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歐成效是誰
除非來次惡性通脹,不過屆時銀行也不是吃素的,提高房貸利率到幾十個點,缺乏流動性的很快就死翹了。要知道以房貸為核心的資產組合,成立的前提是你有充沛的流動性(不管是自己之前賺的錢還是已經買過房子將其套現),這樣你才有資格談「杠桿」這件事(只要你手頭的錢再投資收益率的復利超過銀行房貸利率,你就是在割銀行的羊毛;像他歐成效就是直接用貸出的款去炒房了)。就好比我置換房子的時候,我手頭有200萬不用於支付房款,而是從銀行貸出200萬,這樣我的200萬就可以自行投資,跑贏房貸利率很輕松。廣大剛需,尤其是坐標京滬在2016年歲末聽到這句話的剛需,如果手頭沒多少錢而幻想用這套理論來「構建以房貸為核心的資產組合」,從而超出自己能力高額貸款的話,那麼他們付出的是:每月的賬單,高額本金和高額利息(以後還可能隨銀行加息負擔加重);得到的是:零(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餘力來做其他投資)。資產組合包?以目前的房價而言,對普通人來說是個天大的笑話。由於房價過去積累的暴漲,這套理論也已經越來越成了完全脫離普通人的屠龍之技,完全不具備普遍和重復適用的可能。當然,不管他在理論判斷上怎麼沒水平,也影響不了他在實戰中的傑出和頂級。在中國,理論一向是和實戰脫鉤的。像我就屬於那種:理論已經自成體系,但對財富的渴求不夠,而且生活中各種掣肘,所以缺乏執行力;興趣廣泛,不喜歡絞盡腦汁去想怎麼賺錢。所以目前也只能堪堪自保,不讓自己被房地產這個殘酷游戲消滅而已。為自己和後代留下足夠房產就可以了,從未也不打算從這個游戲中去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