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想在海口椰海糧油交易市場做干貨香料批發生意,請問這一行有前景嗎
公交線路:17路→64路,全程約7.2公里1、從海口長途汽車內西站步行約140米,到達海口汽車西站2、乘坐容17路,經過8站,到達羅牛山市場站3、乘坐64路,經過4站,到達丘海·椰海路口站4、步行約620米,到達榮興陶瓷批發商場
B. 新加坡時間和北京時間有時差嗎差多少
1、新加坡時間和北京時間沒有時差,同在東八區。
參考數據:
新加坡的當地時間是2018年11月1日 10:43:08,東八區區時。
北京的當地時間是2018年11月1日 10:43:08,東八區區時。
2、北京時間是中國採用國際時區東八時區的區時作為標准時間。
北京時間並不是北京(東經116.4°)的地方時間,而是東經120°(東八區)的地方時間,故東經120度地方時比北京的地方時早約14分半鍾。因為北京處於國際時區劃分中的東八區,同格林威治時間(世界時)整整相差8小時(即北京時間=世界時+8小時),故命名為「北京時間」。
3、新加坡標准時間(SGT)(SingaporeTime)是新加坡所採用的時間標准。新加坡標准時間全年比協調世界時快8小時,即是與位於UTC+8時區的國家及地區一致。
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台灣、蒙古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西澳大利亞州的時間與UTC的時差均為+8,也就是UTC+8。
(2)香料交易中心擴展閱讀:
區時的計算
第一步:如果已知經度,不知時區,求時區序號數。
該地所在時區的序號=該地經度÷15=商+余數。若余數7.5°,則所求時區序號為商數加1。該地為東經度即在東時區,該地在西經度即在西時區。
第二步:求時區差。
關於時區差,若兩地同在東時區或同在西時區,則求時區差為減法(大數減去小數);若兩地不同在東時區或西時區,則求時區差為加法,即:時區差=東時區序號+西時區序號。
第三步:求區時。
所求地的區時=(已知地的區時±時區差)×1小時。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東面,則用「+」,因為地球自西向東轉,東邊時刻總比西邊時刻早。反之,若所求地在已知地西面,則用「—」。(即:「東加西減」)
若求出的時間大於24小時,則減24,日期加1天;若所求時間為負值,則加24,日期減去一天。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北京時間
網路--新加坡標准時間
網路--區時
C. 大航海時代OL交易品
威到熱很遠的話……威到加勒比就是到月球,威到印度和東南亞就是去火星……
你把歐洲的特產品運過地中海,賣到非洲港口,譬如突尼西亞試試(別賣酒!)。
關於會計技能,130%就不太推薦買了,特別是跑近港基本沒有油水了,還很有可能虧。
關於商業圈和特產品:
北歐
名稱 分類 港口 生產書籍
石楠 醫葯品 斯德哥爾摩、里加 -
阿瓜維特酒 酒類 卑爾根、維斯比 秘傳制酒
亞麻 纖維 斯德哥爾摩、奧斯陸、維斯比 -
羽毛 纖維 里加、盧貝克 紡織秘傳˙素材的書
琥珀 寶石 里加、哥本哈根、但澤 黃寶石切割書
德意志
名稱 分類 港口 生產書籍
鈴蘭 香料 漢堡 秘傳香料
荷蘭
名稱 分類 港口 生產書籍
琴酒 酒類 阿姆斯特丹、格羅寧根 秘傳制酒
荷蘭印花布 紡織品 阿姆斯特丹 織品秘傳.花紋染書
不列顛島
名稱 分類 港口 生產書籍
威士忌 酒類 倫敦、愛丁堡、都柏林 秘傳制酒
法蘭絨 紡織品 愛丁堡、大開曼 織品秘傳・高級衣料書
法蘭西北部
名稱 分類 港口 生產書籍
蘋果醋 調味料 加來 調味料大全
蘋果乾 嗜好品 加來 遊客的糧食供應術
水果白蘭地 酒類 南特 秘傳制酒‧第2卷
葛布蘭織錦 紡織品 加來 織品秘傳・高級衣料書
紫丁香 香料 南特 秘傳香料
香檸檬 香辛料 波爾多 -
歐洲西部/歐洲東部
伊比利亞
名稱 分類 港口 生產書籍
雪利酒 酒類 法魯、馬拉加 秘傳制酒‧第2卷
火槍 火器 塞維爾、巴賽隆納 火器製作技能書
番紅花 香辛料 馬拉加 -
義大利˙南法蘭西
名稱 分類 港口 生產書籍
西洋李 嗜好品 馬賽 遊客的糧食供應術
大青 染料 拉古薩 -
天鵝絨 紡織品 熱那亞、比薩 織品秘傳・高級衣料書
硬弩 武器 比薩 -
玻璃工藝品 工藝品 拿坡里、威尼斯 熟練工匠的教習指南
巴爾干
名稱 分類 港口 生產書籍
秋水仙 醫葯品 塞瓦斯托波爾 -
大理石 工業製品 雅典、薩洛尼卡 -
羊皮紙 工業製品 雅典 -
橡樹苔 香料 雅典、薩洛尼卡 -
月桂 香辛料 法馬古斯塔 -
土耳其
名稱 分類 港口 生產書籍
魚子醬 嗜好品 - 漁夫心得‧鮮魚保存法
土耳其地毯 紡織品 伊斯坦堡、卡法 織品秘傳.花紋染書
近東
名稱 分類 港口 生產書籍
無花果乾 嗜好品 雅法 遊客的糧食供應術
紅花 染料 貝魯特 染料秘傳
大馬士革錦緞 紡織品 貝魯特 -
大馬士革劍 武器 貝魯特 -
水仙 香料 雅法 秘傳香料
北非
名稱 分類 港口 生產書籍
沒葯 醫葯品 亞歷山大、班加西 -
紙莎草紙 工業製品 開羅 -
非洲西部/非洲東部
西非
名稱 分類 港口 生產書籍
唐木香 香料 塞拉里昂 -
天竺葵 香料 卡里比布、開普敦 秘傳香料
鑽石 寶石 塞拉里昂、阿比讓、聖喬治、盧安達、卡里比布、開普敦 白寶石切割書
東非
名稱 分類 港口 生產書籍
羅望子 調味料 基爾瓦、嵐嶼 -
犀角 醫葯品 麻林地、亞齊、巨港 -
貝甲香 香料 桑給巴爾、蒙巴薩 -
橙皮油 香料 索法拉、蒙巴薩 秘傳香料
伊蘭花 香料 塔馬塔夫 -
白金 貴金屬 納塔爾 -
阿拉伯/印度
阿拉伯
名稱 分類 港口 生產書籍
乳香 香料 亞丁、馬薩瓦、蘇伊士、馬斯喀特、索科特拉、杜法爾 秘傳香料
波斯
名稱 分類 港口 生產書籍
塔夫綢 紡織品 - 織品秘傳・高級衣料書
波斯地毯 紡織品 荷姆茲、巴士拉 織品秘傳.花紋染書
青金石 寶石 荷姆茲 藍寶石切割書
綠松石 寶石 荷姆茲 藍寶石切割書
印度
名稱 分類 港口 生產書籍
紅茶 嗜好品 莫三比克、第烏、卡利卡特、錫蘭 -
印度紅 染料 科欽 -
印度藍 染料 卡利卡特、本地治里 -
姜黃 染料 本地治里、北大年 -
印度印花布 紡織品 果阿、卡利卡特、默蘇利珀德姆、加爾各答 織品秘傳.花紋染書
白檀 香料 果阿、卡利卡特、嵐嶼、帝利 秘傳香料
茉莉 香料 果阿 秘傳香料
小豆蔻 香辛料 科欽 -
胡椒 香辛料 威尼斯、卡利卡特、亞齊 -
桂皮 香辛料 錫蘭、本地治里、北大年、巨港、馬辰 -
咖喱 香辛料 - 印度洋的名物料理集
金星石 寶石 第烏 綠寶石切割書
紅寶石 寶石 果阿、錫蘭、加爾各答、勃固 紅寶石切割書
藍寶石 寶石 卡利卡特、錫蘭 藍寶石切割書
貓眼石 寶石 本地治里、默蘇利珀德姆 黃寶石切割書
新大陸
加勒比
名稱 分類 港口 生產書籍
龍舌蘭酒 酒類 牙買加、哈瓦那、大開曼 秘傳制酒‧第2卷
可可 嗜好品 聖胡安、聖地牙哥、哈瓦那、加拉卡斯 -
花生 嗜好品 聖胡安、聖多明哥、聖地牙哥、大開曼 -
煙草 嗜好品 牙買加、哈瓦那、大開曼 -
鳳梨 嗜好品 聖地牙哥、大開曼 -
中南美東岸
名稱 分類 港口 生產書籍
瑪雅藍 染料 維拉克魯斯、卡宴 -
洋蘇木 染料 - 染料秘傳
劍麻 纖維 威廉斯塔德、加拉卡斯 紡織秘傳˙素材的書
多香果 香辛料 特魯希略、威廉斯塔德 遊客的糧食供應術
蛋白石 寶石 梅里達、加拉卡斯、瓜地馬拉 -
黃玉 寶石 里約熱內盧、卡宴 黃寶石切割書
中南美西岸
名稱 分類 港口 生產書籍
橡膠 工業製品 巴拿馬 -
腰果 嗜好品 巴拿馬 遊客的糧食供應術
胭脂紅 染料 - 染料秘傳
羊駝毛 纖維 - 安地斯服裝縫製法第1卷
阿瓦優布 紡織品 利馬、蘭巴耶克
通巴加 工藝品 利馬
辣椒 香辛料 巴拿馬、阿卡普爾科 遊客的糧食供應術
青辣椒 香辛料 阿卡普爾科 遊客的糧食供應術
印加玫瑰 寶石 通貝斯
東亞/東南亞
印度支那
名稱 分類 港口 生產書籍
泰國魚露 調味料 北大年 -
芒果 嗜好品 洛布里、安汶 -
山竹 染料 北大年 -
龍腦香 香料 亞齊、占碑 秘傳香料
安息香 香料 麻六甲、馬辰 -
廣霍香 香料 麻六甲、馬尼拉 -
丁香 香辛料 望加錫、特爾納特 -
肉豆蔻 香辛料 嵐嶼、安汶 -
香茅 香辛料 洛布里 -
翡翠 寶石 勃固 -
玳瑁 寶石 勃固、望加錫 -
東南亞
名稱 分類 港口 生產書籍
芋頭 食品 麻六甲、泗水、帝利、旺格努伊 -
越南魚露 調味料 嘉定 -
諾麗果 醫葯品 特爾納特 -
香蕉 嗜好品 泗水、望加錫、馬尼拉、達沃、特爾納特 -
榴連 嗜好品 北大年、馬辰、安汶 -
木棉 纖維 洛布里 -
爪哇印花布 紡織品 泗水、安汶 -
肉豆蔻乾皮 香辛料 安汶 -
中國
名稱 分類 港口 生產書籍
中國畫 美術品 - -
大洋洲
名稱 分類 港口 生產書籍
粉紅鑽石 寶石 平哈拉 -
由加利樹 香料 卡卡杜、平哈拉、芬瑟島 -
含羞草 染料 卡卡杜 -
夏威夷豆 嗜好品 卡卡杜、芬瑟島 -
茶樹 醫葯品 卡卡杜 -
袋鼠肉 食品 荷巴特、平哈拉 -
芋頭 食品 旺格努伊 -
檸檬香桃木 嗜好品 芬瑟島 -
PS.大洋洲雖與東南亞毗鄰,但彼此特產品皆視為特產。
PS.大洋洲居民不飲酒,酒類價值0。
PS.旺格努伊產的芋頭屬於東南亞特產。
D. 香料香精貿易基本常識及概念
香料貿易在人類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中世紀的歐洲,對香料的渴望直接催生了地理大發現。從遙遠的東方運送香料到歐洲的貿易線路被稱為香料之路。香料作為當時最貴重的商品之一,其價值幾與黃金相當。英語中「Spice」(香料)這個詞來源於拉丁語「species」,常用來指代貴重但量小的物品。
在16世紀,葡萄牙統治了東印度的香料貿易,17世紀的霸主是荷蘭,而18世紀則是英國。
香料貿易的歷史從產生伊始,香料即有著重要的地位。在古代,香料可以用於巫術儀式、咒語、凈化、防腐、化妝、香水、治療、甚至毒葯。此外也可用於烹飪、食物貯存和調味。而在《聖經》時代,已有約瑟曾被親兄弟賣予香料商人為奴的記載。《聖經?雅歌》中,歌人則將自己的愛人比作數種香料。由此可見,香料貿易沿遠流長。
到了中世紀,香料已經成為非常貴重的交易品。據說,香料的作用主要是為了掩飾變質食物的氣味(沒有冷藏技術和一定的衛生條件,食物是很容易變質的)。不過這種說法沒有什麼可信的證據,就歷史學角度來看也不夠合理:在中世紀,來自東方的香料是奢侈品,能夠享用香料的有錢人自然也能享用未變質的食物。[1]總之中世紀後期歐洲對香料的巨大需求究竟出於什麼原因,至今仍然爭議未決。
黑胡椒的貿易在羅馬帝國時代達到頂峰。在留存的古代拉丁烹飪書《the De re coquinaria of Apicius》中,胡椒在全部468種配方中出現了349次,包括果仁胡椒塞鼠肉等[1]。西羅馬帝國崩潰後,胡椒貿易仍得以留存,並在復甦後不斷延續著遠古以來的奢華和文明。
除了黑胡椒之外,當時歐洲最受歡迎的香料還包括肉桂、豆蔻核仁、丁香等。真正的肉桂僅產於斯里蘭卡(錫蘭),而近似的桂皮則產於中國和緬甸,不僅可用於調味,還可用於化妝、醫療、膏油、香氛等。豆蔻核仁產自印度尼西亞的班達海諸島。丁香僅產於馬魯古群島(印度尼西亞南部,又稱香料群島)的兩個小島:Ternate和Tidore。胡椒產自印度,在其它地方也有一些低檔的替代品。胡椒廣泛用於烹飪,也可用於製作滋補劑、興奮劑、甚至除蟲劑和春葯。
正如其它古代和中世紀的貿易一樣,香料貿易對沿線居民點的形成有很深的影響。無論是陸路還是近岸海路,運輸都是白天進行,每晚都需休整,於是沿路形成了很多補給站,其中很多漸漸發展成了市鎮。(布勞岱爾,107頁)
據波斯地理學家伊本?胡爾達茲比赫(Ibn Khordadbeh)稱,在中世紀(約700年-1000年),香料貿易主要由穆斯林和古吉拉特邦的商人控制,歐洲商人只能局限在歐洲內部進行貿易。胡爾達茲比赫還稱香料是由被稱為"Radhanites"的猶太商人們帶到歐洲的。而根據其它資料,如圖爾的聖格列高利(Gregory of Tours)就曾寫到,在墨洛溫王朝後期和卡洛林王朝早期,西歐的香料貿易也被猶太人壟斷。
為了開拓東方香料之路,馬可波羅的冒險將他帶到了中國,葡萄牙探險家達迦馬則駛往印度。與此同時,剛剛發現了新大陸的哥倫布,也忙於向贊助者們描繪在那裡新發現的香料品種。
1519年,西班牙王室資助葡萄牙探險家麥哲倫率船隊遠征,主要目的是開辟由西方通向香料群島的航線,這樣新航線就可以落在西班牙的勢力范圍了。這次探險非常成功,船隊三年後返航,達成了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
香料群島香料群島一般指馬魯古群島(舊稱摩鹿加Moluccas),位於赤道附近,蘇拉威西島和新畿內亞島之間,現屬於印度尼西亞。這個詞也可以指其它以出產香料著稱的島嶼,比如東非坦尚尼亞的幾個島嶼,包括桑給巴爾島、馬菲亞島、奔巴島。
直至18世紀晚期,摩鹿加群島一直是幾種重要經濟香料的唯一來源,包括丁香、豆蔻核仁、肉豆蔻等。考古學和語言學的研究證據表明,香料群島的貿易路線早在公元前200年即遠達印度次大陸。稍晚的羅馬作家普林尼曾提及丁香。爪哇和中國的商人也大量從事香料貿易。
開辟新的香料之路香料往往經過多方轉手才能到達歐洲,主要的貿易終點站是埃及的亞歷山大港。歐洲人的印象中,香料是非常貴重的天然商品。亞歷山大港的穆斯林商人或許也並不知道香料的來源,於是關於栽種香料的環境條件和收割運送香料所經的風險有很多天方夜譚般的傳聞。正是這些交織著神話、浪漫、珍寶的傳聞,構成了前哥倫布時代歐洲人心目中的黃金國(El Dorado)。
1200年至1500年,傳統的陸路運輸被蒙古人和土耳其人打斷,威尼斯通過控制地中海到亞歷山大港的航路逐漸壟斷了歐洲的香料貿易。發現一條新的航路沖破威尼斯的壟斷,這一經濟動力也許就是開創歐洲地理大發現時代的最重要的根源。
葡萄牙首先發現了非洲最南端的航路拔得頭籌。尋找最佳南向海流的過程中,葡萄牙建立了航路上的眾多補給地,甚至偶然發現了巴西海岸。葡萄牙卓有成效的發現以及壟斷地位的建立刺激了其它歐洲列強,包括西班牙、法國、英國、荷蘭等,各國都試圖挑戰葡萄牙的領先地位取而代之。
葡萄牙探險家的發現給香料商人找到了一個新的目的地,即統稱為馬來群島的東南亞國家(現在的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馬六甲和新加坡等港口因為香料出口而蓬勃發展。1511年,由於馬六甲的蘇丹和葡萄牙商人發生沖突,葡萄牙總督阿方索?阿布奎(Alfonso d』Albuquerque)下令攻佔馬六甲,由此葡萄牙在馬來群島的壟斷地位得以加強。
後來,荷蘭的東印度帝國控制了香料群島,香料貿易體系達到鼎盛,直至偶然發現了西印度群島,點燃了歐洲海上列強爭奪全球市場資源的百年混戰的導火索。最終,法國和英國獲取了香料的種子並在自己的殖民地模里西斯、格瑞那達等地引種成功,香料變成了尋常的商品,不再價值連城。香料群島最後的奧秘也煙消雲散了。
正如費爾南?布勞岱爾(Fernand Braudel)指出的,羅馬帝國衰落之後,達迦馬船隊到達之前,印度洋區域是高度自給自足的。"印度洋只需要外界的奢侈品。"地中海區域對胡椒、香料、絲綢的需求與印度和中國對貴金屬的需求形成了平衡(布勞岱爾,184-185頁)。大航海時代之後,從美洲進口到歐洲(起初是地中海地區,後來是北歐)的絲綢和黃金給了歐洲更多的財富去購買東方的奢侈品,而達迦馬等先驅者開拓的海上航線也遠比早先的陸路運輸更有效率。在這兩個因素的影響下,香料的貿易量很快超過了羅馬時代。
當代的香料生產當代最昂貴的香料是藏紅花(這也是每單位重量最昂貴的食品)。西班牙、印度和伊朗是藏紅花的主要產地。生產一磅(約0.5千克)藏紅花需要35000到100000朵花。
一、好處; 食品添加劑用於食品工業以後,發揮著以下重要作用: (1)改善和提高食品色、香、味及口感等感官指標。 食品的色、香、味、形態和口感是衡量食品質量的重要指標,食品加工過程一般都有碾磨、破碎、加溫、加壓等物理過程,在這些加工過程中,食品容易褪色、變色,有一些食品固有的香氣也散失了。此外,同一個加工過程難以解決產品的軟、硬、脆、韌等口感的要求。因此,適當地使用著色劑、護色劑、食用香精香料、增稠劑、乳化劑、品質改良劑等,可明顯地提高食品的感官質量,滿足人們對食品風味和口味的需要。 (2)保持和提高食品的營養價值。 食品防腐劑和抗氧保鮮劑在食品工業中可防止食品氧化變質,對保持食品的營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在食品中適當地添加一些營養素,可大大提高和改善食品的營養價值。這對於防止營養不良和營養缺乏,保持營養平衡,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3)有利於食品保藏和運輸,延長食品的保質期。 各種生鮮食品和各種高蛋白質食品如不採取防腐保鮮措施,出廠後將很快腐敗變質。為了保證食品在保質期內保持應有的質量和品質,必須使用防腐劑、抗氧劑和保鮮劑。
(4) 品的花色品種。
E. 我國某進出口公司向新加坡某貿易有限公司出口香料15公噸,對外報價為每公噸2500美元FOB湛江,裝運期為10月
本案例的貨物損失應由應由我方承擔——因為在FOB交易條款下的風險是以裝船劃分的內(之前的INCOTERMS2000版本是以船舷為界)容,即當貨物裝船後,風險才由賣方轉至買方。因此,該貨損應有我方承擔。
我方可以採用FCA術語成交,因為FCA適用於任何運輸方式——海運包括在其中。
F. 歐洲早期的海外貿易中,為什麼香料會佔有很大的比重
(第一段轉載)從最早的達加馬到達印度到後來麥哲侖環游世界,神秘的東方一直是西方專探險家最希望了解和發現屬的地方,歐洲人建造大量船隊,向南部及西部持續航行。往西部的船隊發現了新大陸,而往南的船隊則繞過非洲好望角,到達印度及東南亞一帶。完成航路開發後,歐洲人便重新進行香料貿易。然而經海路前往東南亞比經陸路遠得多,航程亦比從前長了幾倍,加上歐陸需求急劇上升,使香料嚴重供不應求。於是歐洲人決定建造更多的船隻及艦隊前往香料群島以便進行更龐大的交易。
當時的歐洲上流社會對這些東西有些無比的新鮮感和佔有欲,當時最流行的"游戲"就是佔領屬於各自的海外底盤,所以,出產香料的東南亞更是成為了歐洲上流眼中的肥肉.
尤其是在香料群島(現東南亞)被發現以後,大量的殖民者紛紛來此淘金,因為西方世界沒有這些珍貴東西的原產物,東南亞的香料是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其他還包括中國的瓷器,絲綢,茶葉,印度的寶石和礦石等等.
G. 為什麼說歐洲人的胃口左右著明朝海盜的興衰
這是由於歐洲人當時對於香料十分緊缺,而想要獲取更多香料,就必須從海外進口,從而促使了明朝的貿易發展,進而催生了海盜。
早在明朝以前,中國的沿海附近鮮少有海盜出沒的痕跡,主要源於那時候中國的海外貿易尚未開發,也沒有什麼向海外進口的需求,因此海盜沒有任何利益可圖。但是隨著十七世紀歐洲的海外貿易發展起來,他們對於香料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給中國沿海的貿易提供了條件,同時也為海盜的誕生埋下了伏筆。
但是海盜的好景也不長,在不久之後中國沿海的貿易地位因為技術竊取而逐漸下降,並且在閉關鎖國政策實行以後達到了最低值,想要再以海上貿易發展的海盜已經沒辦法再獲取任何利益,因此海盜的時代就此終結。
H. 類似新風領主的異界小說,主角也是將一片貧瘠之地發展富饒,還建大船和海族互通交易,求這部小說書名
綠州中的領主
成袋的鹽、香料還有糖從商店裡一直堆到街上,滿載的商人們趕著馬車來來版往往。空氣中權彌漫著各式香料糅合而成的芬芳。這是綠洲旁的繁華城市,捶打聲和織布機聲此起彼伏,工匠們的作坊里生意熱火朝天。
斯瓦迪亞王國的繼承者,康德男爵的旗幟掛在城鎮大門上。當地的居民們幸福的生活,滿是對領主的愛戴與敬慕。城牆上有持弩的士兵在警戒,街道上有穿著鎖子甲的步兵在巡邏,一副和平安定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