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元為什麼成為世界貨幣
作者:內牛滿面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2507243/answer/2159025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在美元成為全球結算貨幣之前,有過葡萄牙銀幣、西班牙銀幣、荷蘭盾、英鎊,這些貨幣走上歷史舞台都是依靠本國在國際貿易中統治性地位維持的,當然也就隨著各自國家實力的衰微而讓位於後來者。在硬通貨時代,國家貿易實力對本國貨幣地位的作用是輔助性的,首要的是這種貨幣,比如西班牙銀元,的確是真金白銀,而且貿易的參與者相信西班牙商人或者西班牙鑄幣的信用——不會缺斤少兩,貿易實力只是一個把這種貨幣送到世界各個地區的手段,和今天各種電商網站強調的渠道實力相似——大家賣得東西一樣,我發貨能力好當然就搶占的市場份額。但是到了紙幣時代,形勢就大變樣了,大英帝國再牛、渠道再廣,英鎊紙幣拿到天朝,不好意思,境內流通不起來。這樣一來,作為貿易中收錢的一方要考慮的問題就變成了「既然國內花不掉,我拿著這些紙能不能去別的地方順利買到我想要的東西?」彼時英帝國雄冠全球,你拿著他家的胖子想購買全球最先進的機械、技術甚至教育,你來買沒問題,你想買木材、礦石、黃金,沒問題,產這些的殖民地都是我的,而且是全世界都想買,這樣英鎊自然就成了大家都歡迎的貨幣。
二次大戰之前,此前近二百年通過第一次工業革命奮斗到世界老大地位的大英帝國面對一戰沒打死反而更來勁的德國束手無策,二戰打下來帝國榮光基本成了過眼煙雲。打掃戰場的階段,美國人叫大家開會,提出新世界新秩序,曾經一戰結束開會大家規定的是全球海軍艦船噸位分配,但是美國人明白,軍事實力分配已經基本確定了,美蘇兩極,日後更加重要的是貿易地位的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營運而生。布雷頓森林體系核心內容是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世界其他貨幣與美元掛鉤,僅限定於上下1%的波動。這意味著為了維持這種穩定的貨幣價值體系,美國需要儲備大量黃金支持自己的承諾,而世界各國要持有龐大數量的美元來為自己的貨幣價值背書。當然這一切不是憑空產生的,這是以美國在二戰中表現出得超級強大的軍事、工業和商業實力作為基礎的,最根本的就是,美國是世界上唯一沒有被打爛的工業化大國,而且明顯會成為超級大國,大家都想也都必須從美國那買東西, 和美國交換、借貸,OK,請使用美元。
由此,美國向世界各地輸送了大量的美元,這些當然不是免費的,你得把你的黃金存在我這里,等於是給各國開了個黃金存款單,而這種單據流通性極強,自然就成為了交易的媒介。然而黃金畢竟是一種礦產,面對戰後飛速發展的全球經濟,其開采能力無論如何是追不上貿易規模的膨脹速度。另一方面,逐漸從戰爭廢墟上恢復起來的歐洲國家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相應的其貨幣的總價值也應該提升,這意味著更多的美元儲備,也就是對美國更多的貿易順差。這樣一來,美國自身如前面所說不能從地下憑空挖出來那麼多黃金,同時卻對各國有著日益龐大的貿易逆差,美元必然是無法保持堅挺的。一個價值不穩定的貨幣,一個價值隨時在下降的貨幣如何成為全球貿易貨幣呢?這就是著名的特里芬難題。像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的金匠一樣,美國這個黃金保管人終於還是開出了沒有黃金支持的票據,還是那張」35美元等於1盎司黃金「的美元。一天兩天沒有太大的影響,日子久了地球上的美元越來越多,購買力明顯下降,那些在美國存黃金的國家不幹了,要求行使黃金購買權,用手中虛弱的美元購買堅挺的黃金,隨著黃金流出美國,每個人都明白——美元越來越不值錢了,美元的信用正在喪失。
1971年,尼克松實行「新經濟政策」,38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這使得名義上世界各國持有的美元瞬間貶值近8% (之所以說「名義」是因為市場其實一直對於美元的價值有合乎事實的估計,貶值並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由此,布雷頓森林體系名存實亡。與此同時,根據史密森協定,各國開始調升本國貨幣兌美元的匯率,但是這一切都不能解決特利森難題,終於在黃金官價從38美元上調到42.22美元進而上調至44美元,而事實上黃金價格早已超過70美元每盎司時,布雷頓森林體系宣告終結,各國貨幣放棄了與美元的固定匯率。
如果回到最根本的因素上,美元這次貨幣危機原因在於美國生產的東西(天然以美元定價)不再能支持美元地位。如果希望保持美元的地位不發生徹底的崩盤,那麼美國人得趕緊給美元找個新靠山。全世界都需要什麼呢?不是用美元標價的美國夢,是石油。
70年代全球經濟最大的事情是一波一波的石油危機,產油國聯合起來組成的歐佩克組織抬高石油價格,用一桶桶原油換走全世界的產品,更重要的是換走了大量的美元,各國經濟發陷入了無米可炊的窘境。但是同時,這些財大氣粗的國家也等於把自己的身家押在了美國身上,用賣石油賺來得美元購買了大量的美國資產,如果美國經濟出問題、美元出問題,自己的真金白銀也難逃厄運。所以經過長時間、多種嘗試的博弈之後(此時美元購買力已經大幅削弱,產油國嘗到了丁家貨幣不穩定的痛苦),沙特和美國達成了協議,用美元計價賣石油,沙特有權利以優惠價購買美國國債,提高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投票權重。這樣沙特用石油托住美國債券,間接的托住美元,也托住了自己在美國的資產。這也基本解釋了今天,為什麼中國和日本要持有如此巨大規模的美國債券,因為日本和中國都先後向全世界賣出了金額巨大的產品,這些產品絕大多數以美元計價,兩國不能拿錢抽走了事,因為那不是天然擁有價值的黃金(個人認為黃金的這種性質在13年的金價暴跌中也受到了相當的質疑),而是以美國實力背書的紙幣。
美元的全球貨幣地位同以往任何一種貿易貨幣的地位一樣,根本上來自於人們需要並且相信可以用這種貨幣購買自己想要的產品,從阿拉伯的香料,中國的絲綢、瓷器,到一桶桶的原油。「信用」這個在金融課本里最撲朔迷離也最有魅力的詞彙是這一切的根源。
2. 央行數字貨幣是以黃金作背書嗎
不是的,中國沒有這么多的黃金。是以國家主權信用作為背書的。
3. 戴高樂從美國拿回黃金了嗎
上世紀40年代,自1938年至1949年間,美國的黃金儲備從13000噸增加到21800噸,佔全球黃金版儲備的70%。
再那權之後就是布雷頓森林體系,就是美元由黃金背書。當時的紐約聯儲是金融監管方,運用黃金的買入和賣出來創建黃金總庫,包括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比利時、荷蘭和瑞士等西方7國央行都參與其中。
這些參與黃金總庫的國家從美國的黃金儲備中獲得黃金售出的補償,而其利潤分成則為一半一半。到1959年,單單法國就因為參與黃金總庫而損失了30億美元。
到1965年,戴高樂要求美國將15億美元換產黃金,美國對此不得不同意,2年內美國的黃金儲備就減少了3000噸。
之後德國和其它一些國家也做出了同樣的要求,到1970年,美國的黃金儲備減少了超過一半,剩下9838.2噸。在那之後,美國就再也沒能力用黃金為現金背書了,再之後就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
4. 為什麼美元成為世界流通貨幣
美元能成為世界流通的貨幣,這一切不是憑空產生的,這是以美國在二戰中表現出得超級強大的軍事、工業和商業實力作為基礎的。
最根本的就是,美國是世界上唯一沒有被打爛的工業化大國,而且明顯會成為超級大國,大家都想也都必須從美國那買東西。和美國交換、借貸,OK,請使用美元。二次大戰之前,此前近二百年通過第一次工業革命奮斗到世界老大地位的大英帝國面對一戰沒打死反而更來勁的德國束手無策;
二戰打下來帝國榮光基本成了過眼煙雲。打掃戰場的階段,美國人叫大家開會,提出新世界新秩序,曾經一戰結束開會大家規定的是全球海軍艦船噸位分配,但是美國人明白,軍事實力分配已經基本確定了,美蘇兩極,日後更加重要的是貿易地位的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營運而生;
布雷頓森林體系核心內容是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世界其他貨幣與美元掛鉤,僅限定於上下1%的波動。這意味著為了維持這種穩定的貨幣價值體系,美國需要儲備大量黃金支持自己的承諾,而世界各國要持有龐大數量的美元來為自己的貨幣價值背書。
(4)黃金成為美元背書擴展閱讀:
在美元成為全球結算貨幣之前,有過葡萄牙銀幣、西班牙銀幣、荷蘭盾、英鎊,這些貨幣走上歷史舞台都是依靠本國在國際貿易中統治性地位維持的,當然也就隨著各自國家實力的衰微而讓位於後來者。
在硬通貨時代,國家貿易實力對本國貨幣地位的作用是輔助性的,首要的是這種貨幣,比如西班牙銀元,的確是真金白銀,而且貿易的參與者相信西班牙商人或者西班牙鑄幣的信用——不會缺斤少兩,貿易實力只是一個把這種貨幣送到世界各個地區的手段;
和今天各種電商網站強調的渠道實力相似大家賣得東西一樣,我發貨能力好當然就搶占的市場份額。但是到了紙幣時代,形勢就大變樣了,大英帝國再牛、渠道再廣,英鎊紙幣拿到天朝,不好意思,境內流通不起來。
這樣一來,作為貿易中收錢的一方要考慮的問題就變成了「既然國內花不掉,我拿著這些紙能不能去別的地方順利買到我想要的東西?」彼時英帝國雄冠全球,你拿著他家的胖子想購買全球最先進的機械、技術甚至教育;
你來買沒問題,你想買木材、礦石、黃金,沒問題,產這些的殖民地都是我的,而且是全世界都想買,這樣英鎊自然就成了大家都歡迎的貨幣。
5. 為何世界上很多國家都要把黃金儲存在美國呢
美國有著世界上最大的金庫,黃金放在美國很方便,可以立刻變成美元。還有就是美國經濟強大,對其他的國家來說,美國給足了安全感。這不正像是我們有了錢也不會放自己家床下二十找個銀行存起來,因為放在銀行不會被偷。相對來說更加安全。
至於美國會不會賴著不還這一點大家可以放心,美國如此一個強國,是萬萬不會因為這點小錢而賠上自己的信譽的。
6. 黃金為什麼會成為歷史上的硬通貨,難道就因為它便於
一方面是數量少,化學性能穩定。另一方面黃金雖然在國際法律上已經不是貨幣,但黃金至今還是比任何國家貨幣更具有內在價值的硬通貨,是比任何儲備貨幣更安全的具有儲備功能的實際「貨幣」。
首先:黃金與人類社會生活結合以後,與經濟產生了極大的關系,即黃金具有了難以解除的經濟屬性。隨著幾千年的黃金與其他物品的交換越來越多,黃金的萬古不腐亘古不變的特有屬性得到更多人們的廣泛重視。黃金逐漸成為人類用於衡量其他商品的經濟價值尺度的一個恆定物。
其次;黃金具有的天然貨幣的屬性。在漫長的歷史歲月的考驗中,在化學與物理科學還不怎麼發達的古代,人們憑著在長久的社會實踐中,得到的最樸素的感性知識,極為深刻地認識到了黃金自然本質、恆定不變的自然品質,及其可以利用的社會價值——用黃金做貨幣。
黃金變成貨幣後,或者在古代還沒有貨幣之前,黃金作為一種衡量所有貨物資產、物物交換的經濟價值的恆定物,具有了貨幣的功能的社會職責之後,擁有多少黃金,就表明擁有者擁有多少財富。黃金的恆定性和稀缺性,就是人們至今無法改變黃金貨幣功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如果黃金像一般的泥土一樣地變化無常或者到處都是,那麼,黃金就不可能值錢,也就不可能成為貨幣。當黃金成為貨幣之後,黃金的經濟屬性地位就再一次得到升華,黃金的社會地位也隨之再次得到提升,至今無法改變。
再者;任何國家的紙幣的生命,無論從歷史上看,還是從目前各國金融貨幣發行情況去看,長期都具有不可預測性。即使曾經是超級大國的蘇聯盧布原來也是極其堅挺,一夜之間也會變成廢紙。尤其很多國家發行貨幣的紙幣上的票面數字和發行量,太容易被人隨意操控。並且,像現在國際金融貨幣體系中最大的國際儲備貨幣的美元,其貨幣的發行量也太隨意,美國人想發行多少,就可以隨心所欲地發行多少,這就更增加了黃金的權威性。黃金不僅不可能無限生產出來,而且,無論世界變化天翻地覆,無論自然變化海枯石爛,不管放在哪裡,永遠不會變色變性。
第四,有些國家和地區的貨幣雖然是國際貨幣,但在很多國家不能通用,也不能兌換其國家的貨幣。即使現在世界金融貨幣體系中占據霸主地位的美元,在很多國家也不能通用,不能兌換。但黃金卻可以在世界各國換成當地國家的貨幣,黃金投資分析師張堯浠;有的國家不允許黃金自由買賣和兌換,但在民間,黃金與當地貨幣的兌換,依然暢通無阻。即使官方不允許,民間依然認可黃金的價值。在很多國家,普通民眾對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瑞士法郎之類的國際貨幣完全無知,但他們對黃金的價值還是絕對認可。
人們可以在全球各國各地,或把黃金換成國際貨幣或換成當地貨幣,去購買當地商品或國際商品,去購買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黃金仍然是世界上最普遍公認的硬通貨。
第五,在當今的世界,一百九十多個主權國家中,有超過一百八十多個國家的貨幣,在國際上沒有地位。這些國家中絕大多數的貨幣,拿到國際金融市場中,甚至不被認可。但在這些國家的貨幣不被認可的情況下,這些國家和民眾拿出黃金到國際金融市場中,一定還是被市場認可的。
幾千年來的歷史昭示著未來,在可預見的將來的數百年之內,黃金還必將擔當在全球各國可以兌現的「國際貨幣」的職能,可以具有兌換世界各國貨幣的特殊功能。因此,我稱黃金為「貨幣之王」。而且,黃金的貨幣之王的地位現在難以動搖。
第六,黃金現在還是重要的金融工具,具有在國際金融市場抵押融資的功能。任何國家、團體、個人和企業,如果擁有黃金,都可以用黃金抵押融資。如果一個人或一家企業,需要融資,手中握有的黃金,是比較容易獲得融資的工具。因為黃金價格,比較容易被銀行、信貸公司、抵押公司等各類金融公司認可。其他的商品,如房產、地產、字畫、珠寶、玉器……之類,雖然有一定的價值,並且,有一定的市場,但由於國與國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城市與城市之間的千差萬別,它們的價格評估難度較高。黃金不僅具有投資收藏功能,在資金拆解市場中,還具有容易抵押融資的金融工具的功能。
第七,世界各國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至今依然把黃金儲備作為重要的儲備貨幣之一,在客觀上,為世界投資者做了投資黃金的示範作用,對黃金硬通貨起到背書的作用。說明黃金並沒有隨著《牙買加協定》的生效而完全喪失的貨幣地位和貨幣的作用。誰能說各國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籌備黃金,是一種迷信行為?
第八,各國民眾對黃金的大量儲備和年年遞增的購買力,與各國央行對黃金儲備購買力的增長形成的共同效應,使黃金至今仍是全世界比任何貨幣更認可的硬通貨。亞洲民眾對黃金具有天然的信任感,民眾對黃金的追求和民間儲備量以及購買力,遠遠大於各國政府的國家性質的黃金儲備量和購買力。從1971年至今,四十多年的黃金大牛市歷史表明,在黃金還沒有完全失去貨幣的衡量功能,沒有失去與商品交換的等價功能和增值保值功能的情況下,人們寧可相信黃金,也不信任濫發的白條美元。
黃金雖然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從法律上廢除了貨幣的地位,但黃金的貨幣之王地位的依然客觀存在,它仍舊是世界各國民眾和各國政府值得信賴的硬通貨
7. 即使有1萬噸黃金仍難為貨幣背書 中國囤金到底為什麼
防止金融危機,通貨膨脹等等緊急的經濟情況。家裡錢多了,人說話才硬氣,國家是印錢的,它不缺錢,黃金才是硬道理 。黃金儲備的具體有多少作用?
黃金儲備.指一國貨幣當局持有的.用以平衡國際收支.維持或影響匯率水平.作為金融資產持有的黃金.它在穩定國民經濟.抑制通貨膨脹.提高國際資信等方面有著特殊作用.黃金儲備的管理意義在於實現黃金儲備最大可能的流動性和收益性.作為國際儲備的主要形式之一.黃金儲備在流動性上有其自身存在局限性.因此應考慮其適度規模的問題.
正確理解黃金儲備的概念的意義在於:一是有利於確定合理的黃金儲備規模,二是可以避免與商業銀行日常營運的黃金資產混為一談.有利於銀行業務的正常運行,三是有利於實行黃金管制國家的中央銀行正確制定黃金管理政策.促進本國黃金產業及相關行業的健康發展.
黃金儲備量作為國際儲備的一個部分只是是衡量國家財富的一個方面.黃金儲備量高則抵禦國際投資基金沖擊的能力加強.有助於彌補國際收支赤字.有助於維持一國的經濟穩定.不過過高的黃金儲備量會導致央行的持有成本增加.因為黃金儲備的收益率從長期來看基本為零.而且在金本位制度解體以後黃金儲備的重要性已大大降低.目前中國的黃金儲備量約為600噸.就是6億克.平均每人0.5克不到.國家發行的紙幣數肯定不止這么多.
作用是:從貨幣銀行學角度講.調控市場上總的貨幣供應量.
確定黃金儲備規模的參考因素:
1. 國際收支狀況
2. 外債水平
3. 外匯儲備水平
運用黃金儲備的形式主要分為:直接營運.間接周轉.資產組合.
1.直接營運--一國貨幣當局利用國際金融市場的各種契機.採用各種營運手段.直接參與黃金市場的交易活動.
2.間接周轉--一國貨幣當局通過制售金幣.開展黃金租賃.辦理黃金借貸等業務.間接地實現黃金儲備增值.保值的目的.
3.資產組合--將一定的黃金儲備按照流動性.收益性的原則.及時轉換成收益性高.流動性比較強的外匯儲備.並根據市場匯率的變動情況.再進行適當調整.
我國對黃金儲備的運用主要有兩種形式:
(一)通過國際黃金市場.採取現貨.期貨以及選擇權等交易方式.提高黃金儲備營運的收益率.
(二)通過發行.經銷各種金幣.實現庫存黃金的增值.
儲備黃金的目的
各國為何要儲備黃金?
各國要儲備黃金是由其黃金貨幣商品屬性決定的.由於黃金的優良特性.歷史上黃金充當貨幣的職能.如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儲藏手段.支付手段和歷史貨幣.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黃金已退出流通領域.20世紀70年代布雷森體系瓦解.黃金與美元脫鉤.黃金的貨幣職能也有所減弱.但仍保持一定的貨幣職能.目前許多國家.包括西方主要國家國際儲備中.黃金仍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黃金是最可靠的保值手段.本身具有價值.故購買力相對穩定.在通貨膨脹的環境下.金價同步上漲.另一方面.在通貨緊縮時.金價不會下跌.因為歷史上每逢政治和金融局勢的動盪就出現搶購黃金的浪潮.
黃金儲備完全屬於國家自主的權力之內.一國擁有黃金可以自主控制不受外來干預.
黃金相對紙幣.具有相對的內在穩定性.而紙幣則受發行國家或金融機構的信用和償付能力的影響.債權過處於被動地位.不如黃金可靠.
黃金作為各國儲備.作用不容忽視.當今各國換金儲備總量以達三萬兩千噸左右.
黃金儲備的現實作用
為什麼各國要把黃金儲備搞這樣大呢?
1.儲備多元化.
在任何資產組合中.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都不是很明智的做法.金價固然會波動.但但儲備中的貨幣匯率與利率同樣回波動.儲備多元化通常比單一儲備的作法有更穩定的投資回報.所以我們個人的投資也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2.黃金儲備作為一國的經濟保障.在一國的經濟中發揮著及其重要的作用.對穩定國有經濟.保持幣值穩定有重要的積極作用.且黃金是一項獨特的資產.它不受任何國家的貨幣政策和財政的直接影響.因此.當國家發生通貨膨脹時.黃金不會貶值.因此也不會存在風險.所以家中存點黃金就不怕發生通貨膨脹.
3.物質保障.
過去許多國家實行了外匯管制.更有甚者.凍結全部外匯資產.這些措施往往對由外國證券構成的儲備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而當儲備中合理持有黃金時.這樣的影響就會減弱了.儲備的作用是以備急用.所以完全的流動性是至關重要的.這是無庸置疑的.黃金恰恰具有該特性.
4.黃金扮演著[戰爭基金"的角色.
在緊急狀態下.各國都可能會需要流動資源.黃金具有流動性.是各國普遍接受的手段.另外.黃金可以抵押.
5.黃金儲備的發展可以作為各國實力的標志.
目前世界黃金總儲量為37.650噸約為世界黃金年產量的13倍.其中1000噸以上的國家和組織有:美國.德國.法國.義大利.瑞士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上述國家中以美國儲備最多為8136.9噸.百噸以上的國家地區有32個.不足10噸47個.我國的黃金儲備已達 600噸.從上述的數字看.實力強大的國家其黃金儲備也多.這說明黃金仍是各國綜合實力的標志.因此.黃金儲備仍為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所重視.所以.作為我們個人.一個國家都想多儲備黃金為何我們個人不存?如果不存點今到時有事不能應急.
6.國家存金是為了戰略儲備.
黃金是國家戰略儲備的主體.是不容忽視的.例如美國的戰備儲備黃金佔65.5%.荷蘭45.5%.法國41.9%義大利45.9%.瑞士39.9%.巴基斯坦32.6%.哈薩克 22.2%.辛巴威39.9%.所以說中國有句話叫[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7.因黃金不易毀損.也不像紙幣一樣易貶值.
因此一國政府持有黃金會增長公眾的信心.一些國家明確認可黃金對本國貨幣有強有力的支持作用.另外.黃金儲備有利於提高清償能力.各國官方的黃金儲備主要作用是作為國際支付的准備金.一國黃金儲備的多少與其外債償付能力有密切關系.一國儲備中若有黃金.評級機構也會對其開綠燈.因此.黃金儲備有利於提高一國的資信度.一個國家如此.一個單位也如此.大家知道的[同人堂"店中始終有100兩黃金.增強了信用度.如你家中也存有100兩黃金那你的信用度肯定很高.
8.持有黃金可視為一項保險費.
如遇到一些突發事件時.隨時保障支付責務.總而言之.國家持有黃金好處多.那我們每個家庭也應像國家一樣.要想保持穩定.也應存點黃金.
3.中國的黃金儲備點的比例是不是太少了?
黃金問題專家.上海源復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首席戰略分析師劉濤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增加中國黃金儲備是非常必要的.目前由於人民幣前不久的匯率改革為參考一籃子貨幣之後.這個一籃子貨幣體系中到底有沒有黃金還值得關注.當前國際政治經濟局勢動盪.恐怖襲擊不斷發生.中東局勢時有不穩.美元對主要貨幣的劇烈波動等一系列因素下.不管匯率機制如何改革.相應增加外匯儲備都是很必要的.
劉濤進一步分析指出.美元.歐元.日元等主要貨幣再堅挺也只是一種信用貨幣.它的發行是以持有人對發行國擁有債權的形式體現的.黃金作為真實的貨幣.是完全沒有風險的.在7109.73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里只有僅僅600噸黃金儲備.這對於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來說是很不夠的.1.16%的規模比例也太少.應該至少達到10%以上的水平才能更好地抵禦金融風險.
在問到關於造成這種低黃金儲備水平的原因時.劉濤表示:第一是認識不足,第二是過多追求美元儲備的短期收益.因為黃金相對來說收益率不高.黃金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最後避險的保障.所以這么多年來.外匯儲備在不斷攀升的同時.而黃金儲備基本沒有太大的變化.劉濤建議.中國應該把增加黃金儲備和開放民間黃金市場.增加民間黃金持有量聯系起來.更好地使黃金官方儲備和民間儲備。2002年我國黃金儲備已由過去的395噸增至現在的500噸,增幅近27%。以當時金價計,500噸黃金相當於40億美元,佔中國外匯儲備比重大約2%,這在國際上是偏低的,與歐洲央行平均的15%、美國的70%不可同日而語。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狀況和對外交往以及國際資信度,我們認為,在最近幾年內我國黃金儲備應適應提高,佔到總儲備的4%至5%。
《2003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對全球13個主要國家的可持續發展綜合國力進行打分,得出的結果是:中國的可持續發展綜合國力排名為第7位。在由經濟實力總量、經濟結構、經濟速度、貿易構成、財政金融等組成的經濟力指標中,中國得分869.45,排名第3位。可以預料,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在未來一個較長的時期內,我國國民經濟仍會保持一個較快的發展速度。因此,我國的黃金儲備總量也應達到相應水平,能夠體現我國的綜合國力。
在加入WTO後進口有大幅度增長,而出口商品結構調整與出口多元化的轉變仍需時日。因而,保持充足的外匯儲備和黃金儲備,是平衡我國進出口貿易逆差或資本不足時調整國際收支狀況、防範貨幣兌付風險的有力保證,可以避免受到因被迫實行經濟緊縮政策而對經濟發展產生的負面影響。
持有足夠的黃金儲備是維持我國金融體系穩定的需要。我國金融體系中不良資產的比例過高,潛藏著巨大的金融風險。為了保持金融體系的穩定,提高金融系統的信譽度,降低引發大規模金融危機的可能性,都需要充足的黃金儲備。
8. 美元是由什麼背書的
由遍布全球的軍事基地和龐大的金融資產來背書
9. 美元為黃金背書,什麼叫為黃金背書
這是原來有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時候的說法 當時是以美元為黃金價值的參照物,1盎司黃金=多少美元是一個標准 所以原來說美元為黃金背書 現在已經沒有這種說法了
10. 人民幣有黃金背書什麼的意思
你自己印錢出來有人要嗎?其實就是擔保,保障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