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投資功能 傳統的現貨交易由於受到地域、貨物質量、投資者的財力、專業水平的限制,對於普通的投資者來說,幾乎沒有什麼投資的價值。現貨中遠期交易市場由於交易的是標准化的電子交易合同,貨物質量有保證;電子交易,沒有了地域的限制;保證金交易,投入資金少,普通投資者可方便介入,從而獲取經濟利益。
2、發現功能 是指在現貨中遠期交易市場通過公開、公正、高效、競爭的交易運行機制形成具有真實性、預期性、連續性和權威性的價格發現過程。
傳統交易模式由於受到地域的限制,加上參與的投資者少,形成的往往有著明顯的地域性,而通過現貨中遠期交易由於參與的投資者眾多,其中包括眾多的商品生產者、銷售者、加工者以及進出口商等,他們的競價可以代表供求雙方的力量,有助於真實的形成。同時,參與交易的投資者大都熟悉某種商品行情,有豐富的經營知識和廣泛的信息渠道以及一套科學的分析、預測方法,這樣形成的基本反映了供求變動趨勢。
3、規避風險 規避風險功能是指生產經營銷售者通過在現貨中遠期交易市場上進行套期保值業務,有效地規避、轉移或分散現貨市場上波動的風險。
套期保值之所以能有助於規避風險,其基本經濟原理就在於某一特定商品的現貨中遠期交易與現貨在同一時空內會受相同經濟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因而一般情況下,兩個市場的變動趨勢相同。
中遠期交易與股票、期貨、黃金、外匯等比較 農產品中遠期交易 股票 期貨 黃金現貨 外匯 法律 《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管理辦法》 《證券法》 《期貨管理條例》 無 無 交易機制 T+0,交易靈活便捷 T+1,傳統交易機制,交易遲緩 T+0,交易靈活便捷 T+0,交易靈活便捷 T+0,交易靈活便捷 贏利模式 雙向,上漲做多,下跌做空 單向,只有股票上漲才能獲利, 雙向,上漲做多,下跌做空 雙向,上漲做多,下跌做空 雙向,上漲做多,下跌做空 交易保證金 20%,價格波動理性,風險適中 100%,資金使用率低,風險適中 5-10%,風險較大 杠桿比例一般1:600,投資風險巨大 杠桿比較高,最高為1:400 資金安全性 銀行進行第三方監管,資金安全透明 銀行進行第三方監管,資金安全透明 銀行進行第三方監管,資金安全透明 資金匯往國外、安全系數低,無保障 資金匯往國外、安全系數低,無保障 影響價格因素 簡單、主要受供求關系、天氣氣候影響 復雜,受政策面影響較大 品種多,受影響范圍廣 復雜,如美元強弱、全球通脹壓力、全球經濟表現 復雜,對經濟數據異常敏感 適宜投資人群 門檻低,適合大眾投資者投資;收益快,是較為適宜的理財產品 門檻低,收益慢,大勢難以把握,缺乏普遍的賺錢效應 門檻高,價格波動空間大,投資者較難把握 高端人群,需要較強的技術分析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 高端人群,需要較強的技術分析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 收益率對比 投資機會大,有限資金獲取較大利益 投資機會有限,熊市行情中鮮有獲利 收益大,風險也大,不適合普通投資者 收益大,風險也大,不適合普通投資者 收益大,風險也大,不適合普通投資者 市場代表 上海黃金交易所
上海大宗農產品市場 上海證券交易所 上海期貨交易所 地下市場 地下市場 CCBOT的發展歷程 CCBOT,即上海大宗農產品電子商務有限公司1999年開始運營,2003年11月涉入農產品網上電子交易,成立上海中昊化工網上交易中心油籽市場,2004年8月注冊成立上海中昊油籽電子商務有限公司,2007年1月獲得政府相關部門批准變更登記成立「上海大宗農產品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200萬元,已建立了規范完善的交易體系與結算體系,和配套的倉儲物流交割體系,以標准化為基礎的特許加盟代理商體系正在全國穩健發展,是按照《商務部關於大宗商品交易市場限期整改有關問題的通知》 (商建發(2007)138號的規定進行整改,上海首批獲得通過的市場之一,也是全國唯一的綜合農產品市場。2009年根據上海政府的批准,上海大宗農產品市場即將掛牌,從而成為上海金融貿易服務全國「三農」平台,這將是上海建設世界金融中心的重要舉措。
CCBOT經過6年時間的發展,目前以油籽飼料系列(菜粕、棉粕、菜油、棕櫚油等)大宗商品為主進行標准化合約中遠期交易,交易品種達11個,其中雜粕、普洱茶兩品種已發展成為中國該行業定價中心。普洱茶於2008年12月22日上市交易,最新品種天然薄荷腦將於2009年4月15日上市,並採取國際盤交易模式。CCBOT在2009年內還將新增豬腩、蘋果、大豆、高粱、土豆、小麥、化肥、花卉等數十個交易品種,以滿足日益增長的交易客戶需求。上海大宗農產品市場成立初始,目前日均交易額已經達到30億元左右,日成交量為近150萬噸農產品,隨著後續新交易品種的投入交易,交易市場將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大宗農產品領域的定價和交易地位越趨重要。
截止2009年11月底,已有交易品種普洱茶,天然薄荷腦,羅漢果。
⑵ 上海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的市場特色
糧油電子競價交易系統情況
2005年按照上海市糧食局的指示,上農批用了近5個月的時間,研製開發了「網上、現場交易相結合,以現場交易為主」的糧食電子競價交易系統,並制定了《糧食電子競價交易管理規則》和《操作規程》。到2006年末,成功舉辦三次市級儲備糧電子競價交易會,參加交易的客戶達600多人次,共銷售儲備糧13.1萬噸,成交價與當時現貨交易市場價基本持平,充分體現了「公開、公平、公正」的要求。為改善交易環境,2006年初對交易大廳進行了大規模更新改造。改造後的交易大廳,座位寬敞、舒適,設施齊全完備,可容納160人同時參與競價。
國家儲備糧網上競價交易情況
國家糧油交易中心作為國家糧食局的信息中心,負責國家每年近3000萬儲備糧網上競價交易工作,其網上競價交易總部設在安徽省合肥市,此次,在國家糧食局的統籌安排下,准備在全國糧食主銷區設立10個定點分部,來進一步拓展國家儲備糧網上競價交易的輻射面。經上海市糧食局推薦,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網路運行處的林永妹處長於2007年9月19日和10月9日,分別兩次來我市場進行考察,察看了市場內的競價大廳與網路情況,對公司的硬體設施表示滿意,並同意讓公司參加近幾次的國家儲備糧網上競價交易。 「上農批(S∧P)」品牌發展簡介 「上農批(S∧P)」品牌,是上海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申請注冊的商標。 「上農批」公司,經過多年發展已經成為《上海市食品農產品安全示範市場》、2006、2007、2008年,「上農批(S∧P)」品牌,榮獲上海市食用農產品「品牌建設示範市場」、「上農批品牌肉優質暢銷品牌」。 「上農批」公司,2008年成交額62.8億元,成交量103萬噸,其中肉類年成交11萬頭。「上農批(S∧P)」品牌,在配合市區政府「標准化菜市場」改造工程中,以最大限度滿足廣大市民需求為目標,輔助政府工作為基礎,大力發展「上農批(S∧P)」品牌。在品牌推廣中,我們緊緊抓牢食用農產品安全體系建設,嚴格按照操作程序,對入市豬肉進行檢疫、蓋章、發證。遵循「標准化」、「規范化」,保證「上農批(S∧P)」品牌肉「天天新鮮、天天平價」。建立和健全農產品流通體系「追溯制」,並向社會承諾實行先行賠償。 「上農批(S∧P)」品牌豬肉專櫃,經過三年多的艱苦運作,截至2008年底,已發展至上海市十個區:浦東新區、黃浦區、靜安區、閘北區、盧灣區、徐匯區、楊浦區、閔行區、奉賢區、南匯區;進入153個標准化菜市場,共814個專賣店(櫃)。其銷售額上升,經濟收益提高,市場的佔有率擴大。 依據市場的經營發展趨勢,今年,「上農批(S∧P)」品牌,將在水果、精品蔬菜兩類商品上逐步推行,使「上農批(S∧P)」品牌茁長成長,向多元化發展。 「上農批(S∧P)」品牌豬肉由安信農業保險公司承擔,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各環節的保障,讓經營戶的風險降到最低。 「上農批」公司為求雙贏,對參加「上農批(S∧P)」品牌肉專賣店(櫃)的客戶採取優惠政策,對於加盟經營戶以零資費、無風險、全保證為宗旨,全力輔助加盟者取得盈利。
⑶ 上海市所有農產品市場
上海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 地址:滬南路2000號(近華夏西路)
龍上農產品批發市場 地址:北翟路1555號
上海三林農產品批發市場 地址:浦星公路188號
浦東十八鋪農產品批發市場 地址:妙境北路318
北京新發地上海華金農副產品批發市場 地址:上海市青浦區華新鎮華志路555號
上海五鑫農產品交易市場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軍工路2850號
⑷ 上海有多少農貿批發市場具體位置經營規模
上海曹安路市場地處滬寧高速出口,真北路立交東側,武寧路、大渡河路交叉口處,扼上海西北角,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極為便利,佔地面積100畝。
曹安路市場於1992年10月28日開業以來,從單一的蔬菜交易市場,發展成為以經營蔬菜為主, 兼營糧油、土特產、肉禽蛋、水產、瓜果等多品種的綜合性批發大集市。市場內設蔬菜、糧油、果品、肉類、水產、禽蛋、土特產和其它商品交易區,附設停車場、旅館等。並在徐匯、閘北、浦東、浙江嘉善和江蘇無錫等地投資建立了分市場。曹安路市場目前是農業部審定批準的全國鮮活農產品定點批發市場,多年被國家工商總局評定為全國農貿市場50強,中國商業聯合會和國家統計局評定為行業百強的第12位大型綜合農副產品批發交易市場。市場設施齊全、全程服務,24小時營業,建立自己的上海菜籃子網站(www.shclz.com.cn)與國內、國際專業供銷網站聯網,市場的農副產品行情每天在網上發布,其批發價格對上海乃至華東地區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有一定的指導意義。2003年曹安路市場完成農副產品年成交額28億元,其中蔬菜成交40萬噸,肉類成交9萬噸,糧油及其他類農副產品成交14萬噸。
上海曹安路市場相對於上海的其它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具有明顯的特色。首先是上海最大的精品蔬菜批發市場,日成交精品蔬菜1000多噸,其中反季節蔬菜和食用菌占較大的份額。浙江省的反季節蔬菜、竹筍、早熟毛豆、鮮食蠶豆、蕭山豇豆及蘿卜和各地的食用菌交易量都較大。第二是上海最大的鮮豬肉批發交易場所,日均批發鮮豬3000餘頭,占上海全市鮮豬肉交易量的1/6。第三,市場和客戶的經濟效益「雙贏」,由於市場貼近市區,買家大多是高擋賓館、飯店和單位團購,首先是要求質量好、品種新,價格高低的影響比較小,市場客戶追求蔬菜品種的名特優新奇,以實行利潤的最大化,因此經濟效益明顯。第四是開設「蔬菜幫銷」業務,為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本場對筍類等較高檔商品可根據客戶的要求實行幫銷、代銷,即由客戶負責商品的價格和交易,市場提供信息、司磅、結算等服務,協助客戶銷售。如對浙江金華的毛芋、諸暨的哺雞筍等浙江特色農產品都進行過幫銷。第五是交易形式簡單,主要是對手交易,即隨行就市自由成交。
上海江橋蔬菜批發市場是上海市重點規劃的三個綜合大型批發市場之一,佔地150畝,交易面積15000平方米,停車場面積20000平方米。地處上海市曹安公路1936號、312國道與上海外環線交界處,交通十分便捷,沒有進城通行證的限制。
上海江橋蔬菜批發市場自2002年8月14日從真如市場整體搬到江橋後,大宗蔬菜的成交量一路飆升,日成交蔬菜量2500噸左右,最高時每天可達3500噸,成為目前上海市大宗蔬菜批發總量最大的市場,從此確立了上海市蔬菜批發的龍頭地位。
上海江橋蔬菜市場在經營上具有非常明顯的特色。一是上海市大宗蔬菜批發量最大的批發市場。江橋市場是目前全市最大的一級蔬菜批發市場,全市的大部分蔬菜市場和農貿市場都到江橋蔬菜批發市場批發所需的蔬菜品種,同時也輻射到江蘇、浙江等鄰近的縣市的蔬菜經銷大戶。另外,大型超市、配送中心及單位團購也到江橋市場采購蔬菜。二是以經營客菜(外地蔬菜)為主,客菜量佔95%以上,所有交易蔬菜品種主要來自於浙江、福建、山東、安徽和江蘇等五個省。三是批發時段主要為夜市,每天晚上八時到次日凌晨二點是市場的交易高峰時期,同時實行24小時交易服務。四是某些高擋特色蔬菜的批發量也很大,如冬筍、竹筍的年批發量達15000多噸,蘑菇、香菇、百合、板栗等品種年批發量也均在3000噸以上,這些品種的批發量居上海市的前列。五是交易方式靈活。為方便各地和各層次客戶的需要,江橋市場現採用三種交易方式並用。即「代收款」:市場過磅、開票、收款;「對手交易」:市場過磅、開票、客戶自己收款;以及「一次性收費」:客戶自己過磅收款。隨著硬體設施的提升,市場正在開發電子結算卡交易先進的系統。同時,市場對於高擋特色蔬菜實行封閉式管理,電腦結算。從卸車、進倉、上磅、換票、結帳實行一條龍服務。六是收費優惠、服務齊全。目前市場只對賣方客戶優惠收取成交額的3%的服務費。在服務上,江橋市場樹立以「客戶為本」的經營理念,特設客戶服務中心,免費為客戶提供行情咨詢、錢物寄存、手機充電、服務投訴等便民服務,為客戶排憂解難。同時市場配備高素質的保安隊伍,確保市場交易環境良好和安全。
浙江農產品在江橋市場具有較高的地位。如臨安的早竹筍、蕭山的鮮食毛豆和全省各地的高山蔬菜幾乎佔領市場的全部交易份額;江山、平湖、富陽產的鮮蘑菇,金華、義烏、永康產的毛芋等品種,占市場交易量的80%左右;另外,松陽、慈溪的鮮食蠶豆,蓮都的長豇豆等品種也交易量很大。據江橋市場管理人員反映,浙江農產品與其它省市相比,具有很多明顯的特色,主要表現為質量優、品質好,安全性高,營銷積極活躍,領導重視,新品種多,這些都是佔領和擴大上海市場份額的優勢。
⑸ 中國農副產品年交易額多少
截止2013年底,全國共有農產品批發市場4476家,年成交總額37414.4億元,同比增長18.6%;年成交量78138.7萬噸,同比增長9.5%;市場總攤位數246.8萬個,同比增長11.7%,其中固定攤位170.7萬個,非固定攤位75.1萬個;總交易面積15268.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2.5%,其中交易廳棚面積9623.4萬平方米,露天交易面積5644.1萬平方米;經銷商共計213.9萬個,同比增長7.8%,從業人員646.4萬人,同比增長9.1%。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3年年交易額億元以上農產品批發市場為1759家。
⑹ 上海最大的食用農產品流通企業是什麼企業
海蔬菜(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傢具有50多年歷史的國有獨資企業,隸屬光明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蔬菜集團原主要經營蔬菜批發業務,目前已發展成為農產品批發市場投資、建議、運營與管理,以及蔬菜、水果、糧食、水產品、肉類、南北干貨、花卉等農產品批發業務為主,同時從事酒店、餐飲等經營管理的大型、跨行業、跨地區國有企業。
目前集團擁有全資子公司11家,控股子公司3家,經營管理著全市12個批發市場和6個標准化菜市場,初步形成了涵蓋大型批發市場、區域性批發市場和標准化菜市場的三級市場流通網路。集團2014年食用農產品批發交易量近500萬噸,其中蔬菜近300萬噸,食用農產品年批發交易總額近300億元,是上海最大的食用農產品流通企業。旗下包括:
上海市江橋批發市場、上海江楊農產品批發市場、上海江楊水產品批發市場,
以及中山、三林、雙季花藝等區域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及標准化菜市場。
此外,由上海蔬菜(集團)有限公司主辦、面向全國的農產品電子商務網站「
農批匯
www.nongpihui.com
前不久已正式上線運行,農批匯主要利用上海蔬菜集團旗下各大實體批發市場優勢進行農產品網上批發業務,同時藉助互聯網手段,實現農產品生產基地、農產品經銷商、農產品消費者之間信息的有效對接,爭取讓全國蔬菜農產品生產企業和農民「賣菜不難」,讓全國消費者「買菜無憂」。
⑺ 2014年農村電商網路零售交易額是多少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迅猛,網路交易規模翻番增長,初步估算,2014年全國農產品網路交易額超過1000億元,占農產品銷售額的3%。
⑻ 中國農產品進出口年度數據
2010年,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額為1219.6億美元,同比增長32.2%。其中,出口494.1億美元,同比增長24.8%;進口725.5億美元,同比增長37.7%。貿易逆差為231.4億美元,同比擴大76.5%。
12月,農產品進出口總額為144.3億美元,同比增長36.8%。其中,出口額為56.8億美元,同比增長26.9%;進口額為87.5億美元,同比增長44.1%。逆差為30.7億美元,同比擴大92.1%。
一、穀物
2010年,穀物出口124.3萬噸,同比下降9.3%;出口額6.9億美元,同比下降6.2%。進口570.8萬噸,同比增長81.2%;進口額15.3億美元,同比增長70.1%。穀物凈進口446.5萬噸。
稻米:出口62.2萬噸,同比下降20.8%;進口38.8萬噸,同比增長8.8%。
玉米:出口12.7萬噸,進口157.3萬噸。自10月份以來,玉米進口量持續回落,10-12月玉米進口量環比分別下降50.9%、68.8%和80.6%。
小麥:進口123.1萬噸,同比增長36.1%。
大麥:進口236.7萬噸,同比增長36.2%。
二、棉花
2010年,進口312.8萬噸,同比增長77.8%;進口額58.5億美元,同比增長1.6倍。
三、食糖
2010年,進口176.6萬噸,同比增長65.9%;進口額9.1億美元,同比增長1.4倍。出口9.4萬噸,同比增長47.7%;出口額0.6億美元,同比增長89.8%。
四、食用油籽、食用植物油
食用油籽:2010年,進口5704.6萬噸,同比增長23.1%;進口額265.3億美元,同比增長28.3%。出口87.7萬噸,同比下降19.9%;出口額11.8億美元,同比增長4.1%。逆差253.5億美元,同比擴大29.7%。
食用植物油:2010年,進口826.2萬噸,同比下降13.1%;進口額71.6億美元,同比增長7.4%。出口9.6萬噸,同比下降17.2%;出口額1.3億美元,同比下降17.4%。逆差70.3億美元,同比擴大8.0%。
餅粕:2010年,進口209.5萬噸,同比增長1.6倍;進口額5.2億美元,同比增長2.5倍。出口124.5萬噸,同比下降25.5%;出口額4.8億美元,同比下降22.8%。
五、蔬菜、水果
蔬菜:2010年,出口844.6萬噸,同比增長5.0%;出口額99.8億美元,同比增長45.2%。進口15.0萬噸,同比增長54.4%;進口額2.8億美元,同比增長54.6%。貿易順差97.0億美元,同比擴大45.0%。
水果:2010年,出口507.5萬噸,同比下降3.4%;出口額43.6億美元,同比增長13.6%。進口275.4萬噸,同比增長12.8%;進口額20.3億美元,同比增長23.0%。貿易順差23.3億美元,同比增長6.5%。
六、畜水產品
水產品:2010年,出口額138.3億美元,同比增長28.1%;進口額65.4億美元,同比增長24.2%;貿易順差72.9億美元,同比擴大31.8%。
畜產品:2010年,出口額47.5億美元,同比增長21.4%;進口額96.6億美元,同比增長46.3%;貿易逆差49.1億美元,同比擴大82.6%。
⑼ 農產品交易網上的成交量大嗎
還是比較大復的,而制且近年來農產品的網上交易愈來愈流行。
目前,我國部分省市已初嘗電商甜頭。湖南33個品牌農產品藉助「特色湖南」網上平台,4個月網上銷售額達400多萬元;上海的「菜管家」通過網上接受訂單,將上海及周邊區域的優質農產品配送到市民家中,預計今年銷售額將達1.5億元;壽光蔬菜產業集團正在實施線上線下同步推進、互為補充的營銷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