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黃金交易 > 經濟指標gdp

經濟指標gdp

發布時間:2020-12-24 03:39:22

① 經濟指標GDP,跟股市到底有什麼關系

證券市場一般提前對GDP的變動作出反應,也就是說它是反應預期的GDP變動,而GDP時實際變動被公內布時,容證券市場只反映實際變動與預期變動的差別,因而在證券投資中進行GDP變動分析時必須著眼於未來,這是最基本的原則。

從正常規律關系看,持續、穩定、高速的GDP增長,人們有理由對未來經濟產生好的預期,證券市場應呈現上升走勢。但事實上,在股市機制不健全的情況下,這種關聯幾乎沒有,甚至出現反向關系。

② 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總量的指標有哪些

國際上通用的四個常見經濟指標是:國民生產總值,通貨膨脹,就業率和國際收支平衡。

GN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國民在一定時期內新生產的產品和服務價值的總和。GNP是按國民原則核算的,只要是本國(或地區)居民,無論是否在本國境內(或地區內)居住,其生產和經營活動新創造的增加值都應該計算在內。

通貨膨脹,一般定義為:在信用貨幣制度下,流通中的貨幣數量超過經濟實際需要而引起的貨幣貶值和物價水平全面而持續的上漲。當市場上貨幣流通量增加,人民的貨幣所得增加,現實購買力大於產出供給,導致物價上漲,造成通貨膨脹。

就業率指就業人口與16歲以上總人口的百分比。凡在指定時期內屆滿一定下限年齡,有工作並取得報酬或收益的人;或有職位而暫時沒有工作(如生病、工傷、勞資糾紛、假期等)的人。

國際收支平衡,指一國國際收支凈額即凈出口與凈資本流出的差額為零。即:國際收支凈額=凈出口-凈資本流出;或BP=NX-F。在特定的時間段內衡量一國對所有其他國家的交易支付。

③ 主要經濟指標有哪些

主要經濟指標有哪些?
國內生產總值(GDP): 是某一國在一定時期其境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總值。反映一個國家總體經濟形勢的好壞,與經濟增長密切相關,被大多數西方經濟學家視為「最富有綜合性的經濟動態指標」。主要由消費、私人投資、政府支出、凈出口額四部分組成。數據穩定增長,表明經濟蓬勃發展,國民收入增加,有利於美圓匯率;反之,則利淡。一般情況下,如果GDP連續兩個季度下降,則被視為衰退。此數據每季度由美國商務部進行統計,分為初值、修正值、終值。一般在每季度末的某日北京時間21:30公布前一個季度的終值。
工業生產(INDUSTRIAL PRODUCTION): 某國工業生產部門在一定時間內生產的全部工業產品的總價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佔有很大比重。由於工業部門僱傭了大量工人,其變動對整個國民經濟有著重大影響,與匯率呈正相關。尤其以製造業為代表。此數據由美聯儲統計並在每月15日左右晚間21:15或22;15發布。
失業率(UNEMPLOYMENT RATE): 經濟發展的晴雨表,與經濟周期密切相關。數據上升說明經濟發展受阻,反之則看好。對於大多數西方國家來說,失業率在4%左右為正常水平,但如果超過9%,則說明經濟處於衰退。此數據由美國勞工部編制,每月第一個周五21:30公布。
貿易赤字(TRADE DIFICIT): 國際間的貿易是構成經濟活動的重要環節。當一國出口大於進口時稱為貿易順差;反之,稱逆差。美國的貿易數據一直處於逆差狀態,重點是在赤字的擴大或縮小。赤字擴大不利於美圓,反之則有利。此數據由美國商務部編制,每月中、下旬某日晚間21:30公布前一個月數字。
經常項目收支: 經常帳為一國收支表上的主要項目,內容記載一國與外國包括因為商品/勞務進出口、投資所得、其他商品與勞務所得以及片面轉移等因素所產生的資金流出與流入的狀況。如果為正數,為順差,有利本國貨幣;反之,則不利於本國貨幣。此數據由美國商務部編制,每月中旬某日21:30公布。
資本帳收支: 主要描述一國的長、短期資本流動情況,包括長期資本、非流動性短期私人資本、特別提款權、誤差與遺漏,以及流動性短期私人資本等項目。資本項目在金融日益國際化、自由化的今天,影響不亞於經常帳項目,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程度越高,影響越大。其對匯率的影響的觀察方法與經常帳基本相同。
利率(INTRESTRATE): 利率是借出資金的回報或使用資金的代價。一國利率的高低對貨幣匯率有著直接影響。高利率的貨幣由於回報率較高,則需求上升,匯率升值;反之,則貶值。美國的聯邦基金利率由美聯儲的會議來決定。
歷史老照片不能說的秘密
慈禧軍閥明末清初文革晚清
生產物價指數(PPI): 主要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的情形。數據上升說明生產旺盛、通脹有上升的可能,聯儲傾向於提高利率,有利於美圓;反之,則不利於美圓。此數據由美國勞工局編制,每月第二個周五的21:30分公布。
消費物價指數(CPI): 以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針,是討論通脹時最主要的數據。數據上升,則通脹可能上升,聯儲趨於調高利率,對美圓有利;反之,則不利美圓。 但是,通脹應保持在一定的幅度里,太高(惡性通脹)或太低(通縮),都不利於匯率。數據由美國勞工局編制,每月第三個星期某日23:00公布。
躉售(批發)物價指數(WPI): 是根據大宗物資批發價格的加權平均價格編制而得的物價指數。 包括在內的產品有原料、中間產品、最終產品與進出口品,但不包括各類勞務。討論通貨膨脹時,最常提及的三種物價指數之一,觀察方法與CPI、PPI基本相同。每月中旬公布前一個月的數據。
領先指標: 由股價、消費品定單、周均失業救濟金索求、建築批則、消費者預期、製造廠商交貨定單變動、貨幣供應、銷售業績、敏感原料價格變動、廠房設備定單、平均工作周等項目構成,是觀察未來6----12個月內經濟走向的指標。數據好,匯率上升;反之則下降。
個人收入(PERSONAL INCOME): 代表個人從各種所得來源獲得的收入總和。包括工資薪水、社會福利、支出儲蓄、股利收入等。數據提高,代表經濟好轉,消費可能增加,有利於本國貨幣;反之則不利。由美國經濟研究局編制,每月月初某日21:30公布。
商業庫存(INVENTORIES): 包括工廠存貨、批發業存貨、零售業存貨。主要用以評估生產循環狀況。存貨低於適當水準,將增加生產,經濟向好,對貨幣有利;反之則不利。數據由美國商務部編制,每月中旬某日21:30或23:00公布。
采購經理人指數(PURCHASE MANAGEMENT INDEX): 是衡量製造業的重要指標。考察製造業在生產、新定單、商品價格、存貨、雇員、定單交貨、新出口定單和進口等方面。數據以50為強弱分界點,在以上表示製造業向好對貨幣有利;反之則意味著衰退,對貨幣不利。數據由供應管理協會(ISM)編制,每月初某日23:00公布。
耐久財訂單(Durable Good Orders): 所謂耐久財是指不易耗損的財物,如汽車、飛機等重工業產品和製造業資本財。其它諸如電器用品等也是。耐久財訂單代表未來一個月內製造商生產情形的好壞, 數據與貨幣匯率呈正相關,但需要注意其國防定單所佔的比重。耐久財訂單由美國商務部統計,一般在每月的22號至25號晚上21:30或23:00公布。
設備使用率(Capacity Utilization): 是工業總產出對生產設備的比率。涵蓋的范圍包括生產業、礦業、公用事業、耐久財、非耐
久財、基本金屬工業、汽車和小貨 車業及汽油等八個項目。代表上述產業的產能利用程度。當設備使用率超過95%以上,代表設備使用率接近極限,通貨膨脹的壓力將隨產能無法應付而急速升高,在市場預期利率可能升高情況下,對美元是利多。 反之如果產能利用用率在90%以下,且持續下降,表示設備閑置過多,經濟有衰退的現象,在市場預期利率可能降低情況下,對美元是利空。每月中旬公布前一個月的數據。
房屋開工率: 一般新屋興建分為兩種,個別住屋與群體住屋。新屋開工率與建築許可的增加,理論上對於美元來說,偏向利多 ,不過仍須合並其它經濟數據一同作考量。每月的16號至19號間公布。

④ 為什麼GDp不是准確的經濟福利指標

一是取向有偏差:GDP只限於對經濟中那些市場化、貨幣化了的部門之評價;
二內是外部不經濟性盲容區:它只能較充分地反映私人成本,對反映社會成本則遠遠不夠;因無市場價格,像資源耗竭、生態退化帶來的損失也往往無法計入;
三是一些決定經濟福利變化的因素被忽略了,如沒有定價的自然資本的流量和存量,以及沒有發生交換的自然資源價值等;
四是一些「假冒偽劣」福利:某些「抵禦性」活動,如在環境污染情況下居民不得不採取的保護自身健康的措施,也被計入GDP,好像污染的環境使福利水平提高了;
五是忽視環境資本的折耗,相對於人造資本(如機器)的折舊補償,這是一種明顯的「處理不對稱」。

⑤ 對GDP這個宏觀經濟指標進行簡要評述(優缺點及改進)

一、優點:

GDP核算對我國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以GDP為核心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是反映國民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它通過一系列科學的核算原則和方法把描述國民經濟各個方面的基本指標有機地組織起來,為復雜的國民經濟運行過程勾畫出一幅簡明的圖像,大大提高了人們了解和把握經濟運行的能力。
GDP核算資料是宏觀經濟管理的重要依據,也影響到微觀主體企業和住戶對生產、消費和投資的決策。GDP核算系統地反映了國民經濟相關指標之間的內在關系,因而也是制定和檢驗國民經濟計劃的科學方法。以GDP為核心的國民經濟核算數據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國家承擔的國際義務和權利,決定了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中所能發揮的作用,影響到國家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
二、缺點:
GDP不包括住戶成員為本住戶提供情報的沒有報酬的家務勞動,不能完全正確反映社會的勞動的成果;比如雇傭人做家務增加了GDP,自己做家務不算GDP。
GDP不能反映經濟增長對資源環境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和資源消耗的代價。也就是說GDP無法衡量增長的代價,不能度量因環境變壞所付出的社會成本;比如生產污染環境算一遍GDP,治理環境又算一遍GDP;
GDP計算的屬地原則不合理,比如外資在中國生產算中國GDP,但是實際上錢是給外資賺去了。還有蘋果公司對美國的GDP的貢獻為負數;
GDP不能完全反映物質滿足人們需求的普遍性;
人均GDP還掩蓋了收入差距的擴大,不能反映財富分配的公平性,不能綜合反映人均生活質量,不能衡量快樂、幸福等價值判斷。單純用GDP來衡量政績,盡管有助於激勵政府官員努力實現更多物質產出的積極性,但可能會導致諸如罔故生態環境、竭澤而魚的短期行為。
三、GDP指標的改進
(一)提出衡量國家財富新標准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國際社會通常以「國民財富」或「國民收入」作為衡量一國經濟實力的主要指標。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改用GDP或國民收入(GNP)指標來衡量一國經濟總量及其經濟實力。世界銀行專家比較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兩種統計方法之後。
於1995年公布了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財富的新標准。新標准將一個國家的經濟產出減去機器折舊和生產過程的自然資源消耗。計算出一個國家的財產凈值。其內容是從人力資源、自然資源和生產資本等三個方面計算一個國家財富的總量。然後按美元計算出國家財富的人均水平。顯然。人均國家財富指標越高。國家越富,反之。國家越窮。新標准把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融為一體,是一個綜合性、能比較全面地衡量一個國家財富狀況的總量指標。
(二)構建福利型GDP
基於GDP指標在反映國民福利方面的局限性和缺陷。一些經濟學家先後提出了「經濟福利尺度」和「純經濟福利」等新概念或指標。以對GDP指標的統計項目進行校正和調整。「經濟福利尺度」和「純經濟福利」都是反映人們實際福利的指標。其內容是GDP統計還應加上閑暇和地下經濟。
或勞務類別和內容。即不能說明一國的經濟結構。比如。兩個GDP相等的減去環境破壞和國防開支。以作為反映人們實際福利水平和福利狀況的指標。美國經濟學家諾德豪斯、托賓和薩繆爾森根據美國的統計資料分析得出:按人口平均的「經濟福利尺度」或「純經濟福利」的增長遠遠落後於GDP的增長。因此。為了提高「經濟福利尺度」或「純經濟福利」。需要對GDP的增長做出必要的調整。即需要適當放慢GDP的增長速度。以保障國民的福利。不能以犧牲國民福利為代價追逐GDP的增長。
(三)建立綠色GDP的考核指標
GDP作為一個經濟增長的總量指標。由於沒有考慮在生產過程造成的環境污染和資源耗費所帶來的損失。也就是GDP忽略了經濟增長時所付出的沉重代價。因而存在重大缺陷。
為了彌補GDP的這一缺陷。1997年世界銀行設計和推出了「綠色國內生產總值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即將一國經濟產出中的能源耗費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等記錄於綠色賬戶。再將其從GDP中核減。從而形成綠色GDP.由於綠色GDP是在扣除了能源耗費、環境成本之後的國民財富。因而綠色GDP比較真實可靠。如果綠色GDP佔GDP的比重越高。則表明一國經濟增長的正面效應越大。而負面效應也就相應越小;反之。如果綠色GDP佔GDP的比重越低。則表明一國經濟增長的負面效應越大。而正面效應也就相應越小。綠色GDP是對GDP指標的一種調整。從保護環境的角度來說。
啟用綠色GDP的指標有利於防患於未然。雖然目前世界上還沒有出現一套科學的、可操作的綠色GDP統計模式,但綠色GDP指標的提出。彌補了傳統GDP在統計中的一些不足。對於構建一個能充分反映在經濟產出過程中資源成本和環境成本的總量指標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四)優化GDP內涵
對我國來說。還應該優化GDP內涵。提倡和實現有效的GDP.長期以來,我國遍地開花搞所謂開發區、工業園、跑馬圈地式招商引資競爭,但由於不少項目並未真正投產。造成許多開發區、工業園及其設施的閑置。有些園區還長期雜草叢生、蛇鼠為患。盡管如此。園區里一些早期的基礎設施投資。
如廠房、圍牆等的投資都已記入了GDP.也因此「創造」了GDP.而這樣的GDP實際是由浪費或耗費造成的。
並未是經濟產出的結果。所以,這是~種毫無實際意義的GDP.也就是一種無效的GDP是消失的GDP.說其是無效的GDP.是因為這樣的投入沒有任何經濟產出。是一種犯罪和浪費,但其確實又記入了GDP:說其是消失的GDP.是因為這些投資所耗費的成本都是以前的GDP積累。而這些長期以來累積起來的GDP由於轉為投資後不但沒有任何產出。反而白白浪費掉了、流失了。因而又是一種消失的GDP.之所以產生這些無效或是消失的GDP.除了投資決策失誤之外。GDP統計指標本身及其統計過程的缺陷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如果在GDP增加的同時卻是GDP的大量消失:或者在GDP不斷增加的過程中。同時伴有大量的無效GDP.那麼。再高的GDP增長速度率、再快的GDP增長速度也不能有效證明經濟增長和財富增加的真實情況。 而只能反證這個這國家在經濟決策上有更多的、甚至是更大的失誤和失策。 同時。也說明了該國GDP的社會成本和國民為此付出的代價是多麼沉重。因此。需要對GDP的指標進行修正和完善。以增加GDP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對我國來說。提高GDP總量和優化GDP內容。都迫切要求依靠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來優化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增長方式的質量。以降低能源消耗、環境成本和社會成本。提高投資效益、社會效益和GDP的質量。

⑥ 2018年各項經濟指標都在增長向好,那為什麼GDP增速下降

根據中國宏觀經濟季度模型預測,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我國GDP增長率分別為6.8%、6.7%、6.7%、6.6%,呈現穩中微降的發展趨勢,2017年全年GDP增長6.7%,比上年略微下降0.2個百分點,仍然保持在平穩較快的合理增長區間。從定性因素上分析,這種微幅波動下降背後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1)當前我國經濟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同時也進入了微幅波動階段,隨著我國經濟規模和GDP基數大幅提高,數據對外部沖擊的敏感性有所減弱;我國政府對經濟調控手段逐漸成熟,宏觀把控能力日臻完善,因此2018年GDP仍將保持微幅波動狀態。
(2)經測算,2018年中國潛在經濟增長率繼續小幅下滑,因此,若國家不出台強有力的刺激政策,那麼我國經濟實際增速將在其潛在增長軌跡上運行。
(3)美國作為全球經濟第一大國和我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其經濟政策的變動直接影響我國的經濟發展。特朗普政府「美國優先」戰略下的單邊貿易保護舉措,不僅不利於中國的出口企業,也可能引發全球的貿易戰,從而給我國乃至世界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4)在2017年基礎設施投資大幅增長的基礎上,2018年基礎設施計劃投資額繼續大幅增長,依然成為帶動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然而隨著中央對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制度的逐漸完善,以及環保是否達標成為考核地方政府政績的重要指標,地方政府的基建投資沖動得到有效約束;融資平台的政府融資功能剝離後,債券發行不足以滿足地方政府的融資需求,無法支撐投資規模的大幅擴張;而且美國政府的連續加息政策,可能使中國央行被動提升基準利率,從而提高固定資產投資成本;
2018年,在中央堅持房地產調控目標毫不動搖、加強防範金融風險的政策下,房地產價格得到有效遏制,這一方面將限制和降低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另一方面也會削弱房地產對家電、傢具、建材等行業的拉動作用;另外,導致民間投資和外商投資持續低迷的主要因素(利潤不斷下滑、盈利前景惡化、信用風險上升、融資成本過高、投資領域受限、市場壁壘難以真正破除等)沒有得到顯著改善,民間投資和外商投資仍將持續低迷。
(5)從經濟先行指數角度來看,通過經濟先行指數來判斷經濟運行趨勢,是國際學術界進行經濟預測的方法之一,根據中國社科院數技經所的中國經濟先行指數(該指數由12個子指標構成),2018年第一季度GDP增速是全年最高點,然後呈現平穩微幅下調的發展趨勢。
以上來自網路,供參考。

⑦ 如何客觀評價GDP這一經濟總量的衡量指標

1.那就應該明確gdp到底存在什麼樣的不合理性!
2.總體而言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可以參考看看:
a
gdp雖然用來衡量經濟增長,但本質上無法衡量一個國家的財富是否增加
這個最好的例子就是一些爛尾樓的建設也統計進入gdp的統計;橋梁工程的偷工減料造成斷裂後的重新建設部分,雖然對國家財富並沒有貢獻,但同樣重新計入gdp
b
gdp衡量的經濟總量增長卻並不能很好地反映出人們生活的幸福感
gdp衡量的增長如果無法使人們生活得到改善,那麼這種增長又有什麼意義呢?但是現有的統計方法確實無法衡量生活的改善。最典型的是,gdp高速增長的同時,cpi也飛漲,那是我們的投資銀行大量購買美國債券,中國人用紡織品、糧食等實物換回一堆廢紙,你說cpi能不漲嗎?我們的實物都流到了國外,必然供不應求的。雖然人們感覺到的是生活的窘迫,但是,進出口增長卻同樣被計入了gdp。
相反的,gdp的下降也同樣可能是由於人們的某項追求幸福的行為。最典型的經濟學例子就是保姆嫁給了主人,這個教科書都有,就不說了。
c
gdp作為國民經濟的總量指標並不反映國家社會福利的改善狀況
例如:對弱勢群體的關懷,對教育的重視、以及一系列的公平問題等等
d
gdp不考慮因為發展所產生的環境犧牲的代價
例如:是否以污染環境換來短視的增長,是否在生產中使用清潔能源,是否變粗放增長為集約增長等等
e
gdp無法衡量財富的分配狀況
這個是往往被忽略的問題。因為我國是一個市場化程度有限的國家,擁有龐大的政府機構,因此政府在經濟活動中的尋租行為是普遍存在的。不僅如此,轉型階段的中國採用的是「先富帶後富」的模式,但是是否真的能夠實現共同富裕,這是很多人爭議的話題。當今,人們明顯地感覺到一線城市「北上廣深」擁有極大的資源優勢,信息優勢,政策傾斜,讓很多二三線城市的人們感覺到了明顯的社會不公平和財富分配不平等。二三線城市的百姓因為一套房子200萬已經壓得喘不過氣了,一線城市2000萬一套的房子都會一售而空。面對這樣的gdp,我們又能說啥?
你參考看看哈!可以繼續補充改進!

⑧ GDP是衡量經濟福利的指標嗎

一、GDP不能精抄確的衡量襲福利:
(1)GDP總量沒有考慮收入在人口中是如何分配的。極端的講,假如經濟體系中的一個人擁有全部收入,而其他人一無所有,這個經濟體系的平均福利水平就很低。
(2)GDP忽略了所有的非市場活動,家務勞動就是一個例子。
二、作為衡量總產出的指標,GDP也存在一些問題:地下經濟,按照定義,不計算在GDP中。

閱讀全文

與經濟指標gdp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瑞華投資理財 瀏覽:896
投資公司怎樣發展客戶 瀏覽:814
股票跟基金掛鉤的都有哪些 瀏覽:718
主要外匯交易商 瀏覽:347
三年前信用卡連續逾期還能貸款嗎 瀏覽:674
熱卷主力期貨吧 瀏覽:154
新手投資理財活動 瀏覽:234
cj期貨 瀏覽:809
融資合同公證 瀏覽:342
薩斯喀徹溫省鉀礦吸引大量投資 瀏覽:550
融資租賃irr計算器 瀏覽:526
什麼人不適合期貨 瀏覽:329
日照1124豆伯價格 瀏覽:160
建行貸款買車要幾天 瀏覽:28
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724
投資理財與宏觀經濟的關系 瀏覽:496
外部融資困難 瀏覽:704
燕郊49800民間互助理財 瀏覽:990
產權交易所管理辦法 瀏覽:516
科創基金和戰略配售基金的申購費 瀏覽: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