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資金 > 非貨幣價格

非貨幣價格

發布時間:2021-02-17 05:41:41

1. 貨幣政策有哪些非貨幣資產價格機制來影響最終目標

資產至少包括三類:1、貨幣。2債券、股票等有價證券。3實物資產。版
三類資產權中2、3為非貨幣資產,三種資產具有一定替代性,有相對價格關系。
當貨幣政策導致股票等有價證券價格下跌,則金融資產價格下跌,將會導致企業與居民投資支出下降。原因很簡單,金融資產價格下跌很有可能導致頭寸吃緊,資產負債率上升。
不懂可以追問。

2. 什麼是非貨幣性收入

非貨幣性收入就是企業取得的固定資產、生物資產、無形資產、股權投資、存貨、不準內備持有至到期的債券投容資、勞務以及有關權益等。

企業以非貨幣形式取得的收入,按照公允價值確定收入額。公允價值,是指按照市場價格確定的價值。

3. 補價不等怎麼處理!!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一、不含稅補價的處理
CPA教材中指出,補價是交換雙方資產不含稅公允價值之差。下面用具體的案例進行分析
例:甲公司和乙公司均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適用的增值稅稅率均為17%。2012年10月,為適應業務發展的需要,經協商,甲公司決定以自己生產的庫存商品換入乙公司生產經營過程中使用的機器設備和小汽車。甲公司的庫存商品的賬面余額為800萬元,交換日的市場價格為1 000萬元,市場價格等於計稅價格。乙公司機器設備的賬面原價為1 000萬元,在交換日的累計折舊為150萬元,公允價值為800萬元。小汽車的賬面原價為400萬元,在交換日的累計折舊為50萬元,公允價值為300萬元。假設不考慮其他的稅種。
若按照CPA教材中的規定,補價為交換雙方不含稅公允價值之差,在本案例中,甲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為1000萬元,乙換出的資產公允價值為1 100萬元,故甲應該支付的補價=100萬元。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甲公司對換入的設備和小汽車的總入賬價值=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補價+相關稅費=1 000+100=1 100萬元,而乙公司換入庫存商品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補價+相關稅費=1 100-100=1 000萬元。這完全符合會計的真實性原則,同時可以判斷出在准則中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不包括增值稅的銷項稅額。另外,甲公司應繳納的增值稅為170萬元,乙公司應繳納的增值稅為187萬元,故甲換出資產的全部價值為1 270萬元,乙換出資產的價值為1 287萬元,違背了等價交換原則,甲公司應該補償給乙公司17萬元的增值稅差異。
總體而言,甲公司一共為該筆交易支付給乙公司117萬元的差額。故在進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時應當將涉及增值稅的資產的公允價值還原為含增值稅的價值,再進行比較,進而確定應補償差價。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准則中涉及的補價雖然並不包含對增值稅的補償,但企業在確定資產差價時必須將增值稅的進項稅額和銷項稅額的差額影響考慮進去,才能達成公平交易。
故會計准則應該將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核算方法改為:換入資產成本=換出資產不含稅公允價值+支付的不含稅的補價(-收到的不含稅補價)+應支付的相關稅費。這樣一來,會使會計核算更准確,不會產生歧義。
二、含稅補價的處理
在實務中,企業會計會一次性支付補價和增值稅的進項稅額和銷項稅額的差額,並不將兩者區分開來,這樣企業收到的貨幣資金就是含稅的補價。
接上例,甲公司換出資產的含稅公允價值為1170萬元,乙公司換出資產的含稅公允價值為1287萬元,此時甲乙兩公司的含稅補價為117萬元,若在計算換入資產成本時將增值稅影響直接考慮進去,換入資產的入賬成本的核算應為:換入資產成本=換出資產含稅公允價值+支付的含稅的補價(-收到的含稅補價)-可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應支付的相關稅費。此時,甲公司對換入的設備和小汽車的總入賬價值=1 170+117-187=1 100萬元,而乙公司換入庫存商品的入賬價值=1 287-117-170=1 000萬元,與上面的結果相同。
雖然兩種方法對換入資產的確認結果一樣,但是後者,可以使支付補價的一方更加直觀地計算出支付給另一方多少補償款,甲公司可以一次性支付乙公司含稅補價117萬元,交易符合等價交換原則,可以順利達成。
故在實務中,對補價的計算應區分是不是含增值稅,補價含不含稅對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的計算是完全不同的。在涉及到補價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業務中,筆者認為補價應該含有增值稅,這樣補價才能更加直觀地反映交易雙方換入和換出的非貨幣性資產價值的差額,能夠更好地體現等價交換的原則。

4. 非貨幣性項目是什麼意思呢

  1. 非貨幣性項目:

    指不具有貨幣性質,不僅以貨幣計量,同時還經過以其他計量單位(專如實物單位、屬時間單位)計量的資產、負債和權益項目。非貨幣性項目,是指貨幣性項目以外的項目,包括存貨、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

  2. 貨幣性項目:

    在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條件下,其金額固定不變而實際購買力發生變動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項目·。

5. 請問一下 在 會計中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中 所 涉及的補價的問題,怎樣區分什麼價格為補價

首先簡單的從概念來說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交易對象主要是非貨幣性資產,交易中一般不專涉及貨幣性資產,或屬只涉及少量貨幣性資產即為補價
我看你提得問題 應該是對概念理解的還是挺清楚的
同2L的公式 但是支付補價方的損益應該還是換出公允價值-換出資產賬面價值。
你糾結的是加入到左邊的等式還是右邊的
就我自己認為 我覺得還是和搬運費 過戶費自身的性質有關
我之前看過的題目沒有涉及到你提到的問題
過戶費一般是交易費用沖減投資收益的

6. 貨幣和非貨幣之間的衡量標準是什麼

這是由貨幣作為一般等價位的屬性所決定的。人類使用貨幣的歷史產生於物物交換的時代。在原始社會,人們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換自己所需要的物資,比如一頭羊換一把石斧。但是有時候受到用於交換的物資種類的限制,不得不尋找一種能夠為交換雙方都能夠接受的物品。這種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貨幣。牲畜、鹽、稀有的貝殼、珍稀鳥類羽毛、寶石、沙金、石頭等不容易大量獲取的物品都曾經作為貨幣使用過。
因此貨幣是在人們的不斷交換當中抽象出來的一般等價物,其本身就具有了一種價值尺度的職能
貨幣作為價值尺度,就是貨幣以自己為尺度來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價值。為什麼貨幣能衡量其他商品的價值呢?因為貨幣本身也是商品,也有價值。這就如同尺子所以能衡量其他一切物品的長度,是因為尺子自身也具有尺度一樣。自身沒有價值的東西,是不能衡量其他商品的價值的。

本來,商品價值的大小,乃是由凝結在該商品中的勞動時間來測量的。商品中包含的勞動時間越多,它的價值便越大。因此,勞動時間是商品的內在的價值尺度,而貨幣不過是商品的外在的價值尺度。

商品的價值表現在貨幣上,就是商品的價格。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貨幣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實際就是把商品的價值表現為一定的價格,例如,一雙皮鞋價格為10元,一件襯衣價格為5元,等等。不過,有一點這里應該說清楚,就是貨幣執行價值尺度這一職能時,並不需要實在的貨幣,只要人們在觀念上想一下某商品的價格是多少就可以了。所以這樣,也並沒有什麼奇怪的地方,這是因為貨幣在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它所做的只是給商品以價格形態,即表明某一商品值多少錢,而不是真正用商品與貨幣相交換馬克思說:「貨幣在它的價值尺度功能上,本來也只是作為觀念的或想像的貨幣」

7. 什麼是非貨幣成本求釋義~~

不想給你網上盪的晦澀的理論,只是根據我的理解談談,供參考吧。

所謂非貨幣成本是與貨幣成本對應的,貨幣成本是付出了貨幣或相當於貨幣的資產而形成的,而非貨幣成本是沒有支付貨幣或相當於貨幣的資產而形成的成本。這些成本可能是你在不經意或無意之中支付的,這些成本可能是隱性成本,也可能是沉沒成本或是高價值成本。

例如,顧客在購買時還要考慮所花費的時間、精神、體力等,這些就是非貨幣成本,顧客總成本不僅包括貨幣成本(商品價格等),還包括時間成本、精力成本等非貨幣成本。所以企業競爭中要將非貨幣成本也納入競爭范圍。

還有這樣一個典故很能說明什麼是非貨幣成本:
1998年,南美的一位黑客通過國際互聯網侵入瑞士的戶籍網路,想把剛出生的兒子注冊為瑞士人。在填寫有關表格中「財產」這一欄時,他隨便敲了一個數———3.6萬瑞士法郎。這位黑客在確信一切天衣無縫後關了機。他本以為自己從此就有了個瑞士兒子,誰知不到三天,瑞士當局就發現了這位假居民。查出此事的是一位家庭主婦。她在為女兒注冊戶口時,對前一位在財產欄中填3.6萬法郎的人產生了懷疑,因為所有的瑞士人在為孩子填寫擁有的財產時,寫的都是「時間」二字。他們認為,對一個人,尤其是對一個剛出生的孩子來說,他們所擁有的財富,除時間之外,再不會有其他東西。
時間就是非貨幣成本,而且是價值最高的非貨幣成本。

8. 關於非貨幣資產交換的入賬價值的確定

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等於換出資產的公允加相關稅費和支付的補價。所以a的入賬價值等於360+400+68+22。18萬元屬於處置商標權的損益,計入營業外支出

9. 涉及補價的非貨幣資產的一道題

疑問一:
我覺得你過於拘泥於公式了,其實這四個公式都是對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用回 電視答機 換你的 手機
電視機 公允價 2000
手機 公允價 2100
那你肯定覺得你不合算了,因為你的手機市價比較高嘛,你肯定希望我再補給你100。
對我來說 100/(100+2000)(補價+換出資產價)=0.04% 補價+換出資產=換入資產
對你來說 100/2100(換出資產價)=0.04% 換出資產=換入資產+補價

所以說在公允的情況下,公式顛來倒去,實質是一樣的,交易總額就是2100

如果你只肯補給我50,那麼交易就是不公允的,就要看換出和換入的哪個更公允入帳。也就是說可能會只有兩個公式了,這要看具體情況。

疑問二:
當然會計處理方法是准則里就規定好的,你定是要弄個所以然來,那我只能告訴你,這和資產的出租道理是一樣的。

很多情況下資產的出租是用其他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成本,而處置是用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的,比如無形資產,那投資性房地產本來就是用來出租的,那他的處置就跟跟其他資產有所不同。我是這樣認為的。

10. 關於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里涉及補價的問題

當時聽東奧抄張老師的課件時,是說以7950來作為換入資產的價值比較合適,用8000不太合適。個人理解,一般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換入和換出公允價值是相同的,如果不同的話一般也選用換出的公允價值作為基礎確定換入的價值,有點類似於低價買入一項資產,但是入賬時一般還是會以交易中實際付出的價款來作為資產的初始入賬價值,而沒有以市場上較高的價格來入賬。

閱讀全文

與非貨幣價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金凈值查502013 瀏覽:43
平安個人貸款查進度 瀏覽:145
2019年4月焦煤價格 瀏覽:575
創新投資券商 瀏覽:306
理財幫幫忙 瀏覽:633
怎麼用公積金貸款裝修 瀏覽:115
銀行貸款家訪看購房合同嗎 瀏覽:814
丹東無抵押貸款 瀏覽:203
深圳天弘基金公司官網 瀏覽:109
信誠滬深300分級母基金 瀏覽:740
格力理財 瀏覽:978
sml理財 瀏覽:129
水杉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864
國投瑞銀核l心基金 瀏覽:584
黃金2007年價格查詢 瀏覽:707
現在還能買理財產品嗎 瀏覽:82
2019年4月19號黃金價格 瀏覽:670
理財師工具 瀏覽:857
人民幣日元元匯率走勢 瀏覽:350
個人創業貼息貸款 瀏覽: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