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國際原油市場價格不同中國石油為什麼煉油虧損
三地油的品質不一樣,加之中間有運費升貼水和地區不穩定問題,造內成價格差距。是以迪拜原油為標容的,你可以看下價格多少,然後調價是結合北海布倫特,WTI和迪拜價格均價變動調價的。不虧損,今年中石油上半年利潤400-500億美元。
⑵ 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對中國石化是利好還是利空為什麼
當然不是利好消息。首先歷史證明了,國際原油下跌,中石化中石油也跟這版跌。
說說原因。大家都權看見了原油下跌帶來的成本下跌。但是卻沒有看見成品價格也在下跌。所以呢大家不但要看原油還要看成品油的國際形式。
再來看成品油下跌的大不大。應為這中間的煉化成本基本是不變的。假如(是假如)。一桶原油練半桶成品油。一桶原油下降由原來的100降到50.成本油由原來的120降到60。煉化成本長期10元。那很明顯煉油廠沒有原來賺錢了。雖然都是下降一半。因為原來能賺10元。現在已經不賺錢了。所以絕不能憑借一個消息來判斷具體形式。
這時候煉製成本越低的企業越能賺錢。所以大家還要看企業的成本大頭在哪
⑶ 中國是石油進口占絕大比例,而國際一直油價比國內高,那麼那些石油公司利潤何來難道國家會財政支出購油
大型石油化工公司境內業務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油田、煉油、化工、銷售(即加油站等零售版和大客戶的批發)權
油田業務由於油價高一直是賺錢的,而且是賺大錢的(畢竟國內還有2億噸左右的石油產量)
煉油由於成品油價管制,2005年以來基本上都是虧損的
化工2011年之前一直是比較賺錢的,今年由於需求出了問題,開始虧損
銷售業務一直是賺錢的,利潤率一般,但總量很大
看業務的盈利,最直觀的是對比中石化和中海油,都是4000萬噸左右的原油能力,中石化的後三者業務要比中海油大的多,但是,2012年開始,中海油的盈利已經超過中石化了
⑷ 中石油怎麼回事國際油價漲他也跌,降他也跌,到底怎麼樣才賺錢了
國內石油價格上漲的真正原因
5月23日,在國際原油價格回落和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再次提高成品油銷售價格。北京地區93號汽油再創歷史最高價位。有關方面對此的解釋是,上次漲價沒有調整到位,我們成品油銷售價格仍舊低於國際市場,今後將考慮國際市場情況和社會承受能力繼續推進價格調整。謊言是多麼的的圓滿,但是,我們早就有各種手段來論證,這是明目張膽的欺騙。
一、中國進口的石油沒有達到60美圓的。國際市場達到60美圓的是北海清質石油,其質量是世界上最好的,而中東地區、南美、俄羅斯出口的石油是無法達到60美圓的。而中國大量進口的是低質高含硫石油。據著名的經濟情報雜志分析,國際油價在54美圓時,中國進口的石油價格大多在30美圓左右。普遍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劣質石油買家。
二、美國與中國石油價格比較。美國的汽油是按每加侖多少錢出售的,換算一下大概是平均每升93號油是人民幣4.7元,可是人家那是加了30%的燃油稅,並且人家公路沒有收費,高速公路也基本不收費或者收費很低。而北京的類似汽油銷售價格已達4.24元,實際價格高於美國。如果有關方面說,中國成品油價格遠低於國際市場,更將被下面的例子駁斥的體無完膚。海關宣布上半年查獲的走私案件中,成品油、香煙等位居前三名。既然中國成品油便宜,那應該是從中國向國外走私才對,為什麼要從國外向中國走私?過去查獲的特大走私案件,都與走私汽油柴油等成品油有關,可見內外差價巨大,吸引走私者挺而走險。
三、石油企業報表顯示利潤巨大。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成為香港上市公司中最掙錢的,報道說利潤接近千億元,而其年經營額在5000億元左右,利潤空間已相當可觀,利潤率非常可觀。以凈資產收益來分析,即使是風光無限的房地產,其優質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為5%到10%為主,而中國石化的凈資產收益,根據其2004年年報為17.32,其加權平均的凈資產收益為20.32%。大家說這是不是很驚人!是房地產行業優質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三倍,是房地產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四倍多。這才是驚人的暴利證明!我不久前與燕山石化公司的人士接觸,他們去年的利潤超過40億元,總結因素是價格高、市場好。可見,中國石油企業是很不錯的業績,怎麼還有長期虧損的說法,這不是欺負老百姓沒頭腦么?
四、上游壟斷掠奪下游競爭性行業,扭曲經濟結構 肆無忌憚的漲價,使中國經濟和宏觀調空的復雜局面加劇。可怕。成品油漲價,因為你是壟斷,但下游產業卻是競爭性行業,不能漲價。比如公交和計程車,關系群眾生活,其價格調整要經過嚴格審批,油價從2元漲到4元多,公交價格和計程車價格並沒有什麼提高,可見,油價上漲只能消化在成本和政府補貼中。汽車製造業是國家寄希望的產業,但消費環境不良,加上油價上漲,更是雪上加霜。老百姓近兩年的工資並沒有顯著增長,翻倍上漲的油價讓大家很難受。 可見,這是赤裸裸的掠奪,扭曲中國經濟結構,增加了所謂的膨脹壓力。盡管,中石油的滾滾暴利,讓國家,同時也讓某些不可明說的利益群體歡欣鼓舞,但是,這種危害中國經濟的掠奪經濟思路,將貽害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我觀察大家對油價上漲雖然知道是中石油/中石化搗鬼,但是不知道要點!
我在這里澄清一下:
石油是戰略物資,國內的油田都是這兩個集團壟斷的。只有他們有開采和銷售權利。近幾年國家進口石油越來越多,今年會達到1.5億噸。進口石油消費的比例越來越大,豈不是兩大集團就沒有話語權了??放心。關鍵的石油進口權還是只有兩大集團所有。國內的煉油企業就算是油價再便宜,也無法自主進口,只能從兩大集團買他們加價進口的原油。
這樣兩大集團對內把持油田,對外把持原油進口權。國內原油價還不是他們說得算?國內的煉廠,包括兩大集團自己的煉廠是在虧損,那是因為原料石油(無論國產還是進口)的價格是兩大集團定的!兩大集團自己的煉廠虧損無所謂,反正在貿易/開采環節已經有足夠驚人的利潤了!!
而且煉廠虧損的情況可以成為汽油漲價的借口,掩人耳目。於是我們就這樣因為所謂的煉廠虧損,口袋的錢被淘空!!!!
石油是工業血液,現代基礎工業的王道!!兩大集團在上游敲骨吸髓,危害的是整個國家競爭力甚至國家安全!!90#油從今年3月份的3.18上漲到7月份的4.06,快一塊錢了,還不到半年!!
到底有多少物流企業破產阿?到底有多少企業背上沉重的運費成本阿?無恥的搶劫!!2004年兩大集團凈利潤2000億,咱們國家gdp才多少?11萬億,各行業綜合凈利潤最多按照5%算,也就5000億。可見40%的國家利潤都是兩大集團的!大傢伙都在給兩大集團打工呢!!有人會問,油田是國家人民共有的,這兩大集團雖然壟斷,畢竟是中國自己的企業,為什麼這樣喪心病狂的掠奪財富不顧危害國民生機?其實這兩大集團都是海外上市企業!!所有權和資本不是純粹國家的了。資本是貪婪的,對利潤的追求是永遠也不會滿足的。看到這里,國內油價未來的走勢相信每個看過帖子的人已經很清楚了。
我很擔心國外投資者利用兩大集團的壟斷地位掠奪中國人民的財富。從這個角度講,兩大集團已經站在人民的對立面上了!!有時候看到紡織廠的女工雖然一天12小時的拚命幹活,居然連500塊錢的工資都得不到,原因是有的工廠因為紡織原料漲價(非棉的紡織品大部分是石油變得)或者停產/或者破產。心情真是無法描述。前一陣子還聽說北京有的哥為了多跑出點錢過勞死...真不知道中石化/中石油有2000億的純利還叫囂虧損要求漲價的嘴臉是什麼麽樣??那2000億人民的血汗錢又有多少進了原本已經很富裕的老外口袋裡!!
無論如何,兩大集團正在擠垮國內非自有的煉廠,同時也正在擠垮社會上的非自有的加油站。如果現在的情況不得到改變,兩大集團的目的很快就會完全實現。
可能有人問,目前發改委已經批了19個非國營的公司可以進口石油。其實私營企業進口石油除了要有進口權,還要有配額,2005年非國有進口配額一共才0.1億噸,根本沒有影響市場!而且兩大集團除了因為自己是國有公司,進口不受限制之外,還注冊了非國有企業,也在這19家裡面混,用他們的實力搶占絕大部分配額!!太狠了!!關於私有企業石油進口權/配額計劃具體詳情大家可以查詢國家商務部網站看看!!
我有一個朋友是業內人士,所以知道兩大集團的要害!注意到很多人誤解油品漲價的原因,實在看不過去了,才發言的。可惜我不是記者,否則早就揭他們的老底了!
⑸ 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對中國石化的影響
因為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高達60%左右,因此中石化都不得不依賴進口油維持正常的生版產運營。往往是權兩個月前就安排好未來的采購計劃,因此現貨市場的虧損已經是肯定的。
未來虧損大小,只是看在期貨市場上如何操作了,但中國企業很少披露這方面信息,所以無法判斷虧損的大小。
⑹ 中東各國為什麼只賣原油,自己煉油去賣的話利潤不是更大嗎
我們知道,石油是一種重要的資源,石油不管對於哪個國家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美國當初之所以會在中東地區發動戰爭,就是因為中東地區有著豐富的石油資源。中東地區很多資源都比較匱乏,但是有著世界上最多的石油。
原油
現在的中東地區,是完全有能力,也有技術來煉制石油的,可惜沒有人願意干這個,大家都去發展利潤大的金融和旅遊業了。還有一個原因是,中東地區已經靠原油賺了很多錢了,而煉制石油也可以賺錢,如果連煉油都由他們包攬的話,肯定會引起其它國家不滿,畢竟美國可是為了石油在中東地區打了很多戰,目的就是想掌控石油。
⑺ 原油價格上漲對那些行業有利
⑻ 油價暴漲,為什麼煉油廠還虧損
國際炒家推高油價
自今年9月,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創紀錄地突破80美元大關後,在小幅回落調整後,屢次刷新歷史交易紀錄,並盤中沖高到90美元每桶。
此輪國際油價上漲,在道亨證券分析師看來似乎顯得更沒有理由,「以往美國颶風季節過後一般油價都會有一定回落,今年不跌反漲,除受到美國石油庫存數據和歐佩克原油生產等基本數據影響外,最大的因素是國際炒家的炒作。」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石油問題專家管清友指出,國際排名前十的對沖基金積聚1500億美元的資金,雖然不能明確有多少資金用來炒石油期貨,但可以肯定一大部分參與炒作。
同時,他表示,目前石油消費大國和來自亞洲等國新興市場對於石油的需求並沒有明顯的下跌趨勢,這些都將支持國際原油價格在高位運行。
國內成品油價不會上調
昨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公開表示,原油價格大幅提高,使煉油成本提高,在國內成品油價格未調的狀況下,必然會擠壓煉化企業的利潤。但他同時表示,價格的上升既是壓力也是動力,有利於那些以原油為原料的企業的節能減排工作。
他強調國內成品油價格的調整除考慮原油成本價、供求情況、企業成品等因素外,還考慮社會承受能力,「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
記者采訪多位分析人士也一致認為,鑒於國內CPI指數較高,目前通脹壓力較大,調高成品油價格,勢必會帶動上游原材料價格的上漲,進一步拉高CPI指數,因此預計至少年底將不會出台調價政策。
成品油供應仍舊緊張
中石化集團相關負責人指出,自今年6月以來中石化就已在虧損煉油,隨著國際油價走高,虧損也在進一步加劇,一些小煉油廠已不堪虧損關停。
他透露,為了保證國內供應,10月份中石化旗下各家煉化企業已調整檢修期,進一步加大產能,8、9月份月均原油加工量較1-7月份增加37萬噸,其中供應國內成品油約增加39萬噸,但仍無法滿足市場快速增長。
中石化網站公布信息顯示,10月18日北京成品油市場資源不足,其中中石油汽油對外少量出貨,柴油已基本停止出貨,中石化汽柴油正常出貨,但社會單位汽柴油已全面停批。目前中石化90#京標汽油價格為5850元/噸,93#京標汽油6100元/噸左右,0#京標柴油價格為5600元/噸左右。
⑼ 隨著國際原油價格突破90美元大關,柴油生產成本一路飆升,造成煉油企業利潤減少,甚至虧損,於是煉廠紛紛
(1)①價值決定價抄格襲。國際原油價格的上漲,導致柴油成本的提高,最終帶來了柴油價格的上漲。②供求影響價格。供不應求,價格上漲;供過於求,價格下跌。煉油成本的提高,使得煉油企業利潤減少,從而減少了柴油供給量,而冬季來臨使得柴油的需求量則增多,最終導致柴油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從而帶來柴油價格上漲。 (2)①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一心一意謀發展;②不斷提高勞動者素質;③發展科學技術;④改革。 |
⑽ 煉油廠煉油成本高,發改委同志說的是真的嗎煉油廠不屬於中石油或中石化么 如果屬,那何來賠錢一說。
煉油廠是屬於中斷鏈條,源頭鏈條是勘探和採油,中石油和中石化都有自己下屬的煉油廠,源頭的勘探和採油、修井等因素也決定著原油成本,在加工過程中各種催化劑等原料的使用都促使煉油成本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