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黃金為什麼會出現暴跌
最重要的原因是全球通貨膨脹壓力在減輕,這便降低了黃金的規避通貨膨回脹功能的吸引力答。那些賭將會因各國央行爭相印錢而導致通貨膨脹爆發的黃金多頭不得不認輸並不計成本退出黃金頭寸,並進行反向操作。另外還會造成大跌的原因還有:經濟狀況也是構成黃金價格波動的一個因素,經濟欣欣向榮,人們生活無憂,自然會增強人們投資的慾望,民間購買黃金進行保值或裝飾的能力會大為增加,金價也會得到一定的支持。反之,金價必然會下跌。利率與黃金有著密切的聯系,如果本國利息較高,就要考慮一下喪失利息收入去買黃金是否值得。黃金雖然本身不是法定貨幣,但始終有其價值,不會貶值成廢鐵。若美元走勢強勁,投資美元升值機會大,人們自然會追逐美元。相反,當美元在外匯市場上越弱時,國際黃金價格就會越強。黃金本身是通漲之下的保值品,與美國通漲形影不離。石油價格上漲意味著通漲會隨之而來,金價也會隨之上漲。當美國等西方大國的金融體系出現了不穩定的現象時,世界資金便會投向黃金,黃金需求增加,金價即會上漲。黃金在這時就發揮了資金避難所的功能。唯有在金融體系穩定的情況下,投資人士對黃金的信心就會大打折扣,將黃金沽出造成金價下跌。
2. 金本位制崩潰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金本位制通行了約100年,其崩潰的主要原因有:
一、黃金生產量的增長幅度遠遠低於商品生產增長的幅度,黃金不能滿足日益擴大的商品流通需要,這就極大地削弱了金鑄幣流通的基礎。
二、黃金存量在各國的分配不平衡。1913年末,美、英、德、法、俄五國佔有世界黃金存量的三分之二。黃金存量大部分為少數強國所掌握,必然導致金幣的自由鑄造和自由流通受到破壞,削弱其他國家金幣流通的基礎。
三、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黃金被參戰國集中用於軍備,並停止自由輸出和銀行券兌現,從而最終導致金本位制的崩潰。
3. 為什麼經濟危機導致金本位制崩潰
在19世紀後半期,主要貨幣的價值由金價決定,固定匯率制度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第一次世界大戰導致國際金融秩序的紊亂,從而使得金本位制度崩潰。在戰爭之後,英國和美國一起,准備恢復金本位制度。到了1928年,金本位體制建立起來,參與者的數量還超過從前,達到40多個國家。但是,隨後的經濟大蕭條又削弱了國際金融合作的基礎,金本位體制很快再一次崩潰。
金本位制
「19世紀的後25年是在金本位基礎上建立的國際貨幣體系不斷擴展的最好見證,它以各國貨幣的固定國際匯率將世界上主要國家聯系起來,因而可能是一種比以往任何體系都更穩定的體系。[1]」英國是從1821年開始實行金本位的貨幣制度,德國在1871年採用了金本位、荷蘭是在1873年緊隨德國之後,瑞士和比利時是在1878年採用的金本位制度。法國雖然朝著金本位制度方向發展,但是它保持著金銀復本位制。1879年,美國開始用黃金固定美元的價值,1897年俄羅斯和日本支持採用黃金,而奧匈帝國實際上也是支持金本位制度的。可以看出,作為國際貨幣體系形式的金本位制度在1900年以前已經在全球范圍內擴展。金本位體系被認為是國際貨幣安排和國際收支調整的特別體系。
雖然對金本位體制下自動調節的解釋在不同的國家有一些不同,但是原理基本一樣。出口國接受外幣支付,因為不願意持有外幣,所以,他們就將其轉換為黃金,然後再把黃金拿到國內銀行轉換成國內貨幣。這樣,有國際收支赤字的國家將面臨黃金凈流出,有國際收支盈餘的國家將面臨黃金凈流入,因為黃金提供了一個基礎——所有國內貨幣在需求上都可以轉變為黃金——這將決定每一個國家的貨幣盈餘。調節過程被認為是隨之而來的。國際收支逆差,導致外匯匯率上漲超過黃金輸出點,從而黃金外流。在這樣的情況下,央行黃金儲備減少,導致貨幣流通量減少,從而通貨緊縮,物價下降,價格下降之後提高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從而使得輸出增加,輸入減少,國際收支恢復平衡。當國際收支發生順差,那麼外匯匯率下跌低於黃金輸入點,從而黃金流入,導致貨幣流通量增加,帶動物價上漲,從而使得輸出減少,輸入增加,這樣國際收支恢復平衡。
但是在實踐中,調節很少是自發的。國家常常不按照理論上的規則來調節其經濟。經常項目的順差不是依靠貿易來進行調整,而是通過利率機制,通過資本項目來彌補差額。比如,當國際收支逆差所造成的黃金流失和國內貨幣供應減少時,通過提高市場利率,從而引起套利資本流入該國。當出現黃金流失的時候,英格蘭銀行通過提高再貼現率,這就使得倫敦金融市場利率水平的上升,從而加快國際資本流入。總之,處於貿易順差的工業化國家在發展中國家大力投資,巨額資本轉移的效果掩蓋了發展中國家的赤字。貿易順差國家發現不用調節國內經濟適應金本位制就能夠保持其地位。國際收支的赤字在短期內可以通過提高國內利率加以掩飾。金本位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之所以能夠相對穩定地從英國擴展到世界其他國家,進而演化為一種國際貨幣體系,這是與英國在世界經濟中的霸權地位相互聯系的。英國自18 世紀60 年代工業革命開始,到19 世紀中期,已經成為世界工廠以及世界貿易金融中心。從1760 年到1820年,英國的工業生產總值約佔世界工業生產的50 % ,對外貿易佔世界貿易總額的27 %。隨著英國銀行業的不斷發展,對外放貸業務日益活躍。到19 世紀中期,倫敦已經成為世界金融中心,英鎊實際上作為世界貨幣充當著各國貿易結算的主要支付手段和儲備貨幣。在大多數工業化強國於19 世紀70 年代實行金本位制之前,英國已利用自身強大的經濟實力使大量黃金流入了本國。更為重要的是,英鎊在這一過程中成為一種等同於黃金的國際貨幣,在雄厚實力和自由貿易政策的支持下,英國的對外貿易在當時占據了絕對領先的地位,而國際貿易的擴大也使英鎊的國際信譽逐步建立起來,而在英鎊國際化的過程中,倫敦也成為當時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國際金融中心。
金本位制本身就存在一些問題。它會帶來極高的資本流動性,巨大的私人資本流量以及外匯的投機攻擊。在戰爭的壓力下,世界經濟的結構變化加上普遍的國內經濟和政治危機,金本位制將無法順利發揮作用。
經濟蕭條
工業化以來,經濟危機出現過許多次。有學者認為具有周期性的特點。英國是世界上最先進行工業革命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實現工業化的國家。曾經在1825年爆發過第一次經濟危機。美國工業化始於19世紀20年代,較英國晚了半個多世紀。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廢除了奴隸制,經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並於19世紀70年代趕上了英國。從歷史角度考察,美國先後分別於1825年、1837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1900年、1907年、1920-21年、1929-33年、1937-38年、1948-49年、1957-58年、1969-70年、1974-75年、1980-82年、1990-91年多次發生過經濟危機。但是只有兩次危機是較大的。一次是1857年的經濟危機,一次是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浩劫。歐洲是這次戰爭的主戰場,英、德、法、俄等國家為爭奪霸權互相拚死廝殺,元氣大傷,唯獨美國在戰爭中增強了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就連當時頭號投資大國英國也欠美國41億美元的債款。美國已由戰前的債務國變成資本主義世界的主要債權國和國際金融中心,同時,美國也從戰前的工業大國之一躍為資本主義世界名列首位的經濟大國。經濟的擴張創造出信心和期望心理,結果使美國的股市持續上漲。股市價格平均一年上漲18%,1926年3月到1929年10月間漲了一倍以上。但是這是泡沫經濟,終於股市大崩盤。實體經濟在1929年的夏季開始走上下坡路。汽車生產從1929年6月開始下挫。農產品價格從1929年到1932年跌50%。崩盤導致人們爭相追求流動性,債主急於把借出去的錢收回來,持有股票的人則急於脫手。這個過程中,訂單和貸款取消了。通貨緊縮散布到脆弱的商品市場與耐用消費品工業。銀行開始接二連三的倒閉。破產的銀行從1929 年的659 家增至1930 年的1352 家,到1933年情況仍然十分嚴重,破產加上停業整頓和改組的銀行高達4004 家,占銀行總數的28.2 %。與此同時,工業企業開工率迅速下降,1932 年製造業的開工率由1929 年的約80 %降到了42 %,其中最嚴重的行業如煉鋼業同期從88. 5 %降到19. 5 %,從而造成經濟的大蕭條[2]。
這次經濟危機是世界經濟發展史上最嚴重的大蕭條。1929到1932年間,美國的全國產出下降32%,工業產量的降幅接近一半。失業率從1929年的3.1%上升到1932年的23.6%[1]。1929-1933年大危機是資本主義世界歷時最長、損失最大的一次經濟危機。在這次危機中,大批企業破產倒閉,成千上萬的勞動者失業,自由市場體系徹底崩潰。羅斯福為了挽救危機在美國實行新政,開創了混合經濟的新時代。
4. 如果美國的經濟崩潰,黃金價格會怎麼樣(求理由)
如果美國經濟崩潰,那麼美元勢必會受到重創,在這個層面來說黃金勢必會大漲.
黃金對美元內大幅度升值。並對其他容貨幣也大幅升值。
,美美國經濟真的崩潰,那麼會造成全球層面的經濟蕭條和經濟崩潰
元可能會失去國際貨幣地位,或者會導致美國大幅的超發美元。
所以我認為美國經濟崩潰,黃金價格會大幅走高。
5. 歷史上黃金崩盤過嗎
有,郎咸平說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黃金已經不是硬通貨了,只能說相對不會貶值,但歷史上也有崩潰過
6. (1)黃金為什麼可以成為貨幣(2)金本位制為什麼會崩潰(3)黃金在當今社會有什麼 樣的經濟地位
1.黃金為什麼可以當貨幣
盤點2005年全球金融大事,最受矚目的無疑是金價出現不同尋常的持續上漲。盡管受年終結賬因素影響導致國際市場金價一度自每盎司540美元的高位出現急劇下挫,但許多市場人士依然對金價未來走勢充滿信心。這顯然不是由於黃金在中國已漸漸成為一種新的投資工具,畢竟上海黃金市場交易所全年成交量僅為106億元人民幣,也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投資者對通貨膨脹的擔憂。當人們相信大宗商品交易價格對產業周期具有前瞻性,以及匯率對經濟周期具有前瞻性的時候,黃金價格的前瞻性可能更加豐富。
黃金和白銀成為世界貨幣是由國際貿易推動的。在此之前,各國的貨幣形態五花八門。如果說以白銀為主的世界貨幣代表了十七世紀前以中國為主導的世界貿易格局,那麼,在西方工業革命、海上貿易發展以及戰爭賠款等因素作用下,到十九世紀,黃金逐步取代白銀成為擴大的世界貿易體系普遍接受的世界貨幣。
2.金本位制崩潰的原因
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危機動搖了金本位制的基礎,金幣的自由鑄造、自由熔 化、自由輸出入和自由兌換受到了削弱,使這種貨幣制度難以繼續。
金本位制崩潰的原因可以從下面三個方面來理解:
首先,黃金既是貨幣又是商品,作為貨幣要求價值穩定,作為商品它的價值要 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又不可能穩定,因此它不是理想的貨幣。
其次,黃金作為貨幣並不能保證黃金在國際之間的流動實現均衡,由於黃金流 入或者流出會影響到各國貨幣供給量,黃金的流入流出不能實現自動的均衡,也就
使各國的貨幣供給量難以與黃金的儲備保持適當的比率。
再次,金本位制下,要求各國貨幣之間的比價要用所含的黃金量做基礎來確定。
由於各國政府為了刺激或抑制經濟的擴張或緊縮,對貨幣量進行調節,要求實行獨
立的貨幣政策,因此以貨幣的黃金含量為基礎的固定匯率制度難以維持。
3.黃金在當今社會有什麼樣的經濟地位
黃金儲備,指一國貨幣當局持有的,用以平衡國際收支,維持或影響匯率水平,作為金融資產持有的黃金。它在穩定國民經濟、抑制通貨膨脹、提高國際資信等方面有著特殊作用。黃金儲備的管理意義在於實現黃金儲備最大可能的流動性和收益性。作為國際儲備的主要形式之一,黃金儲備在流動性上有其自身存在局限性,因此應考慮其適度規模的問題。
正確理解黃金儲備的概念的意義在於:一是有利於確定合理的黃金儲備規模;二是可以避免與商業銀行日常營運的黃金資產混為一談,有利於銀行業務的正常運行;三是有利於實行黃金管制國家的中央銀行正確制定黃金管理政策,促進本國黃金產業及相關行業的健康發展。
黃金儲備量作為國際儲備的一個部分只是是衡量國家財富的一個方面,黃金儲備量高則抵禦國際投資基金沖擊的能力加強,有助於彌補國際收支赤字,有助於維持一國的經濟穩定,不過過高的黃金儲備量會導致央行的持有成本增加,因為黃金儲備的收益率從長期來看基本為零,而且在金本位制度解體以後黃金儲備的重要性已大大降低。目前中國的黃金儲備量約為600噸,就是6億克,平均每人0.5克不到,國家發行的紙幣數肯定不止這么多。
以上供參考。
7. 什麼是黃金大崩潰
黃金就是價值本身,黃金是安全而可靠的,黃金是對抗通貨膨脹的最後防線內......而這一神話在2013年不幸破滅了,容雖然中國大媽前赴後繼,但仍無力回天,金價在半年間下降了近1/4。而本書作者在兩年前就已經預見了這場悲劇終究會發生。現在再看這本書也為時不晚,通過閱讀本書,能讓你警醒,理解黃金的本質,而對虛妄的保值功能不再心存幻想。本書利用歷史與統計數據向投資者發出警告:黃金價格跟通貨膨脹無關至今也不存在有效的黃金估值體系黃金是價格浮動劇烈的投機品黃金ETF助漲了黃金價格的暴漲黃金價格變動因素的復雜程度遠遠超過一般人的想像
8. 金本位制崩潰的主要原因
金本位制通行了約100年,其崩潰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黃金生產量的增長幅度遠遠低於商品生產增長的幅度,黃金不能滿足日益擴大的商品流通需要,這就極大地削弱了金鑄幣流通的基礎。
第二,黃金存量在各國的分配不平衡。1913年末,美、英、德、法、俄五國佔有世界黃金存量的三分之二。黃金存量大部分為少數強國所掌握,必然導致金幣的自由鑄造和自由流通受到破壞,削弱其他國家金幣流通的基礎。
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黃金被參戰國集中用於軍備,並停止自由輸出和銀行券兌現,從而最終導致金本位制的崩潰。
金幣本位制是一種穩定的貨幣制度。黃金自由發揮世界貨幣的職能,促進了各國商品生產的發展和國際貿易的擴展,促進了資本主義信用事業的發展,也促進了資本輸出。金本位制自動調節國際收支,促進了資本主義上升階段世界經濟的繁榮和發展。
金本位制下,匯率固定,消除了匯率波動的不確定性,有利於世界貿易的進行;各國央行有固定的黃金價格,從而貨幣實際價值穩定;沒有一個國家擁有特權地位。
但是同時,金本位制限制了貨幣政策應付國內均衡目標的能力,只有貨幣與黃金掛鉤才能保證價格穩定;貨幣供應受到黃金數量的限制,不能適應經濟增長的需要;黃金生產不能持續滿足需求,央行無法增加其國際儲備;當一國出現國際收支赤字時,往往可能由於黃金輸出,貨幣緊縮,而引起生產停滯和工人失業;給黃金出口國很大的經濟壓力。
9. 為什麼經濟危機導致金本位制崩潰
金本位即金本位制 (Gold standard),金本位制就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在金版本位制下權,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於若乾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當不同國家使用金本位時,國家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貨幣的含金量之比——金平價來決定。金本位制於19世紀中期開始盛行。在歷史上,曾有過三種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幣、金塊本位制、金匯兌本位制。其中金幣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狹義來說,金本位制即指該種貨幣制度。
其崩潰的主要原因有:
黃金生產量的增長幅度遠遠低於商品生產增長的幅度,黃金不能滿足日益擴大的商品流通需要,這就極大地削弱了金鑄幣流通的基礎。
黃金存量在各國的分配不平衡。1913年末,美、英、德、法、俄五國佔有世界黃金存量的三分之二。黃金存量大部分為少數強國所掌握,必然導致金幣的自由鑄造和自由流通受到破壞,削弱其他國家金幣流通的基礎。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黃金被參戰國集中用於購買軍火,並停止自由輸出和銀行券兌現,從而最終導致金本位制的崩潰。
10. 黃金大崩潰怎麼樣
從中國大媽瘋狂淘金談起 2013年4月,黃金價格呈現有史以來的暴跌局面。於是,驚人的一幕也隨之出現。無數的被冠之以「中國大媽」的人出現在黃金暴跌的現場,開始瘋狂購買各種金飾品。她們的行為本身無疑是瘋狂的,但身處其中卻惘然不知。從現在的眼光看,如此瘋狂的舉動必然會有慘重的代價等著她們。果不其然,黃金的價格並沒有她們想像的那種成為財富天然的避風港,而是一度呈現下跌的態勢。當塵埃落定的時候,人們悔不當初的心情最容易理解也最難釋懷。從這個事件中,其實已經不難看出,黃金並非也就是財富的天然避風港。而也是存在巨大的風險和泡沫的,所以當這本《黃金大崩潰》出版的時候可謂應運而生。假如中國的大媽們在認真閱讀過這本書之後,到底還會不會採取如此魯莽的行為呢?當然這僅僅是一個疑問。 「為什麼是黃金」這應該是作者和所有人的同樣追問。即黃金作為硬通貨,為什麼就贏得了其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呢?筆者相信,中國大媽之所以如此瘋狂也就是因為這樣的主觀意識直接導致。像所有希望自己書成為暢銷書的作者一樣,該書討論的是黃金。人們會覺得如此書籍已經汗牛充棟,多此一本,意義何在?而該書的價值就是在「神話黃金的投資功能」與「無限擴大黃金的財富保值功能」的雜訊中,指出黃金的公允價值錯位,這一點讓任何一位翻開本書的讀者,都將獲得巨大的參考啟迪。所以,《黃金大崩潰》不是媚俗和應景的作品,而是有著嚴謹邏輯和歷史研究的基礎作為鋪墊的,是真正理性看待黃金以及黃金市場下人們的行為。 從該書的知識存量上,為了達到通俗易懂的效果以及讓讀者充分了解的目的,作者進行了多種努力。比如,為了讓讀者更好地了解黃金,作者運用了羅伯特61希勒最暢銷的《非理性繁榮》和查爾斯61金德爾伯格的《瘋狂、恐慌與崩潰》;為了學習運用艾略特的波浪理論,運用了弗羅斯特和普萊切特的《艾略特波浪理論》;為了更好地理解不同的市場、行業、指數和資產類別是如何相互影響的,運用了約翰61墨菲的《市場互動分析》;為了學習行為學和投資者心理學,運用了馬丁61普林格的《股票投資心理戰術》和卡爾61富蒂亞的《逆勢交易藝術》。這些努力,都為該書走出暢銷書的藩籬,為其論述本身添加上理性和客觀的符號。 在完成了理論的方法論之後,作者多次使用圖表的形式,將黃金自1880年以來的價格、通貨膨脹趨勢、相關基本面時間、圖表規律、投資者行為、新聞覆蓋和成千上萬股市、經濟、心理學方面的信息進行分析。最後,得出「黃金里有泡沫並且最終會走向崩潰,這會給大部分投資者帶來嚴重傷害」的結論。到這里,再來看看中國大媽的遭遇就不由值得同情起來,因為黃金的泡沫也是由拋物線式價格上漲、大規模宣傳、過度投機和極端期待的心理狀態等多種因素直接導致的惡果,而中國大媽的行為本身不過是「羊群效應」的最好詮釋和注腳罷了。即黃金在歷史上是被附加了光環的,似乎大家都有黃金價格永遠不會跌的錯覺。因為黃金曾是貨幣的象徵,而且幾千年來幾乎所有的國家、民族都在尋找它,黃金投資者假設投資黃金是「安全」的。 黃金本身存在如此泡沫,作者還特別提到所謂的「金磚四國」,尤其是中國和巴西的經濟。在中國和巴西,有很多信號顯示出一個疲軟的新興市場,對新興市場的發展和需求期望過高,以致一些疲軟信號的出現很可能說明全球經濟開始衰退和黃金泡沫已經走到了盡頭,而這恰恰就是黃金崩潰前的最好「迴光返照」。當然,作者最後也坦言:「如果有人能完美地預測未來的話,他就能看到這個過程其實很不穩定,而且內部破裂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是,誰能如此完美預測呢?作者本人也僅僅是一個嘗試,但這樣的嘗試有著多元的啟發意義。(文/王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