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黃金交易 > 中國黃金出現

中國黃金出現

發布時間:2021-05-31 02:07:06

Ⅰ 中國從哪個朝代開始出現黃金使用

具體開始使用時間目前無確切考證,但在西、唐時期,黃金使用開始盛行。

史書中,西漢時期向來有「多金」的記載,當今有種比較激進的觀點認為,西漢的黃金儲備已經等於中國2003年的41.4%,那時「金子論斤賞賜,買賣用金子交易,甚至交罰款用的都是黃金」。

雖然古籍中的「金」並不一定指黃金,但從當代出土大量漢代黃金製品來看(例如陝西博物館中的大量金餅),似乎也能從側面印證「西漢多金」的說法。

由於古代國庫中的黃金主要來源於金礦的開發,至少可以推斷,「多金」的西漢是我國進行黃金開採的一個高峰期。

此外,近年來古玩界傳得沸沸揚揚的唐朝「黃金蛙」「黃金龜」據說出自唐朝金庫,但在史料中並未找到明文記載,漢、唐畢竟時代久遠,當時國庫中的黃金儲備究竟如何已不可考。

(1)中國黃金出現擴展閱讀

唐代的黃金產量與儲備雖難以考證,但當時廣西與湖南金礦的開發卻是南方金礦開始得到利用的標志。到北宋王朝,西部大片國土丟失,山東半島金礦成為金礦開發的主要來源。

蒙元王朝時期,黃金峰值年產量突破1噸(3萬余兩),有關東北金礦的記載開始出現在史書中。到了明朝,雲南麗江與四川北部成為黃金產量最高的地區,峰值年產量為1.25噸(4萬余兩)。

到了清朝前期,因受戰亂等因素影響,黃金產量一度進入低谷。晚清之際,東北及內外蒙古金礦產量比重大增,「1888-1890年,晚清時期年平均產量達13.5噸左右」,但至「1901年逐年下滑至4.51噸,僅及前期峰值的1/3。1911年恢復至15噸以上(48萬兩)」。

由於古代王朝的黃金產量及儲備只能根據文獻與出土文物推測,而每一次王朝更迭時,國庫中儲備的黃金究竟有著怎樣的作用,也因缺少文獻而讓後人難以有更直觀的感受。

不過,中國距今最近的一次政權更迭——國民黨政權在大陸崩潰的前後,黃金的重要性被發揮得淋漓盡致。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的國民經濟就已瀕臨崩潰,尤其在內戰爆發後,國民政府的貨幣發行額無止境狂增,到1947年8月為止,法幣發行量共達6636944億元,比抗戰勝利時增加了約1190.8倍。

貨幣發行的猛增,不但未減輕財政危機,反而造成整個金融系統的崩潰。當信用貨幣出現危機之時,黃金作為天然貨幣的價值便會充分體現出來。

當政權處於風雨飄搖之際,國民政府的統治者自然也清楚「亂世藏黃金」的重要性,國府於1948年8月開始發行金圓券,以此方法強制將黃金、白銀和外幣兌換後收歸國有。

1949年1月10日,自知在大陸敗局已定的蔣介石指派其子蔣經國前往上海會見中央銀行總裁俞鴻鈞,要求他將中央銀行所存之美金與黃金移往台灣存放。

實際上,這次密運自1948年底就已經開始,在蔣介石的直接指揮下,至少450萬兩黃金分裝在木箱內,半年內分7次秘密運抵台灣,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黃金跨海密運事件。

正是因為有大量的黃金作為靠山,蔣介石政府敗守台灣後得以順利實施貨幣改革,新台幣的改制遂於1950年7月1日起實施,穩住了台灣地區的經濟。

在時局動盪的亂世,黃金儲備對於一個政權存亡之影響可見一斑。

Ⅱ 中國黃金首飾有什麼樣的標志

黃金首飾上的印簽,有用「金字」,也有用「Kg」英文字母表示質地。

標明含金量時,用「99」字或「24K」字樣的表明是純金首飾,K金首飾依含金量不同,標明著相應的K數,如標著「18K」的K金首飾,其含金量為75%,此外,首飾上還有標志著不同生產廠家的產地印簽,真的黃金首飾,印簽標准、完整、清晰,是重要的判別標識。

含金量千分數不小於999的稱為千足金,是首飾成色命名中最高值,印記為千足金、999金、gold999或g999。黃金首飾的印記包括廠家代號、材料和純度,如:X金990、XAu990、X足金等。

其中,字母X為廠家代號。當採用不同材質或不同純度的貴金屬製作首飾時,材料和純度應分別表示。當首飾因過細或過小等原因不能列印記時,應附有包含印記內容的標識。

(2)中國黃金出現擴展閱讀:

黃金首飾生產管理辦法:

1、標准金飾

指按國家標准生產的黃金製品,包括足金、千足金;標准金飾定點銷售單位是指遵守本辦法,由福建寶協組織考核,質量符合標准、價格構成規范的珠寶金店或百貨商場。

2、質量要求

上櫃足金和千足金首飾,含金量標稱值與實際檢測結果必須一致(樣品熔後保證黃金含量在均勻狀態下檢測);每件首飾須按標准規定刻有材料名稱、材料含量和廠家代號等三項印記內容。每件首飾都必須有檢驗機構檢測的質量合格證明。

Ⅲ 正宗中國黃金標志是什麼

國內知名品牌自己的加工廠都滿足不了需求,都有代加工廠,像中國黃金、老廟專、老鳳祥等等,YF是生屬產廠家代號,雖然是代加工,質量也絕對可靠,比起那些雜牌要強百倍。中國黃金為了控制質量與國家首飾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簽訂協議,每件產品都有其為中國黃金檢驗,確保質量,檢驗合格後為首飾列印標簽,這在國內首飾行業是唯一的。因此中國黃金的首飾質量絕對可靠

Ⅳ 中國黃金投資在什麼背景下出現的

金價還會比現在高很多。推動金價上漲有兩大因素:一是國際貨幣體系即將迎來歷史上一個嶄新的時代,變革會帶來陳痛,必將促使人們因迴避動盪的風險而開始買進黃金;二是黃金市場的發展即將步入高潮,世界范圍內的交易日益膨脹,現在市場上有大量的黃金結轉交易,這種對實體黃金的需求會令空頭面臨巨大問題。在這些因素的推動下,黃金價格很可能會在未來的6到12個月內攀升到每盎司2000美元的高點。

我們對黃金的前景如此的深信不疑,因為我們有如此多的理由買入:

一、基本價值層面:

1、黃金的價格過於便宜,價值被嚴重低估。

我們來比較一下:20世紀70年代,金價超過每盎司50美元後,就沒再低於這個水平。1971年8月尼克松總統關閉黃金交易窗口,此後兩年金價從40美元跳升至120美元。如果將通貨膨脹因素考慮在內,今天的500美元相當於1971年的42美元,因此將120美元乘以11倍後就能得到調整通脹後的金額,也就是每盎司1300美元以上。因此,黃金依然是原來的黃金,美圓卻不再是原來的美元。

2、國內不同時期價值比較:

民國初期,一兩黃金可買二畝良田,五兩黃金買北京一個四合院.現在一公斤黃金(三十二兩)不到二十萬人民幣,買不到一畝田.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一個工薪階層結婚前買只金戒指送給老婆要花半年的工資收入.而今一般工薪階層一個月的收入可以買三五隻金戒指,請客吃飯,一餐飯就吃掉幾只金戒指,一件名牌西服就可以抵多隻金戒指。經歷過上世紀六十年代困難時期的老年人,就明白黃金實在太便宜了。因此可以同樣說,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黃金還是原來的黃金,人們的口袋卻不再是原來的口袋了。

3、馬克思的經典名言「金銀天生是貨幣,貨幣不一定是金銀」。

只有黃金才是真正的「地球元」,銀行家可以發行紙幣,只有上帝才能發行石油和黃金。

4、作為世界上最古老和最普遍被接受的貨幣形式,黃金的價值不受政府、公司或個人的影響。人們都會一致地認可:"黃金是唯一你可以擁有它而同時不受任何人的牽制的資產。"黃金作為長期保值,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與之相比。黃金不僅是最可信任的可長期保存的財富,同時也是獲得掌握錢財自由的源泉和標志。

5、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哪種資源類的商品漲幅最少呢?

通過幾年的尋找終於發現:唯有黃金價格上漲最少。始自2001年的商品牛市,石油上漲了7.8倍,銅價上漲了3.6倍,鎳價上漲了12倍,還有鋅、銥、銠都上升6倍以上。石油和銅沖過上次牛市頂點後又上漲了三倍,而唯有黃金漲幅最小,甚至連1980年的歷史高點850美元都沒有沖過。原因所在,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銅進口國,世界第三大石油進口國,石油和銅的牛市都反映了「中國因素」,而黃金市場上中國民眾的購買力沒有真正體現出來,中國因素尚待挖掘。

二、戰略層面:

1、黃金一直來以美元為主要標價,是因為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目前美元正因為美國經濟遇到的問題日益貶值。目前解決次貸危機的手段無非兩種,增加貨幣的投放、降低利率,這必將加劇美國的通脹水平,另一個可以確定的是必將導致美元的貶值。因此美元標價的黃金價格上漲是毫無疑問的。

2、至於歐元及亞洲其它國家貨幣逐步轉強情況下,未來美元作為外匯儲備及法定貨幣之特殊地位,將會於10年內逐步消失,而最終的時間取決於亞洲區內,以及歐洲貨幣及金融市場的發展步伐而定。隨著歐元、人民幣的崛起,美元一支獨秀的現象將最終消失,世界的貨幣體系面臨重新洗牌,迫切需要一種價值的終極標桿來作為衡量各個貨幣價值的度量衡,這個標桿,筆者認為非黃金莫屬。

3、從深層次角度來看,次貸危機也許只是美國貨幣系統問題的冰山角,美元貨幣地位的實質就是美國生產美元,而其它國家生產美元所能購買的東西,美國放縱國民揮動美元支票進行過度的消費。美國海軍學院教授Thomas Barnett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寫道:「我們只用很少的紙幣(美元)去交換亞洲地區豐富的產品和服務,我們也足夠聰明地知道這一切並不公平,當我們送去這些紙幣時,我們必須要提供真正有價值的產品― 美國太平洋艦隊」。了解這點,就不難明白:房地產暴漲,能源價格居高不下,商品價格屢創新高,這些市場信息折射出了問題的本源,泡沫的不是黃金和石油,也不是房價和大宗物資,泡沫的恰恰是美元貨幣!

4、貿易赤字居高不下,只好印鈔票支應居高不下的美國貿易赤字是原因之一。巴菲特曾用一個生動的故事來說明這個現象。有兩個與世隔絕又相鄰的小島:「勤勞島」和「享受島」,兩邊的島民每天在自己的土地上,努力生產食物。原本這兩個島都能自給自足,但某天「勤勞島」決定多生產一些食物,把這些東西出口到「享受島」上去。「享受島」人民欣喜若狂,因為如此一來,他們不用辛苦工作,只要發行「享受島」貨幣計價的債券,憑一張紙就可換得美食。一段時間後,「勤勞島」借著出口,手上累積了大量「享受島」債券,這些債券越積越多,「勤勞島」島民慢慢開始懷疑:拿一個只享受、卻不生產的島所發行的債券,有什麼好處?「勤勞島」居民開始將部分債券,轉換成「享受島」貨幣後,拿去買「享受島」的實質資產——土地。然而,「享受島」政府也想了一個妙招:印更多的貨幣,沖淡貨幣價值,這樣,「勤勞島」居民能夠買到的「享受島」土地將越來越少,「享受島」必須支付的債務利息也大為減輕。

巴菲特寓言中的「享受島」,指的正是美國。據美國財政部統計,二○○六年,美國印鈔廠每天印製面值大約五億二千九百萬美元的流通貨幣,如果把印過的美元紙鈔首尾相接,可以環繞地球二十四圈!從1913年到2001年,美國在87年裡一共積累了6萬億美元的國債,而從2001年到現在,短短的5年多的時間里,美國竟增加了近3萬億美元的國債!而目前全世界對美國持有高達三萬五千億美元的金融債權,佔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超過四分之一。巴菲特對「享受島」利用美元貶值,減輕還債壓力策略的形容是「畢竟,在掩人耳目情況下的偷竊,要比強取豪奪好得多。」但「勤勞島」島民也不是笨蛋,久而久之,他們會開始質疑手上「享受島」隨印隨有的那張紙究竟有何價值。對美元的前景更加擔心是那些老練的投資者─即富有的個人和一些基金經理。有兩個具體事件與此相關。一是中海石油(Chinese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未獲准購買加州聯合石油公司(Unocal),當時投資者以為這只是個特例;然而,當Du Ports的交易同樣受阻時,人們的思想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因為大家看到,美國政府不允許海外的美元持有者將貨幣轉換為美國的有形資產,那麼美元的價值更加虛無縹緲。

5、國際黃金儲備

國際上黃金儲備達百噸以上的有32個國家、地區或組織主要集中在歐洲和北美洲,亞洲及非洲國家只佔少數;從這一數據可以看出,政治經濟實力強大的國家其黃金儲備也多,這說明黃金儲備仍是國家綜合實力的標志。

另外,黃金儲備在國家金融戰略總儲備中的比率也說明黃金現在仍然是國家戰略儲備的主體,黃金儲備仍為世界上的發達國家所重視。美國的黃金儲備在其國家戰略總儲備中所佔的比率高達56.7%,而其他一些發達國家如德國37.6%、法國47.1%、義大利47.8%、瑞士38.2%、荷蘭46.6%也是凸顯了黃金儲備的重要作用。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有些國家根據本國實際情況實行藏金於民的政策。比如印度,印度的官方黃金儲備雖然只有357.8噸,在國家戰略總儲備中的比率也不高,只有7.8%。但是,據有關資料顯示,印度民間的黃金總儲藏量至少有1萬噸,白銀的民間儲藏量至少也有11萬噸。現在,印度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消費市場,其黃金消費量每年達600-800噸左右。印度並不是產金大國,其每年消費的黃金大多數是從國際市場上購買。近幾年隨著印度經濟的高速發展,黃金的進口數量也大幅增加。

中國官方公布的黃金儲備約為600噸(2004年,至今並沒有數量上的大改變),佔中國國際金融儲備的2%以下,黃金儲備及占國際儲備的比率都明顯偏低。不過600噸的數字是中國官方公布的數據,根據經驗性推論,600噸可能是不準確的數字,從各種因素分析中國官方實際擁有黃金儲備量要大於600噸,黃金儲備約在1000噸左右。

6、中國外匯儲備持有一萬噸黃金是人民幣通向自由王國的必由之路。貨幣戰爭已經開始,1萬4千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是我們花費了太多的代價,才建立了一個陣地。但還需要戰略核威懾力量保障陣地的安全。如果以1000美元/盎司價格買入,僅需要3200億美元,算小帳會損失利息,算大帳我們必定引來各種商品的人民幣定價權和央行貨幣政策的主導地位。在這里我們不禁深切懷念老一輩革命家高瞻遠矚的戰略目光,我國的黃金儲備,絕大部分是在1973年,陳雲同志的力主下買入的。增加了國家的黃金儲備,不但在美元狂跌中保證了外匯儲備的安全,還為以後的對外開放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7、人民幣必須升值嗎?放開後一定會升值嗎?中國目前面臨的情況和當初日本很相似,美國從外部施壓,迫使中國產生各種投機效應,從股市和房市來看,這種效應已經很明顯。美元就像木馬,植入了我們的機體,泡沫吹大到一定階段,金融打擊肯定會發生,只是尚不知道會在何時發生,中國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泡沫經濟騙局已經被玩了不止一次,現在也不會是最後一次。人民幣如果劇烈升值,後果之一是,熱錢進一步瘋狂涌進,中國出口產業受到嚴重打擊,失業增加,經濟不穩定性增加。我們一定要讓人民幣穩定緩慢地升值,讓熱錢和投機資本認識到中國政府的決心,知道他們和中國進行人民幣升值的賭博或游戲,成本會遠遠高於在其他國家投資的成本,這樣熱錢耗不起,會逐漸退潮,中國也贏得了調整匯率的時間和時機。從戰略意義上說,升值與否均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人民幣有自主的定價體系。

三、黃金的商品需求:

黃金自古以來就是人們身分的象徵,它曾是君王的專利,歷史上的好多次戰爭都因它而起。而從近代起,黃金又被賦予硬通貨的功能,「金本位」制的出現更使它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地位。現在雖然「金本位」制已經不在,但黃金作為價值的無冕之王,黃金的金融屬性並沒有降低,黃金仍然是一種特殊的商品、保值的手段和投資的工具,集商品功能和金融功能於一身。中國文化視黃金代表富庶及財富已根深蒂固,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人們對黃金的需求,那就是----「無限」。

1、工業需求

(1)主要在電子工業需求與牙醫需求,占黃金總需求的10%左右,受工業行業限制,變動平穩,對金價影響小,日本黃金年消費量在160噸左右,其中工業用金就達100噸,我國目前每年工業用金卻不足10噸,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2)金由於耐高溫、耐腐蝕等特性,在航空航天領域也被大量應用,隨著大量航空航天技術應用於民,黃金在這些方面的市場前景非常被看好。例如一種鍍金玻璃,在航空航天中用於防紫外線,現在可應用於建築,能起到很好的防太陽輻射和隔熱作用。新工業領域的發現會不斷提升黃金的需求。

(3)黃金還可以用於日用品,如鍍金鍾表、皮帶扣、打火機、鋼筆等。鍾錶王國瑞士國度不大,但其飾品業每年用金量達40噸左右,其中95%都用在製表業上。日本僅一家手錶廠一年消耗金鹽就達1噸,相當於消耗黃金680公斤。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鍍用金前景也會十分廣闊。

2、飾金需求:

占黃金需求比例為75%左右,分額最大,2005年增長5%,為2736噸,傳統飾金消費大國為印度,沙特,阿聯酋,中國,土耳其等。

(1)印度被稱為拜金之城:印度人對黃金以及金飾品之所以情有獨鍾購買黃金在印度是一種固有的傳統,甚至印度的窮人手裡一旦有了積蓄便會購置金銀用於保值。印度是全球黃金最大的消費國。自從1990年黃金控製法案(Gold Control Act)開始重新實施印度黃金需求的年平均增長率達到了10%,該法案禁止以金條的形式持有黃金。估計盡管情況有所變化,但是目前印度仍然持有接近15000噸的黃金,這佔了全球整個地表黃金總量的10%。在過去的10年間印度平均每年出售黃金676噸,這個數量是美國所持有黃金數量的1.5倍還要多,同時是世界其他主要黃金消費國中國、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以及阿聯酋的3到8倍。隨著印度經濟的飛速發展,對黃金的需求會不斷穩定增長。

(2)中國國內的黃金需求:一直是以首飾性消費需求為主,每年中國市場銷售的黃金絕大部分都成為了黃金飾品,種種歷史原因和金融體制的原因,造成中國大陸人均黃金製品只有3.5克左右的現狀。目前,中國大陸人均黃金年消費量只有0.2克,,僅及世界年人均消費水平的1/6,消費數量集中在黃金飾品上,與港、台地區和西方國家的水平差距懸殊(阿聯酋人均年消費黃金最多,達30克),離印度人均約1克的水平也有很大距離。預計今後幾年中國的黃金消費將從以往每年200多噸增加到400噸至500噸,這對國際黃金市場的價格將會產生非常重大的影響。

(3)目前我國人均黃金擁有量僅有3克,而世界人均水平為25克,歐美發達國家人均為100克-200克,印度人均擁有黃金為15克。有理由相信,正在進入小康社會的中國,假如人均持金量增加2克至5克,13億人就是2600噸,就比全球一年的產金量要多,這對於世界黃金市場來說就是很大的需求量,足以推動世界黃金價格形成一個大牛市.

四、黃金的投資需求與投資市場

與黃金的工業需求和飾金需求相比,黃金的投資需求潛力更大。綜觀中國國內現狀,由於國家缺乏長遠的黃金儲備規劃,普通民眾對黃金的投資意識、保值增值應對金融危機、通貨膨脹的功能遠未了解。相當時間內,大部分民眾對黃金的理解和認識更多停留在首飾品的認識上,對黃金的金融投資功能知之甚少,黃金金融投資的參與度極低。但目前國內大眾投資黃金的意識正在被喚醒,從投資需求來看,中國黃金市場在徹底開放之後,將令世界再度吃驚,中國因素在黃金金融市場上會得到充分的反映。

在分析當前黃金市場的一些因素之前,我們應該先看一下上次的黃金牛市是如何產生的。

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黃金大牛市

1971年,在損失了大量黃金儲備後,美國政府宣布退出布雷頓森林體系,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此後的黃金價格完全脫離了政府定價模式,由市場供求關系來決定,黃金沖破了布雷頓體系的牢籠控制,隨後黃金價格飛速上升,

1973年因美元大幅貶值的誘導,再次引發了歐洲各國拋售美元搶購黃金的浪潮。在這個市場浪潮沖擊下,導致西歐和日本外匯市場不得不關閉了17天。經過各國之間的緊急磋商最後達成協議,西方國家放棄固定匯率,實行浮動匯率。同時黃金漲過100美元/盎司大關,是原來官方所規定兌換價格的三倍。

在同一時期,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通脹率再次急劇升高。加上美國黃金市場的建立和發展,美國公民在被禁止數十年後,重新獲得擁有黃金的權利,交易商和個人投資者認定這些將極大地增加對黃金的需求,因而傾囊買進。金價繼續不斷攀升,新的歷史最高價格不斷被刷新。最後黃金價格在美國黃金市場對美國公眾開放的當天,黃金價格才沖頂回落。此時的黃金價格是200美元/盎司。

1975-1976年間,高通脹率引發了美國和其他國家嚴重的經濟衰退,高失業率和破產風潮是當時最突出的世界經濟景象。為了平抑市場對黃金的投機需求,美國財政部宣布拍賣部分黃金儲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同出此舉,並且要求成員國使用「特別提款權」作為記帳單位,取代原先使用的黃金。當美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黃金進入市場銷售時,黃金市場價格創出了低價102美元/盎司。但此時拍賣中的黃金總是被踴躍認購的買單所消化。

1977年黃金價格出現大幅反彈,此時通貨膨脹重新成為世界各國的焦點,很快金價在1978年又超越了前次高峰的200美元/盎司。

1979年,黃金市場出現了買方力量大有不管任何人拋出多少黃金就吃下多少黃金的氣勢,迫於強大的市場購買力的壓迫,美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被迫壓縮了原定的黃金拍賣計劃,不久就徹底放棄了這項計劃。

1979年上半年黃金價格引人注目地漲過了360美元/盎司,但隨後的超越眾人想像力的黃金暴漲令世人目瞪口呆。1979年夏季,世界通貨膨脹情況迅速惡化,美國政府的債務也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從1970年的4000億美元,經過九年時間翻了一番後繼續增長,接近1萬億美元。

1979年下半年,黃金價格不斷刷新一個個百元整數單位,400美元/盎司、500美元/盎司、600美元/盎司、700美元/盎司,一個個令人眩目的、以前市場各方都不敢想像的價格被市場力量迅速創造著……。

1980年1月,當前蘇聯入侵阿富汗的事件發生後,黃金價格被推上了有史以來的歷史最高價:852美元/盎司。

從布雷頓森林體系開始崩潰時,黃金價格從當時官方固定兌換價格35美元/盎司,一直上漲到852美元/盎司,期間只用了不到10年的時間,總體漲幅高達24倍之多。金價從1968年的35美元漲到1980年的850美元的12年間,每年有30%的獲利率,遠超過同期的7.5%的通貨膨脹率。這次黃金大牛市的報酬率也超出了當時美國歷史上最長和最亮麗的股票大牛市:1949年到1961年的12年間,它的年均報酬率是19%。

對於這段歷史,我們的許多教科書錯誤地認為:美元是這場風波的贏家,而黃金失去了世界流通貨幣功能等所以是輸家。出現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我國許多金融學者在這段金融史的學習中是接受來自美國的素材和教育,在不知不覺中被美國情節洗腦,最後向更多的學生傳達了錯誤的思維理念。我們認為真實的情況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是黃金被強權政府所霸佔和壓迫控制下的世界貨幣制度,是美國政府發行的美元控制和束縛了黃金,美元想完全取代黃金地位的一種貨幣體系制度;而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實際上是美元這種獨霸企圖的崩潰,黃金由此擺脫了美元的控制,黃金重新獲得了自由,世界人民大眾由此才能夠自由擁有黃金。美元是這場對抗後的輸家,我們也就能夠理解隨後看到的黃金兌美元獲得了大幅飆升。

這個牛市的要素是:美國經濟出現通脹和赤字,美元的信用遭到質疑,主要貨幣體系出現負利率,美國民眾被允許投資黃金出現了巨大的需求,國際政治出現大的動盪。

對照現實,歷史是如此的相似。每個要素都開始出現,對於空頭,更加致命的因素是需求方多了中國和印度,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每年正以10%的速度發展的龐大的經濟體。

Ⅳ 在中國黃金買的首飾出現了戴蒙德的黃金首飾,怎麼辦

如果你的證據確鑿,可以先去購買時的商鋪溝通一下,如果得不到滿意的答復或解決方案,你可以向消費者協會投訴商家。

Ⅵ 中國黃金十大品牌有哪些

1.老鳳祥黃金首飾
老鳳祥銀樓是國內唯一的由一個半世紀前相傳至今的百年老店。上海老鳳祥有限公司正是由創始於1848年的老鳳祥銀樓發展沿革而來,其商標「老鳳祥」的創意,也源於老鳳祥銀樓的字型大小。
2.周大福黃金首飾
周大福集團是鄭裕彤博士及其家族擁有的一個實力雄厚的私人商業集團,集團總資產值超過 50 億美元,所經營的業務遍布全世界,合共僱用員工約共 8 萬人。集團業務主要由兩間公司經營:周大福企業有限公司 – 專注投資業務;周大福珠寶金行有限公司 – 經營周大福品牌鑽石金飾生意。
3.萃華黃金首飾
沈陽翠華金店始建於1895年(清光緒21年),是東北金銀首飾業現存歷史最悠久的百年老店,創始人關錫齡。
4.百泰黃金首飾
深圳市百泰珠寶首飾有限公司是集首飾研發、生產加工、批發及零售於一體的大型黃金首飾企業。下屬深圳市金百泰珠寶首飾有限公司、杭州航民百泰首飾有限公司和環冠金飾(深圳)有限公司等三家全資和控股子公司。
5.隆進黃金首飾
隆進珠寶首飾有限公司始創於九十年代初期,是集生產、加工、批發、零售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珠寶首飾企業。現今屬下有全資子公司五家。生產工人350人,高層行政管理人員66人,擁有日本、韓國、義大利等國家的先進專業設備,產品涵蓋黃金、鉑金、K金、電鑄擺件及各類珠寶首飾,形成粵東地區最大的首飾生產基地。
6.菜百黃金首飾
北京菜市口百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菜百公司)位於北京市宣武區廣安門內大街306號,營業面積8800平方米。主要經營足金、千足金飾品、擺件、金條、鉑金、鑽石、翡翠、白玉、珠寶、金銀幣章、奧運特許商品、K-gold及18K金、銀飾品等大類商品,同時擁有中國金幣特許及奧運特許零售商雙重資格,是北京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黃金珠寶首飾專營公司。在多年的實踐中,菜百公司逐步確立、形成、完善和發展了黃金珠寶特色經營。
7.老廟黃金首飾
「老廟」從初創時的兩節櫃台發展到現在成為擁有鑽石公司、金屬提煉技術公司、首飾加工廠、檢測中心、大型專業銀樓的集科、工、貿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連續多年榮膺上海地區黃金飾品零售之冠。
8.愛德康黃金首飾
深圳市甘露珠寶首飾有限公司是中國大陸珠寶首飾業研發設計、生產加工及銷售服務等領域的先導之一。目前公司總部坐落在深圳市黃金珠寶產業集聚基地內,擁有國內超一流的生產加工基地和產品展示大廳,佔地面積2萬多平方米。甘露珠寶已經形成以「ADK愛得康」為主導的黃(K)金、鉑金、鈀金、銀飾、鑽石、翡翠、珠寶鑲嵌等各類首飾品種的多品牌系列產品矩陣,形成了以批發、加工、連鎖加盟、直營為主的營銷體系。
9.明牌黃金首飾
浙江日月集團1987年誕生於聞名遐邇的東方名城――紹興。經過近二十年的快速發展,已成長為集首飾、房產、礦業、電子、投資為一體的總資產逾20億元的大型集團公司。日月集團是首飾行業的骨幹龍頭企業,中國成長企業百強、中國製造業民營企業品牌競爭力50強唯一的珠寶首飾企業,2006年「明牌首飾」被中國品牌研究院評定為中國首飾行業唯一標志性品牌。
10.金凰黃金首飾
武漢金凰珠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8月,於2007年10月整體變更為股份公司,是一家首飾生產、加工、批發企業,是中國寶玉石協會副會長單位,上海黃金交易所首批會員單位。公司主要生產、加工、批發黃金珠寶飾品。公司堅持「款式新、成色足、色澤美、工藝精」原則,致力打造「金凰」品牌,「金凰」牌系列產品被授予「中國名牌」產品、「湖北名牌」產品、「中國珠寶首飾業馳名品牌」等光榮稱號。公司被授予「武漢五一勞動獎章」稱號並被評為「高新技術企業」。
來源:十大品牌網

Ⅶ 中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黃金的

中國自商代開始就有黃金了。
從目前出土的文物看,出現黃金最早的年代是商代早期。如河南鄭州商代早期墓葬中出土了珥形金飾,河南輝縣殷代墓葬和河南安陽小屯殷墟出土了金塊、金箔、金葉。

Ⅷ 中國什麼時代出現真正的黃金

-----中‖國先祖與黃金的結緣,可上溯至新石器時代。相傳,三皇五帝也曾以黃金為原料,煉制金丹,作長生不老之葯。此說雖流傳甚廣,但不論在古代文獻還是考古學上,迄今還沒有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黃金製品被發現。
目前所見資料中最早的一例,要數1976年在甘肅玉門市火燒溝遺址的墓葬中‖出土的黃金製品,有黃金制‖作的「鼻飲」和齊頭合縫的金耳環,與彩陶、石器、青銅器和銀器共存,其年代大致與夏代同時,相當於齊家文化的後期。除此而外,在中‖國其他地區尚未發現夏代的黃金製品。
出土文物顯示,黃金製品已較多地出現於3000多年‖前的商代。而文‖字記載表明,大約在2000年‖前的周代,朝中已設置掌管生產和加工金、玉、錫的專職官‖員了。
商代的黃金製品,在中原和北方地區主要發現於北‖京、河北、河南、山東、遼寧和山西,在南方則集中發現於四川。

閱讀全文

與中國黃金出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有個xd 瀏覽:499
廣州財金投資咨詢 瀏覽:340
自動下單股票軟體 瀏覽:385
人民幣匯率的發展走勢 瀏覽:507
漢天下融資 瀏覽:109
170000韓幣換算人民幣 瀏覽:197
孟加拉2值多少人民幣 瀏覽:194
貴金屬微信騙局嗎 瀏覽:579
澳元200兌換人民幣匯率 瀏覽:898
鏈農融資情況 瀏覽:784
外匯買3手怎麼買 瀏覽:264
穩定增長股票 瀏覽:145
融資租賃香港上市 瀏覽:153
和信理財是非法集資嗎 瀏覽:631
平安銀行貸款協議 瀏覽:273
外匯win系統 瀏覽:161
基金交易賬號身份證升為 瀏覽:791
瑞華投資理財 瀏覽:896
投資公司怎樣發展客戶 瀏覽:814
股票跟基金掛鉤的都有哪些 瀏覽: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