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黃金冶煉廠需不需要辦理危廢證
2017年12月22日環境保護部辦公廳提出「關於徵求《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環辦土壤函[2017]2001號),徵求意見截止時間為2018年1月25日。此次關於「第三十九條以下危險廢物利用或者處置活動免於領取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五條內容進行舉例說明,希望對企業在危廢處置上有所啟發:
(一)產生危險廢物的單位在其廠區(場所)內,自行或者委託第三方專業機構對本單位產生的危險廢物進行利用或者處置。
案例:
A公司產生危險廢物廢硫酸,目前在廠區內建設廢酸中和設施,對廢硫酸自行處置,A公司免於領取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
B公司產生的廢液為危險廢物,該廢液可通過本公司自建的焚燒爐處置或委託第三方專業機構在B公司廠內建設焚燒裝置(裝置所有權屬於B公司)專門處理該股廢液,B公司免於領取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
(二)在同一省級行政區內,同一母公司或集團公司所屬的子公司之間使用共享設施,對各子公司產生的危險廢物進行利用或者處置。
案例:
C集團公司下有C1、C2……公司(位於同一省級行政區域內),C、C1、C2……公司可共享危險廢物處置裝置,均免於領取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
(三)僅將位於同一工業園區內的特定企業產生的特定種類的危險廢物作為生產原料進行定向利用。
案例:
D1公司與D2公司位於同一工業園區內,D1公司產生的危險廢物廢酸,D2公司生產原料中可利用此特定廢酸,D2公司定向接收D1公司的該股廢酸,D2公司免於領取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
(四)以技術研發、驗證為目的對危險廢物進行利用或者處置。
案例:
E公司為危險廢物利用或者處置技術研發機構,需要搜集相應的危險廢物進行研究,尋找其最佳處置或者利用方法,E公司免於領取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
(五)根據《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可以實行豁免管理的危險廢物經營活動。
對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16年版)屬於豁免管理清單內的廢物,可不按危險廢物管理。
前款所述免於領取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具體范圍和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規定(原文)。
以上免於領取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情況,需要待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出台相關細則後,方可實施。
Ⅱ 黃金冶煉廠如何在巨大的風險下求生存
目前,黃金冶煉企業普遍虧損,一方面受到國際黃金價格波動影響,另一方面冶煉企業飽和導致原料市場競爭激烈。原料采購價格居高不下,企業利潤空間太小。
企業面臨的主要風險就是黃金價格波動。目前,普遍採用即購即銷策略。除公司安全貯備外,當天采購多少,出售多少,從而規避黃金價格劇烈波動產生的風險。
但是,即使採取即購即銷,只是規避了價格波動的風險。
從行業來看,黃金冶煉企業只能通過賺取加工費來實現盈利。而激烈的原料市場競爭已經將利潤空間壓縮的很低。很多管理、技術中下水平的企業,將無法實現盈利。
而原料市場目前活躍著大批的中間商,原料加工的利潤大部分被中間商拿走。
面對這種情況,企業應該一方面,要提高直接從礦山采購的原料比例。另一方面要積極爭取和礦山企業進行戰略合作,或者上下游企業合並,降低采購的中間環節。最理想狀態,黃金冶煉企業集體形成戰略聯盟,拒絕從中間商采購原料,以保證企業利潤空間。
從企業自身來看,原料市場優質原料采購困難,但是難處理金精粉這一細分市場,原料價格實惠,且有足夠的利潤空間。所以企業應該加大難處理金精粉的技術、資金、人員投入,處理好難處理金精粉,將會使企業在行業中鶴立雞群。
Ⅲ 金的冶煉方法
分為火法冶煉、濕法提取或電化學沉積。
1、火法冶煉
又稱為乾式冶金,把礦石和必要的添加物一起在爐中加熱至高溫,熔化為液體,生成所需的化學反應,從而分離出粗金屬,然後再將粗金屬精煉。
2、濕式冶金
濕法冶金這種冶金過程是用酸、鹼、鹽類的水溶液,以化學方法從礦石中提取所需金屬組分,然後用水溶液電解等各種方法製取金屬。
3、化學反應
利用某種溶劑,藉助化學反應(包括氧化、還原、中和、水解及絡合等反應),對原料中的金屬進行提取和分離的冶金過程。
當礦石含有天然金時,金會以粒狀或微觀粒子狀態藏在岩石中,通常會與石英或如黃鐵礦的硫化物礦脈同時出現。以上情況稱為脈狀礦床(Lode)、或是岩脈金。
天然金亦會以葉片、粒狀或大型金塊的形式出現,它們由岩石中侵蝕出來,最後形成沖積礦床的沙礫,稱為砂礦,或是沖積金。
沖積金一定會比脈狀礦床的表面含有較豐富的金,因為在岩石中的金的鄰近礦物氧化後,再經過風化作用、清洗後流入河流與溪流,在那裡透過水作收集及結合再形成金塊。
金亦有時會以與其他元素,特別是碲形成化合物的形式出現。
例子有針狀碲金礦(calaverite)、針碲金銀礦(sylvanite)、葉碲礦(nagyagite)、碲金銀礦(petzite)及白碲金銀礦(krennerite)。金亦有極少機會與水銀以汞齊形成出現,另外亦會以一個低濃度在海水出現。
Ⅳ 我國有多少家黃金冶煉廠
不知抄道你想問的是只冶煉黃金襲的企業還是有黃金冶煉業務的企業?
目前國內從事黃金冶煉的企業非常多,除了原有的一些金礦如福建紫金礦業、山東招遠黃金公司等,還有大量有色重金屬冶煉企業,基本上都會生產一些黃金。因此,具體企業數量只有工信部或國家統計局掌握。你也可以通過相關統計數據取得一定時間內的企業數量。
Ⅳ 黃金冶煉廠 熔煉分廠 對身體有害嗎
有。黃金冶煉中要用到很多強酸或強鹼等化工原料。它們在高溫下會蒸發成小液滴,被你呼吸進去。而且你的皮膚也會接觸到有毒物質。
Ⅵ 紫金礦業集團黃金冶煉有限公司怎麼樣
紫金礦業集團來黃金冶煉有限公司是2016-01-08在福源建省龍岩市上杭縣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上杭縣臨城鎮琴崗路19號。
紫金礦業集團黃金冶煉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50823MA345FNR1W,企業法人林宇,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紫金礦業集團黃金冶煉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紫金礦業集團黃金冶煉有限公司對外投資1家公司,具有1處分支機構。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紫金礦業集團黃金冶煉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Ⅶ 江西鷹潭有什麼煉銅廠
江西貴溪冶煉廠,中央直轄的。貴溪以前是鷹潭的一個縣,後來改市了,最近與鷹潭鬧翻臉了,因為他要獨立,鷹潭要著手接管冶煉廠及龍虎山等,貴溪不讓……。(本人就是貴溪人)
Ⅷ 冶煉黃金的方法
你好,, 古人除了淘金沙,就是以燔火爆石的辦法采煉黃金。用燃燒的木頭燒礦石,再潑以冷水,礦石熱脹冷縮爆裂破碎。採金者再將其研磨成粉,以水用碗篩淘。這種淘金方法是古代人採金的主要方法,今天早已絕跡。20世紀初,曾有人在山上發現一些古老礦洞,發現洞中岩石上仍殘留有灼燒的痕跡,洞底殘存木炭、木錘、鐵鑿和泥碗、陶碗等遺物。
繼火燒水潑煉金術之後,人們又發明了土法煉金。人在井下開采出金礦石以後,把礦石放進筐里,像打水一樣用轆轤把筐提出來。然後再用錘子把礦石砸成小塊,放在石磨上磨,磨成玉米面那樣粗細的粉,再用水進行拉溜,讓金砂沉到水底,再用火燒進行煉金。
現代黃金生產過程全部採用機械化、電腦控制,自動化生產。根據地質隊用鑽打出的礦石岩芯,化驗出黃金在底下哪一層、多少米,然後開采。現在開採用的是提升井架,把地下幾百米深的礦石提出來。然後用礦車將礦石送到選礦車間,用破碎機進行一級一級的破碎。破成小石子的礦石再經過皮帶走廊送到圓錐磨和球磨機,磨到玉米面那樣的粗細,進入攪拌槽,加入黃葯和浮選油到浮選機進行浮選。這種方法和過去依靠黃金的比重的土法煉金不同,黃葯、浮選油和黃金發生反應,形成氣泡,含金的金屬附著在氣泡上面,將氣泡刮出來進行乾燥,就形成金精礦。金精礦的品位比較高,一噸含三四十克黃金。然後把金精礦送到球磨機再磨,通過進出槽進行最後的冶煉,分別提取金、銀、銅各種金屬。
1、黃金礦山金的就地冶煉
70年代以前,黃金生產處於初步發展階段,除少數礦山開始採用氰化法提金工藝外,礦山就地產金主要是從砂礦重選所得的自然金和精礦的冶煉,以及混汞法提金工藝產出的汞膏為原料就地冶煉,就地產金量僅占總產量的30%,70%的金依靠有色冶煉廠回收。
1970年以後,黃金生產逐步發展,氰化法提金工藝日益廣泛地應用,礦山就地產金量日漸增多,1985年礦山成品金的產量已佔全國黃金產量的70%,選廠產出的精礦產品大部分就地氰化冶煉產出成品金。
礦山就地冶煉多數採用傳統的坩堝法熔煉,因生產工藝和處理物料性質不同,所產合質金的含金量也不一樣,直接交售銀行因含金量不高或含銀不計價等原因,有的礦山為提高質量和經濟效益採取了化學法除雜再次熔煉或電解法進行金銀分離精煉。焦家金礦曾於1984年試驗採用水冶新工藝,將氰化金泥經電氯化除去賤金屬(用水溶液氯化法提金和氨浸法提銀)獲得含金品位99.9%成品金和含銀99.9%的銀錠,金泥中的銅、鉛也同時回收(用濕法處理金泥有被推廣的趨勢)。招遠金礦成功地研製出一種Φ1.5×1.8m的轉爐熔煉金泥,取代了過去的坩堝熔煉,降低了成本,改善了勞動條件。這一方法在一些黃金礦山得到推廣應用,效果較好。
2、有色冶煉廠伴生金的回收
在黃金生產中,多金屬礦石伴生金的回收佔有相當的地位。金和銅、鉛等有色金屬一道被選入精礦中,在銅、鉛冶煉中,金、銀得到回收。為增產黃金,全國一些有色冶煉廠先後建起貴金屬綜合回收車間,伴生金的產量,佔全國伴生金總產量的90%以上,是我國黃金生產的一支重要力量。這些企業伴生金的回收系基於在銅鉛冶煉過程中,金銀富集在粗銅和粗鉛內,電解精煉粗銅和粗鉛時,金銀沉積於電解陽極泥中,因此,從陽極泥中提取金銀是回收伴生金銀的主要途徑。
Ⅸ 黃金冶煉工作很難找,技術含量高,礦源,資金等,非常吃苦,本人因從事黃金治煉多年,由於身體資金,家庭
黃金沒有,鉛銅鋅有
Ⅹ 黃金是怎樣冶煉出來的
黃金是人們最喜愛的金屬。但很多人不知道,黃金在科學史上曾起到過重要的作用。
在自然界中,黃金通常呈單質狀態存在,是人們最早認識的物質之一。它常與河沙混合在一起,或與岩石摻雜成塊狀。在世界各地都曾發現過金沙和天然金塊,其中19世紀在澳大利亞發現的最大天然金塊達214kg。
早在遠古時代,人們就用黃金來製作裝飾品,後來又作為貨幣使用。至今,世界各國銀行仍將黃金儲備作為發行貨幣的基準之一,仍有許多人習慣將黃金看做是財富的象徵,以佩戴黃金製成的首飾為榮。
由於黃金珍貴而稀少,古代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有很多人希望通過某種方法,利用廉價金屬製成黃金,由此發展成為一門獨特的知識——煉金術。例如古希臘的煉金術士先把錫、鉛、銅、鐵等按一定比例熔合成黑色合金,在其中加入水銀、砷或銻,使其變成白銀色,然後再加入少量黃金「酵母」,並用硫黃水等「染媒劑」進行處理,最後合金呈現出金黃色,似乎就真的變成「黃金」了。
這是科學史上最令人驚嘆的一幕。從公元前15世紀起直到公元17世紀大約3000多年間,無數煉金術士在自己家裡或深山老林的煙熏火燎中,做了大量化學實驗,為後人留下很多描述自然界各種物質特性的書籍。許多西方早期科學家包括牛頓在內,都是煉金術的忠實信奉者。
雖然最終沒有煉出黃金,但煉金術的方法後來應用到制葯和冶金方面,逐漸演變成西方近代化學。英語中「化學」(Chemistry)一詞就來自於「煉金術」(alchemy),而「化學家」一詞本來的含義則是葯劑師,因為早期並沒有化學家這個專門職業,都是由葯劑師兼任的。
通過煉金術,人們逐漸形成了有關元素與化合物的概念,不僅發現了磷、砷等以前不知道的元素,而且製造出許多自然界原本沒有的化合物,包括硝酸、鹽酸和硫酸等。它們比以前人們所用醋酸的酸性要強得多,不需要高溫及長時間的等待就可以把物質分解。人們逐漸明白了哪些東西可以分解成更簡單的物質,哪些則不可以。到18世紀,以往人們一直以為是元素的空氣被分離成氧和氮,水被分解成氫和氧,石灰石則被分解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在這一過程中,人們認識了越來越多的元素,最終建立起科學的元素學說和原子論。
直到20世紀人們才真正了解,黃金與其他元素一樣,都是由電子和原子核組成的,它們之間的差別是原子核內的質子和中子數目不同。現代科學家利用高速粒子轟擊原子核,可以導致原子核發生嬗變,完全有可能用其他物質人工製造出黃金,實現古代煉金術士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