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財務報表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有哪些
財務報表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情形有重大經營風險;薄弱的控制環境;頻繁更換關鍵崗位人員;信息技術一般控制缺陷;管理層凌駕於內部控制之上;舞弊風險;持續經營能力的重大疑慮。
評估重大錯報風險的考慮因素有風險的性質;錯報的規模;發生的可能性。
評估重大錯報風險的程序:
在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的整個過程中,結合對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和披露的考慮,識別風險。將識別的風險與認定層次可能發生錯報的領域相聯系。評估識別出的風險,評價其是否更廣泛地與財務報表整體相關,進而潛在地影響多項認定。考慮發生錯報的可能性,以及潛在錯報的重大程度是否足以導致重大錯報。
(1)財報風險指標擴展閱讀
財務報表是財務報告的主要組成部分,它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具有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全面系統地揭示企業一定時期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利於經營管理人員了解本單位各項任務指標的完成情況,評價管理人員的經營業績,以便及時發現問題,調整經營方向,制定措施改善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經濟效益,為經濟預測和決策提供依據。
2、有利於國家經濟管理部門了解國民經濟的運行狀況。通過對各單位提供的財務報表資料進行匯總和分析,了解和掌握各行業、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以便宏觀調控經濟運行,優化資源配置,保證國民經濟穩定持續發展。
3、有利於投資者、債權人和其他有關各方掌握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進而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投資收益、發展前景等,為他們投資、貸款和貿易提供決策依據。
4、有利於滿足財政、稅務、工商、審計等部門監督企業經營管理。通過財務報表可以檢查、監督各企業是否遵守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和制度,有無偷稅漏稅的行為。
『貳』 什麼是財務報表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
財務報表層次上的重大錯報風險是以會計報表整體相關的風險,並不是與具體會計報表項目專直接相關屬的風險。
舉例說明:
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被審計單位在多個方面存在可能導致對持續經營假設產生重大疑慮的事項或情況,繼續按持續經營假設編制財務報表已不再適當,如果被審計單位仍按此基礎編制,產生的風險將是與財務報表整體廣泛相關,而不是只與某一類交易、賬戶余額、列報的認定相關,我們應將這種風險評估為財務報表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
認定層次上的風險是與具體會計報表項目在認定上相關的風險,比如主營業務收入相關的發生認定的風險。
在風險評估程序中運用分析程序主要在於識別那些可能表明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風險的異常變化。在實質性程序中運用分析程序主要是更有效的將認定層次的檢查風險降至可接受的水平。
『叄』 財務報表層次重大錯報風險有哪些表現
容易導致財務報表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事項有:控制環境薄弱(管理層誠信問題、回專業勝任能力問答題、公司治理結構不合理、治理層參與管理等);在不穩定的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資產的流動性出現問題;重要客戶流失;融資能力受到限制;採用新的會計准則或啟用新的會計信息系統;資不抵債、無法償還到期債務等導致對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的事項。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肆』 財報里的資產負債率,多少負債率的風險比較高,多少負債率幾乎沒有風險呢
負債率超過90%,償債風險較大;60%以下,風險較小,有足夠資產用於償債。
『伍』 財務報表中哪些指標反映財務風險
財務風險分析指標抄體系主要包括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分析、長期償債能力分析和盈利能力分析三方面。短期償債能力指標主要包括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存貨周轉率和應收賬款周轉率。
這類指標重在揭示企業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適應程度,體現企業流動資產變現能力的強弱,預防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惡化。
長期償債能力指標主要包括資產負債率、負債經營率和利息賺取倍數。分析長期償債能力是為了評價企業償還其債務本金與支付利息的能力。企業盈利能力指標可間接地揭示企業財務風險的大小。
一般來講,企業盈利能力越強,財務風險越小;反之,則財務風險越大。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指標有資產凈利潤率、銷售凈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
『陸』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中,最重要的財務指標你認為主要看哪一個呢
凈資產收益率
凈資產收益率是凈資產創造價值能力的體現,也是能真正如實反映企業經營情況的指標。投資的本質就是賺錢,投入多少錢,每年能賺多少,是最直觀的。所以凈資產收益率是反映企業盈利能力最重要的指標。另外,高凈資產收益率表明企業具備獲取超額利潤的能力,這種情況如果能持續,說明企業擁有一定的壁壘,ROE越高表明壁壘越強大,未來持續獲得超額利潤的可能性也越大。無論什麼行業,ROE的標准都應該是統一的。若行業整體ROE都低,則表明這個行業不值得投資。
凈利潤增長率
凈利潤增長率是反映企業成長性的重要指標之一。但高凈利潤增長率並不代表股東一定能獲得高回報,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成長要依靠不斷融資才能實現,而ROE不能保持或同步提高,則表明股權的稀釋降低了成長為股東創造的價值,投資者未必能獲得高回報。另外要考察成長的質量高不高,是否能持續等。所以凈利潤增長率並不能很直觀地反映企業真實本質的情況,要結合其他基本面才能較好地進行判斷。否則很容易掉進高增長陷阱。
毛利率
毛利率是考察企業盈利能力的一個重要的指標,不同行業毛利率差別較大,當然越高越好,象茅台這樣毛利率高達50%以上的企業,很可能就是好的投資標的。由於凈利率可以通過費用控制或其他手段進行調整,不能直觀地反映企業產品的競爭力,而毛利率避免了這些影響,能直接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競爭力,高毛利率通常是擁有壁壘的特徵之一。高毛利率不代表高的凈利率,如果企業費用控制不當或者行業的特殊性會造成高毛利率低凈利率的現象。如服務性行業一般毛利率都較高,但具體企業凈利率卻千差萬別,這與企業的經營效率和費用控制能力有較大的相關性。
凈利率
凈利率比較綜合地反應企業盈利能力,是影響企業實際營運績效的主要指標。通常凈利率越高越好,但不同行業凈利率應有不同的標准。有些行業凈利率很低,但資產周轉率高、營業收入高,則一樣很有投資價值,家電連鎖業就是典型代表。
負債率
負債率過高意味著高風險,企業的負債支付的能力很重要,一旦周轉出現問題,可能牽涉到企業的存亡。有時高負債率不一定代表高風險,深入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例如若應付帳款很高造成的高負債率有時還是好現象,表明企業可能對供應商處於強勢地位,當然這個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柒』 財務報表有風險分析
個人感覺,其他應收,其他應付佔比太大了,一旦賬款收不上來。資金鏈很容易斷,那企業就運轉不下去了
『捌』 財務報表裡的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在財務報表裡說明了企業什麼
說明了企業的償債能力好壞。資產負債率=總負債/總資產。 一般在4-6之間比較合理,但還是要看行業的,比率太高風險高,比率太低不利於資金利用效率的提高。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 。因為存貨不容易變現,所以速動比率比流動比率更加能看出企業短期償債能力
(8)財報風險指標擴展閱讀: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1、負債總額:指公司承擔的各項負債的總和,包括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
2、資產總額:指公司擁有的各項資產的總和,包括流動資產和長期資產。
資產負債率是衡量企業負債水平及風險程度的重要標志。它包含以下幾層含義:
①資產負債率能夠揭示出企業的全部資金來源中有多少是由債權人提供。
②從債權人的角度看,資產負債率越低越好。
③對投資人或股東來說,負債比率較高可能帶來一定的好處。(財務杠桿、利息稅前扣除、以較少的資本(或股本)投入獲得企業的控制權)。
④從經營者的角度看,他們最關心的是在充分利用借入資金給企業帶來好處的同時,盡可能降低財務風險。
⑤企業的負債比率應在不發生償債危機的情況下,盡可能擇高。
由此可見,在企業管理中,資產負債率的高低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要看從什麼角度分析,債權人、投資者(或股東)、經營者各不相同;
還要看國際國內經濟大環境是頂峰迴落期還是見底回升期;還要看管理層是激進者中庸者還是保守者,所以多年來也沒有統一的標准,但是對企業來說:一般認為,資產負債率的適宜水平是40%~60%。
這個比率對於債權人來說越低越好。因為公司的所有者(股東)一般只承擔有限責任,而一旦公司破產清算時,資產變現所得很可能低於其帳面價值。所以如果此指標 過高,債權人可能遭受損失。當資產負債率大於100%,表明公司已經資不抵債,對於債權人來說風險非常大。
資產負債率反映債權人所提供的資金佔全部資金的比重,以及企業資產對債權人權益的保障程度。這一比率越低(50%以下),表明企業的償債能力越強。
通常,資產在破產拍賣時的售價不到賬面價值的50%,因此如果資產負債率高於50%,則債權人的利益就缺乏保障。各類資產變現能力有顯著區別,房地產的變現價值損失小,專用設備則難以實現。不同企業的資產負債率不同,與其持有的資產類別有關。
事實上,對這一比率的分析,還要看站在誰的立場上。從債權人的立場看,債務比率越低越好,企業償債有保證,貸款不會有太大風險;從股東的立場看,在全部資本利潤率高於借款利息率時,負債比率越大越好,因為股東所得到的利潤就會加大。
從財務管理的角度看,在進行借入資本決策時,企業應當審時度勢,全面考慮,充分估計預期的利潤和增加的風險,權衡利害得失,作出正確的分析和決策。
『玖』 如何從財務報表看風險
第一個層面,看整體,從公司的財務金三角(增長性、盈利性、流動性)判斷經營的基本面。
這里所說的增長性是指收入規模的增長,流動性是指營運資產的周轉率、現金流狀況。華為的總裁任正非先生對財務金三角有一段形象的描述,他說,「考核要關注銷售收入、利潤和現金流,三足鼎立,支撐起公司的生存發展。單純地銷售額增長是不顧一切的瘋狂,單純地追求利潤會透支未來,不考核現金流將導致只有賬面利潤。光有名義利潤是假的,沒現金流就如同沒米下鍋,幾天等不到米運來就已經餓死了。」
可以這么說,企業健康體現在財務金三角的平衡。增長性反映了公司在市場上的競爭力,盈利性體現了公司存在的價值,流動性代表了公司的管理水平。
第二個層面,看具體,透過敏感會計科目去判斷企業潛在的風險。
評點會計科目無需面面俱到,找點、聚焦、深挖,就可得出自己的判斷。三張會計報表看幾個關鍵數據就能對一個公司的基本情況做出判斷。利潤表看公司賺不賺錢(凈利潤)與產品的盈利能力(銷售毛利率)。現金流量表看公司賺的錢能否收回來(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資產負債表看公司的償債能力,有無債務風險(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
二、會計報表需要重點關注的科目
閱讀會計報表無需面面俱到,看幾個關鍵數據就能對一個公司的基本情況做出判斷。譬如,利潤表看公司賺不賺錢(凈利潤)與產品的盈利能力(銷售毛利率)。現金流量表看公司賺的錢能否收回來(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資產負債表看公司的償債能力,有無債務風險(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
如果會計報表沒有水分,上述方法是沒有問題的。如果會計報表做假了,就要有所鑒別了。如何判斷會計報表有無水分呢?建議重點關注一下科目。
資產負債表需要重點關注的科目:
1)應收賬款。一方面,如果收入與利潤有水分,應收賬款就是藏污納垢之地。因此要注意識別虛增的應收賬款;另一方面,如果超長期應收賬款金額不菲,有可能說明公司客戶信用管理不過關,或者產品交付有瑕疵。
2)存貨。一方面要注意識別未結轉的成本形成的虛假庫存;另一方面要關注存貨減值,包括原材料減值與產成品減值。
3)其他應收款。其他應收款有資產垃圾筐之稱,要注意識別掛賬的費用。另外,如果大股東從公司借款較多,說明公司公私不分,沒有嚴格的內控。
4)無形資產。除土地使用權外,其他的無形資產基本都是偽資產,特別要提防別有用心的研發費用資本化。研發費用資本化會減少當期費用,虛增資產,無形資產(不含土地使用權)比重高的企業往往是美化報表給別人看的,給金融機構看,給潛在投資人看。
5)其他資產。正常經營的企業,其他資產幾乎不會出現。但有其他,必不尋常,譬如被法院凍結的銀行存款。
利潤表需要重點關注的科目:
1)銷售費用。銷售費用佔比畸高,往往說明企業銷售渠道不暢,客戶認可度不高,市場還沒有打開,屬於硬推出貨。
2)管理費用。管理費用佔比高低,可以看出一個企業的內部運營效率。管理費用偏高的企業往往內部運作效率低,形式主義盛行。
3)營業外支出。除非企業在做捐贈,除此之外的營業外支出都可以和管理不善掛上鉤,營業外支出偏高,說明公司管理出問題了。
4)資產減值。因為資產周轉不暢或管理不善,就可能導致資產減值,資產減值偏高,同樣說明公司管理出問題了。
現金流量表需要重點關注的科目:
見過了太多虛構收入、利潤的報表,大家會覺得現金流量表更可信。現金流量表真是清白之身嗎,不是。大家迷信它,是因為覺得資金流動的軌跡是真實的。真實的軌跡何嘗不可以運作呢?
1)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要提防美化現金流量表的現象,如找家關系戶,做份采購合同,打筆預付款,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立馬會好看。待到明年,再把合同取消,預付款退回,一切恢復本來面目
2)吸收投資收到的現金、取得借款收到的現金:了解公司主要的融資渠道。
對會計科目的判斷可作為第一層面整體結論的驗證與補充。看會計報表時,把兩個層面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