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財務管理中衡量風險大小的指標有哪些
1.違約風險:是指借款人無法按時支付利息或償還本金而給投資人帶來的風險。違約風險的大
小與借款人信用等級的高低成反比。
2.到期風險:是指因到期期間長短不同而形成的利率變化的風險。
3.再投資風險:是指由於利率下降,使購買短期債券的投資者於債券到期時,找不到獲利較高
的投資機會而發生的風險。
4.期望值:是指隨機變數以其相應概率為權數計算的加權平均值。
5.方差:它是反映隨機變數與期望值之間離散程度的數值。
6.標准差:也稱均方差,它也反映隨機變數與期望值之間的離散程度,是方差的平方根。
7.標准離差率:是指標准差與期望值的比率。
8.無差別曲線:它是這樣一簇曲線,同一無差別曲線上的每一點的效用期望值是相同的,
而每一條位於其左上方的無差別曲線上的任何投資點都優於右下方無差別曲線上的任何投資
點。
9.協方差:是用來反映兩個隨機變數之間的線性相關程度的指標。
10.相關系數:是用來反映兩個隨機變數之間相互關系的相對數。
11.不可分散風險:又稱系統風險或稱市場風險,它是指某些因素給市場上所有證券帶來經濟損
失的可能性。
12.可分散風險:又稱非系統風險或稱公司特有風險,它是指某些因素給個別證券帶來經濟
損失的可能性。非系統風險與公司相關。它是由個別公司的一些重要事件引起的。
13.β系數:是不可分散風險的指數,用來反映個別證券收益率的變動對於市場組合收益率變動
的敏感性。利用它可以衡量不可分散風險的程度。
『貳』 財務評價的敏感性分析是使用融資前的數據還是融資後的數據
財務評價的敏感性分析是使用融資前的數據,同時,其計算採用的凈現值也是採用稅前數據。
『叄』 敏感性分析中財務內部收益率的目標值怎麼計算,有例題的具體計算過程最好
進行敏感性分析首先要選定不確定因素並確定其偏離基本情況的程度。
不確定專因素:在項目決策分屬析與評價過程中涉及的對項目效益有一定影響的基本因素。敏感性分析不用對全部因素都進行分析,而只是對那些影響較大的、重要的不確定因素進行分析。不確定因素的選取通常結合行業和項目特點參考類似項目的經驗進行,特別是項目後評價的經驗
可以選取的不確定因素包括建設投資、產出物價格、主要投入物價格、可變成本、運營負荷、建設期以及人民幣匯率,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也可選擇其他因素。
『肆』 違約率的概念 和違約概率有區別么
首先需要聲明的是抄:違約率就是違約概襲率。
概念:違約概率是指在客戶風險預警系統在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中,借款人在未來一定時期內不能按合同要求償還銀行貸款本息或履行相關義務的可能性。違約概率是計算貸款預期損失、貸款定價以及信貸組合管理的基礎,因此如何准確、有效地計算違約概率對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十分重要。
『伍』 怎樣進行內部收益率的敏感性分析
涉及到現值法。首先,用給定的內部收益率r1計算出現值PV1(>0)。第二步,計算出使現值版為零的內部收權益率r0,(r1-r0)/r1就是內部收益率變動最大幅度。這就是內部收益率的敏感性。它需要與其他因素的敏感性對比,比如銷量、產品價格、變動成本、固定成本,等等,所有你關心的、能監控的因素進行同樣的敏感性分析。就可以知道哪個因素是最敏感的(允許變動幅度最小的)。
『陸』 請問違約損失率該怎麼計算和違約率有什麼關系
違約損失率是,很多情況是,雖然一個債券或者一項貸款違約了,但是你還是有機會收回點東西來彌補損失的,並不一定是百分之百不償付,得到償付的金額對原本應償付金額的比率就是違約償付率。1-違約償付率=違約償付率
『柒』 違約率指的是什麼啊
1、違約率就是違約概率,用在不同行業有著不同的解釋。
2、在銀行信貸內系統是指客容戶風險預警系統在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中,違約概率是指借款人在未來一定時期內不能按合同要求償還銀行貸款本息或履行相關義務的可能性。違約概率是計算貸款預期損失、貸款定價以及信貸組合管理的基礎,因此如何准確、有效地計算違約概率對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十分重要。
『捌』 財務管理中衡量風險的指標有哪些
標准離差、標准離差率。
財務風險指標是基於廣義的財務活動,從動態和長遠的角度出發,設置敏感性財務指標並觀察其變化,對企業潛在的或將要面臨的財務危機進行監測預報的財務分析方法。它是財務指標和財務預警模型的統一。前者是企業財務評價分析體系對財務風險報告的體現;後者是在多個財務指標組合的基礎上,選取多個企業樣本, 建立多變數數學模型,對企業財務風險進行的更全面、深入的分析,具有宏觀分析價值。
設計原則:
財務風險指標的設計原則:
分析財務風險指標的目的是在檢測企業財務狀況和財務成果的基礎上,通過設定財務風險預警警報指數來識別企業潛在的財務風險,為財務風險管理提供決策依據,防止和減少風險損失。
財務風險指標的設計原則主要有:
(一)預見性原則
預見性原則是企業財務風險分析的方向,即選取的指標變化應超前於企業的實際財務活動及其產生的問題。這就要求所選指標能准確預測企業財務狀況的變動及趨勢,並以此有效界定能使企業生產經營處於穩定發展態勢的合理界限。
(二)靈敏性原則
靈敏性原則是企業財務風險分析的根本目的,即所選指標能夠快捷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遵循該原則能夠通過改變財務系統的控制參數和變數,及時調控企業資源分配,使企業財務狀況的異常變動得到收斂和控制,從而使企業財務狀況的變動始終運行在合理的置信區間內。
(三)配合性原則
配合性原則指各項風險指標能夠相互協調和配合。企業在分析財務風險指標時,要保證將可能產生財務風險的經營領域都納入考察范圍,這就要求所選指標既包括傳統的反映企業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和營運能力的指標,又包括企業成長能力的指標;既包括靜態指標,也要包括動態指標。
(四)穩定性原則
穩定性原則是評價企業財務風險指標運作效果的重要條件。企業應先通過相關的財務模擬操作,對所選指標的變化幅度進行科學、有效地劃分,使指標能夠在較長的經營周期內保持相對穩定,從而更好地揭示風險。
局限性:
我國財務風險指標的局限性:
會計作為一個信息系統,將公司各種分散的經營活動歸納為客觀的數據信息,並通過財務報表呈示出來。財務管理人員藉助財務分析指標,將財務報表數據轉換為具有決策支持價值的信息,幫助相關利益集團了解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預測企業財務風險。企業財務風險分析的對象是企業所進行的、即將要進行的,可能產生財務風險的一切經營活動。
我國現行的財務分析指標主要由1999年財政部發布的國有資本金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及上市公司財務分析的主要指標組成,以會計利潤及凈資產收益率為核心指標。目前,企業普遍採用的指標主要有償債能力指標、營運能力指標和盈利能力指標。依賴這些指標分析財務風險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這些財務分析指標幾乎都局限於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對於最易反應潛在危機信號的現金流量狀況缺乏分析
多年的實證研究表明,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只能靜態地反映一定時點的存量流動資產、速動資產償債的能力和企業過去的經營成果,並且這兩張報表的數據也最容易被粉飾。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企業面對的內外部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要客觀反映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況和潛在財務危機,就應該轉向按收付實現制編制的現金流量表為核心的財務分析。這就要求更加廣泛和完善的企業財務風險指標來適應當前的財務風險預警。
(二)存貨周轉率和應收賬款周轉率指標不能准確反映出應收賬款和存貨周轉的均衡情況
對於企業潛在的現金收支缺乏動態預期,對存貨和應收賬款周轉效率的估計不準會影響對企業償債能力的准確評價。
(三)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給現行財務會計計量帶來強烈沖擊
衍生金融工具既能給企業帶來巨大收益,也會使企業面臨更多的風險,這就決定了信息使用者必須對其格外關注。但現行的財務風險指標中卻缺乏有效的指標來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的收益風險,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這些指標的局限性。
『玖』 內部評級法的關鍵指標
使用內部評級方法計算資本金需要輸入4個指標:債務人違約概率、違約損失率、違約風險暴露以及債項到期時間。
(1)違約概率(PD)。違約概率是指未來一段時間內借款人發生違約的可能性。巴塞爾委員會定義違約概率為債項所在信用等級1年內的平均違約率,違約概率的確定必須是通過對這個級別的歷史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和實證研究得到,而且是保守的和前瞻性的估計。
(2)違約損失率(LGD)。違約損失率是指一旦債務人違約,預期損失占風險暴露總額的百分比。此處的損失是經濟損失而非會計損失,包括折扣因素、融資成本以及在確定損失過程匯總發生的直接或間接成本。違約損失率與關鍵的交易特徵有關,如是否有抵押品及其債權從屬關系等。
(3)期限(M)。一項金融工具的有效期限定義為1年和以上期限中的最大值,但任何資產的有效期限都不得超過7年。除非另行規定,期限為借款人完成貸款協議規定的所有義務(本金、利息和費用)需要的最長剩餘時間(以年計,通常為該金融工具的名義期限);對於分期付款的金融工具,為剩餘的最低本金合同還款額的加權期限,定義為:
加權期限=∑tPt/∑PTtt
其中Pt表示在未來t月內到期的最低本金合同金額。
期限被認為是最明顯的風險因素,監管當局通常期望銀行及時提供合約中敞口的有效期限。在標准法中,根據監管標准或外部信貸評估機構的評估,借款人被分為5類風險權重(O%,20%,50%,100%,150%)。IRB方法規定了更精確的風險區分方法,即對PD、LGD和M分別估計,然後作為產生相應風險權重的因素。如果考慮到其他敏感性,通過使用風險權重的連續函數代替標准法下五個離散的風險檔,較好地反映了信貸質量的全貌。這樣,對於PD、LGD以及某些情況下的M共同顯示低風險債務人的敞口,那麼其風險權重一般要低於使用標准法得出的風險權重。同樣,PD、LGD和M顯示高風險借款人敞口,其風險權重往往高於標准法得出的風險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