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我行一卡通,人民幣兌換外幣現金或用卡內人民幣兌換外幣現鈔時,以「現鈔賣出價」成交;用卡內人民幣兌換外幣現匯時,以「現匯賣出價」成交。
『貳』 外匯牌價和在岸人民幣匯率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外匯牌價又稱匯率,是指用一國貨幣兌換成另一國貨幣時的比價或比率;或以一國貨幣所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去德國的話,我們一般都用人民幣兌換成歐元。 外匯牌價我們可以到中國銀行網站上去查,除了周末,每天都是在變化的。(中國銀行外匯牌價 點擊進入) 買入價和賣出價:兩者均是從銀行的角度出發,是針對報價中的前一個幣種而言的,即銀行買入前一個幣種的價格和賣出前一個幣種的價格。大家一般用人民幣到銀行換歐元,用的都是賣出價,也就是銀行賣出歐元給你。 現鈔買入價:指銀行買入外幣現鈔、客戶賣出外幣現鈔的價格。 現匯買入價:指銀行買入外幣現匯、客戶賣出外幣現匯的價格。 現匯:指由國外匯入或從國外攜入的外幣票據,通過轉賬的形式,入到個人在銀行的賬戶中。 現鈔:指外幣現金或以外幣現金存入銀行的款項。
在岸人民幣匯率是指:中國大陸的人民幣即期匯率,由於中國人民幣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發布,由在岸市場實施的強制結匯制度,以及央行在銀行間外匯市場扮演的特殊角色,在岸人民幣在岸人民幣並不能反映市場供需,而是一個受管控的匯率。
通常,兩者之間的變動會呈現這樣的特點:一是CNH(即期人民幣匯率離岸價格)基本上還是主要受CNY(在岸價格)影響,且大部分時間CNH和CNY的差價不大;二是當有較大的金融風險沖擊,或者市場供求關系出現劇烈變化時,CNH可能會大幅偏離CNY,且波幅更大。
也就是說,通常情況下,人民幣離岸價格更容易受到市場供求變動等的影響而變動,而在岸匯率則由於受到政府的干預和管制更為穩定一些。
『叄』 在哪裡才能看到人民幣對外幣的比價,兌換以哪個價位為准,能否舉個例子
去中國銀行的自主頁看看吧
如果要買外幣的話應該是最高的價格-也就是賣出價-銀行賣出外幣給你
如果你是要賣外幣的話-分兩種情況-1,你是拿的現金,那就是現鈔買入價
2.你拿的是國外匯過來的錢的話,兌換用的是現匯買入價.
現匯買入價大於現鈔買入價
基準價(中間價)是國際市場的價格,只用於參考.
銀行盈利就是要低買高賣,我們中國銀行用的匯率是8秒一變的實時匯率,但是變動一般不大-也就是小數點後的變動.
『肆』 購買外匯後可以兌換成人民幣嗎
可以的。目前可以兌換外幣(包括用人民幣兌換外幣)的銀行有中國銀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是否可以兌換要事先與網點聯系才知道)。其他銀行必須先預約才可以兌換。
中國銀行收兌的幣種主要有:人民幣、歐元、英鎊、美元、瑞士法郎、新加坡元、瑞典克朗、丹麥克朗、挪威克朗、日元、加拿大元、澳大利亞元、菲律賓比索、泰國銖等多種外國貨幣及港幣、新台幣、澳門元。
中國工商銀行可按當日牌價為您辦理人民幣與外幣的兌換。可兌換的貨幣包括:美元、港幣、日元、歐元、英鎊、瑞士法郎、澳大利亞元、新加坡元、加拿大元、瑞典克郎、挪威克郎、丹麥克郎、澳門元和紐西蘭元。
兌換手續
(1). 客戶需持以下有效證件之一辦理: 本人身份證(中國公民) 戶口簿(十六歲以下中國公民)軍人身份證件(中國人民解放軍) 武裝警察身份證件(中國人民武裝警察)港澳居民往來內地通行證(港澳居民) 台灣居民往來大陸通行證(台灣居民) 護照(外國公民或有護照的中國公民)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有關證件。
(2). 填寫外匯兌換水單。
各家銀行按照當日的外匯牌價,以「現鈔買入價」,辦理人民幣與外幣的兌換。
其它部分銀行因權力有限不能提供以上所有幣種的兌換,手續繁索,如遇特殊幣種請直接前往中國銀行兌換。
其他參考知識:
人民幣兌換美元,按現匯賣出價。美元換人民幣,如果要轉賬, 按現匯買入價,如要提現,按現鈔買入價。
例:100日元可以換5.1905 (轉賬:現匯買入價) 人民幣。
5.2321人民幣可以換100日元(轉賬:現匯賣出價)。
銀行在賣出外幣時,現匯和現鈔的價格一樣,在買入外幣時,現匯的價格高於現鈔的價格。
現鈔買入價是銀行買入一單位某外幣現鈔時應付給賣方的本地貨幣額。
用戶購匯後如要進行匯款必須選擇購匯現匯,否則需將現鈔轉成現匯,需支付現鈔轉現匯費用。鈔轉匯手續費的計算公式:鈔轉匯費用(人民幣)=匯出金額(外幣)X(現匯賣出價-現鈔買入價)。
等值結匯美元及參考匯率僅供參考,最終結果以提交結匯交易時的匯率為准。
『伍』 用外幣兌換人民幣主要參考哪個價格
買入匯率(ByyingRate)又稱外匯買入價,是指銀行向客戶買入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一般版地,外幣摺合本權幣數較少的那個匯率是買入匯率,它表示買入一定數額的外匯需要付出多少本國貨幣。
賣出匯率(sellingRate)又稱外匯賣出價,是指銀行向客戶賣出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人民幣基準匯率是由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前一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上形成的美元對人民幣的加權平均價,公布當日主要交易貨幣(美元、日元和港幣)對人民幣交易的基準匯率,即市場交易中間價。
你用外幣兌換人民幣要參考現鈔買入價(相當於銀行買入)。影響匯率的因素很多很復雜,需要關注的有:如某個國家或地區公布的就業、物價、生產等經濟數據來分析其經濟發展的現狀,從而判斷與之相關的貨幣匯率和利率走勢等。
『陸』 外匯兌換人民幣是看買入價還是賣出價
外幣兌換人民幣看買入價,人民幣兌換外幣看賣出價。
招商銀行可以兌換部分種類的外幣,請內打開http://fx.cmbchina.com/hq/ 查詢外容匯實時匯率。因匯率實時變動,實際匯率按照您實際操作時的為准。
若需試算,可打開http://www.cmbchina.com/CmbWebPubInfo/Cal_Forex.aspx?chnl=whjsq 試算。
『柒』 人民幣與外匯兌換
港幣、澳門元、歐元、美元、日元、英鎊、澳大利亞元、瑞士法郎、加拿大元、丹麥克朗是自由兌換貨幣,銀行公布具體的外匯牌價,樓主可以從網上查找。
俄羅斯盧布、朝鮮元、韓國元、古巴比索、菲律賓比索、剛果法郎、斐濟元、泰國銖都是非自由兌換貨幣,銀行不公布牌價,沒有具體的兌換比率,只能參考外匯黑市價格。
『捌』 外匯牌價是如何折算人民幣的跟當前匯率是什麼關系
1美元=6.3881人民幣
現匯等於現鈔,但現鈔不等於現匯,因為現鈔兌現匯要支付運輸費保管費等費用,外匯匯率分間接報價和直接報價,由間接報價與直接報價套算出來的是交叉匯率.。
銀行的牌價都是根據對應貨幣對的基準價加減一定點差計算出的,而這個基準價一般是銀行根據市場價格和頭寸方向確定,基本與市場價不會相差很大,買入價就是銀行的bid價,是基準價減去一定點差計算的,賣出價就是銀行的offer價,是基準價加上一定點差計算的。
(8)人民幣與外匯的兌換價由擴展閱讀:
外匯買賣注意事項:
1、通過外匯買賣可以規避匯率變動所造成的損失,也可以選擇高利率的幣種,增加利息收入,但同時又具有風險,在參與外匯買賣前,應做充分的准備。
2、要了解影響匯價變動的基本因素,各國基本經濟、金融因素,政治和傳媒因素,各國央行的政策因素,心理及市場預測因素,這四個基本因素促使了匯率的變動,實盤的外匯買賣應注重中長期判斷。
3、外匯保證金交易都是有杠桿的,最高可以將資金放大400倍,認為高風險等同於高收益,但實際情況並非如何,如果超過50%的倉位,倉位越重則風險越大,如果錯一次可能會將之前所有的盈利全部損失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外匯牌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人民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匯率
『玖』 人民幣與外幣的兌換比例各是多少
幣種 匯買、匯賣
中間價 現匯買入價 現鈔買入價 賣出價 基準價
美元 (USD) 804.90 803.29 796.85 806.51 804.90
港幣 (HKD) 103.71 103.50 102.67 103.92 103.72
日元 (JPY) 6.8183 6.7910 6.5728 6.8456 6.8307
歐元 (EUR) 956.87 953.04 922.42 960.70 957.91
英鎊 (GBP) 1397.71 1392.12 1347.39 1403.30 --
瑞士法郎 (CHF) 613.58 611.13 591.49 616.03 --
加拿大元 (CAD) 695.38 692.60 670.35 698.16 --
澳大利亞元 (AUD) 595.55 593.17 574.11 597.93 --
新加坡元 (SGD) 492.53 490.56 474.80 494.50 --
丹麥克朗 (DKK) 128.15 127.64 123.54 128.66 --
挪威克朗 (NOK) 118.44 117.97 114.18 118.91 --
瑞典克朗 (SEK) 101.92 101.51 98.25 102.33 --
澳門元 (MOP) 100.54 100.34 99.53 100.74 --
紐西蘭元 (NZD) 539.77 537.61 520.34 541.93 --
韓元 (KRW) 0.8257 -- 0.7828 0.8686
『拾』 什麼是人民幣外匯牌價
「外匯牌價」,即外匯指定銀行外匯兌換掛牌價,是各銀行(指總行,分支行與總行外匯牌價相同)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人民幣市場中間價以及國際外匯市場行情,制定的各種外幣與人民幣之間的買賣價格。這種價格在同一天中不變,不同日期則價格可有變動。
人民幣自誕生以後,一直屬於非自由兌換貨幣,其牌價由央行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僅作為調控進出口貿易和改善國際收支平衡的政策手段。人民幣牌價大致分為二個階段即改革開放前的匯率和改革開放後的匯率。1978年改革開放以前,從1949年到1952年國民經濟恢復時期,人民幣牌價不以黃金為基礎,實行管理浮動制,物價為確定匯率的依據;從1955年3月至1971年11月,布雷頓森林體系處於穩定時期,人民幣匯率在近16年時間內維持在2.4618元水平(1美元兌換);從1973年到1979年間,人民幣匯率只做過幾次調整,到1978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1.684元(1美元兌換)[1]。改革開放後,人民幣匯率經歷了掛牌價和調劑價的雙軌制階段、匯率並軌後的柔性盯住美元制階段、亞洲金融危機後的剛性盯住美元制階段、2005年7月21日的匯率制度改革。1979年至1994年匯率雙軌制階段是人民幣貶值幅度最大的時期,由1979年的1.555元(1美元兌換)貶至1994年的8.619元(年度均價),貶值幅度達4.5倍。匯率雙軌制期間,還存在表面上面額與人民幣等值的外匯兌換券。這期間存在被政府禁止的外匯黑市,初期以炒賣外匯兌換券為主,之後直接炒賣外幣,外匯(外匯兌換券與外幣)黑市價大大高於官方規定的匯率,前期最高相差近一倍,之後漸漸回落直至接近官方掛牌價;進入1990年以後,場外交易的(黑市價)外匯價格轉向弱低於官方掛牌價,與此同時,外匯兌換券漸漸淡出市場。從1994年開始到2005年匯率制度改革以前,人民幣兌美元一直維持在8.27元以上(1美元兌換)。2005年匯率制度改革以後,人民幣漸漸進入升值階段,人民幣從匯率改革前的8.2765元(1美元兌換)升值至2007年年末的7.3046元[2],升值幅度達到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