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黃金白銀比率有歷史延續性嗎
~以下內容轉自360doc~
眾所周知,自貨幣出現一直到20世紀初,在大約5000年的時間里,黃金和白銀就像是一對孿生兄弟,他們共同充當貨幣,來衡量人類商品的價值,要計算黃金價值,你應該用白銀來估量,如果要是考慮白銀的價格,你應該用黃金來估量。
然而,黃金和白銀的價值比究竟應該是多少,誰也說不清楚。
毫無疑問的是,地殼中白銀的含量要比黃金多得多(根據現代測定,大約17倍左右),但是,相比較黃金而言,白銀的化學性質要活潑得多,在空氣中容易被氧化,天然的黃金有很多(如砂金、岩金、狗頭金等等),但天然的白銀卻極少,銀的開采,還是需要點技術的。
在5000年前的古埃及,有「一份黃金和二份白銀相等」的記載,也就是說黃金白銀的價值比率是2,因為那時的古埃及盛產黃金,而白銀卻必須從希臘進口。後來隨著進口的白銀越來越多,古埃及人將黃金與白銀的價值比率規定為10。
公元前6世紀最早鑄造金屬貨幣的呂底亞人,將黃金白銀的兌換比率設定為10,波斯帝國則將黃金白銀的價值比率設定為12。
就1500年之前西方社會黃金白銀總產量來看,其比率大概在1:10左右,而最早鑄造金屬貨幣的呂底亞人也隸屬於古希臘文明的亞歷山大帝國,其黃金白銀的兌換比率也是10。
從羅馬共和國到羅馬帝國,再到歐洲中世紀期間,隨著白銀產量的增加,金銀的比率從10提高到了12~15左右。
對於黃金和白銀價值比率變化,古人們也一直迷惑不解,對於他們來說,這似乎是神靈在冥冥之中的安排,他們根據自己的知識,結合黃金代表太陽、月亮代表月亮的神話傳說,給出了一個相當「科學」說法——「因為月亮繞過黃道帶比太陽快13.3倍,所以黃金的價值應該是白銀的13.3倍!」
不過,咱們中國人好像從來不會考慮這么「科學」的解釋,歷史以來中國經濟的核心地帶——中原地區銀礦稀少,所以古代中國有自己的特色,其金銀比率一直維持在4~7這樣的一個低位,從早期的5左右,到明朝中期變為7左右。
地理大發現時代以後,隨著拉丁美洲多個大型銀礦的發現、白銀開采技術的進步、白銀產量相比黃金得到更快的提升,國際上金銀比率進一步升高到了15左右。
然後,金銀比的國際大套利就開始了。
因為中國的金銀比較低,由此造成中國白銀遠比歐洲貴,而黃金又比歐洲便宜,歐洲人就帶著他們從美洲開采出來的白銀,大老遠的跑到中國來,除了買中國的絲綢、瓷器之類的貨物之外,就是購買中國的黃金,由此緩慢抬高了中國的黃金價格。
由此造成的另外一個後果就是,中國的白銀越來越多,而黃金越來越少,到明朝後期,中國國內的黃金白銀價值比率也達到了10左右。.
工業革命之後,當白銀、黃金的開采技術同步進展的時候,金銀比率變動就沒有那麼明顯了,從17世紀一直到19世紀,黃金白銀的比率基本維持在15~16之間。
因為白銀都被送到東方,導致西方國家黃金較多而白銀很少,從英國開始,西方國家開始逐漸廢除金銀復本位(黃金白銀都是貨幣),到了19世紀後半期,隨著主要的幾個工業國家繼英國之後相繼採用金本位(德國、法國、美國、俄羅斯等),由此對白銀的價格形成巨大壓力——因為大家都把黃金當做最主要的國家儲備,而把白銀看作普通商品,各國政府不再把儲備白銀作為主要目標,反而開始在國際市場上傾銷白銀,這導致白銀價值相對於黃金開始急劇下滑,金銀價值比也從15暴漲到30-40。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金銀價值比開始下滑,從1911年的40左右再次一路下滑到1920年的16左右,隨後再度緩慢回升1929年的40左右。
1929年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危機爆發,各國政府都將黃金儲備看作救命的稻草,隨著各國政府相繼出售自身原有的白銀儲備來挽救經濟,銀價狂瀉而下。1929年,白銀的全年平均價格還是0.5美元/盎司左右,到了1932年,在中國放棄白銀作為儲備貨幣的前夕,白銀的年平均價格居然跌到0.25美元/盎司的歷史最低,金銀比也自然從1929年的38.7一路暴漲至1932年的80左右。
為了緩和國際銀價波動,1933年7月22日,由澳大利亞、加拿大、中國、美國、印度、墨西哥、秘魯、西班牙八國參加的《國際白銀協定》在倫敦貨幣經濟會議上正式簽訂。協議的有效期為4年,其目的就是為了緩和國際銀價的波動,規定各締約國政府出售白銀的限度。
當時的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墨西哥、秘魯等5個產銀國家同意協定期間不再售銀,並每年從市面收回3500萬盎司白銀,而當時最大的貨幣用銀國中國,則保證在協議期間不將熔毀貨幣所得的生銀售出。
隨著1934年美國羅斯福政府對美元的一次性貶值,白銀價格也開始觸底回升,到了1935年,平均價格達到了0.58美元/盎司——但是,這只是紙幣貶值而已,金銀比率沒怎麼縮小。
隨著經濟大蕭條持續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陰影的籠罩,各國政府開始搶購黃金,同時禁止黃金出口,相比之下白銀就成了賤貨,到了1939年和1940年,白銀價格居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低於0.35美元/盎司,金銀比率一下子沖到了100以上這樣罕見的高度。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由於布雷頓森林體系在全世界確立了穩定的貨幣體系,再加上西方美國政府不允許私人擁有黃金,人們在貴金屬方面只能購買白銀,這促使了銀價的逐漸回升,白銀的價格由原來的0.35美元左右緩慢上升,到了1940年代後期,白銀價格已經回升到0.7美元/盎司,到了1950年代後期,則又一路上升至0.9美元/盎司左右;再到1960年代早期,終於回升到1792年美國建國之時確定的1.29美元/盎司的價格。
相比之下,黃金價格一直被美國政府確定為35美元/盎司,所以金銀比率也由1940年代的100一路降低到了27左右,到了布雷頓森林系垮台前夕,白銀的價格已經上漲到1.65美元/盎司左右,與官方規定的35美元/盎司的黃金價格相比,比率大概是1:21。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垮台和固定匯率制度的崩潰,讓世界人民(包括美國人民)看清楚了美元濫發的嘴臉,所以白銀價格飛速上漲,短短幾年之內,就從1971年的1.29美元上漲到1973年的2.9美元,價格漲幅超過100%。
這時候,有一個大投機家進入美國白銀市場,他聯絡了諸如沙特王室之類的幾個有錢的合夥人,開始大量買入白銀,這種買入足以撬動白銀價格的急劇上揚,白銀價格上升到了4.3美元/盎司——隨後他們又不斷的買入、買入、再買入……
終於,白銀的價格在1979年開始了瘋漲,很快從6美元上升到11美元,隨著場外投機者的不斷湧入,白銀的價格日趨瘋狂——從11美元上漲到20美元,然後30美元,到了1979年年底突破了40美元!
這時,黃金和白銀的比價下跌到12倍左右,創下人類進入現代社會以來的歷史新低。
1980年1月,白銀價格達到了當時不可思議的高度——50美元/盎司。
這下子,連印刷美元的美聯儲以及美國政府都不能忍受這樣的上漲了,美國商品交易委員會終於開始「調查」和「調控」白銀期貨市場,這立即導致了白銀價格的崩潰……
2個月之內,白銀價格從50美元/盎司的高點,一直下跌到10美元/盎司!
此後,白銀陷入了20年的漫漫熊市,價格一路狂瀉,1981年到1983年,白銀價格還勉強維持在10美元/盎司左右;從1984年到1992年,銀價則是一路下跌,一直跌倒1992年最低的3.6美元/盎司左右,此後長期維持在5美元上下波動。
與此同時,金銀價值比也從最高點的12左右再度一路暴漲到1990年90以上的高位。
隨後的整個90年代,黃金白銀價格均陷入了漫漫熊途,直到創出2001-2002年的金銀價格低點——但此時的金銀比最高也只達到80這樣的高度。
2002年開始,金銀再度走上牛市,一直上漲到2008年超過1000美元/盎司,金銀比再度下降到50-60之間。
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黃金白銀在大漲之後大跌,一度使得2009年黃金白銀比再度升高到超過80。2010年到2011年,隨著白銀價格的漲幅遠遠超過黃金,金銀比一路下降,到2011年4月份跌到了40左右的水平。
2011年迄今,隨著黃金白銀價格的再次下跌,金銀價值比再次逐漸抬升。
原文傳送門
❷ 影響黃金價格漲跌的基本面因素有哪些
1.美元走勢,包括美國經濟數據的好壞以及歐元、日元、英鎊等非美貨幣走勢造成的影響;內
2.投資需求,印度、中國容、日本等亞洲市場的黃金投資需求依然比較旺盛,同時亞洲黃金ETF的發展對於金價也是一種支撐;
3.大宗商品走勢,專業投資者在衡量金價高低時可以考慮黃金和白銀、原油等的金銀比和金油比等因素;
❸ 全球經濟衰退,黃金大幅上漲,為何白銀價格沒有跟著出現上漲
在經濟衰退期間,確實貴金屬會得到相應的支撐出現上漲,但是白銀的貴金屬屬性相比黃金來說比較弱,又受到工業品屬性的牽制,因此上漲相比於黃金而言更加滯後。一般來說黃金的價格高點會出現在經濟復甦剛剛開始時,而白銀的價格高點則會在經濟復甦開始之後,兩者不一定價格總是同步。
一、白銀的雙重屬性決定在貴金屬周期表現滯後於黃金。黃金是標準的貴金屬,因此價格的上漲和下跌與經濟呈明顯的負相關,我們可以看到當2019年全球經濟開始出現下行的趨勢是黃金的價格一路上漲,並且在疫情造成了全球的經濟衰退提前之後,黃金價格上漲出現了加速。
我們從歷史走勢當中也可以發現這一點黃金價格的上漲,往往在衰退期間表現更加強勢,如圖。
在2011年那一次黃金和白銀的高點當中,白銀的價格高點出現在黃金之前,但是這個主要是因為黃金受到了連續的量化寬松支持價格繼續上行。而在本輪經濟危機之後,由於經濟衰退持續的時間會相對較短,因而在危機之後持續的流動性釋放可能性很小,這樣白銀與黃金的走勢更可能實現一般的經濟危機時的情況,白銀的價格高點在黃金之後到來。
這也就意味著白銀的價格很可能在7月份到8月份之間出現高點,即使貴金屬周期最後的價格將成為工業品周期價格上漲前的基礎,從而推動白銀價格進入最後的上漲階段。
不過從現在開始,白銀的價格會緩慢的出現上漲,緊隨在黃金之後,因此投資者不如重新再開始關注白銀,並且布置一定的投資,畢竟在最後的上漲階段到來時,白銀的價格可能會快速上漲,讓很多人來不及反應。
綜上,雖然經濟衰退造成的貴金屬周期會推動白銀價格跟隨黃金上漲,但是由於工業品屬性的拖累,白銀價格上漲的表現往往不及黃金,不過隨著經濟衰退結束之後,白銀會有更好的表現,這可能出現在黃金的高點之後。
❹ 幫忙編寫個mt4指標,黃金和白銀的比值。比值=黃金賣出價 除 白銀買入價 實時刷新的 最好能有日內最高比值
我前兩天正好寫了,但是寫完看了效果之後發現沒什麼用,本來想嘗試統計對沖法,實際上表明這個新的貨幣對只不過是一個和金負相關和銀正相關的貨幣對,點差還變大了,用線性回歸的方法求出金價的1.3次方與銀價成正比,全部代碼太長,就附上核心代碼段
int j=0;
int start()
{
string cnter="XAUUSD";
int limit;
int counted_bars=IndicatorCounted();
//---- 檢驗可能出現錯誤
if(counted_bars<0) return(-1);
//---- 最後數的柱將被重數
if(counted_bars>0) counted_bars--;
limit=Bars-counted_bars;
//---- 主環
for(int i=0; i<limit; i++)
{
if(i+j<0)j=-i+1;
while(iTime(cnter,0,i+j)<Time[i] && i+j>0) j--;
while(iTime(cnter,0,i+j)>Time[i]) j++;
ExtMapBuffer1[i]=Close[i]/Close(cnter,0,i+j)+MarketInfo(cnter,MODE_ASK)-MarketInfo(cnter,MODE_BID));
ExtMapBuffer2[i]=(Close[i]+Ask-Bid)-100/iClose(cnter,0,i+j);
}
return(0);
}
裡面兩條線,一條是金bid/銀ask,另一條是金ask/銀bid,想要完整代碼請和我聯系,我的qq號寫成16進制182694B5,要用您的好的交易思想來交換
測試後的結論是:人家大銀行不是傻逼,不可能給你用這么簡單的方式賺到錢
❺ 如何看金銀比信號買賣黃金白銀
基於歷史數據,黃金上漲,通常情況下,白銀也會上漲,並且漲幅更大,內以此來修復金銀比,容使得其在一個合理范圍內波動。除此之外,上一交易日的金價與這個交易日的銀價也有著密切的關系。
所謂金銀比價,即黃金價格除以白銀價格得到的比值,通常在80倍以下, 50倍以上。
金銀比 = 金價 / 銀價
通過研究金銀比,我們發現黃金白銀之間有一個正常的比價空間,黃金過度上漲,白銀就會補漲,黃金下跌,白銀下跌的會更慘,黃金就相當於貴金屬中的大哥,白銀就像是前方探路的小弟,大哥要走在後面並且走的慢,而小弟就要沖在前面跑得快,當然,金銀比大部分時候是正常的,在50倍到80倍之間,但也有不正常超出范圍的時候,比如,03、08和16年的情況,總的來說,如果發現黃金有上漲的趨勢,那麼此時做多白銀往往比投資黃金會有更高的收益。
❻ 如何看金銀比信號買賣黃金白銀
基於歷來史數據,黃金上漲,通常情況下源,白銀也會上漲,並且漲幅更大,以此來修復金銀比,使得其在一個合理范圍內波動。除此之外,上一交易日的金價與這個交易日的銀價也有著密切的關系。
所謂金銀比價,即黃金價格除以白銀價格得到的比值,通常在80倍以下,
50倍以上。
金銀比
=
金價
/
銀價
通過研究金銀比,我們發現黃金白銀之間有一個正常的比價空間,黃金過度上漲,白銀就會補漲,黃金下跌,白銀下跌的會更慘,黃金就相當於貴金屬中的大哥,白銀就像是前方探路的小弟,大哥要走在後面並且走的慢,而小弟就要沖在前面跑得快,當然,金銀比大部分時候是正常的,在50倍到80倍之間,但也有不正常超出范圍的時候,比如,03、08和16年的情況,總的來說,如果發現黃金有上漲的趨勢,那麼此時做多白銀往往比投資黃金會有更高的收益。
❼ 為什麼黃金和白銀價格差這么多
黃金金融屬性強於商品屬性,而白銀商品屬性強於金融屬性,兩者在不同的階段會出現一些差異。但長期來看,兩者之間會維持一個均衡的比值,當比值偏離過大時,有回歸的趨勢。
一、從1968年開始計算黃金與白銀的比率。金銀比值普遍運行在較大的區間(14101),平均值為53.34倍,核心區為35-80倍。
二、從金銀比的歷史走勢來看,20世紀80年代初是金銀比的分水嶺。
在此之前,黃金與白銀的比率大致保持在40倍以下,此後兩者的比率繼續擴大。從1990年到1993年,最高比率達到100.8,然後又回落到接近平均水平。
兩者比率近期出現異常主要發生在2008年第四季度和2011年第一季度,其中兩者比率在2008年迅速上升至81左右。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黃金因其儲備貨幣和避險功能而大幅上漲,白銀則因其工業需求萎縮和價格低迷而大幅上漲。但2010年,特別是2011年,白銀投資需求大幅增長,白銀市場幾近瘋狂,金銀比持續下降。投機泡沫破滅後,價格暴跌,比率回到平均水平。
三、與黃金相比,白銀價格具有較大的波動性,這是因為白銀市場容量較小,投機傾向較高。從增量需求的角度來看,白銀的總需求量僅為黃金價值的15%,
四、從存量的角度來看,由於歷史上開採的白銀大部分已經消耗殆盡,其表面持有的價值也明顯低於黃金。同時,由於銀庫存較為分散,回收成本較高,相當一部分銀庫存在首飾或銀器中被「凝固」。
五、從投資者結構來看,白銀的投機性更強。由於其投資門檻較低(對於某些類型的投資),黃金投資者的結構比黃金投資者更分散,而且在持有結構中基本沒有央行儲備(不算儲備資產),因此決策更為簡短術語。相反,市場容量變淺本身也會導致更多的短期投機資本介入。
因此,同樣數額的資金對白銀市場的影響要大得多。這也直接導致白銀市場的波動性明顯高於黃金市場。
(7)黃金白銀金銀比搜索結果擴展閱讀:
黃金和白銀都是屬於貴金屬的一種投資品種。一直以來在做理財投資的時候選擇黃金和白銀的人都是比較多的。因為理財投資選擇黃金和白銀相對來說是比較簡單的。也不需要有太多的基礎知識就可以去做投資的。但是黃金和白銀之間是有一些區別的。
實際上,在理財投資的時候不管你選擇黃金還是白銀都是很不錯的。因為它們之間的優勢都比較多。都是一種安全性比較高的理財產品。而且操作都是很簡單的。
但是它們的投資門檻是不同的。現貨白銀的門檻要比現貨黃金的低,如今現貨白銀有標准手和迷你手;而白銀被稱為「窮人的黃金」其價格遠低於黃金,現貨黃金和現貨白銀單位雖都是:美元/盎司,但是現貨黃金價格為四位數,現貨白銀僅有兩位數。再加上黃金的增值保值要比白銀更高,因此投資者更樂於選擇現貨黃金。
初次之外,黃金和白銀之間的區別還在於它們的行情。
現貨白銀緊隨現貨黃金趨勢,但是現貨白銀表現得更加活躍,波動更加頻繁,也就意味著現貨白銀比現貨黃金更具投資機會,操作得當的話,現貨白銀的收益是要高於現貨黃金的;但是目前市場對黃金的需求依然高漲,而白銀需求卻持續大幅走軟,需求量的大幅下降導致白銀價格走勢遭到打壓。
❽ 黃金和白銀按比例融合後是什麼顏色
黃金純金(一般指達到99.6%以上成色的黃金)質地較軟,牙咬有印,容易彎折,色澤金黃、純正、柔和,手感沉重,有沉甸甸的感覺。K金質地稍硬,牙咬無印,色澤是黃中帶白,並依K數的減小,白色漸增,黃色漸淺。K金的手感不如純金沉重。
人們習慣上根據成色的高低分為純金、赤金、色金3種。按含金量不同分為清色金、混色金、k金。
赤金和純金的意思接近,但因時間和地方的不同,赤金的標准有所不同,國際市場出售的黃金,成色達99.6%的稱為赤金。而境內的赤金一般在99.2%-99.6%之間。
色金,也稱「次金」、「潮金」,是指成色較低的金。這些黃金由於其他金屬含量不同,成色高的達99%,低的只有30%。
按含其他金屬的不同劃分,黃金又可分為清色金、混色金、k金等。清色金指黃金中只摻有白銀成分,不論成色高低統稱清色金。清色金較多,常見於金條、錠、塊及各種器皿和金飾品。
混色金是指黃金內除含有白銀外,還含有銅、鋅、鉛、鐵等其他金屬。根據所含金屬種類和數量不同,可分為小混金、大混金、青銅大混金、含鉛大混金等。
k金是指銀、銅按一定的比例,按照足金為24k的公式配製成的黃金。一般來說,k金含銀比例越多,色澤越青;含銅比例大,則色澤為紫紅。
❾ 影響黃金白銀漲跌的因素有哪些
1.美元走勢,包括美國經濟數據的好壞以及歐元、日元、英鎊等非美貨幣走勢造成的回影答響;
2.投資需求,印度、中國、日本等亞洲市場的黃金投資需求依然比較旺盛,同時亞洲黃金ETF的發展對於金價也是一種支撐;
3.大宗商品走勢,專業投資者在衡量金價高低時可以考慮黃金和白銀、原油等的金銀比和金油比等因素;
❿ 2020年白銀要開始大漲了嗎
白銀有可能要開始大漲
歷史數據統計來看,黃金和白銀之間存在一個比例內,正常情況下容會保持在40-55之間,但是現在這個比值接近90的高位,也就是說,從歷史數據統計來看,白銀相對黃金來說被低估了。歷史上出現這種情況時,要麼黃金下跌,要麼白銀上漲來修復金銀比的正常比例區間。但問題是,現在黃金還沒有見頂的樣子,因此,當前白銀存在補漲的意願,從歷史數據來看,金銀比放大後會在5-12內月內開始修復。因此,2020年白銀的投資機會可能優於黃金。
歷史數據顯示,在上漲中形成的金銀比,一般是有黃金上漲形成的,這是因為黃金除了商品屬性外,還有避險屬性存在。2019年6月份時,因為中東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刺激了黃金的避險屬性爆發,因此黃金率先於白銀上漲。因此,具備雙重屬性的黃金,在上漲中會優先於白銀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