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可違規。
證券法規定,禁止銀行資金違規流入股市。這是因為,銀行資金流入股市,既有對股市有利的一面,但如果不加以嚴格規范,又有不利於股市,甚至危害國民經濟的一面。
銀行資金流入股市,在一定的情況下,對股市是有利的。如,銀行的資金流入股市,可以使股市的資金充裕,活躍股市。有時,銀行資金流入股市,還是必需的。如,綜合類證券公司自營業務中有一特殊情況,即,它在用包銷辦法承銷證券時,有時需要在證券承銷期結束時將售後剩餘證券全部自行購入,這時往往需要大量資金,僅靠本公司自有資金是不夠的,就必須使用銀行的資金。
但是,如果對銀行資金流入股市,不嚴格加以規范,也有可能造成股市的無序競爭,並增加銀行業和證券業的風險。這是因為,一方面,證券業存在著較大的風險,如果允許銀行資金以盈利為目的,自由進入股市,就可能使證券公司在遭遇到巨大的經營風險甚至破產時,給銀行業及廣大的客戶帶來巨大的損失。另一方面,銀行也可以通過自己的資金優勢,來操縱股市,從而形成不平等的競爭,損害廣大股民的利益。所以,銀行資金流入股市,必須嚴格依照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不得違規流入股市。
㈡ 銀監會要求銀行自查是否有信貸資金違規進入股市房市
從盤面上看,銀行,證券兩大權重板塊今日雙雙大跌,重挫了市場的人氣,但可喜的是今專日下跌的行業板塊僅屬有十家左右,而且是清一色的權重板塊,並且高送轉概念板塊今日表現大放光彩,高達10隻左右漲停,大大的提振了近期在權重板塊踏空的投資者的失落心情,踏空資金的湧入使得幾乎所有題材板塊都處於上漲之中。
㈢ 如何防止銀行信貸資金違規進入股市或利用資管計劃繞道進入股市
只要我復們認真觀察一下歐美日也制包括港台等法制國家和地區的資本市場,就會發現他們怎麼就沒有這么多反反復復的違規,違規後又來監管,總把投資方當猴耍的事呢?看來,還是我們的體制有問題,說白了「好」事「壞」事都是他們在乾的。他們只有一件事不幹:向民眾承認錯誤!
㈣ 揭秘信貸掮客的生存:信貸資金如何漏入股市樓
「總有曲徑可以通幽,只是看如何找到政策缺口。」李春海(化名)說,即使文件下來了,還是能找到不少讓信貸資金流向股市的辦法的,無非是成本增加了些。
李春海是一家央企集團財務公司的小頭目,算在資本圈裡的牛人,有朋友調侃他是「信貸市場上的獵狗」——財務水平精湛,資本運作水平強、銀行、信託的人脈豐富。
他承諾能幫想融資的企業從銀行貸出款來,時不時還能聯系信託做個融資項目,提取些中介費。一年至少能從信貸市場上掙出幾百萬,還沒多少成本。
08年年底以來,信貸市場上充滿了類似李春海這樣的掮客和中介等活躍人物。熟悉各家行的信貸 「寬緊門道」,知道如何曲徑通幽將信貸資金挪出他用。
不過,7月底,銀監會正式發布《固定資產貸款管理暫行辦法》,也公布了《流動資金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對固定資產、流動資金兩大類貸款的全流程管理都提出了要求,尤其重點放在貸款支付管理上,以強調防止貸款被挪用。
皮包賺錢的「門道」
7月30日晚,李春海組織了幾個人的「飯局」,給一家做房地產業務的集團融資5個億項目一起喝 「慶功酒」。
這家集團在3月份融資5個億,期限一年,成本13%,李春海拉來了銀行、信託,利用發信託理財產品把項目基本做了下來了。
由於房地產公司融資受限,李春海就把公司所建的房地產項目打包做成短期限發行、相對利率有較高收益的理財產品,通過信託公司設計、銀行進行發售。理財資金充作項目資本金的一部分。
這個飯局上,李春海在信託公司、股份制銀行、企業三方的朋友們坐在一起談起了項目執行的一些細節和分紅。5個億的融資項目,按0.6%中介提成,李和他這幾位朋友利潤可觀。
李春海今年上半年就給他現在的集團做出了流動貸款兩億,固定貸款一億,票據承兌五千萬的業績。
除此之外,他還私下裡完成了4個融資項目。
「他跟幾家銀行的關系都不錯,熟門熟路,所以我們有項目都來找他做。」一位企業界工作的朋友說。
在2009年2月,李春海還幫一家河北的城投建設公司向當地工行河北省分行申請用於高速公路項目建設7億元貸款。
「實際上,這個項目只需要貸5億多元,為達到貸款發放對資本金的要求,與項目監理單位和施工企業編造工程進度結算書等方法多增加點項目資本金。剩下的資金,那家公司轉了三家銀行後直接就委託一家券商集合理財了,目前收益已經超過20%了。」
李春海說,還有些時下很常見的方法:企業將自由資金流入股市,然後再從銀行貸款用於建設;或者更多的國企,今年以來銀行扎堆放貸,這些國企錢多的根本花不出去,不少也是打新股或者委託理財了。
今年3月,李春海幫助操作一家公司,賬上有閑置資金2000萬元,公司資產5000萬元,公司用固定資產向銀行抵押,貸出2000萬元用於經營生產及流動資金,然後將自己賬上的2000萬元的閑置資金對外拆借,收取15%的利息。銀行貸款利息不到7%,中間的差價有8%。
按照李春海所言,他遇到的不少企業用上述同樣方法,只是投資到了二級股市。
「那樣收益更高」
財政部會計司的一份報告稱:2008年,各銀行共向1597家非金融上市公司發放貸款人民幣3.9萬億元,但到去年年底,上述貸款中仍有1.3萬億元左右資金留在銀行賬戶中。報告分析後認為,上市公司資金擁有充裕的流動性,但這些流動性資金可能流入到了股市和房市,並可能導致股市和房地產市場形成泡沫。
今年上半年各家銀行天量貸款投放重點放在了政府4萬億重點工程、民生工程的配套項目和大型國企及上市公司上。
近來,銀行信貸資金流入資本市場的說法也得到不少人認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副部長魏加寧不久前就曾表示,根據他的測算,上半年有20%左右的信貸資金流入股市,30%左右的信貸資金流入了票據市場。
「准確的數據誰都不知道,但花不出去錢的公司多了去了,沒什麼好項目,不少錢只能流到了股市和樓市,這不是什麼秘密了。」李春海說。
李還向記者詳述了他今年其他幾單業務的賺錢方法。
「從去年年底到今年一季度,貼現利率遠遠低於貸款利率,不少企業利用這個套利情況,利用銀行的商業承兌匯票,找公司來做票據貼現,每筆大概中介能提貼現額的0.1%好處費。」
一位信託公司的朋友告訴記者,票據貼現的利潤比較薄,基本靠跑量,市場上票據掮客也很多,「老李後來嫌小,基本不做了。」
在今年1-2月,新增貸款2.69萬億元,票據融資的佔比都在三成以上。
不過在三月底,銀監會安排了對票據的專項檢查,並要求銀行以授信業務的標准進行票據管理,確保票據融資用於實體經濟。至此,李春海就基本不做票據貼現了。
一季度以來,李春海還應企業需求幫著跑銀行審批的貿易融資貸款,然後繞道將這筆錢協助公司投入二級市場。
李說,「上半年,大概這種貿易貸款類的項目,我做了有3單,手續費基本都在0.5%」。
「一般來說,銀行審批貿易融資貸款,內貿比外貿貸款好批,一些中小股份制及城商行比四大行好貸款。銀行主要看是否具有購貨合同,訂單以及境外代理行等資料,以此證明其貿易背景,以及交易發生的具體時間就可開出信用證。
「不實地考察,就難以確認貿易合同是否真實存在,況且跟銀行關系好點,企業的資質高點,這些就不是問題。」
企業從銀行手中拿到信用證後就可用套來的資金,換家銀行賬戶,用於買房地產、炒股票,而新開立的遠期信用證均以沖銷舊證為目的,以新證套來的資金償還舊證,所以只要能開出新證,得到融資就能償還到期信用證,隱蔽性較強,銀行不容易查到。
「扎緊的籬笆」
飯桌上,幾個朋友興奮地談著上半年各自做的融資項目,不用費太大功夫,牽牽線、理理關系,幫著企業做成一單融資項目就有不菲的中介費。
這時,一位信託公司的朋友開口了,「我手上有單集團公司的業務,想融10個億,成本10%,一年期……」
當問清這家公司主營業務是房地產市時,李春海直接打斷話題,「這個項目不靠譜。」
「沒看監管層越收越緊了嗎?況且這個項目成本這么低,又是房地產,銀行肯定不願意貸、信託公司也不會接的。」
老李開始向朋友們說,你們沒瞧著「籬笆」越扎越緊了嗎?下半年咱們的項目可能會越來越難做了。
7月底,銀監會下發了《關於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投資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限制了銀行理財資金用於項目融資。當月27日,銀監會又發布了 《固定資產貸款管理暫行辦法》與《項目融資業務指引》,以確保固定資產貸款資金能真正用於實體經濟的需要。
同時,銀監會還下發針對信託公司的徵求意見稿,文中叫停了回購式信託股權投資,還規定信託公司不得將銀行理財資金用於項目資本金。
「這樣一來,下半年各家行的信貸都是收緊的,類似的房地產理財信託、票據、拆借的項目都不好做了。」李春海告訴記者。
尤其是固定資產貸款管理辦法,這是當前國內銀行業金融機構最重要信貸品種之一。
7月30日,銀監會再次發布《流動資金貸款管理暫行辦法 (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旨在防止流動資金貸款被挪用。
據了解,銀監會未來還會出台針對個人貸款的管理辦法。
老李把這幾個文全部仔細的熟讀了一遍。
「關鍵是借款人『受託支付』,單筆支付超過一定合同金額,採用貸款人受託支付方式,使得貸款不通過借款人賬戶,直接進入借款人交易對手賬戶,這樣貸款確實不容易被挪用。」
「確實嚴了很多,監管付款同時又監管票據,票據怎麼出?為了規避這些條款,要麼多交增值稅、要麼做假賬。但前者多增加交易成本,後者要承擔法律風險,這是很多企業尤其是國企比較謹慎和在意的。」
「籬笆扎緊了,但不代表無縫可鑽,尤其是一些中小銀行,他們肯定會對這些層層條款多少有抵觸的,我們等著各家銀行的實施細則出台,再想變通的方法。」
老李對朋友們說,只要今明兩年,國家寬松的貨幣政策不變,那麼信貸市場的中介機會仍然「遍地開花」。
㈤ 為什麼銀行貸款不允許流入股市
貸款不允許流入股市具體原因如下:
銀行增加貸款貨幣投放量的主要目的是推動實體經濟的復甦;
如信貸未能按照國家的想法進入實體經濟,就失去了投放大量資金的意義。;
信貸直接流入資本市場,會導致股市泡沫急速形成,股市從來是實體經濟的價值為依託的。如實體經濟未能復甦,股市暴漲,無疑加速泡沫的產生和破滅。整體看不利於我國經濟的發展;
銀行加大貨幣投放時政府行為,利潤是其次才考慮的。
㈥ 多地嚴查信貸資金挪用至股市樓市,這種狀況是不是很嚴重
這個狀況到底是不是很嚴重?沒有人能夠給出具體答案,但是之所以很多地方嚴查信貸資金流入到股市和樓市當中,就是因為很多人害怕這些信貸資金,會把股市和樓市的泡沫進一步加大,因為在目前的經濟狀況下很多人都不希望股市和樓市繼續增加泡沫,這樣的泡沫並不利於我們的日常生活,更不利於經濟發展。
我最近也研究了關於很多股市和樓市的內容,同時我也看了關於信貸資金的內容,比如現在很多人就會提到所謂的股市,因為我們都知道從年後開始,股市已經回調了幾乎20%,很多人都驚呼熊市是不是馬上就要來了,而且很多人在尋找目前股市下跌的原因的時候,就把信貸資金考慮進來了,很多人會覺得信貸資金的嚴查會影響到股市的情況,雖然現在這個問題也沒有一個確認的答案,但是我覺得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很多地方已經開始嚴查信貸資金流入到股市和樓市當中。
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在2020年的時候,整個市場是處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之下,所以當時的貨幣緊縮情況非常嚴重,當時其實放水了很多,在放水的情況下,很多人會擔心信貸資金流入到股市和樓市當中,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信貸資金一直以來都禁止流入到股市當中,關於樓市的情況,之前也確實有一些信貸資金流入股市,但是後來很多地方也明確禁止了這類資金的流入。
㈦ 資金違規進入股市是不允許的。請問這種違規的方式有哪些
銀行資金違規進入股市主要有以下三種形式:
一、企業與券商簽訂股票買賣委託協議,將貸款直接轉入股市。
二、簽發無真實貿易背景的銀行承兌匯票並進行貼現,將貼現資金轉入股市。銀行的主要做法是通過為企業簽發銀行承兌匯票,由企業將承兌匯票貼現,進而套取資金轉入股市。
三、擅自延長資金拆借時間將銀行資金拆借給券商。
來源:全景網
僅供參考,祝你好運!
㈧ 為什麼禁止銀行資金違規流入股市
證券法規抄定,禁止銀行資金違規流入股市。這是因為,銀行資金流入股市,既有對股市有利的一面,但如果不加以嚴格規范,又有不利於股市,甚至危害國民經濟的一面。
銀行資金流入股市,在一定的情況下,對股市是有利的。如,銀行的資金流入股市,可以使股市的資金充裕,活躍股市。有時,銀行資金流入股市,還是必需的。如,綜合類證券公司自營業務中有一特殊情況,即,它在用包銷辦法承銷證券時,有時需要在證券承銷期結束時將售後剩餘證券全部自行購入,這時往往需要大量資金,僅靠本公司自有資金是不夠的,就必須使用銀行的資金。
但是,如果對銀行資金流入股市,不嚴格加以規范,也有可能造成股市的無序競爭,並增加銀行業和證券業的風險。這是因為,一方面,證券業存在著較大的風險,如果允許銀行資金以盈利為目的,自由進入股市,就可能使證券公司在遭遇到巨大的經營風險甚至破產時,給銀行業及廣大的客戶帶來巨大的損失。另一方面,銀行也可以通過自己的資金優勢,來操縱股市,從而形成不平等的競爭,損害廣大股民的利益。所以,銀行資金流入股市,必須嚴格依照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不得違規流入股市。
㈨ 銀行信貸資金為什麼不能入股市
一、銀行增加貸款貨幣投放量的主要目的是推動實體經濟的復甦。
二、如信貸未能按照國家的想法進入實體經濟,就失去了投放大量資金的意義。
三、信貸直接流入資本市場,會導致股市泡沫急速形成,股市從來是實體經濟的價值為依託的。如實體經濟未能復甦,股市暴漲,無疑加速泡沫的產生和破滅。整體看不利於我國經濟的發展。
四、銀行加大貨幣投放時政府行為,利潤是其次才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