球通貨緊縮壓力面前再次聚焦人民幣。
匯率的變動與各國國內的利率水平、貨幣供應量、國民收入水平以及物價水平等因素是密切相關的,一種貨幣到底是升值還是貶值應該由市場說了算,而不是由政治說了算。
然而:鹽川正十郎的提案則更像一場政治陰謀。手拿一張一百元的人民幣,如果是一個小孩問:這值多少?那麼,這個小孩一定還幼稚到沒有學會用錢。如果是日本財長鹽川正十郎問,這值多少?那麼,這就會引發一場風波。而這場風波就是在七國集團財長會議上的一項提案——日本要求人民幣升值。
最近人民幣是否應該升值的討論成為國際上一個十分關注的話題。先有日本財相在七國財長會上提出要求,後有美國財長斯諾講話和印尼召開的亞歐會議的聲明,都呼籲人民幣升值,近日,美國「健全美元聯盟」又提出欲通過「301條款」促使人民幣升值,格林斯潘的講話,更是讓世人在全球通貨緊縮壓力面前再次聚焦人民幣。可謂是官民聯合、齊心協力向人民幣匯率問題發難。這場由日本挑起、美國擔綱主演的人民幣匯率之爭全面上演,再次使中國成為世界關注的中心。
其實,站在日本人的立場上考慮,鹽川正十郎提出這個問題並非沒有道理。首先,日本經濟一直處於低谷,憑什麼你中國卻一枝獨秀?中國的一枝獨秀我們日本也有貢獻,你看,日本從你們那裡進口了多少商品。其次,人民幣只有升值,日元才能夠貶值,這樣日本的出口產品才有競爭力。 中國經濟具有廉價勞動力、高技術水平和廉價的貨幣3大優勢,而三大因素中日本可能幹涉的,只有最後一點——人民幣匯率。日本甚至想借人民幣升值的「利空」阻止本國企業到中國來投資,但因為在市場經濟國家,政府幹預不了企業的行動,所以他們就要求人民幣升值。他們認為,這樣就可以提高中國產品的價格,加大資本投入的成本,使他們在國內達不到的目的,通過對人民幣施加壓力來達到。
迫使人民幣升值,是日本爭奪未來「亞元」主導權的戰略舉措。近年來,關於「亞元」問題的討論已越來越熱,誰能成為未來亞元的主導,已變成一個日益敏感的話題。日本由於其經濟十年來的萎靡不振,日元充當亞洲貨幣主導的可能性在變小。而中國由於經濟高速增長,已經逐漸成為亞洲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和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因此人民幣的價值日趨明顯,在中國周邊國家已經開始形成一個「人民幣地帶」,導致日本對此憂心忡忡。在2002年日本對華出現50億美元順差的背景下,日本財長鹽川正十郎提出議案,提請七國集團通過「與1985年針對日元的『廣場協議』類似的文件」,逼迫人民幣升值,將全球壓制人民幣升值的聲浪推至頂峰,目的就在於想通過人民幣升值,打垮人民幣對日元的挑戰,確保日元的未來主導地位。
美歐方面的動機似乎更為明顯,就是為了通過人民幣升值消弱中國的經濟實力,進而打擊中國的國際影響。
人民幣匯率之爭本質上仍然是貿易問題之爭。美國之所以施壓人民幣升值,是認為美元貶值只是「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企業的出口競爭力,刺激了中國產品的出口」,尤其是2002年美元貶值的同時,美國外貿逆差卻創出了4352億美元的歷史峰值,對華貿易逆差達到1031億美元。美國希望通過人民幣升值,阻礙中國商品大規模進入美國。
升值的國際壓力日大。盡管從長期來看,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民幣升值是必然趨勢,但在沒有形成中國真正的出口優勢(品牌)之前,人民幣名義匯率不宜進行大幅調整;即使面臨巨大的國際壓力,中國也應該按照本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對匯率進行控制,否則,就會像日本和德國那樣,將自己大好的經濟前景毀於一旦。
為什麼印錯的人民幣會更加值錢
人民幣印刷過程中的出錯率很低,而且即使出現質量缺陷,也很難逃過出廠前的質量檢查。因此這種殘次品在流通領域是極為罕見的。有些喜歡獵奇的錢幣收藏者很喜歡這類藏品,願意出高價收購它,所以它就比較值錢了。
但究其本質,不過是質量事故導致的殘次品而已,在收藏方面的意義不是很大,所以多數專業收藏家對它並不很感興趣。反倒是一些外行在新聞媒體報道的推波助瀾下,出了大價錢購買,使其價格水漲船高,十分吸引眼球。這也導致了一些造假者在普通的錢幣上做手腳,冒充「錯幣」來騙錢。所以外行最好不要輕信這些騙子,不要貿然花錢去購買它。
什麼是人民幣升值?
答:人民幣升值用最通俗的話講就是人民幣的購買力增強。換句話說就是你以前用一美元能換8.27元人民幣。現在只能換8.02元人民幣。
經常在電視上看到,美國為什麼要讓人民幣升值?人民幣升值對別的國家有何意義?
答:因為人民幣升值會抑制我國出口。而我國的主要出口對象是美國。而進幾年美國屬於貿易逆差。升值會減緩這種情況。
相對而言,我國貨幣價值上升會刺激國外對我國的進口。
什麼是人民幣資產概念股.有哪些股票是這一類
地產股、銀行股則是典型的人民幣資產概念股.人民幣資產概念股,簡單說就是金融股,金融包括很多,這里主要指銀行和地產股
人民幣升值後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中國應通過提高環境成本來調整產業結構,擯棄短視的發展戰略,
20多年來,我國傳統的重商主義發展模式利弊參半,在這場進出口貿易交換過程中,中國的經濟資本大量增加,但自然資本損失慘重。目前全國已形成幾大塊生態危區,南水北調便是一例,華北地區水資源的匱乏已成定局,我國不得不通過花費上千億元的水利工程來調整資源配置。東北三省的黑土地是經過幾億年植被腐化形成的一層地表黑土,在世界上也只有烏克蘭和美國的中部各有一塊。但經過近幾十年裡毀滅性的開發,我國的黑土地水土流失嚴重。如果不加大這一地區的生態保護成本,一味追求廉價的糧食生產和出口,幾十年後這片黑土地便將岩石裸露。我國的羊毛羊絨產品生產對西北地區的沙漠化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西北地區的生態惡化正在越來越嚴重。
至於說治理環境污染的成本更是巨大,每年一兩千億元的治理投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經濟發展的成果。總起來看,將環境代價計入成本核算,中國的貿易成本是巨大的。從比較優勢來講,我國許多出口產品都是在一種比較劣勢下生產的。為了更廉價地出口,不惜破壞和污染生態環境。
提高中國的環境成本已經迫在眉睫,國家要制定一系列的法律保護措施,例如,對於某些產品不實行出口退稅,通過稅收政策降低這些產品的出口競爭力,增加這一類產品的環境成本。目前,我國要認真檢查一些出口行業的真實成本,譬如絲綢、皮革、農產品等,把漏掉的環境成本找回來。通過關稅調節,來合理利用國際資源。通過比較優勢來淘汰中國那些不具競爭力的產品,剔除那些賠本賺吆喝的出口產品,最後達到調整產業結構的的目的,這樣做,從表面和時間上看,可能影響到一些地區和部門的利益,但符合中華民族的長久生存與發展。
總起來看,我國目前還未擺脫發展中國家的出口特徵,即靠資源來換取技術和服務產品。這種貿易的特徵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是一種移山添海式的出口,目前我國的大理石、水泥、生鐵等出口已經位列世界前茅。這種貿易的另一種特點是:初級產品與工業產品之間存在著價格的不平等,初級產品國家要以更多的勞動和資源換回所需的產品。如果發展中國家不能及時扭轉這種貿易結構,最後的結果便資源枯竭,貿易後繼無力。目前,這種資源型的出口已經使非洲一些國家陷入難以為繼的境地。我國近些年來工業產品的出口比例不斷上升,加工貿易比例已經較大,但還要注意環境和資源方面的代價。
二、古今重商主義的比較---
2. 老版100元人民幣換多少錢
換99元 因為有嚴重破損銀行加收1%手續費~
3. 求漢末的貨幣換率及物價
關於古代貨幣對率及物價(轉載)
基本單位
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這里只討論三種基本單位:
一文制錢(即一枚標準的方孔銅錢)
一兩白銀
一兩黃金
以上單位雖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後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較穩定可信的數據的。
兌換關系
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價格
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
漢末物價
金一斤=6500~15000錢(國家牌價是10000錢)
銀一斤=2000~3500錢
————————————————
田地房宅:
膏腴良田=畝/1~1.2萬錢
中等土地=畝/1000~4000錢
邊塞、荒漠、貧瘠土地=畝/100~300錢
豪華房宅=座/百萬錢以上
較好房宅=座/4萬錢~17萬錢
普通房宅=座/1~3
劣賤房宅=座/3000~5000錢
食物類:
主食:
1石=1斛
1石米=17~20公斤左右,1石稻穀=13~15公斤左右
粱米(優良小米)=石/400錢左右
黍米(黃米)=石/300錢左右
大麥=石/220錢左右
粟米(小米)=石/220錢左右
谷=石/220錢左右
豆豉=石/500錢左右
10斤肉≈1石谷(有記載10斤肉合1石谷的價格)
副食:
醇酒=斗/50錢
米酒=斗/30錢
行酒=斗/10錢
餅=冊/30~50錢
牛肉=斤/20錢
豬、羊肉=斤/14~16錢
鹽=石/800錢
1個人上酒食店吃一頓便飯=30錢
牲畜類:
耕馬、車馬=匹/8000~20000錢
戰馬=匹/2~10萬錢
好馬=匹/20萬錢以上
牛=頭/4000~8000錢
豬=頭/600~1800錢
羊=只/300~500錢
嬉犬、鬥犬=只/1~30萬錢
軍犬、獵犬=只/1200~2000錢
普通犬(肉食用)=只/200~240錢
衣物類:
材料價:
布料有布、帛、縑、素、練等幾種。布為麻織品,是漢人衣著原料之最賤者。帛為普通絲織品,其價比布稍貴。縑即絹,為細密而有色彩之帛,其價又貴,已非一般人所能穿戴。素為絹之精白者,其價比縑又貴。練為絹縑之名貴品種,為布帛中價格之最貴者。1匹布帛幅廣2尺2寸(51.5厘米),長4丈(9.36米)。
麻布=匹/250~600錢
絲帛=匹/700~1000錢
縑(絹)=匹/1200~1400錢
素(白絹)=匹/1400~1600錢
練(精絹)=匹/2000~2800錢
成衣價:
布衣=件/200~500錢
單衣=件/350~700錢
襲(短夾衣)=件/450錢
布袍=件/380~400錢
錦袍=件/1800~2500錢
袴(褲子)=件/500~1100錢
麻鞋=雙/30~40錢
麻襪=雙/15~25錢
絹、帛、皮毛衣=件/2000~6000錢
————————————————
用具類:
武器:
百煉鋼刀=把/9000~15000錢
五十煉鋼劍=把/7000~10000錢
軍用劍=把/700~900錢
軍用刀=把/660~800錢
弓=把/500~600錢
弩=把/2000~20000錢
弓箭=枝/10錢
弩箭=枝/9錢
盔甲=套/6800~8200錢
馬甲=套/7100~8600錢
工具:
匠人用的刀=把/200~300錢
柴刀、菜刀=把/40~100錢
銅器=斤/60~80錢
鐵器=斤/16~25錢
瓦盂=個/70~100錢
簡陋牛、馬車=輛/2600~4000錢
軺車=輛/1~2萬錢
其他:
草席、蒲席=張/150錢
麻=斤/10錢
芻=束/3—6 錢
稿=束/2—4 錢
棺材=口/1500~3000錢
占卜費用=次/100錢左右
奴隸價格:
美婢、壯奴=人/2~3萬錢
普通奴婢=人/1~2萬錢
工錢:
私人傭工工錢=人月/200~400錢(包飲食)
私人傭工工錢=人月/400~800錢(不包飲食)
政囗府雇傭工錢=人月/2000錢
不同時間、不同地區、不同工種和傭工的不同年齡、體格等,都會影響到工價,所以漢簡及文獻中的工價有很大的差距。
————————————————
婚嫁消費:
皇帝娶皇後的聘金最多,一般為黃金2萬斤,摺合貨幣2萬萬錢;皇帝娶嬪妃的聘金約為4千萬錢,是娶皇後聘金的五分之一;諸侯王娶王後的聘金多少不等,一般為數百萬錢;公主的嫁妝費多者可達百萬錢甚至千萬錢,少者也不會低於二三十萬錢。
就高官與富商來說,其聘金數低於皇族成員,如董卓娶妻,聘以輜車百乘,「馬二十匹,奴婢錢帛充路」,共摺合貨幣一百六十萬錢以上,這是特例。一般男性成員娶妻的聘金在數十萬至百餘萬錢之間;一般女性成員的嫁妝費多數為二三十萬錢,高者可達數百萬錢。
就中小地主與中小官吏來說,其聘金數又低於高官與富商。東方朔娶妻的聘金在十萬錢左右,這應是中小地主與中小官吏娶妻聘金的上限;東漢議曹史展允娶妻的聘金為二三萬錢,這應是中小地主與中小官吏娶妻聘金的下限。一般女性成員的陪嫁物大約值二三萬錢。
就小農、小手工業者和平民來說,其家資在數萬錢至十餘萬錢之間。一般男性成員的聘金數不會超過其家資的總數,應在萬余錢至數萬錢之間。一般女性成員的陪嫁物大約值二千錢。
婚宴的花費:
漢代酒價一般是每斗30錢左右,漢代人一般都能飲酒一斗至數斗,上石者也大有人在。如果婚日來賓客二十人,僅飲酒一項就須支出2000錢以上。漢代肉價一般是10多錢一斤,如果婚宴用肉50斤,就得花費7、800錢。再加上糧食消耗的費用,婚宴的花費肯定會超過四、五千錢。
————————————————
軍費
每個士兵耗糧=1.8石/月,21.6石/年,合4220錢/年;
每個士兵耗食鹽=3升/月,3.6斗/年,合144錢/年。
每個士兵衣物=3400錢/年
每個士兵每年生活費約8000錢
每匹戰馬耗糧=3.3石/月,39.6石/年,合7920錢/年。
安葬費=人/3400錢
將領撫恤金=人/10~60萬錢
漢末人口(http://tieba..com/p/2366355338)
○司隸
河南(洛陽)人口100萬
河內,人口80萬
河東 ,人口57萬
弘農 人口19萬
京兆(長安)人口28萬
馮翊 ,人口14萬
扶風(陳倉在扶風境內),人口9萬
○豫州
潁川(許昌原是潁川一縣)人口43萬 (沒想到潁川人口這么少,郭嘉荀彧陳群鍾繇的故鄉)
汝南,人口210萬 (袁紹、袁術、李通等人的故鄉)
梁國,人口43萬
沛國(譙為沛國的治所,小沛是沛國一縣)人口25萬,曹操封劉備為豫州牧時,正因為劉備在豫州的沛國。譙為沛國的治所,劉備又一度屯兵在沛,這樣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張飛會搶走夏侯家的女孩。 (諸夏侯曹、華佗、許褚)
陳國,人口154萬 (梁習)
魯國,人口41萬(孔融)
○冀州 (這次人口統計時冀州州治為常山高邑)
魏郡(鄴城、黎陽都在魏郡)人口69萬 曹操平袁氏之後,把鄴作為主要的大本營,後來封魏公、魏王,直至稱帝,國號為魏就來源於此。
鉅鹿 人口60萬
常山 人口63萬
中山(北平屬中山) 人口65萬
安平 人口65萬
河間 人口63萬
清河 人口67萬
趙國 人口18萬
勃海(治南皮)人口110萬
○兗州 陳留,人口約87萬
東郡(治所在濮陽)人口60萬 (陳宮)
東平,人口45萬
任城,人口20萬
泰山,人口44萬 (程昱、鮑信、臧霸)
濟北,人口23萬 山陽,人口60萬 (劉表、伊籍、李典)
濟陰(治所在定陶)人口65萬
這是曹操發家之處,當年鮑信和陳宮將其迎入兗州,結果兩人均死於非命。人口總計404萬。
○徐州
東海(治郯,陶謙任刺史時治所在郯,後移彭城)人口70萬
琅邪 ,人口57萬(曹操破呂布後,從琅邪、東海、和青州的北海分出城陽、利城、昌慮三郡,安置臧霸等泰山群寇)
彭城 ,人口50萬,廣陵 ,人口41萬
下邳,人口61萬。
徐州在此時有民二百七十九萬,後來在黃巾起義時又吸納了不少移民。194年,曹操攻徐州不成,劉備領陶謙遺命領徐州。接下來,曹操為了擴張地盤,呂布為了謀求根本,袁術覬覦徐州富庶,在這里與先主年年交戰,造成徐州人口大減
○青州
濟南 人口45萬 (曹操曾任濟南國相)
平原 人口100萬 (劉備曾領平原國相)
樂安 人口42萬 ,北海 人口15萬 (孔融於任北海國相時向劉備求助)
東萊 人口48萬 (太史慈的故鄉)
齊國(治臨菑),人口49萬
青州在黃巾起義時人口銳減,後曹操招降青州兵,這些青州兵大多就是在黃巾起義時加入黃巾軍的。
○荊州
南陽(宛、新野、博望都在南陽)人口243萬 (又是一個人口大郡,這里也是東漢的「帝鄉」)
南郡(江陵、秭歸、當陽、華容、白帝城、襄陽、夷陵都在該郡,後來分別被三國分佔,劉備把白帝城改成永安郡)人口74萬。(南郡與南陽郡的分界線在東漢末年是在漢水)
江夏 人口26萬
零陵 人口100萬 ,桂陽 人口55萬 ,武陵 人口25萬 ,長沙,人口105萬(這就是所謂的南四郡,大致就是今天的湖南省及周邊地區,赤壁之戰後被劉備武裝佔領,成為其根據地)
荊州確實是一個人口大州,後來在劉表時期人口進一步增加,但在曹劉孫三家爭奪荊州的過程中,人口有較大損失。特別是到了曹孫爭奪荊州時期(222-280),荊州人口損失更大。
○益州
益州(此時州治為廣漢雒縣)
漢中 (上庸、西城都在其中)26萬,劉備建了上庸郡,孟達降魏後,為了安置降將,魏分設了新城郡、西城郡,其實這些郡不過一個縣的規模。(這里的降將指孟達、申耽、申儀等)
巴郡 (江州、閬中、涪陵都屬該郡)108萬 (張飛曾屯於閬中,後李嚴駐於江州)
廣漢 (綿竹、梓潼、葭萌都屬該郡)50萬,後來劉備建立了梓潼、江油等郡。陰平也是從廣漢分置出來的。
蜀郡 (治成都)35萬 (蜀漢首都,但當時人口不多,也不是益州政治中心,劉焉時才移治所於此)
犍為 ,61萬,劉璋時又分江陽郡 (先主自葭萌還攻劉璋,召諸葛亮。亮率雲與張飛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縣。至江州,分遣雲從外水上江陽,與亮會於成都)
牂牁 26萬 ,越巂 62萬,益州郡:11萬,治所在滇池 ,永昌 189萬,劉備時又分出了雲南郡
這四個郡就是南中地區,別看人不少,大多是蠻族。
○揚州
九江 (壽春、合肥都在該郡)人口43萬 (劉曄)
丹陽 (秣陵在丹陽郡,既後來的建業)人口63萬 (陶謙)
廬江 人口43萬 (周瑜)
會稽 人口48萬,後來吳又分出建安郡 (此郡面積極大,但當時人卻很少)
吳郡 人口70萬 (孫氏一族,陸遜,顧雍)
豫章,人口166萬,後來孫策又分出廬陵、鄱陽郡(人是很多,以山越為主,經常給孫吳搗亂)
揚州是孫策孫權發家的地方。但當時經濟不發達,經過孫氏幾十年的開發,使其社會得到加快發展。
○涼州
隴西 (狄道、臨洮都在該郡)人口3萬,漢陽 (後改為天水)(冀、上邽、西縣都在該郡)13萬(姜維), 武都 8萬,金城 8萬
安定 3萬, 北地 1.8萬, 武威 3.4萬(賈詡), 張掖 2.6萬
酒泉 1.2,敦煌 2.9萬
涼州為苦寒之地,羌漢雜居,人多剽悍,董卓、姜維、賈詡都是典型的涼州人。
○並州
上黨 (壺關在上黨)12萬
太原 20萬 上郡 2.8萬
西河 2萬
五原 (九原也屬五原)2.3萬
雲中,2.6萬
定襄 1.3萬
雁門 25萬
朔方 0.7萬
人口72.7萬,地域廣大,人煙稀少,接近匈奴,這里的人多善於騎射。著名的呂布是五原郡九原縣人,王允則是太原人。盡管山西大部屬並州,但關羽不是並州人,而是司隸河東郡解良人。
○幽州
涿郡 63萬 (先主與張飛的故鄉,幽州第一人口大郡,也是當時幽州文化最發達之處)
廣陽 (薊,即北京,在該郡)28萬 (當今首都之所在)
代郡 12萬
上谷 51萬
漁陽 43萬 (田豫)
右北平 5萬 (韓當)
遼西 8萬(程普、公孫瓚 )
遼東,8萬 (公孫度、公孫淵)
玄菟 4.3萬 ,樂浪,25萬(此二郡主要轄區在今天的北朝鮮)
幽州自古屬燕趙之地,燕趙自古便多慷慨悲歌之士,劉備張飛便是這燕趙之士的兩位代表。此地靠近烏桓鮮卑之地,幽州人民與這些東胡長期交戰,反抗他們的侵略,公孫瓚和田豫就是這些人中的傑出代表。今天的遼寧和京津唐經濟發達,我們不應忘記古人為保護這塊土地所做的貢獻。
○交州(孫權時又把交州分為交州和廣州兩個州)
南海 25萬
蒼梧 46萬
鬱林 人口不詳
合浦 8萬
交趾 人口不詳
九真 20萬
曰南,10萬
事實證明,交州果然天高皇帝遠,居然有兩個郡人口不詳。交州此時還很蠻荒,不像現在的兩廣人口稠密。如果把一個今天的廣州人放到那時,他絕對會有一種滄海桑田的感覺。今天兩廣的漢民大多是長時間內北方漢民南下與當地土著融合而成,當然客家人保持了較多古漢族習俗。
漢末稅制(http://business.sohu.com/20090306/n262654470.shtml)
一石=10斗=100升
漢朝一漢畝產糧2石,一年雙季
漢稅制糧稅15分之一 丁稅每人每年 120錢 分兩次交付 七月 一月
4. 老版人民幣兌換價格
你自己慢慢找吧?圖片不能發!所以沒那麼好看 號名稱發行量面值出售價收購價備注1壹圓1-1工農--1元850 -- --2壹圓1-2工廠--1元700----3伍圓1-3帆船--5元550----4伍圓1-4牧羊--5元800----5伍圓1-5水牛圖--5元15000-----6伍圓1-6織布--5元350----7拾圓1-7灌田礦井--10元700----8拾圓1-8鋸木犁田--10元750----9拾圓1-9火車站--10元1300----10拾圓1-10工民--10元500----11貳拾圓1-11火車驢子--20元4600----12貳拾圓1-12推車--20元1500----13 貳拾圓1-13藍萬壽山--20元2000----14 貳拾圓1-14棕萬壽山--20元2700----15 貳拾圓1-15立交橋--20元450---16 貳拾圓1-16火車帆船--20元6600----17 貳拾圓1-17打場--20元4500-----18伍拾圓1-18礦車驢子--50元14000----19伍拾圓1-19紅火車--50元25000----20伍拾圓1-20藍火車--50元6500----21伍拾圓1-21鐵路--50元800------22伍拾圓1-22工農--50元1800----23伍拾圓1-23壓道機--50元6800----24壹佰圓1-24耕地工廠--100元1500----25 壹佰圓1-25火車工廠--100元4200----26 壹佰圓1-26萬壽山--100元3600-----27 壹佰圓1-27工廠(紅)--100元3300----28 壹佰圓1-28藍北海橋--100元1800----29 壹佰圓1-29黃北海橋--100元1800----30 壹佰圓1-30輪船--100元700----31 壹佰圓1-31運輸--100元500----32 壹佰圓1-32帆船--100元33000----33貳佰圓1-33頤和園--200元2800----34 貳佰圓1-34排去殿--200元1800----35 貳佰圓1-35萬里長城--200元900----36 貳佰圓1-36鋼鐵廠--200元1000----37 貳佰圓1-37割稻-200元4900----38伍佰圓1-38農民小橋--500元2900----39伍佰圓1-39正陽門-500元10000----40伍佰圓1-40起重機---500元1200-----41伍佰圓1-41收割機--500元1100----42伍佰圓1-42耕田--500元4400----43伍佰圓1-43瞻德城--500元250000----44壹仟圓1-44耕地--1000元14000----45壹仟圓1-45秋收--1000元1900----46壹仟圓1-46拖拉機--1000元6000----47壹仟圓1-47推車耕地--1000元2100----48壹仟圓1-48錢塘江橋--1000元950----49壹仟圓1-49牧馬飲水--1000元95000----50伍仟圓 1-50耕地機--5000元3800----51伍仟圓1-51工廠耕地--5000元2800----52伍仟圓1-52蒙古包--5000元260000----53伍仟圓1-53牧羊--5000元115000----54伍仟圓1-54渭河橋--5000元6800----55壹萬圓1-55軍艦--10000元1900----56壹萬圓1-56雙馬耕地--10000元1900----57壹萬圓1-57牧馬--10000元620000---58壹萬圓1-58駱駝隊--10000元145000---59伍萬圓1-59新華門--50000元28000---60伍萬圓1-60收割機--50000元45000--第二版人民幣編號名稱面值發行日期出售價收購價備注1二版十元大黑十(工農圖)101957150000---2二版53年五元5195515000--3二版56年五元海鷗版519567000--4二版56年五元51955680--5二版三元3195519000--6二版兩元21955750--7二版紅一元119551500--8二版黑一元11955750--9二版五角0.5195534--10二版兩角0.21955370--11二版一角0.11955180--12帶編號紙五分幣0.051953360--13帶編號紙二分幣0.02195330--14帶編號紙一分幣0.01195355--15二版大全套--178000--16無編號紙五分幣0.0519531.35--17無編號紙五分幣0.0219530.25--第三版人民幣編號名稱面值發行日期出售價收購價備注1三版十元大團結, cangdianQ 藏 Q 點 Q 收藏 Q 門戶 Q http://www.cangdian.com/3羅碼10 1960 59-2三版十元大團結7QDI]AYLDb;I^qS;, cangdiant 藏 t 點 t 收藏 t 門戶 t http://www.cangdian.com/2羅碼10 1960 55-3三版五元練剛工人rg`aqA;『I8V』Iieo, cangdianX 藏 X 點 X 收藏 X 門戶 X http://www.cangdian.com/3羅碼5 1960 76-4三版五元練剛工人L『XWjh』,WqPih0iJ, cangdian` 藏 ` 點 ` 收藏 ` 門戶 ` http://www.cangdian.com/2羅碼5 1960 70-5三版兩元車工古幣水印 2 1960 700-6三版兩元五星水印 2 1960 480-7三版一元古幣水印 1 1960 200-8三版一元3羅碼 1 1960 17-9三版一元2羅碼 11960 14 -10三版五角平版水印 0.5 1960 130-11三版五角凸版水印 0.5 1960 15 -12三版五角無水印 0.5 1960 7.5-13三版兩角凸版 0.2 1960 33-14三版兩角平版3羅碼 0.2 1960 3.6-15三版兩角平版2羅碼 0.2 19603.5-16三版一角背綠水印 0.1 1960 15500-17三版一角棗紅 0.1 1960 2000-18三版一角背綠 0.1 1960 1100-19三版一角凸版紅號三羅碼0.1 1960 17-20三版一角凸版紅號兩羅碼0.1 1960 7-21三版一角平版紅號三羅碼0.1 1960 16-22三版一角藍號三羅碼 0.1 1960 3.3-23三版一角藍號兩羅碼 0.1 1960 3.1-2415張小全套 --1960 650-2526張全套(無背綠水印)--1960 4800-26三版大全套(27張全品相)40 196020500-27壹分 --0.09-28貳分--0.23-29伍分--1.23
5. 北海古幣交易市場
國家認可的國內省、地、市、縣一般都有這樣的古玩、錢幣交易市場。(舊貨市、古玩市場、集市)、那裡有錢幣小販、收藏者、等您出現。
6. 舊幣兌換的價格
第三套人民幣共有壹角、貳角、伍角、壹圓、貳圓、伍圓和拾圓七種面額,按照人民幣印製方式(平版和凹凸版)、紙張(有水印和無水印)、冠號位數(二羅馬字母和三羅馬字母)、顏色(紅色冠號和藍色冠號)等不同,錢幣收藏者將這七種面額的第三套人民幣又細分成了20多個品種(見附表)。在這20多個品種中,絕大多數都是普通券種,目前的存世量還很多,售價基本都在1元—50元之間,但有五個品種身價不菲,被人們稱為第三套人民幣中的「五虎上將」,它們分別是棗紅色壹角券、背綠色壹角券、背綠色帶水印壹角券、五星水印貳元券和古幣水印貳元券,其中背綠色帶水印壹角券又被譽為第三套人民幣「幣王」,最新市場價竟高達6500元。第三套人民幣還有另外一個特點,那就是100張全新連號碼的紙幣價格要明顯高於同樣品種的全新的散幣價格。
第三套人民幣最新行情表
序號名稱 圖案 面值(元) 百張價格 單張市場價
(元) (元)
1 壹角棗紅色 教育與生產勞動 0.1無 590
2 壹角背綠色 教育與生產勞動 0.1無 400
3 壹角背綠色水印 教育與生產勞動 0.1無 6500
4 壹角藍號,2羅馬 教育與生產勞動 0.1 100 0.6
5 壹角藍號,3羅馬 教育與生產勞動 0.1 120 0.7
6 壹角紅號,2羅馬 教育與生產勞動 0.1 150 1.1
7 壹角紅號,3羅馬 教育與生產勞動 0.1 200 1.3
8 壹角凸版水印,2羅馬 教育與生產勞動 0.1 260 1.7
9 壹角凸版水印,3羅馬 教育與生產勞動 0.1 450 4
10貳角平版,2羅馬長江大橋0.2 140 1
11貳角平版,3羅馬長江大橋0.2 180 1.3
12貳角凸版 長江大橋0.2 1400 10
13伍角無水印 紡織女工0.5 300 2.5
14伍角凸版水印 紡織女工0.5 500 3.5
15伍角平版水印 紡織女工0.5 12008
16壹圓,2羅馬女拖拉機手 1450 3.5
17壹圓,3羅馬女拖拉機手 1600 4.5
18壹圓古幣水印 女拖拉機手 1450040
19貳圓五星水印 車床工人214000 120
20貳圓古幣水印 車床工人2 無 200
21伍圓,2羅馬 煉鋼工人5240022
22伍圓,3羅馬 煉鋼工人5260024
23拾圓,2羅馬 大團結 10 170015
24拾圓,3羅馬 大團結 10 180016
7. 大家好我想問下一張第一版人民幣北海橋漏印,背面完整,前面邊上「一百元的邊框」漏印的,現在市價多少
漏印的人民幣價格市場上通常要價很高,是原值的幾倍或幾十倍,甚至千倍以,往往是有價無市.
8. 紅色貨幣的最有價值的五大「抗幣」(紅色貨幣)
在全國各地發行的「抗幣」中,有5枚「幣王」級別的紙幣受到整個藏界的關注。由於本身存世量極其稀少,紙張非常脆弱,以及連年戰火、遺失的影響,現在能夠展出的幾乎都是孤品,它們是: 民國三十三年(1944)豫鄂邊區建設銀行發行,屬抗日戰爭時期華中根據地貨幣。「抗幣」中最難尋找的精品,現留存極少,是名副其實的「抗幣鈔王」。在日偽邊區「掃盪」時期,為抵制偽幣的影響,發展邊區生產,鞏固邊區金融基礎做出積極的貢獻。現今市場拍賣估價高達30萬元。
民國三十三年(1944)晉察冀邊區銀行發行。晉察冀邊區是華北敵後最大的抗日根據地,因戰事不斷,晉察冀邊區銀行總部不斷轉移,所遺留下的紙幣數量極少且十分珍貴。這張晉察冀邊區銀行伍仟圓兌換券是晉察冀「邊幣」中價值最高的兌換券。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人民銀行首任行長南漢宸曾經將其作為重禮送給宋慶齡,可見其珍貴程度。2009年北京誠軒春季拍賣會上,一張「民國三十三年晉察冀邊區銀行兌換券伍仟圓打孔樣票」以5000元起拍,但最終被熱心的競購者以30.24萬元的價格成交,成為全場最高的成交價。
民國三十三年(1944)江淮銀行發行,流通於蘇中地區境內。江淮銀行於1941年4月1日成立,隸屬於新四軍軍部,由劉少奇同志親自確定行名。紙幣上方「江淮銀行」四字亦是劉少奇同志的親筆題字。這也是較早的印有毛澤東頭像的紙幣精品,現市場拍賣估價6萬元左右。
民國三十三年(1944)江淮銀行發行。貨幣正面有「蘇中」字樣,是印有江淮銀行支行地名的加字券,說明其有限的流通范圍,也決定了其經過戰爭損耗後存世量極少,很難被發掘收藏。現市場拍賣估價9萬元。
民國三十四年(1945)華中銀行發行,「華中銀行幣」發行時間為1945年8月至1949年,時間很短,存世量亦極其有限。同時,它與被規定為華東解放區本位幣的北海銀行幣1:1等值兌換,混合流通。北海銀行是中國人民銀行的前身之一,故「北海銀行幣」和「華中銀行幣」都是當今人民幣的直系鼻祖。當今權威藝術品拍賣網站雅昌拍賣網的數據顯示,華中銀行拾圓的拍賣估價在3萬元以上。
9. 請給出所有1950-1990的人民幣,外匯兌換卷,國庫券,硬幣現在的價格表。
沒問題全給您:
第一套人民幣價格表:(2009年)
上品 中品 下品
1950年 50000元 收割機 45000—55000 20000—25000 8000—10000
1950年 50000元 新華門 40000—50000 15000—20000 6000—8000
1951年 10000元 背面維文 100000—150000,50000—60000,18000—23000
1951年 10000元 背面蒙古文600000—650000,300000—350000,120000—160000
1949年 10000元 雙馬耕地 無水印
1500—2200 500—800 200—280
1949年 10000元 雙馬耕地 菱花水印
600—800 200—300 80—100
1949年 10000元 雙馬耕地 五角星水印
800—1000 300—450 90—120
1949年 10000元 軍艦無水印 1500—2200 800—1000 300—400
1949年 10000元 軍艦星水印 800—1000 400—450 180—250
1949年 10000元 軍艦背面棕色400—500 200—250 80—100
1953年 5000元 渭河橋 6000—8000 2800—3800 1500—1800
1951年 5000元 背面維文 80000—120000,40000—55000,14000—20000
1951年 5000元 背面蒙古文 330000—450000,180000—250000,80000—100000
1949年 5000元 拖拉機和工廠1800—2500 800—1000 350—550
1949年 5000元 耕地機 3500—4500 1500—2000 800—1000
1951年 5000元 背面維文 100000—130000,50000—60000,20000—30000
1949年 5000元 錢塘江大橋 800—1000 350—450 100—180
1949年 1000元 運煤與耕田 2500—3200 1000—1500 500—650
民國38年1000元 三台拖拉機 4500—5500 2000—2500 900—1200
民國38年1000元 秋收 1200—1800 500—650 180—200
民國37年1000元 雙馬耕地6位阿拉伯數字編號
8000—10000 4000—6000 1800—2800
民國37年1000元 雙馬耕地7位阿拉伯數字編號
13000—18000 6500—8500 3000—4000
民國37年1000元 雙馬耕地7位阿拉伯數字編號(細瘦體)
45000—55000 18000—30000 8000—13000
1951年 500元 背面維文 250000—320000,120000—180000,60000—90000
1949年 500元 種地 6000—7500 2000—2800 800—1000
1949年 500元 收割機 800—1200 350—450 150—180
民國38年 500元 起重機 1800—2500 600—900 280—350
民國38年 500元 正陽門 7000—8500 3500—4500 1500—2000
民國38年 500元 農民與小橋 2500—3000 1000—1500 400—500
民國38年 200元 收割 5500—6500 2500—3000 1200—1500
民國38年 200元 煉鋼 400—600 200—280 80—100
民國38年 200元 萬里長城 800—1200 400—550 180—250
民國38年 200元 排雲殿色深 1800—2500 800—1000 300—400
民國38年 200元 排雲殿色淺 28000—35000 13000—16000 5500—6500
民國38年 200元 頤和園 1800—2500 800—1000 350—450
1949年 100元 帆船 35000—40000 12000—18000 5000—6000
民國38年 100元 駝運 450—550 150—200 70—90
民國38年 100元 輪船6位編號3500—4000 1500—2000 700—900
民國38年 100元 輪船8位編號400—500 180—250 80—110
民國38年 100元 北海橋 藍色1000—1500 500—650 180—250
民國38年 100元 北海橋淺黃色1200—1800 600—750 250—320
民國38年 100元 北海橋淺黃色(官章寬距大)
3800—4500 1800—2500 800—1000
民國38年 100元 北海橋淺黃色(官章寬距小)
25000—30000 10000—15000 3000—5000
民國38年 100元 工廠 2500—3200 1300—1800 550—700
民國37年 100元 萬壽山 3500—4500 1500—2000 700—900
民國37年 100元 工廠與火車 4500—5500 2000—3000 800—1000
民國37年 100元 耕地與工廠 1500—2000 600—800 200—300
民國38年 50元 軋道機 4300—4800 1800—2500 900—1000
民國38年 50元 工人和農民(號碼8位數)
1500—1900 650—750 200—320
民國38年 50元 工人和農民(號碼6位數)
4500—5500 2000—2500 800—1000
民國38年 50元 列車(號碼8位數)
700—850 300—400 100—150
民國38年 50元 列車(號碼6位數)
5500—6000 2500—3000 900—1200
民國38年 50元 火車大橋(正面紅色)
25000—35000 15000—18000 6000—8000
民國38年 50元 火車大橋(正面藍色)
9000—12000 5000—6000 2000—2800
民國38年 50元 火車大橋(正面藍色)(無底紋)
20000—25000 10000—12000 3000—5000
民國37年 50元 水車與礦車 15000—20000 7000—8000 2500—3000
民國38年 20元 打場 3000—3800 1200—1600 600—800
民國38年 20元 帆船與火車 10000—15000 5000—6500 2000—2500
民國38年 20元 立交橋 450—550 200—250 70—90
民國38年 20元 六和塔咖啡色4000—5000 1200—1800 600—800
民國38年 20元 六和塔藍色 1500—2200 800—1000 350—500
民國38年 20元 推煤車 1500—2300 800—1100 350—500
民國37年 20元 驢子與火車 4500—5500 2500—3000 1000—1300
民國38年 10元 工人和農民 350—450 150—180 60—80
民國38年 10元 火車 1800—2600 900—1200 350—450
民國38年 10元 鋸木與犁田 500—600 200—300 80—100
民國37年 10元 灌田與礦井 500—600 180—280 70—90
民國38年 5元 織布 350—450 150—180 60—70
民國38年 5元 水牛 13000—15000 5000—6000 2000—2800
民國37年 5元 牧羊 550—650 200—300 80—100
民國37年 5元 帆船 550—650 180—280 70—90
民國38年 1元 工廠 400—500 180—250 80—100
民國37年 1元 工人和農民 400—500 180—250 80—100
北京第二套人民幣價格表:(2010年2月)
正票上品參考價:
1953年 10元 工農像 180000.00—200000.00
1953年 5元 大團結 17000.00— 18500.00
1956年 5元 大團結 750.00— 850.00
1956年 5元 海鷗水印 6500.00— 7200.00
1953年 3元 井岡山 24000.00— 26000.00
1953年 2元 寶塔山 1000.00— 1200.00
1953年 1元 天安門(紅) 2300.00— 2600.00
1956年 1元 天安門(黑) 800.00— 900.00
1953年 5角 有水印 48.00— 52.00
1953年 5角 無水印 75.00— 80.00
1953年 2角 火車圖 480.00— 520.00
1953年 1角 拖拉機 240.00— 280.00
1953年 5分 長號 430.00— 480.00
1953年 5分 無編號 2.25— 2.45
1953年 2分 長號 35.00— 43.00
1953年 2分 無編號 0.35— 0.50
1953年 1分 長號 50.00— 53.00
1953年 1分 無編號 0.12— 0.15
註:
1.此表價格為北京交易價格,其他城市價格會有不同。
2.此表價格為上品參考價,其他品相應按客觀實際情況相酌。
3.此表價格截止至2010年3月中旬。
北京第三套人民幣價格表:(2010年2月)
正票上品參考價:
10元 二羅馬 82.00— 88.00
10元 三羅馬 95.00— 100.00
5元 二羅馬 135.00— 140.00
5元 三羅馬 155.00— 162.00
2元 星與古幣水印 950.00— 1150.00
2元 古幣水印 1000.00— 1050.00
1元 古幣水印 400.00— 450.00
1元 二羅馬 25.00— 28.00
1元 三羅馬 35.00— 38.00
5角 平版水印 550.00— 580.00
5角 平版 16.80— 17.50
5角 凸版 35.00— 38.00
2角 凸版 78.00— 82.00
2角 二羅馬 6.80— 7.50
2角 三羅馬 9.00— 9.60
1角 1960年 3200.00— 3500.00
1角 背綠水印 18000.00—20000.00
1角 背綠無水印 2000.00— 2300.00
1角 凸版水印 43.00— 48.00
1角 凸版無水印 15.00— 17.50
1角 紅色二羅馬 11.00— 11.80
1角 紅色三羅馬 30.00— 32.00
1角 藍色二羅馬 5.40— 5.90
1角 藍色三羅馬 5.50— 6.00
註:
1.此表價格為北京交易價格,其他城市價格會有不同。
2.此表價格為上品參考價,其他品相應按客觀實際情況相酌。
3.此表價格截止至2010年3月中旬。
北京第四套人民幣價格表:(2010年2月)
正票上品參考價:
1980年100元 480.00 — 500.00
1990年100元 125.00 — 130.00
1980年 50元 1450.00 —1500.00
1990年 50元 66.00 — 68.00
1980年 10元 13.80 — 14.00
1980年 5元 8.80 — 9.00
1980年 2元 21.80 — 22.50
1990年 2元 8.00 — 8.30
1980年 1元 7.60 — 7.90
1990年 1元 3.65 — 3.80
1996年 1元 2.10 — 2.25
1980年 5角 0.51 — 0.52
1980年 2角 1.20 — 1.50
1980年 1角 0.11 — 0.12
註:
1.此表價格為北京交易價格,其他城市價格會有不同。
2.此表價格為上品參考價,其他品相應按客觀實際情況相酌。
3.1980年5角及1角為現流通法定貨幣,嚴禁炒作。
4.此表價格截止至2010年3月1日。
北京第五套人民幣價格表:(2010年)
正票上品參考價:
1999年100元 104.80 — 105.00
1999年 50元 55.00 — 55.80
1999年 20元 24.80 — 25.00
1999年 10元 11.50 — 12.00
1999年 5元 6.20 — 6.80
1999年 1元 1.02 — 1.05
2005年100元 100.20 — 100.50
2005年 50元 50.20 — 50.50
2005年 20元 20.10 — 20.20
2005年 10元 10.05 — 10.10
2005年 5元 5.02 — 5.05
註:
1.此表價格為北京地區價格,其他城市價格會有不同;
2.此表價格為上品參考價,其它品相均為面值;
3.1999年1元,以及2005年各個劵別為現流通法定貨幣,嚴禁炒作;
4.此表價格截止至2010年3月31日。
2010年2月北京地區硬分幣價格表:
人民幣第一套硬幣(第二套人民幣輔幣):
年份 1分幣 2分幣 5分幣
1955 30.00 1000.00 30.00
1956 15.00 15.00 15.00
1957 60.00 600.00 15.00
1958 15.00 600.00 800.00
1959 15.00 20.00 2000.00
1960 400.00 10.00 1000.00
1961 10.00 10.00 500.00
1962 2000.00 10.00 600.00
1963 15.00 15.00 1200.00
1964 10.00 15.00 1200.00
1965 1500.00 800.00 1500.00
1966 2200.00 1500.00 1000.00
1967 700.00 750.00 1500.00
1968 700.00 700.00 300.00
1969 800.00 2000.00 1800.00
1970 500.00 1000.00 600.00
1971 2.50 200.00 1500.00
1972 3.00 500.00 600.00
1973 2.50 900.00 900.00
1974 1.00 2.00 2.00
1975 1.00 2.00 1400.00
1976 1.00 0.50 0.10
1977 1.00 0.50 2000.00
1978 0.50 0.50 800.00
1979 0.50 1.00 500.00
1980 0.50 500.00 500.00
1981 1500.00 0.20 1000.00
1982 0.02 0.02 0.05
1983 0.01 0.02 0.05
1984 0.05 0.02 0.05
1985 0.02 0.02 0.05
1986 0.02 0.02 0.05
1987 0.01 0.02 0.05
1988 1200.00 0.02 0.05
1989 1300.00 0.02 0.10
1990 3000.00 0.02 0.05
1991 0.01 0.05 1.00
1992 35.00 35.00 2.00
1993 20.00 40.00 20.00
1994 20.00 40.00 20.00
1995 20.00 40.00 20.00
1996 20.00 40.00 20.00
1997 20.00 40.00 20.00
1998 20.00 40.00 20.00
1999 20.00 40.00 20.00
2000 15.00 50.00 50.00
2001 - - -
2002 - - -
2003 - - -
2004 - - -
2005 0.01 - -
2006 0.01 - -
2007 0.01 - -
2008 0.01 - -
2009 0.01 - -
2010 未知 未知 未知
注:
1.此表為2010年2月北京地區硬分幣價格表,其他地區價格會有不同;
2.此表標注的價格為上品參考價格,交易時應根據客觀實際情況相酌;
3.標注"-"(橫線)的為未發行年.
4.此表的價格截止至2010年2月末.
2010年3月北京地區長城幣價格表:
人民幣第二套硬幣(第三套人民幣輔幣):
年份 1角幣 2角幣 5角幣 1元幣
1980 30.00 30.00 30.00 50.00
1981 20.00 20.00 30.00 10.00
1982 1000.00 1500.00 1500.00 1000.00
1983 200.00 200.00 80.00 200.00
1984 800.00 500.00 500.00 1000.00
1985 5.00 10.00 5.00 6.00
1986 5000.00 30000.00 15000.00 45000.00
注:
1.此表為2010年3月北京地區硬幣價格表,其他地區價格會有不同;
2.此表標注的價格為上品參考價格,交易時應根據客觀實際情況相酌;
3.標注"-"(橫線)的為未發行年.
4.此表的價格截止至2010年3月末.
2010年3月北京地區硬幣價格表:
人民幣第三套硬幣(第四套人民幣輔幣):
年份 1角幣 5角幣 1元幣
1991 0.20 0.75 1.20
1992 0.20 0.75 1.10
1993 0.13 0.80 1.10
1994 0.20 0.80 1.20
1995 0.15 0.60 1.05
1996 0.12 0.80 1.02
1997 0.15 0.80 1.02
1998 0.10 1.00 1.02
1999 0.12 0.60 1.02
2000 35.00 0.52 50.00
2001 0.00 0.52 0.00
註:
1.此表為2010年3月北京地區硬幣價格表,其他地區價格會有不同;
2.此表標注的價格為上品參考價格,交易時應根據客觀實際情況相酌;
3.標注"0.00"的為未發行年.
4.此表的價格截止至2010年3月末.
2010年3月北京地區硬幣價格表:
人民幣第四套硬幣(第五套人民幣輔幣):
年份 1角幣 5角幣 1元幣
1999 0.11 0.00 1.05
2000 0.10 0.00 0.00
2001 0.13 0.00 1.05
2002 0.13 0.60 1.00
2003 0.10 0.55 1.02
2004 0.00 0.55 1.02
2005 0.10 0.50 1.00
2006 0.10 0.50 1.00
2007 0.11 0.50 1.00
2008 0.10 0.50 1.00
2009 0.10 0.50 1.00
2010(未知)
註:
1.此表為2010年3月北京地區硬幣價格表,其他地區價格會有不同;
2.此表標注的價格為上品參考價格,交易時應根據客觀實際情況相酌;
3.標注"0.00"的為未發行年.
4.此表的價格截止至2010年3月末.
想知道外匯劵與國庫券所有價格表請向我提問!謝謝!
10. 解放戰爭期間解放區發行的貨幣與法幣是怎樣兌換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的貨幣統一
從中國歷史上看,每一個新興王朝在實現統一後的首要經濟措施就是貨幣統一。從現代政府來看,貨幣統一更是其獨立統一的前提和調控經濟的首要條件。新中國建立前後,黨和人民政府是在什麼條件下、怎樣實現貨幣統一的,應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可惜這方面的研究還很不夠,有待進一步深入。本文試圖對此作些初步論述,以期拋磚引玉。[1]
一、 舊中國貨幣混亂狀況
鴉片戰爭以後,由於帝國主義侵略和封建勢力阻礙,中國的現代化道路十分坎坷,從衡量國家獨立統一程度的貨幣發行和流通來看,在1949年以前,中國尚出於分裂、落後、政治經濟發展極為不平衡的混亂狀態。
清末以來,隨著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封建政治的解體,我國的幣制即開始陷入混亂狀態。1935年國民黨政府幣制改革以前,市場上除了銀兩、銀元混用外』不少地方銀行(主要為省行)、外國銀行、私營行庄也都發行過在市場上流通的紙幣(尚不包括各革命根據地和偽滿蒙政權發行的貨幣)。僅就銀元來說,就有鷹洋(因上有鷹的圖案而得名,又稱「墨西哥洋」)、龍洋(因上面有龍的圖案而得名,清政府鑄造)、大頭銀洋(又稱「袁大頭」,上有袁世凱頭像,北洋政府鑄造)、船洋(因上面有帆船圖案而得名,南京國民黨政府鑄造),此外還有英國、法國、日本過去發行的銀元;如果再算上地方政府鑄造的成色低的各種銀元,其種類達幾十種之多。
1935年國民黨政府的幣制改革,試圖結束混亂,實現貨幣統一,使我國的貨幣走上現代制度。但是不久爆發的日本全面侵華戰爭,不僅使國民黨的貨幣統一落空,而且法幣(紙幣)的發行,反而為國民黨政府實行通貨膨脹政策提供可能。從1936年6月到1949年5月,國民黨政府的貨幣發行額增加了1445億餘倍。劇烈的通貨膨脹必然導致物價飛漲。打個比方,1937年6月,全國法幣發行量為14.1億元,此時如果一個人有12億元法幣(按兌換比價摺合銀元 元),這筆錢幾乎等於國民黨政府的貨幣發行總量;但是到1942年,則變成中儲券(汪偽政權發行的紙幣,強迫人民按與法幣1:2的比價兌換)6億元,1945年10月又變成法幣300萬元(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在淪陷區按中儲券與法幣200:1的比價收兌中儲券)。而到1948年8月國民黨政府實行第二次幣制改革時(用金元券取代法幣,按1:300萬比價收兌),只變成1元金元券了,按當時物價可買5升米;從1948年8月到1949年5月,物價又上漲了6441326倍,1元金元券的購買力只相當於9個月前的0.000000155元,這時連一粒米也買不到了,一粒米的價格以變成130金元券了。[2]
如此劇烈的通貨膨脹,必然導致拋棄這種紙幣。抗戰勝利以後,在國民黨統治區,盡管國民黨政府實行幣制改革和禁止金銀、外幣流通,強迫人民將其兌換成國民黨政府發行的紙幣,但是並不能阻止金銀、外幣的廣泛流通。在城市,金銀、外幣實際上已經取代了金元券成為市場流通中的等價物;在鄉村,由於銀元、銅幣等硬通貨不足,以物易物在市場流通中的比重越來越大,糧食、布匹在許多地方成為市場交換的等價物。
劇烈的通貨膨脹也為外國貨幣佔領我國市場打開了大門。除了美鈔、港幣廣為流通外,在市場上還流通著英鎊、法郎、叨幣(新加坡幣)、越幣、葡幣、印度盧比、緬幣等各式各樣的外幣,除蘇聯及東北亞國家外,幾乎周邊國家和華僑較多國家的貨幣在中國市場流通中都被派上用場。據估計,在 1949年全國解放前夕,在中國流通的美鈔約有3億美元,港幣約有5.8億港元。港幣發行量的半數流入了華南。
二、人民幣的誕生和關內解放區貨幣的逐步統一
1、人民幣產生的背景。
1947年7月,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反攻,這是中國革命的歷史性轉折,全國性勝利已經為期不遠。隨著中國革命轉入戰略進攻,晉綏、晉察冀、晉冀魯豫和山東解放區逐漸連成一片。為了適應革命形勢的發展需要,在中共中央的領導下,籌劃組建「中央銀行,發行統一的貨幣」的工作遂提上議事日程。1947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在批復華北財經辦事處的報告中指出:「目前建立統一的銀行有點過早,進行准備工作是必要的,至於銀行名稱,可以用中國人民銀行。」1947年11月,華北財經辦事處確定有南漢宸負責組織中國人民銀行籌備處。經過一年的調研、協商、准備,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在河北省石家莊市宣告成立(由原華北銀行、北海銀行、西北農民銀行合並而成),並從即日起發行中國人民銀行鈔票「人民幣」。當時確定發行人民幣的任務是統一各解放區的貨幣,同時作為新中國的本位幣。人民幣的發行方針是「適當穩定」。即要根據各地區生產和商品流通情況以及市場貨幣松緊的程度,有計劃地慎重地將人民幣投入市場。
2、關內解放區貨幣的逐步統一。
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和人民幣發行以後,立即開展了關內解放區的貨幣統一工作。1948年12月1日華北人民政府關於建立中國人民銀行和發行人民幣的布告即指出:「於本年十二月一日起,發行中國人民銀行鈔票(下稱新幣),定為華北、華東、西北三區的本位貨幣,統一流通。所有公私款項收付及一切交易,均以新幣違本位貨幣。新幣發行後,冀幣(包括魯西幣)、邊幣(晉察冀)、北海幣、西農幣(下稱舊幣)逐漸收回。」[3]
為了在貨幣統一過程中不使人民群眾的利益遭受損失,人民政府採取了「固定比價,混合流通,逐步收回,負責到底」的方針,有計劃按步驟地將各解放區發行的貨幣逐步收回。統一的辦法主要有以下兩種:
(1)固定比價,混合流通。1948年12月發行人民幣時,華北人民政府根據各解放區的物價水平,規定了人民幣與冀難幣、晉察冀邊幣、北海幣、陝甘寧商業流通券的合理比價,並停止了上述各地區貨幣的發行,要求各地銀行按照規定比價逐步收回上述貨幣。天津解放前後,華北人民政府再次公布人民幣對各解放區貨幣的固定兌換比價(有的是重申,有的是新規定)。例如:對中州幣是1:3;對冀南幣、北海幣、華中幣是1:100;對長城銀行券是1 200;對晉察冀邊幣、熱河省銀行券是1:1000;對西農幣、陝甘寧商業流通券是1:2000;對冀熱遼邊幣是1:5000。這些比價,與當時市場流通中形成的自然比價基本上是一致的。
採取固定比價、混合流通的過渡辦法,可使各地區之間原來被割斷的經濟關系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既方便了群眾兌換和流通,也不致引起市場震動。但是,這種辦法又是靈活的。在平津戰役期間,為了適應站著的需要,中國人民解放軍曾規定暫准東北銀行券、冀南幣作為人民幣的輔幣在平、津地區流通,其他解放區的貨幣則不準進城流通使用。平津戰役勝利結束後,華北人民政府於1949年4月15日宣布:停止東北銀行券和冀南幣在平、津地區流通,並限期進行收兌。與此同時,華北人民政府與東北人民政府在山海關建立了聯合辦事處,掛牌兌換華北、東北兩地的貨幣,實行通匯,以便利兩個地區之間的往來。
(2)按規定比價全部收回各解放區行的貨幣。為了消除一些人擔心各解放區發行的貨幣過了兌換期限會停兌作廢的疑慮,,中國人民銀行總經理南漢宸於1949年1月10日發表談話保證:「人民政府不但對人民銀行新幣負責,而且對一切解放區銀行過去發行的地方貨幣負責。將來我們收回地方貨幣的時候,一定按照現在所規定的比價收兌,兌到最後一張為止。」[4] 隨後,中國人民銀行對收兌各解放區貨幣的工作作了多次布置,並規定凡持有解放區貨幣者,在兌換期限以後仍可到人民銀行按規定原比價兌換。以後,人民政府不但對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解放區所發行的貨幣負責收回,而且對土地革命時期根據地銀行發行的貨幣、期票、公債也按合理的比價收回。
到新中國成立前夕,人民政府通過銀行業務、財政徵收、貿易回籠等方式,陸續收回了關內各解放區發行的貨幣,華北、西北、華東和中南大部分地區的貨幣已經統一為人民幣,為新中國的貨幣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收兌和肅清國民黨政權發行的貨幣
早在人民幣發行之前,各解放區即與國民黨政府發行的紙幣開展過有效的貨幣斗爭。在1947年夏秋轉入戰略反攻至1948年11月沈陽解放前這段時間,解放區的對敵貨幣斗爭主要表現為排擠蔣幣,即限期禁止蔣幣流通,同時組織力量將蔣幣推向國民黨統治區換回物資。
1949年1月平、津解放以後,對蔣幣則以兌換為主,排擠為輔。1949年1月1日天津解放後,市軍管會立於16日頒布通告,規定自即日起,金元券可以流通10天,在此期間按人民幣對金元券1:6的比價予以兌換。2月2日,北平軍管會也發布通告,規定自即日起金元券可以流通20天,在此限期內,人民群眾有拒用金元券及議定比價的自由。政府的收兌比價為1:10,但是勞動人民可以按1:3的優待比價每人兌換金元券500元。為了做好收兌工作,北平市人民銀行在市內設立了247處兌換點,組織了5000多人做收兌工作,結果僅用18天即順利完成了收兌工作,共收兌金元券8億多元。在兌換期內,人民政府准備了大批糧食、食油、煤炭等物資,源源不斷地運進天津、北平,使廣大人民可以用兌換到的人民幣購買生活必需品,不僅樹立了人民幣的信譽,也安定了人民的生活。在限期收兌金元券的同時,人民政府還採取了把金元券排擠出解放區的辦法。天津市人民政府規定,凡持有金元券10萬元以下者,可向人民銀行申請登記,開給金元券攜帶證,憑證可攜帶金元券到國統區;同時 放寬對進入解放區物資的限制,以鼓勵人民群眾把金元券運到國統區換回物資。
隨著金元券的迅速貶值,人民政府在新解放區也將兌換比價不斷調低,收兌期限也越來越短,一般不超過10天。4月23日南京解放後,兌換比價為1:2500,期限為10天;5月27日上海解放時,鑒於國民黨政府已土崩瓦解,人民政府遂採取了無限制無差別的收兌方針,規定人民幣與金元券的比價為1:10000,並在市內設立了369個兌換點,僅用7天即完成收兌工作,共收兌金元券36萬億元,占國民黨政府金元券發行總量的53%。
1949年7月,潰逃中的國民黨政府又在廣州、重慶發行「銀元券」,企圖最後一次利用紙幣劫掠大陸人民的財富。對此,中共中央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名義宣告,今後在新解放區,銀元券一律作廢,不再收兌;並號召國統區人民團結一致,拒用銀元券,從而加速了銀元券的崩潰。但是,在華南和西南解放以後,為了減輕人民的損失,人民政府還是限期收兌了銀元券。如重慶解放以後,軍管會宣布按人民幣100元兌換銀元券1元的比價收兌,僅10天即收兌完畢。共收兌銀元券1017萬元,摺合人民幣101700萬元。[5]
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勝利渡江後,解放戰爭改變了過去先解放鄉村後佔領城市的辦法,而是隨著人民解放軍的迅速推進,首先佔領處於統治地位的城市。而此時的江南廣大農村,由於對國民黨政府的惡性通貨膨脹深惡痛絕,金元券、銀元券等紙幣基本被排斥,代之以銀元、銅元甚至以物易物。因此,江南解放以後,對農村來說,只是人民幣如何去佔領的問題。
四、禁止金銀計價流通和私相買賣
1、金銀計價流通情況及原因。
建國以前,由於國民黨政府實行了惡性通貨膨脹政策,其發行的法幣、金元券等紙幣在解放戰爭後期信譽一落千丈,金、銀等硬通貨重新回到流通領域,尤其是銀元,由於過去曾廣泛流通、民間貯藏較多,遂重新成為市場上計價流通的主要貨幣,其需要量也越來越大。由於銀元自1948年以後逐漸成為主要流通手段,其價格也不斷上漲,速度往往超過一般商品。以上海為例:1949年1—5月批發物價上漲78307倍,而銀元則上漲了112971倍,黃金60682倍,美鈔80553倍。就全國看,銀元的價格是其本身價值的2至3倍,這在舊中國的歷史上是空前的。抗戰前一兩黃金可換110枚銀元,而1949年5月只換30至40枚銀元了。
1949年各大城市解放後,由於解放戰爭正在進行,人民政府的支出大於收入,人民幣也不得不實行逐漸膨脹的辦法,1949年4月底人民幣發行總量為607億元,7月底達到2800億元,11月達到20000億元,1950年2月底達到41000億元,3月份則達到49100億元,。雖然人民幣的流通范圍不斷擴大,但通貨膨脹仍然不可避免,從1949年1月到1950年2月(3月統一財經後物價即下降),全國13個大城市批發物價指數上漲91.11倍;天津1949年2月至1950年2月,麵粉、小米、小麥、20支紗、白細布五種商品價格綜合上漲103.7倍。由於人民幣幣值不穩,加上舊中國造成的人民不信任紙幣的心理,人們仍然願意使用和保存金銀等硬通貨。同時,國民黨政府的長期惡性通貨膨脹還造成了一個龐大的金融投機勢力,即當時所謂的「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商不如囤,囤不如金」,據估計,1948年僅上海一地參與金融投機活動的人數就達50餘萬(主要為買賣金銀,即俗稱「黃牛」和銀元販子),北平市的街頭,也到處都是銀元販子。各大城市解放之初,眾所周知,這些金融投機勢力仍很活躍。因此,人民幣的主要對手不是國民黨發行的貨幣,而是金銀美鈔,尤其是銀元。
2、禁止金銀計價流通,嚴厲打擊銀元投機活動。
為了有效制止金融投機,使人民幣盡快驅逐金銀,佔領市場,同時又不至引起人民幣過量發行,人民政府採取了禁止金銀流通和低價兌換的凍結政策。
為了制止金融投機,穩定物價,各地人民政府在頒布禁止金銀計價流通私相買賣的法令後,即組織行政力量和人民群眾嚴厲查緝金銀投機活動。 1949年3月4日,北平市軍管會查輯銀元黑市,在3天內拘捕銀元販子380人。而人民幣與銀元的最大較量則發生在江南解放以後的華東地區。早在人民解放軍渡江以前,以南京、上海、杭州為重心的華東地區已經成為銀元的天下,金元券事實上成為銀元的輔幣。江南解放以後,金元券「不打自倒」,而盤踞市場已久的銀元則成為人民幣的主要敵人。
1949年6月初,江蘇、浙江城市以上海為為中心,金融投機分子掀起銀元漲風。上海的投機分子以證券大樓為大本營,利用電話網與全市各個據點進行聯絡,報喊行情,哄抬價格,從6月1日至10日的10天內將銀元價格抬高了兩倍,從而帶動了物價的上漲。在這種情況下,根據中共中央「關於打擊銀元使人民幣佔領市場陣地的指示」,上海市人民政府經過周密調查和部署,於6月10日頒布《華東區金銀管理暫行辦法》,同時立即行動,在投機分子集中活動的高峰時刻,一舉查封了證券大樓,緝獲現行投機分子1000餘人,拘捕其中情節嚴重的200餘人,對其他的投機據點也一並取締。在此前後,人民政府還廣泛開展宣傳教育,發動人民群眾聲討銀元投機,堅決拒用銀元,取締了街頭巷尾的銀元黑市交易。終於使人民幣完全佔領了市場。隨後,南京、武漢、杭州等其他大城市也開展了打擊銀元的斗爭,並取得勝利。同年12月5日,廣州市人民政府組織了2000餘人,對地下錢庄和炒賣金銀、外幣攤檔(當地稱其為「剃刀門楣」)集中的地段進行了大清查,查獲地下錢庄170家、「剃刀門楣」498個,對1016個投機分子分別給予懲處或教育釋放。
在解決取締銀元買賣和嚴禁金銀計價流通的同時,各地人民政府還採取了由人民銀行掛牌收兌金銀的辦法。由於社會上金銀較多,為了不致因兌換而大量增加市場上的人民幣,加劇通貨膨脹,人民政府實行了低價凍結政策(西南地區解放以後,由於該區銀子較多而人民政府掌握的物資不夠多,為避免沖擊市場,索性暫時不予收兌金銀),即人民銀行的兌換牌價較大幅度低於黑市價格,從而使富人不願將手中的金銀去兌換人民幣而願意保存起來。但是這種低價也不是低到不合理的程度,同時也考慮到兌換者的利益,隨著物價上漲,幾次調高兌換牌價。到1949年底,上海收兌銀元108萬多枚,北京收兌22萬多枚。1950年3月物價趨於穩定以後,國家適當提高了金銀兌換比價,加上人民幣幣值穩定,國家收兌的金銀數量大增。以廣東省為例,1950年一年共收兌黃金745.5萬兩(其中下半年收兌的佔71.1%),銀元101.2萬枚(其中下半年收兌的佔73.7%),純銀5323.6萬兩(其中下半年收兌的佔98.2%)。[6]
3、促使人民幣下鄉,佔領農村市場。
由於國民黨政府實行劇烈通貨膨脹政策,紙幣迅速貶值,農村的抵制辦法就是拒用紙幣,在市場交換中使用銀元等硬通貨或者實行以物易物,糧食和布匹在許多地區成為交換的一般等價物。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渡江以前,解放戰爭是先解放鄉村並包圍城市,然後再解放城市。因此,在金融和貿易方面,人民幣就先在鄉村生了根,城市一解放,人民幣佔領市場、恢復城鄉交流,都是比較容易的。渡江以後,情況則不同了,由於我們是先佔城市,後占鄉村,而城鄉均是銀元市場,鄉村非但不能幫助城市推行人民幣,而且本身人民幣的推行也十分困難。即使在北方的老解放區,由於人民幣也在貶值,鄉村中的實物交換所佔比重也較大。如果說在城市解放後,人民政府是用行政手段快速有效地禁止了金銀流通,使人民幣迅速佔領了市場;那麼對於幅員廣大的新區農村來說,以經濟手段為主使人民幣佔領並擴大市場則是最佳選擇,因為行政命令為主不僅實施成本過高,而且會導致實物交換比重的增加。經濟手段的有效實施是以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為前提條件的,因此,人民政府採取的促使人民幣下鄉措施和人民幣真正深入廣大農村、佔領農村市場,則是在1950年3月統一財經之後。政府促使人民幣下鄉的經濟措施主要有以下三種:一是稅收,即政府在鄉村徵收的各種稅費,除公糧外,一律徵收人民幣,以促使人民幣的流通;二是通過農貸和押匯(埠際押匯和進出口押匯),使人民幣深入農村;三是通過大力開展城鄉物資交流,即鼓勵工業品下鄉和大量收購農副產品,使人民幣取代銀元和實物交換,佔領農村市場。經過1950至1951年的上述財政、金融、貿易三大經濟手段的促進,銀元基本退出市場,以物易物的比重也大為縮 小,人民幣終於深入到農村。據個別調查,1950年3月統一財經以前,人民幣尚未佔領新解放區農村,老解放區農村的流通量也很有限;而到1952年底據人民銀行總行估算,農民持有的人民幣已達11萬億元,占當時人民幣流通總量的40.4%。[7]
4、對少數民族地區實行耐心等待、穩步前進的政策。對於少數民族地區,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則採取了完全不同的政策,充分照顧到少數民族的利益和習慣。
1950年,西北、西南都曾決定在少數民族地區,應照顧少數民族群眾長期形成的心理和習慣,暫准行使銀元,待條件具備後再逐步用人民幣收兌。例如同年8月西北軍政委員會制定的「管理銀元辦法」(經中財委批准)即規定:(1)甘肅大部、寧夏、青海部分地區仍應繼續堅決貫徹禁絕銀元流通的既定政策,僅甘肅拉卜楞區、寧夏阿拉善區、青海西南部等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暫准銀元與人民幣同時流通,然後再逐漸以經濟為主輔助人民幣市場的擴大,俟條件成熟時(可能需要數年)再行禁止銀元。(2)在暫准銀元流通的地區,為了加強政府對銀元的統一掌握與管理,可考慮有人民銀行領導成立(吸收當地有威望人士參加)「貨幣交易所」按照當地銀元與人民幣的市價進行集中的自由交易,以解決持有人民幣或銀元者相互需要之困難。如該地區銀元缺乏,只准人民銀行有計劃以匯兌方式向該區調劑,其他公私單位都不準自由攜往。(3)暫准銀元自由流通地區的國營貿易公司及其他國營企業(郵政、交通等)和稅務機關一律禁止收受銀元,以支持人民幣流通范圍的穩步擴大;但是國營貿易公司收購土產時,視具體情況,可用銀元。(4)為了推行人民幣下鄉、組織經濟力量、削弱銀元流通的市場基礎,國營貿易公司和人民銀行必須盡力擴大業務。(5)在銀元暫准流通區與禁止區的交界地帶,應加強銀元的緝私工作。[8]
1953年初,西南暫准銀元流通的少數民族地區(不包括西藏)銀元價格下跌、幣直不穩,人民幣流通范圍開始擴大,在這種情況下,人民政府可以選擇的辦法有以下兩種:一是沿用所採取的辦法,繼續壓迫銀元價格下降,然後一次收兌或只收進不放出,肅清銀也流通;二是在目前基礎上,通過穩定人民幣與銀元的比價來穩定貨幣市場,以開展物資交流,從而使少數民族逐漸轉變喜愛硬幣心理,建立人民幣威信,在將來條件完全成熟、少數民族完全同意的情況下,才水到渠成地統一貨幣。1953年2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建議中央採取後一種辦法,3月7日中央批復同意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的報告,提出:對少數民族地區的金融、貿易政策應採取穩步前進而對少數民族(包括本地商人及上層分子)有利的方針。切忌躁進,尤不可將內地辦法搬進少數民族地區實行,並要求其他混合使用銀元和人民幣的少數民族地區,亦照此報告合理調整人民幣與銀元的比價。
五、嚴禁外幣在市場上流通,加強外匯管理
如前所述,舊中國貨幣混亂、外國貨幣廣泛流通,特別是解放戰爭後期,由於國民黨政府的貨幣信用崩潰,美鈔、港幣等外幣更是成為流通領域的主要計價手段之一。美鈔主要流通於北平、天津、上海、武漢等大中城市,尤以上海為最多;港幣則主要流通於華南地區,廣東、福建等地,幾乎是港幣的天下。
針對上述情況,各地解放後,人民政府立即加強了外匯管理,制定了外匯管理辦法,禁止一切外國貨幣在中國市場上流通。同時還規定:無論中國人還是外國僑民,凡持有外國貨幣者,必須在限期內,按規定牌價到中國人民銀行或其指定機構兌成人民幣,或者作為外幣存款換取外匯存單;因公務或旅行進入中國國境者所持有的外幣和票據,必須在中國人民銀行設在邊境的兌換機構兌成人民幣或作為外幣存款;一切外匯業務,包括國際貿易結算、國際匯兌、外匯買賣,都必須由中國銀行辦理或在其監督下由指定的銀行經營。
收兌外幣的工作,大致分為兩個階段。1949年初平、津解放到建國前為第一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工作是收兌華北、華東、中南等大中城市中的外幣,以美鈔為主;1949年10月廣州解放到1950年底為第二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工作是收兌廣泛流通於華南城鄉和西南邊疆地區的外幣。
在第一階段,人民政府一方面嚴厲取締外幣黑市買賣,另一方面則採取折實存款的辦法,吸收外幣存款,由於行政手段和經濟杠桿雙管齊下,效果較好。到1949年底,天津兌入103萬美元、97萬港元、其他外幣摺合120萬美元;上海則兌入758萬美元、149萬港元,吸收各種外匯、外幣存款共計1242萬美元、572港元、65萬英鎊。[9]
在第二階段,以驅逐和收兌港幣為主的禁止外幣流通工作更為艱巨。在1949年10月廣州解放至1950年2月,為了把港幣迅速逐出市場,人民政府對港幣採取了堅決肅清、排擠為主、兌換為輔的方針(因港幣數量巨大,如大量收兌將會引起物價暴漲),將港幣打入黑市,以促使其迴流香港和海外。 1949年11月18日,廣州市軍管會宣布:人民幣為合法貨幣,凡完糧納稅以及一切公私款項收付、物價計算、賬務票據契約,均須以人民幣為計算及清償本位,嚴禁外幣流通使用,但是由於港幣流通普遍、深入農村,兌換尚需時日,暫准按人民銀行的牌價使用。同時,人民政府還開展了拒用外幣的宣傳教育運動。為了打擊港幣黑市,穩定金融局面,人民政府於12月4日對地下錢庄、剃刀門楣進行了大掃盪,查獲地下錢庄170家、剃刀門楣498檔沉重打擊了港幣黑市,把港幣與人民幣的黑市比價由12月4日的1:3333元壓低到12月10日的1:1540元(同期人民銀行牌價為1:1500元)。斗爭的結果,確定了人民幣為市場流通中的唯一合法貨幣;鏟除了港幣黑市的據點——地下錢庄、剃刀門楣;並對人民群眾進行了拒用外幣的宣傳教育。
1950年2月以後,由於人民幣流通范圍擴大,同時交通的恢復也使政府掌握了較多的物資,基本具備了禁止港幣流通的條件。在這種情況下,1950年2月3日,廣州市軍管會宣布:禁止港幣流通使用。與此同時,人民銀行將兌換牌價提高,以利收兌;並頒布優待外幣存款辦法,准許外幣存款移作自備外匯或按優待僑匯的牌價支取人民幣。隨後,廣東也先後宣布禁止港幣流通。1950年3月統一財經以後,由於實行「三平」政策,物價幣值都趨於穩定,港幣黑市比價已為人民銀行的牌價所控制,人民幣已經完全佔領了城市市場。這個時期貨幣統一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大量收兌港幣、組織人民幣下鄉。以廣州市為例,3月中旬以後每日的港幣收兌量比3月中旬以前每日最高量增加了100倍。僅1950年一年,廣東省就收兌港幣9211.3萬元、美鈔71.65萬元。據估計,到1950年9月底,停留在華南民間的港幣已不到原來的五分之一,人民幣已經完全佔領了城鄉流通市場。
六、中國大陸貨幣統一的實現
1949年至1950年的貨幣統一行動,並不是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的。它只是集中於關內的廣大地區,而對較早解放的東北、內蒙和剛解放的新疆並沒有實施貨幣統一,三個地區仍然行使其原有的地方貨幣,中央人民政府沒有急於實行全國貨幣的統一。這個決策是相當英明正確的。
1、東北和內蒙地區的貨幣統一。
1949年和1950年初,關內廣大地區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推進而開展了貨幣統一,同時人民幣也因戰爭原因而不斷貶值,解放區的物價呈現出較大幅度的波動。而此時的內蒙和東北則因解放較早(內蒙於1948年 月全境解放,東北則於1948年11月全境解放),提前進入國民經濟恢復階段,物價基本穩定下來。以東北為例,1945年12月至1948年12月,東北解放區的物價上漲422倍,而1948年12月至1949年12月,按10城市的批發物價計算,其上漲幅度僅為62%,其中旅大地區的物價總水平還略有下降。如果用幣值尚未穩定的人民幣取代東北、內蒙的地方貨幣,勢必要造成兩地的物價隨關內物價波動,從而對兩地的經濟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