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衡量國家發達水平標准
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有許多指標。
1、國內生產總值(GDP),
GDP——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ct)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
常被公認為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
GDP總量的核算通常有三種方法:
一是生產法,就是GDP等於一、二、三產業增加值的總和,各產業增加值的計算方法是各產業總產值減去中間消耗;
二是收入法,就是用勞動者(個人)收入、國家稅收(含規費)、企業的利潤和折舊三者的總和來核算;
三是支出法,即居民消費+政府消費+固定資本形成+庫存增加+凈出口。
☆多年來,國家統計局公布的GDP核算數,都是以生產法為准
一般來說,一國的GDP大幅增長,反映出該國經濟發展蓬勃,國民收入增加,消費能力也隨之增強。
2、人均GDP。人均GDP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最普遍的一個標准,一般地說,人均GDP高,社會福利水平也就高。國際上比較通行的標准為:人均GDP在400美元以下為貧困,達到400美元為溫飽,達到800美元為小康,達到4000美元為富裕。
3、「基尼系數」,是用來判斷社會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個指標,它的數值在0~1之間,基尼系數越小,表示收入分配越平均,0表示絕對平均,1表示絕對不平均。目前公認的標準是,基尼系數在0.3以下為「好」,0.3—0.4之間為「正常」,超過0.4為「警戒」。一旦基尼系數超過0.6,表明該國社會處於可能發生動亂的「危險」狀態。
4、城鄉居民收入。這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最為直接的指標。在城鎮叫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叫農民人均純收入(都是以年為計算時段)。
5.恩格爾系數是根據恩格爾定律得出的比例數,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個指標。 其計算公式如下:
食物支出金額
恩格爾系數=———————
總支出金額
一個國家越窮,每個國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於購買食物的支出所佔比例就越大,隨著國家的富裕,這個比例呈下降趨勢。
通用的標准為:恩格爾系數高於60%為貧困,60%~50%之間為溫飽,50%~40%為小康,40%~30%為富裕,30%以下為最富裕。
Ⅱ 為什麼說人均GDP是一個國家衡量經濟發展的最佳指標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即人均GDP,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生產的按市場價格計算的商品和勞務總值的按人口平均值。在經濟學上,一般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程度。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是資本主義國家反映生產水平和收入水平的最綜合指標,在國際經濟核算和國際經濟水平對比中廣泛應用,因為它把生產和人口兩個因素都包括在內。
可以准確真實地反映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只計算中國居民從外商投資中取得的收入,真實地反映了外資對居民收入水平的影響。人均GDP要計算民族企業的的利潤和民族企業的發展對居民收入水平的影響,因而能夠更好反映國內或地區居民收入水平或生活水平。
Ⅲ 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指標有哪些
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情況可以由多方面的指標來衡量,一般適用較多的是人均gdp、人均能源消費、農村人口比重、人口預期壽命、新生嬰兒死亡率、識字率等。不同的組織還制定指標來衡量各種制度環境。 其中,比如「人口預期壽命」、「新生嬰兒死亡率」能比較合理的反應出一個國家的人民生活水平狀況,是廣泛適用的衡量發展水平的指標。 一個經濟學論壇上看到的,如果感興趣建議看看
Ⅳ 衡量一個國家經濟水平主要都有哪些指標
衡量一個國家經濟水平主要指標如下:
1、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ct,簡稱GDP)
GDP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國內生產總值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在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亦有相當重要性。
2、GNP(國民生產總值)
國民生產總值(Gross National
Proct,GNP)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國民在一定時期內新生產的產品和服務價值的總和,為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
國民生產總值是一國所擁有生產要素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價值,為一個國家(地區)所有常駐機構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終成果。
國民生產總值是按國民原則核算的,只要是本國(或地區)居民,無論是否在本國境內(或地區內)居住,其生產和經營活動新創造的增加值都應該計算在內。
3、PMI(采購經理指數)
PMI從國際上看,PMI是一套月度發布的綜合性的經濟先行指標體系,PMI涵蓋著生產與流通、製造業與非製造業等領域,分為製造業PMI、服務業PMI,也有一些國家建立了建築業PMI。PMI每項指標均反映了商業活動的現實情況,綜合指數則反映製造業或服務業的整體增長或衰退。
4、CPI(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是consumer PriceIndex(消費者物價指數)的縮寫,是度量居民生活消費品和服務價格水平隨著時間變動的相對數,綜合反映居民購買的生活消費品和服務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
5、PPI(生產物價指數)
生產物價指數(Procer Price
Index,簡稱PPI)是一個用來衡量製造商出廠價的平均變化的指數,它是統計部門收集和整理的若干個物價指數中的一個。
如果生產物價指數比預期數值高時,表明有通貨膨脹的風險。如果生產物價指數比預期數值低時,則表明有通貨緊縮的風險。
6、GHI(國民幸福指數)
國民幸福指數(GrossNationalHappiness,GNH)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生態環境、政府管理、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居民生活與幸福水平的指標工具。
7、恩格爾系數
指居民家庭中食物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一個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者家庭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所佔的比例就越大,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者家庭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將會下降。恩格爾系數是用來衡量家庭富足程度的重要指標。
Ⅳ 如何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水平
反映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常用指標有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人均國民收入、經濟發展速度、經濟增長速度。
GDP/GNP總值、人均值和變化率:是衡量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指標。據聯合國和經濟學的資料,當人均GDP/GNP值超過3000美元/年時,經濟發展趨向穩定上升,即可持續發展。
(2)科技在GNP/GNP中的貢獻率:是判別是否屬於高投入、低產出的落後經濟或生產發展方式。凡是科技貢獻率越高的,經濟越可持續發展,是生產現代化水平的指標。
(5)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擴展閱讀:
把國民生產總值作為綜合經濟指標的主要優點在於:第一,它只計算了最終產品的價值,而沒有計算中間產品的價值,因而不包括重復計算的部分。
第二,它不僅計入了物質生產部門的增加值,而且也計入了所有服務部門的增加值,因而反映了現代產業結構的變化,反映了教育、科學技術、金融等第三產業在社會經濟中的作用。
國民收入是反映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綜合指標,人均國民收入則是直接反映這個國家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綜合指標。國民收入作為綜合指標,它可以反映社會再生產及其最終結果;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國民收入反映不同的社會經濟關系。
Ⅵ 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總量的指標有哪些
國際上通用的四個常見經濟指標是:國民生產總值,通貨膨脹,就業率和國際收支平衡。
GN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國民在一定時期內新生產的產品和服務價值的總和。GNP是按國民原則核算的,只要是本國(或地區)居民,無論是否在本國境內(或地區內)居住,其生產和經營活動新創造的增加值都應該計算在內。
通貨膨脹,一般定義為:在信用貨幣制度下,流通中的貨幣數量超過經濟實際需要而引起的貨幣貶值和物價水平全面而持續的上漲。當市場上貨幣流通量增加,人民的貨幣所得增加,現實購買力大於產出供給,導致物價上漲,造成通貨膨脹。
就業率指就業人口與16歲以上總人口的百分比。凡在指定時期內屆滿一定下限年齡,有工作並取得報酬或收益的人;或有職位而暫時沒有工作(如生病、工傷、勞資糾紛、假期等)的人。
國際收支平衡,指一國國際收支凈額即凈出口與凈資本流出的差額為零。即:國際收支凈額=凈出口-凈資本流出;或BP=NX-F。在特定的時間段內衡量一國對所有其他國家的交易支付。
Ⅶ 為什麼GDP公認為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求大神幫助
GDP不是衡量國家強弱的唯一標准,雖然中國GDP世界老二,但是人均GDP排世界倒數…而且你把美國的GDP查出來就會發現,中國跟它的差距還不是一般的大。
Ⅷ 為什麼GDP被認為是衡量一國經濟水平的最重要的一個指標
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ct,簡稱GDP)國內生產總值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常被公認為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它不但可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表現,更可以反映一國的國力與財富。一般來說,國內生產總值共有四個不同的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費、私人投資、政府支出和凈出口額。用公式表示為:GDP = CA + I + CB + X 式中:CA為消費、I為私人投資、 CB為政府支出、X為凈出口額。
但是如果外國在你土地上產生的GDP也在你的計算之列,譬如日本他的GDP的增量不是很多但是他的GNP的增速很快,國民生產總值(GNP)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它是指一個國家地區的國民經濟在一定時期(一般1年)內以貨幣表現的全部最終產品(含貨物和服務)價值的總和。因為他國內的資源有限,都把工廠開到外國去了,GNP的計算是國民原則,這樣就比較客觀的反應他的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