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申請成為碳排放權交易核查機構資質的申報都需要哪些條件
碳排放權交易核查機構資質的申報條件
(一)申請的核查機構應符合以下條件:
1.在北京市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注冊資金在300萬人民幣以上。
2.具有良好的從業信譽和健全的財務會計制度,具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及開展核查工作的辦公條件,近兩年工商和(或)從業年檢均合格。
3.已建立健全的核查工作相關內部質量管理制度,包括:明確了管理層和核查人員的任務、職責和許可權;指定一名高級管理人員作為核查工作負責人;制定了確保公正性的規定和保密管理、核查人員管理、核查活動管理、文件管理、申訴、投訴和爭議處理、不符合及整改措施處理等相關制度。
4.應是經清潔發展機制(CDM) 執行理事會批準的指定經營實體,或經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備案的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項目審定與核證機構,或經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備案的溫室氣體核查機構,或獲國家及北京市推薦的節能量審核機構;且近三年在國內完成的CDM或自願減排項目的審定與核查、ISO14064 企業碳核算、節能量審核等領域項目總計不少於10個。
5.對無上述核查或審核經歷的特定行業機構,應在溫室氣體減排領域內獨立完成至少2個北京市或國家級課題,或自主開發至少3個經國家主管部門備案的自願減排項目方法學。
6.擁有滿足核查工作專業需要的核查員。
7.符合國家相關法規政策要求。
⑵ 獲得碳排放權交易許可
目前,中國有三家最主要的環境交易所:北京環境交易所,上海能回源交易所,天津排答放權交易所。
後來各地又陸續成立了多家碳交易所,比如,深圳,武漢,大連,河北,廈門,貴州,,,
這些交易所都有政府背景。
因為中國暫時不承擔國際減排義務,因此中國國內碳排放交易沒有起步。
中國的碳排放交易目前處於試點階段,多基於自願交易。
如果有足夠的資金,個人參與碳排放交易,做個中介什麼的,應該可以。
從中介做起。
⑶ 什麼是碳排放權交易制度深圳的公司為什麼要加入碳排放交易制度之中
碳排放權交易,源於全球變暖,和兩個重要的國際公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版架公約》,《京都議定書》。人類權對化石燃料,無節制的開采使用,大規模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導致地球氣候變化。為了控制這種無節制的大規模排放,於是,有了全球100多個國家簽約的《京都議定書》。《京都議定書》規定了發達國家的減排義務,同時提出了三個靈活的減排機制,碳交易是其中之一。具體說,就是每年給一個國家,一家公司,發放一個碳排放指標。(配額,限制每年只能排放多少噸二氧化碳)。如果某公司節能減排,這個指標沒用完,剩餘的部分可以拿到國際市場上交易賣錢;相反,如果某公司碳排放超過配額,超過的部分,你要用錢到國際市場購買。於是,碳排放成了一個公司的資產負債表的一部分。碳排放權交易,目前比較成熟的是,歐洲的EU-ETS交易系統,它有一全套的交易規則。
⑷ 什麼是碳排放權交易機制
基本定義碳排抄放權交易襲機制為一種配額交易機制,首先政府通過總量控制,向企業發放碳排放權配額,規定企業的二氧化碳排放上限額度,要求企業對其溫室氣體排放實行總量管理和減排,並對超出配額的排放設立罰則。主要特徵多樣化的減排路徑在碳排放交易機制的促進下,企業可根據自身成本,選擇通過調整戰略、改善經營模式、低碳技術改造,優化產品開發等各種方式自主減排,或直接從市場購買配額抵消超額排放量,達到減排成本最低化。主要特徵引導轉變發展方式碳排放權交易使政府及企業形成強烈的「減碳」意識,體現碳排放空間的量化價值,引導投資趨於低碳領域,推動低碳技術的推廣應用,促進低碳產業的發展和向低碳經濟的轉型。
⑸ 國務院碳交易主管部門是碳排放權的管理什麼
目前國家還沒有出台統一的碳排放核查制度及相關工作的要求。但是試點省市,版比如說北京、上海等權都已經出台了碳排放權交易第三方核查機構管理辦法以及相關的第三方核查程序指南,具體的你可以網路。一般來說碳排放報告核查都是依照「文件評審+現場審核」這樣的模式進行的。即首先企業在接到通知後,需要自己根據情況按照溫室氣體的核查指南進行排放量的計算,出具排放報告,並將相應的支撐材料一並發送給第三方核查機構,核查機構根據相關要求進行文件評審,總之就是各種找問題,看看報告計算的方法、結果、數據來源什麼的;第二就是進行現場審核,最終中的就是看看企業排放報告中的數據來源是否真實可靠,當然類似於排放邊界之類的信息確認也十分重要。大體就是這么一個過程。
⑹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的介紹
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十二五」規劃《綱要》和國務院版《「十二五」權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要求,推動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組織起草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於2014年12月10日發布,30日後實施。
⑺ 如何逐步完善碳排放權交易的法律法規和管理制度
1.進一步明確碳排放權交易的法律法規,著力構建碳排放權交易的法律體系。
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深入研究碳排放權的產權性質和商品屬性,為碳排放權的順利交易創造有利條件。要對碳排放權市場的主體資格確立統一的法律標准,明確碳排放交易市場參與各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規范碳排放權市場交易的條件、程序和內容;制定碳排放交易所創建、運行和管理的統一規定等。
2.加快推進碳排放交易市場監管的法制建設。
我國應盡快完善有關環境法規和環境法律,成立相應的組織管理機構,切實履行好監管職責。建立市場參與主體法律登記、碳排放交易指標法律報告、碳排放量法律監測等一系列法律監管和保障機制,促進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依法健康運行。
3.制定完善企業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具體核算辦法。
應針對不同行業企業的特點,在組織營運邊界設定、二氧化碳排放源的識別和確認、選擇恰當的計算方法和排放系數等方面做出具體細致的規定,為企業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奠定良好的技術基礎。
4.盡早出台與碳排放權交易有關的財務會計規范。
⑻ 碳排放權交易的簡介
碳排放權交易的概念源於上世紀年代經濟學家提出的排污權交易概念,排污權交易是市場經濟國家重要的環境經濟政策,美國國家環保局首先將其運用於大氣污染和河流污染的管理。此後,德國、澳大利亞、英國等也相繼實施了排污權交易的政策措施。排污權交易的一般做法是:政府機構評估出一定區域內滿足環境容量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並將其分成若干排放份額,每個份額為一份排污權。政府在排污權一級市場上,採取招標、拍賣等方式將排污權有償出讓給排污者,排污者購買到排污權後,可在二級市場上進行排污權買入或賣出。
國際上認為,雖然2002年荷蘭和世界銀行就率先開展碳排放權交易,但是全球碳排放市場誕生的時間應為2005年。
中國工廠和國際碳排放交易商也正在從溫室氣體排放交易中獲取巨額利潤。化工廠減少向大氣排放污染性的氫氟烴氣體,可獲得碳排放信用。這種信用在國際碳排放交易市場上可售得5美元至15美元。據業內估計,用於減少氫氟烴氣體排放的洗滌塔裝置安裝費用很低廉,一般工廠的安裝費用介於1000萬至3000萬美元之間。安裝此類裝置,可產生數以百萬計的碳排放信用,因為作為一種溫室氣體,效力比二氧化碳大許多倍。氣候變化資本公司從中國氫氟烴氣體項目獲得了約萬核證減排量即碳排放信用,價值高達億美元。碳排放信用額度的最終買家是發達國家政府,它們已同意按照《京都議定書》的要求減少其溫室氣體排放。這種做法完全合法,但也讓工廠和企業得以通過碳排放信用交易獲取大量利潤。
⑼ 碳排放權交易的機制屬於國家運用什麼手段干預經濟
碳排放交易是市場經濟國家重要的環境經濟政策,是國家利用環境保護政策干預經濟的一種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