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學習短期宏觀經濟波動時,主要從下面哪幾個宏觀經濟指標著手
學習宏觀經濟必須根據國家的形勢,看看國家整體經濟發展的情況來做出決定。
B. 在什麼情況下治理短期經濟周期波動的調控政策是有利於長期經濟增長
微觀經濟學上的短期、長期是相對而言的。
如果所有投入要素都可變,就是長期;至少版有一種要素不可變,就是權短期。為了簡化研究,微觀經濟學教科書一般都介紹有兩種投入要素的生產,即資本和勞動。如果兩種要素的數量都可變,就是長期生產過程,所
C. 凱恩斯主義如何解釋經濟短期波動
新凱恩斯主義沿襲凱恩斯主義的傳統,同時強調對市場失靈的微觀原因的探討。專其基本的理論假屬定是:非市場出清和經濟當事人的最大化與理性預期。關於非市場出清,新凱恩斯主義主要是從工資和價格黏性來加以說明的。相應於來自需求的各種沖擊,工資和價格調整相對緩慢,使得經濟回到實際產量等於正常產量的狀態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從而市場出現非均衡。
至於工資和價格黏性,新凱恩斯主義者從菜單成本論、交錯調整價格和交錯調整工蠶不完全競爭論、市場協調論、勞動市場論和信貸配給論等不同方面作出解釋。例如,菜單論認為,價格調整之所以緩慢,原因是調整價格具有成本;交錯調整價格及交錯調整工資認為經濟當事人調整價格的時間是交錯進行的。不完全競爭論認為,不完全競爭的市場使格對總需求變動不敏感等。
D. 宏觀經濟學中短期經濟波動表現有哪些
."總供給曲線的斜率反映價格調整機制." 這句話怎麼理解?
2."垂直的總供給曲線意味著貨幣需求的利率彈性為零。"這句話怎麼理解呢?
謝謝!
E. 宏觀經濟學中關於經濟短期波動的案例
比如一個油價上漲的謠言形成預期使得人們對買油的需求增加,但因為是短期價專格黏性,這種需求上的沖擊屬讓產出增加,這就是短期形成的波動。但隨著時間推移,價格漸漸恢復彈性,價格會一步步升高,產出恢復到自然水平。
F. 宏觀經濟學 短期經濟波動
假設美聯儲擴大貨幣供給,而公眾預期價格水平上升,總需求曲線右移,短期總供內給曲線左移,如圖容22-2所示。經濟由A點狀態移到B點狀態,產出不變,價格水平上升到P2.如果公眾沒有改變對價格水平的預期,則短期總供給曲線不變,經濟會處於C點狀態,價格水平上升到P3,產出也增加。
G. 宏觀經濟學 短期經濟波動的現象和成因
宏觀上來講,一國政府的宏觀調控目標不外乎四個方面:1.物價穩定2.經濟增長3.充分就業4.國際收支內平衡
短期的經濟波容動也正是這四個方面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引起經濟失衡
成因:1.物價波動如通貨膨脹有四大類解釋: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動型,混合型,結構型。
2.經濟停滯增長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但主要是拉動經濟的三輛馬車「投資、消費、出口」沒有了馬力引起的
3.充分就業無法達到主要是由於經濟體的制度性失衡引起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於是生產能力和生產動力不匹配,引起願意工作的一部分人失業
4.國際收支失衡,原因很多,可能來源於匯率、相對通脹水平、消費習慣、產業結構等等因素,但是本質都是全球資源配置效率低下造成的。
其實整本宏觀經濟學就是在講經濟波動的現象和成因以及其解決方法,如果你這個問題是用來回答老師問題的,那我寫的這些可以作為綱領,你添些內容就行了,如果是你自己想知道,建議你多讀些版本的宏觀經濟學,比如曼昆和J.巴羅以及布蘭查德的著作。
H. 經濟短期波動的驅動力量都有哪些
影響經濟短期波動最主要驅動力量為庫存投資變化,即當生產過多時,生產內者就會減少生產安排容消化存貨,從而帶來產出下降。庫存周期對於經濟周期、工業周期存在一定相關關系。在工業周期和經濟周期的不同階段,企業會根據需求的變化調整庫存狀況,導致庫存狀況伴隨工業周期與經濟周期發生周期性變化。補庫存大概率對應經濟回升,去庫存對應經濟回落。並且,經濟周期一般領先於庫存周期2個季度左右,工業周期領先於庫存周期約12個月。庫存周期相對於GDP來說彈性較大,相對於工業增加值來說趨勢更平穩。
I. 問題:請用AD-AS模型來分析石油危機所引發的短期經濟波動。
在短期內,如果AD不變,AS曲線發生位移,則會產生市場價格與國民收入反方向的運動。如果回AS的水平下降,市場價格答會上升,而國民收入則下降,產生經濟發展停滯和通貨膨脹共生的「滯脹」現象。
在石油危機中,能源價格暴漲了5倍,由於生產要素投入的價格(或成本)的上升,使得企業在同等產量條件下,要求更高的物價水平,或者在同等價格水平下,被迫減少產量。從而使得SAS曲線向左上方移動,使原先超出潛在國民收入OY* 的產量OY減少至OY',均衡點由E移動至E',市場物價水平由P移動到P'。
結果是生產降到小於充分就業的水平,價格水平則提高到高於充分就業時的水平,出現「滯脹」。由於影響宏觀經濟的某些外部因素的作用,使總供給狀況惡化,使政府原先的宏觀經濟政策目標遭到破壞。
總供給曲線的位置是不斷變動的,這種變動說明了在既定價格水平之下,總供給量的變動。使總供給曲線移動的因素:
1、自然的和人為的災禍。
2、技術變動。
3、工資率的變化。
4、生產能力的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