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黃金交易 > 經濟大蕭條黃金上交

經濟大蕭條黃金上交

發布時間:2021-04-24 16:47:32

Ⅰ 發生經濟大蕭條時,最保值的是房子還是黃金

黃金,不管是房子還是黃金,都是維持生存的附加產品。即使你購買大量黃金,在經濟大蕭條時期依然很難變現,但是在災難過後,可以變現換得資金,使得自己的事業發展有資金支持。

而房子的本質作用是人們居住的「窩」而已,在經濟形勢好的時候,可以起到保值升值的作用。甚至可以成為大家為之奮斗的動力和目標。而在經濟差的時候,甚至是大蕭條時期,大家只有一個共同的目標——保命。此種情況下,房子的價值就大大縮水。擁有幾套房子,不如擁有黃金或者幾車糧食管用。

(1)經濟大蕭條黃金上交擴展閱讀

房子夠住就好,不要多買,更不能負債去炒房。有剩餘的錢可以購入適當的 黃金,黃金比房子更有價值,並且沒有使用年限,全球通用。想帶到哪兒去都可以。也有經濟方面的專家認為,經濟大蕭條時期,最保值的並不是黃金和房子,也不是債券,而是糧食。

按正常的邏輯來說,經濟越蕭條,柴米油鹽醬醋茶無疑就越保值,這一定的。但是,如果你大量的囤積這些商品,是有極大風險的。比如儲存風險,這些東西難以長久存放,所以糧食雖然保值,但也不適合大量投資

Ⅱ 為什麼在經濟危機的時候黃金會下跌。

在經濟來危機的時候黃金價格下跌是產自能過剩、經濟緊縮的標志。

因為黃金的避險價值的深層次根源來自於黃金殘存的貨幣屬性,即歷史上長期作為金屬貨幣或紙幣本位的黃金相對於各國發行的信用紙幣的保值功能。經濟波動乃至政治軍事突發事件動搖了人們對一國貨幣的信心,從而引發購黃金以規避貨幣貶值的風險的行為。

因此黃金的避險需求遵循的的邏輯是「金融危機或政治軍事變亂———一國實體經濟下滑或者貨幣供應失控——一國貨幣貶值的風險——拋出紙幣購買黃金的避險行為 」。

(2)經濟大蕭條黃金上交擴展閱讀:

經濟危機的原因可能是:

1、經濟政策錯誤;

2、原材料緊張,尤其是原油危機;

3、自然災害;

4、全球化的後果;

5、金融政策錯誤。

經濟危機早在簡單商品生產中就已經存在,這是同貨幣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相聯系的。在生產方式危機才變成了現實。隨著簡單商品經濟——私人勞動與社會勞動之間的發展,就使經濟危機的發生成為不可避免的了。

Ⅲ 如果出現經濟大蕭條會對黃金、白銀會有什麼直接影響

初期由於貨幣的貶值肯定會上漲。但長期來說應該是黃金白銀也會貶值(連生活都沒法保內障了,誰還有買黃金的容慾望,誰還有興趣投資啊)。生活必需品應該會漲價也能叫升值吧(生產過剩的必需品就不好說了,應該也會學美國銷毀一部分吧)。

Ⅳ 經濟大蕭條下買紙黃金能保值嗎

沒有一種投資是毫無風險的,黃金也會貶值的,看好投資方向就好了

Ⅳ 韓國人在98年經濟危機期間真的將自家的金銀首飾全部上繳國家

無條件上繳,韓國人的愛國精神值得欽佩,你看滿大街的現代就知道啦

Ⅵ 歷史上黃金價格暴漲暴跌的例子有哪些

1、金本位制(Gold Standard)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停止實行金本位制。

192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希望藉助金本位制走上復甦之路,恢復金本位制度。

1931年,美國1929年的經濟危機引發全球經濟蕭條,英國結束了金本位制。

1933年,美國總統羅斯福宣布禁止黃金自由買賣和出口,要求人民將持有黃金全數上交銀行。美國放棄金本位制。

2、「布林頓森林體系」

在二戰已近尾聲的1944年,44國代表聚集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布雷頓森林,參會的部分國家在次年簽署《布雷頓森林協定》。

國際經濟體系的核心從黃金變為美元,當時的美元有世界黃金准備的75%支持。美國持有黃金二百億美元以上,債務卻不到一百億美元,可謂盛極一時。

35美元一盎司的黃金官方價格一直持續到1967 年。其時美國因深陷越南戰爭泥潭,龐大的財政赤字多次沖擊美元信譽,於是各國紛紛拋售手中美元,瘋搶黃金。隨著越戰的深入,美國財政狀況的惡化終於全面引爆美元危機。

3、1968年3月,全球黃金搶購潮導致倫敦黃金市場成交創天量,美國再也無法維持黃金官方價格,最終不得不宣布放棄每盎司35美元的市場供應。從此,金價正式進入自由浮動。

而7年後,由於美元危機加深,西方國家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轉而實施浮動匯率制,至此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徹底崩潰,黃金踏上了非貨幣化改革的歷程。

但好景不長。美國經濟超強的地位到了1960年已受侵蝕,當年的外國人持有的美元流動資產已從1950年的八十億美元增加到二百億美元,這也就是說,如果全數兌換成黃金,美國的黃金存底便會見底。

4、1967年,法國退出黃金總匯。

戴高樂站在投機客的一邊不無私心。法國是美國以外全世界擁有最多黃金的國家,如果按它宣稱的將每盎司黃金提到70美元的水準,法國將大賺一筆。

結果是,美國無限制地用美元彌補國際收支赤字,美元泛濫成災,將國內的通貨膨脹輸出並加劇了世界性的通貨膨脹。而美國黃金大量流失時,美元作為國際儲備物質基礎大大削弱,最後它和黃金的固定聯系被切斷,紙幣流通規律遂發生作用。美元相對黃金必然貶值,1盎司黃金35美元的官價已不堪一擊。

5、1967年11月18日,英鎊在戰後第二次貶值。

1968年3月17日,「黃金總匯」解體。

1969年8月8日,法郎貶值11.11%。

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松發表電視講話,關閉黃金窗口,停止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持有美元前來兌換黃金。美元掙脫黃金的牢獄,自由浮動於外匯市場。在當時這一招的功效還壓迫了西德和日本兩國實現貨幣升值,以改善美國國際收支狀況

6、接下來就是黃金價格像一匹野馬那般狂飆突進了。

1972年這一年,倫敦市場的金價從1盎司46美元漲到64美元。

1973年,金價沖破100美元。

1974年到1977年,金價在130美元到180美元之間波動。

1978年,原油飆漲達一桶30美元,金價漲到244美元。

1979年,金價漲到500美元。這一年3月12日發行的美國《商業周刊》封面上的自由女神像淚流滿面,標題是《美國的衰落》。10月,美國通脹率沖破12%,黃金成為對抗通脹的有力武器。

7、1980年是世界黃金市場起伏最大的一年。里根政府上台後推行高利率政策,使美元匯率堅挺,給黃金投資者很大打擊。

當代首次黃金大牛市宣告結束,時間長達12年。金價從1968年的35美元漲到1980年的850美元的12年間,每年有30%的獲利率。

1980年黃金投資額達1兆六千億美元,已超出只有1兆四千億美元的美國股票市值。而在1959年,黃金的投資額僅是美國股票市值的五分之一。

現當代首次黃金大牛市宣告結束,時間長達十二年。

可惜在這么壯觀的黃金多頭市場,真正的贏家是那些供應黃金的賣方,比如金礦主之類。就像各種市場的大牛市,看多投機客未必賺了很多錢,金價從35美元漲到850美元,要有多大的想像力啊!恰恰相反,那些在850美元還在追漲的人要比在40美元買進持有的人要多得多。

伯恩斯坦就舉過這樣的一個例子,美國阿拉斯加州退休基金在1980年進場,以691美元的價格買進一噸黃金,在同年年底以575美元的價格又買進一噸,1983年3月,它以414美元拋出這些黃金。

現當代首次黃金大牛市宣告結束,時間長達十二年。

(6)經濟大蕭條黃金上交擴展閱讀:

要確定黃金市場的大趨勢是向上還是向下,常常需要進行基本面分析,影響黃金價格走勢的因素有許多,投資者需逐個分析,判斷出主要因素。以下將列舉對國際黃金價格走勢影響較大的因素。

1、金價美元

由於國際黃金價格以美元計價,黃金價格走勢與美元匯率走勢的關系變得非常密切,歷史資料顯示,兩者常常呈逆向互動關系。美元漲,黃金跌;美元跌,黃金則漲。

2、金價原油

國際原油價格與黃金市場也存在著緊密的聯系。眾所周知,抗通脹是黃金的一個主要功能,而國際原油價格又與通貨膨脹水平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國際黃金價格與國際原油價格具有正向運動的互動關系。

3、商品市場

隨著金磚四國經濟的崛起,對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的需求日益增強,再加上國際對沖基金的炒作,導致有色金屬、貴金屬等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從2001年開始強勢上揚,高企的價格引起了全球經濟界的擔憂。

4、股票市場

從歷史數據可以看出,在通常情況下,黃金價格的走向與經濟狀況、股票走勢相反。如果股市當前是牛市,股票、基金價格上升,將帶走大量黃金投資,這是黃金價格很有可能下跌;如果當前股市是熊市,股票、基金等價格疲軟走弱,投資者也自然會離場選擇其他投資渠道,他們可能會選擇黃金投資,這時就有可能會推動黃金價格上漲。這種變化體現了投資者對經濟前景的預期,如果投資者預期經濟發展前景良好,預料股市將繁榮發展,自然會將更多的資金投向股票市場,黃金市場的資金不可避免會受到影響。

5、金價與黃金現貨市場季節性供求

供求關系是市場的基礎,黃金價格與國際黃金現貨市場的供求關系密切相關,黃金現貨市場往往有較強的季節性供求規律,上半年通常是黃金現貨消費淡季,從近幾年的數據來看,黃金價格底部一般出現在二季度,而受歐美發達國家消費刺激,三季度黃金現貨需求會逐漸到達高峰,使得黃金價格持續走高。

6、政局震盪

國際政局和各國之間的戰亂也常常影響黃金價格。當出現政局動盪或戰亂時,經濟發展會受到相當負面的打擊,這種情況將造成通貨膨脹,人們會把目光投向黃金投資,這時黃金價格可能會大幅上漲。

7、中央銀行

世界各國央行是黃金的最大持有者,假如央行開始拋售黃金,那黃金短期內價格將會下跌。

8、金融危機

當金融危機來臨,人們會覺得將錢存在銀行並不安全,於是大量資金將湧向其他投資渠道,例如買黃金。當美國等發達國家的金融體系出現不穩定的現象時,黃金價格很大機會會出現上漲。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就造成黃金價格的大幅上漲。

9、通貨膨脹

如果一個國家的物價相對穩定,代表其貨幣的購買能力也穩定。如果一個國家發生通貨膨脹,則該國貨幣的購買力將會下跌。這時市場資金將會轉向黃金市場。從而推動黃金價格上漲。

參考資料:

網路——黃金價格

Ⅶ 發生經濟大蕭條時什麼最保值

有句老話說得好「盛世藏古玩,亂世買黃金」,蔣老師非常認同這句話,所以我認為,發生經濟大蕭條時黃金最保值!

總結:無論是美國經濟大蕭條還是全球金融危機都可以確定黃金的重要性,結合以上黃金的特點,在經濟大蕭條的時候必定是黃金最保值了。

Ⅷ 經濟大蕭條時期支付寶買黃金靠譜嗎

這個應該是什麼時候買都可以 黃金是硬通貨 一般都是平穩的上升 但這個不是投機的 偶爾出現那種大幅度上升的情況

Ⅸ 經濟危機的時 是做空黃金還是做多黃金

做多還來是做空都是一廂情自願的想法。要根據當時的市場情況來看。
按常理來說,經濟危機,貨幣貶值,利率下降,國家為了刺激經濟發行更多的貨幣,這使得黃金可以換更多的紙幣。由於理性經濟人的預期,貨幣會越發越多,那麼當然就說收藏黃金,使得市場黃金數量下降,價格會上漲。所以這個時候做多肯定是對的。
但是,另外一個情況出現了,黃金本身不僅具有貨幣性質,還具有其他使用價值,比如首飾,裝飾。如果經濟危機出現,這些產品的需求量大幅度下降,市場的黃金數量顯然對應的需求大幅下降,價格也會出現大幅度的下降。這個現象其實,已經發生過了,記得07年的時候黃金價格到達過每盎司600多美金,而在經濟危機的08年,它的價格一樣跌倒了380美金啊。怎麼不是上漲呢。
而且影響黃金價格走勢的,因素很多,有美元指數問題,有黃金本身的產量和需求量問題等等。
所以在判斷經濟危機時,黃金是做空還是做多,只能說按趨勢操作,順勢而為。任何提前1天的計劃,都是錯誤的。

Ⅹ 1929年美國經濟危機的時候金價有沒有上漲

1929年美國經濟危機的時候黃金價格由政府制定,從1盎司摺合20.67美元上升為1盎司摺合35美元,但不允許私人收藏和買賣黃金。
1929年的危機給控制美聯儲的國際銀行家帶來的一個直接的最想要的收獲—1933年3月9日,以拯救金融危機和防止美國黃金向歐洲流失的堂皇名義,剛剛上任5天的美國新任總統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急不可耐地推出了《1933年緊急銀行法案》(The Emergency Banking Act Of 1933),它獲得國會參眾兩院的通過。該法案授予羅斯福管制、禁止金銀出口或窖藏的權利,授予財政部要求民眾上繳所持有的一切金幣、金條以及黃金券(該證券完全由黃金擔保)的權利。在國際銀行家的鼎力相助下,羅斯福鐵了心要剝奪美國人民自由擁有黃金的權利。4月5日,他發布一道行政命令,要求所有人向銀行交出金幣、黃金券和金條,以每盎司黃金20.67美元的價格兌換紙幣或銀行存款;銀行向美聯儲上繳黃金。任何私藏黃金者,將被重判10年監禁和25萬美元。羅斯福對此的狡辯是緊急臨時措施,但該法案直到1974年才被廢止。
1933年4月,國會通過的法案進一步授權總統調低美元的含金量,使之達到將近100年前的1837年確定的1盎司兌20.67美元這一比例的50%~60%。1933年6月5日,國會進一步採取行動,規定任何合同契約,包括美國政府所承擔的義務中約定的以黃金作為支付手段的條款即刻廢止。1934年的1月,美國又通過了《黃金儲備法案》,金價重新定為35美元1盎司,但美國人民無權兌換黃金。美國人剛剛上繳黃金換了美元,就被「羅斯福新政」洗劫了近一半。
取締美國政府所負義務(美國人民此後在與政府和美聯儲的交易中,政府和美聯儲不再有支付黃金的義務)中有關的黃金條款引發了大規模的法律訴訟,訴訟案直到高等法院。高等法院認為國會無權取締政府所負債務中承諾的以黃金支付債權人的義務;但是,高等法院接著宣稱,因為私人持有黃金不再合法,原告要求賠償美元含金量變動(從1盎司摺合20.67美元變為1盎司摺合35美元)所引發的損失就無從談起。

閱讀全文

與經濟大蕭條黃金上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外匯買3手怎麼買 瀏覽:264
穩定增長股票 瀏覽:145
融資租賃香港上市 瀏覽:153
和信理財是非法集資嗎 瀏覽:631
平安銀行貸款協議 瀏覽:273
外匯win系統 瀏覽:161
基金交易賬號身份證升為 瀏覽:791
瑞華投資理財 瀏覽:896
投資公司怎樣發展客戶 瀏覽:814
股票跟基金掛鉤的都有哪些 瀏覽:718
主要外匯交易商 瀏覽:347
三年前信用卡連續逾期還能貸款嗎 瀏覽:674
熱卷主力期貨吧 瀏覽:154
新手投資理財活動 瀏覽:234
cj期貨 瀏覽:809
融資合同公證 瀏覽:342
薩斯喀徹溫省鉀礦吸引大量投資 瀏覽:550
融資租賃irr計算器 瀏覽:526
什麼人不適合期貨 瀏覽:329
日照1124豆伯價格 瀏覽: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