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黃金為什麼可以當貨幣
因為人們賦予了黃金貨幣的基本屬性。
自原始社會末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產生了貨幣。鐵器的出現引起了社會第二次大分工,金屬商品也參加到交換。
國家放開黃金管制不僅使商品黃金市場得以發展,同時也促使金融黃金市場迅速發展起來。並且由於交易工具的不斷創新,幾十倍、上百倍地擴大了黃金市場的規模。
在國際貨幣體制黃金非貨幣化的條件下,黃金開始由貨幣屬性主導的階段向商品屬性回歸的階段發展,國家放開了黃金管制,使市場機制在黃金流通及黃金資源配置方面發揮出日益增強的作用。
跟美元、歐元、人民幣等主權信用貨幣相比,黃金有著穩定的貨幣自我管理能力,不需要央行人為調節,這種特性使得黃金在全球金融發展充滿不確定的時下顯示出其非凡的金融價值。
比如近十年來,黃金的礦產金新增產量年均穩定在3%左右,這跟全球GDP的平均增長率基本吻合,而這一現象並沒有受到黃金價格走勢的影響。
主權信用貨幣想要成為世界貨幣,從心理層面打消人們的顧慮至關重要。黃金跟主權信用貨幣相比,有其優勢和劣勢,主權信用貨幣市場從沒有真正離開過黃金。
中國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中,打造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際性金融交易產品,依然是上海自貿區的「黃金國際板」。
❷ 黃金是貨幣嗎為什麼
黃金是貨幣。
最初的紙幣是以黃金為基礎的,與黃金可以自由兌換,兩者可以同時流通,紙幣的發行量也比較少。到19世紀末,資本主義經濟出現了速度空前的膨脹與發展,於是紙幣逐漸成為主要的流通貨幣,但是它們仍然有黃金作為發行的保障。這種貨幣制度稱為「金本位」。
世界貨幣:
含義:貨幣在世界市場作為一般等價物發揮作用時,我們稱其為世界貨幣。作為世界貨幣,必須有十足價值,並且是貴金屬塊,按其實際重量來發揮其職能。實際上,發揮世界貨幣職能的就是金塊,銀塊。紙幣不能充當世界貨幣,世界貨幣。
作用:在世界市場上購買國外商品、支付國際收支差額。需要現實的貨幣,是作為社會財富的代表在國與國之間轉移時產生的。
(2)黃金不能成為貨幣的理由擴展閱讀:
貨幣在民事法律關系中的作用是:
(1)擔當物權的客體,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組織除對一般實物享有物權外,還可對貨幣行使佔有、適用、收益和處分。
(2)充當債券的標的物。例如,貨幣可作為買賣之債中的價款、勞務之債中的酬金。
貨幣作為民法上特殊的種類物,其特殊之處是:
(1)貨幣所有權的歸屬。貨幣佔有權與所有權合二為一,貨幣的佔有人視為貨幣所有人。
(2)貨幣所有權的轉移。貨幣所有權的轉移以交付為要件,即使在借款合同中,轉移的也是貨幣所有權,而非貨幣的使用權。無行為能力人交付的貨幣也發生所有權的轉移。
(3)貨幣不發生返還請求權與佔有回復訴權問題,僅能基於合同關系、不當得利或者侵權行為提出相應的請求。其特殊之處是由貨幣的流通手段決定的。
❸ 為什麼黃金不能作為貨幣使用
黃金不能作為貨幣的使用,主要的原因是黃金的全世界的儲存量是有限的,同時黃金不好分割,也不好攜帶。
黃金的計價也沒有統一的標准
請採納,謝謝
❹ 為什麼黃金是通用的貨幣 而不是鑽石或者水晶
由於黃金在自然界中的存儲量少,採掘難度高,花費的勞動量大,因而價值昂貴。同時又具有體積小、重量輕,便於分割和攜帶,具有良好的物理屬性、穩定的化學性質的優點,所以就成為人類社會中最適宜充當貨幣的特殊商品。使之成為一種同時具有貨幣商品屬性和非貨幣商品屬性的兩重性質的特殊商品
第一類,用作國際儲備。國際儲備(InternationalReserves)是一國貨幣當局為彌補國際收支逆差、維持本國貨幣匯率的穩定以及應付各種緊急支付而持有的、為世界各國所普遍接受的資產。能夠作為國際儲備的資產必須具有如下特性:1. 公認性。國際儲備資產應該是能為世界各國在事實上普遍承認和接受的資產,如果該資產不能為世界各國普遍承認和接受,就不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2. 流動性。國際儲備資產必須具有充分的流動性,能在其各種形式之間自由兌換,各國政府或貨幣當局必須能無條件地獲得並在必要的時候動用這些資產3. 穩定性。國際儲備資產的內在價值必須相對穩定。由於黃金的優良特性,歷史上黃金充當貨幣的職能,如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二十世紀70年代以來黃金與美元脫鉤後,黃金的貨幣職能也有所減弱,但仍保持一定的貨幣職能。目前許多國家,包括西方主要國家國際儲備中,黃金仍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第二類,保值需求。在通脹上升的時期(負利率時代),為了避免貨幣購買力的損失,實物資產包括不動產、貴金屬(黃金、白銀等)、珠寶、古董、藝術品等往往會成為資金追逐的對象。由於黃金價值的永恆性和穩定性,作為實物資產即成為貨幣資產的理想替代品,發揮保值的功能。但單純存儲黃金的行為沒有利息收益,而且還需支付存儲保管費用,因此眾多黃金衍生工具隨之誕生。
第三類,避險需求。「亂世買黃金,盛世買古董」的傳統智慧已延續千年,黃金在亂世成為逃難、避災、安身立命的最佳選擇。現今,在局勢動盪、政局不穩的時期,直接影響經濟的穩定性及投資者對經濟的信心,股市下滑,資金有尋求避風港的需求。同時伴隨著該地區國家貨幣的貶值,甚至在政局更替的情況下,手中持有的貨幣更有可能變成一文不值。因此黃金價值高、易儲存、流動性高和被普遍接受的特點使其替代貨幣成為財富的理想載體,發揮避險的功能。比如在美國入侵伊拉克前夕,中東地區即掀起了搶購黃金的浪潮。
第四類,用作珠寶裝飾。黃金歷來是財富和身份的象徵,近年來黃金在珠寶裝飾領域的需求呈快速增長的趨勢。尤其是隨著亞洲國家生活水平的提高,成為黃金消費增長最快的地區。據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2004年黃金消費需求大幅上升7%,其中全球最大黃金市場印度的消費需求增長17%,中國的需求量上升13%,其中主要為珠寶商和零售投資的需求。
第五類,在工業與科學技術上的應用。由於金具備有獨一無二的完美的性質,這種性質是任何一種金屬都不具備的,它具有極高的抗腐蝕的穩定性;良好的導電性和導熱性;金的原子核具有較大捕獲中子的有效截面;對紅外線的反射能力接近100%;在金的合金中具有各種觸媒性質;金還有良好的工藝性,極易加工成超薄金箔、微米金絲和金粉;金很容易鍍到其它金屬和陶器及玻璃的表面上;在一定壓力下金容易被熔焊和鍛焊;金可製成超導體與有機金等。正因為有這么多有益性質,使它有理由廣泛用到最重要的現代高新技術產業中去,如電子技術、通訊技術、宇航技術、化工技術、醫療技術等。
鑽石的量過余少了。水晶是可以合成的
❺ 黃金能作為貨幣使用的原因是什麼
作為貴金屬的稀缺性使得其有昂貴的價值;其物理化學穩定性可以用於保值,不易腐壞;單位價值高使得大家都願意接受,這樣就具有的流動性,總之黃金擁有貨幣的幾大特徵使得它成為了最早的貨幣之一
❻ 黃金為什麼在歷史上能成為各個文明的貨幣
金是金屬王國中最珍貴的,也是最罕最有的一種。金的質地純凈,擁有嬌人的特性,是最受人們歡迎的金屬。根據地質學家的分析報告指出,除了在 1802年才發現的鉭之外,金是世上最罕有的金屬,這更證明金的罕有性。物以稀為貴,
除此之外,黃金還有以下特性:
1.純金有著極好看的草黃色的金屬光澤,可以說黃金在所有金屬中,顏色最黃。黃金的顏色之美可與太陽相比。古人總是將太陽看成是至高無上的,因此由於黃金的顏色也與太陽的顏色接近,人們也認為是高貴的。
2.黃金的拉力非常的強,是所有金屬中拉力最強的。1安士的金可以拉成50里長,其延展性令它易於鑄造,而且鑄造出的首飾美麗高貴,因此黃金形成製造首飾的佳選金屬。
3.可鍛性首屈一指。可以造成極薄易於捲起的金片。古代人將它錘成薄片,來撲成廟宇和皇宮上面做裝飾。
4.黃金作為一種貴金屬,手感沉甸,韌性和延展性好,良導性強,有良好的物理特性,表現為:熔點高,達攝氏l064.43度,「真金不怕火煉」就是指一般火焰下黃金不容易熔化。
5.黃金的化學特性穩定,不易受到氧化等一些原因而變質。
總之黃金的稀有性使黃金十分珍貴,而黃金的穩定性使黃金便於保存,所以黃金不僅成為人類的物質財富,而且成為人類儲藏財富的重要手段,故黃金得到了人類的格外青睞。黃金作為貨幣的歷史十分悠久,出土的古羅馬亞歷山大金幣距今已有2300 多年,波斯金幣已有2500多年歷史。現存中國最早的金幣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鑄造的「郢愛」,距今也己有2300多年的歷史。但早期的黃金只是在一定范圍內、區域內流通使用的輔幣。黃金成為一種世界公認的國際性貨幣是在十九世紀出現的金本位時期。
❼ 為什麼黃金可以成為硬通貨
嗨,大家好,我是軟萌軟萌的黃金寶寶。啊,你問我為什麼成為硬通貨。其實我也不想每天被人摸,摸的我光滑光滑的好討厭啊。哎,那個誰,往哪摸呢,好好采訪。
總之,本黃金寶寶有核穩定性,化學穩定性,可切割性,可再融性,可延伸性(知道你喜歡大長腿了),還有bulinbulin,所以中央已經決定了,就選本黃金寶寶當硬通貨幣!愛咋咋,哼!過來摸我啊。摸完記得點贊奧。
❽ 請問黃金有沒有紙幣的職能然後為什麼黃金不用黃金作為主要流通貨幣 謝謝
黃金具有貨幣功能,在全球都可以用來支付,當一個國家的信用貨幣發生危機的時候,那麼別國就不會要你國家的貨幣來支付,只會接受黃金。
我們大家都知道,其實在上世紀或者在我國古代,很多國家都利用黃金作為國家的法定貨幣,但是到後來,由於黃金的稀缺,和在流通中的損毫,多方考慮紙幣更有利國家的發展,更適合,更方便。
貨幣首先是一種商品,具有商品的通性;
貨幣是一種特殊的商品,是一切商品價值的表現材料,具有與其他商品直接相交換的能力。
貨幣外在形式的變化不改變貨幣的本質,也不改變貨幣與商品的對立均衡關系。
黃金成為貨幣,稀有和獲取不容易是一個方面,還有它有獨特的使用價值:延展性是金屬中最好的,良好的導電性,更重要的是外在形式的變化不改變本質(如切割/熔鑄等),就說鑽石吧,不要說切割困難,就是用火燒一下就沒有任何價值了(構成元素為碳)。
古代時候,經濟很簡單、規模小,最高水平的科技也就是開采冶煉黃金和鐵鋁了。貨幣金融處在混沌迷糊狀態,選擇最稀罕最不容易放壞的黃金做發行貨幣的基礎,即高金本位制,是科學的。
二、黃金為什麼逐漸退出了貨幣舞台
盡管黃金在歷史上是主要的貨幣形式,但隨著紙幣的廣泛使用而逐漸隱居幕後。英美等世界強國在資本主-義舍會初期,所發行的紙幣與黃金掛鉤,用黃金來保證持幣者的信心。經濟總量不斷增加、流通加速、交易頻繁等都要增加貨幣的供應量,則黃金的儲備也要增加。證府開采或購買黃金需使用一部分貨幣,因而還要額外多提供一定量的紙幣,等於將紙幣在正常的通貨膨脹外主動貶值一定比例。同時,國家經濟實力增強、證治穩定,持幣者不必擔心因戰-爭等因素導致證府垮-台,證府擁有了穩定、強大的信用。所以,黃金也就不再具備為紙幣提供信用的作用。
世界證治局勢由兩極到一極,再到多元化。經濟格局也發生著同樣的改變,也將由美元獨霸過渡到美元為主,歐元等其他主要大國貨幣為輔,同發揮作用的局面。世界主要大國的貨幣都為證府信用型,黃金等重金屬將逐漸退出貨幣的范疇,真正還原為一種商品。
英國工業革命後,生產大發展,大量的廉價商品需要市場消化,且英鎊與黃金掛鉤,必須通過貿易換回黃金白銀。中國擁有巨大的消費品市場和白銀,卻緊閉國門。英國人為了白銀販賣鴉片,兩國終於開戰,史稱「鴉片戰-爭」,實為「白銀戰-爭」。隨著經濟的發展,金融業成為英國的主導,倫敦也成為世界金融中心,在此背景下,英鎊逐漸與重金屬脫離。
三、黃金能否回到貨幣舞台
曾經風光的黃金,如今能否再回到貨幣舞台?答案是否定的。
黃金的用途相對狹窄,只不過它保值的時候,得到人們青睞,保值的東西其實很多,不能把黃金視為唯一的保值,很多貴金屬甚至礦產原材料都可保值。
從歷史來看,凡是黃金熱炒的時候,一定意味著貨幣出了問題。現在美元貶值,金融市場動盪,所以金價才會飆升。金價漲得這么瘋狂,如果中國還是盲目跟進,很可能接上最後一棒。黃金不像別的資產,不提供利息,不可能「生錢」,很多人企圖說服中國證府多購買黃金,實際上到目前為止證府態度還是非常謹慎。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說,金本位制度不會回歸,未來全球儲備體系可以採取多種形式,我們正在遠離單一通貨體系,達到全球儲備通貨還是有可能的。
有些人會認為回歸金本位是解決危機的辦法,這絕對不是辦法,只會加重經濟蕭條。在大蕭條時期,經濟之所以能迅速回暖,是因為當時貨幣與黃金脫鉤,後來貨幣與黃金掛鉤,經濟衰退才變得越發嚴重。
金本位很大的缺陷就在於不能創造信用,而現代經濟是信用經濟,所以金本位退出歷史舞台有其必然性。
順便談談對馬克思所說:「貨幣天然不是黃金,黃金天然是貨幣」這句話的理解。「貨幣天然不是黃金」,是說黃金只不過是自然界之中的稀有金屬,它本身並不是貨幣,後來成為貨幣那是人為規定的,追究其根本當然不是貨幣。「黃金天然是貨幣」,是說貨幣是自然界中沒有的東西,是人為創造出來的東西,人們用黃金等貴重金屬來作為貨幣的形式,代表了一定的價值,因此說黃金天然是貨幣。
四、黃金的增量無法對應經濟的增量,是黃金退出貨幣舞台的本質原因
貨幣必須對應商品,商品增量必須要求相對應的貨幣增量,如果貨幣無法對應商品,那就意味著貨幣持有者將無償佔有生產者的勞動,那意味著什麼呢?大蕭條和兩次世界大戰,歷史已經用埋葬黃金證明了以上邏輯鏈。
金融問題很復雜,一不注意,就自相矛盾。如果用黃金,白銀作為貨幣,一旦豐收年,糧食多,白銀固定,那麼糧食價格就跌,就傷害了勞動者的積極性,來年,大家不努力,糧食少,白銀多,就漲價。舍會科技是進步的,如果不提供流動性,物質沒有相應的貨幣對應,那糧食價格就跌,於是,就把銀子藏起來,因為,銀子可以換更多的物質,這樣一來,就妨礙了經濟的發展。中國經濟在滿清快速發展,因為,商業貿易,歐洲的白銀進入了中國,使市場有了流動性。
黃金在歷史上曾經作為主要的貨幣形式,因為糧食和手工品的增長和黃金的開采一樣緩慢。工業化後,黃金還是那麼緩慢的被開采,而商品呈幾何級數般增長。以前1兩黃金值1輛汽車,然而瞬間1萬輛汽車被生產出來,難道這1兩黃金的持有者瞬間就該擁有這1萬輛車嗎?他們是想有,結果就是打-仗。
五、1970年代黃金已非貨幣化,今天為啥還搞黃金神秘化?
黃金確實有儲存價值,不承認這一點很無知。但是,1976年牙買加體系誕生後黃金的儲存價值與石油、糧食一樣,黃金已經不是貨幣。大多中國人不懂對外支付,他們不清楚,70年代中期以來,國際貿易中已經不能用黃金做支付,你必須把黃金賣了,買回外匯才能對外支付。這與承認黃金確實有儲存價值是兩回事。不能因為黃金確實有儲存價值而搞黃金神秘化。
經常看到一些有關黃金的封建迷信似的十分可笑的外行言論:有人說:「 2009年歐美各國增發貨幣的主要目的是打壓黃金價格」;有人說:「一國有多少黃金都是各國的最高國家機密」;還有人說:「中國2萬億美元國際儲備全部變成黃金才能保值」。這些人難道不知道1973年後黃金就非貨幣化了?這些人難道以為各國金融領袖是落後國家的農苠至今還把黃金當主要貨幣?按道理,1976年黃金非貨幣化牙買加體系誕生後,黃金就已經已非貨幣化,可是30年後的今天,為啥還有很多人封建迷信似的發表這種可笑的黃金神秘化言論呢?其實,歐美各國增發貨幣目的是挽救金融危機與打壓黃金價格根本無關,各國黃金儲備量都是公開資料,中國2萬億美元國際儲備如果全部變成黃金,那價值至少暴跌90%!
很多人可能不清楚,在1973年前黃金是法律規定的世界館方貨幣。但是,1973年後,隨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破產,黃金已經徹底失去世界館方貨幣的地位。目前,各國證府只是把黃金當准貨幣或習慣貨幣少量儲存。啥叫准貨幣?啥叫習慣貨幣?意思是說:1973年後黃金在法律上已經不是貨幣!世界各國發行貨幣時也不再與黃金掛勾。黃金也不能再在國際收支中充當直接支付工具,必須象石油、糧食等物資一樣出售換回外匯才能對外支付。通俗說黃金已經不是錢。這就叫黃金非貨幣化。但是,習慣上各國在國際儲備中仍然儲存少量黃金,但這僅僅是習慣上儲存一種不容易損壞的永久性貴重物資而已,所以,叫准貨幣或習慣貨幣。
例如:中國證府就是黃金非貨幣化的積極實踐者。中國證府國際儲備中約99%是外匯,高達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僅有650噸黃金,相當於200多億美元。可見,黃金在中國國際儲備中的比例微不足道。可見,中國證府只是把黃金當可有可無的補充貨幣或習慣貨幣使用。有人可能疑問:你知道美國證府的國際儲備主要是黃金嗎?你知道美國證府有8500噸黃金嗎?這種疑問的關鍵是很多人忘記了世界各國包括美國的主要外匯是美元,從1973年起美國印刷紙幣就已不再與黃金掛勾,美元只不過是美國印刷的紙幣,美國不用出口賺外匯,本國印刷的貨幣都是外匯!所以,計算黃金在美國證府國際儲備中的比例必須把美元計算進去,8500噸黃金不過2000多億美元,與美國證府可支配的美元數量做比較當然微不足道!所以,美國證府也是把黃金當可有可無的准貨幣或習慣貨幣使用。其他大規模儲備黃金的國家,例如:德國、日本、法國、英國、義大利、瑞士等國的本國貨幣也都是世界各國的外匯。由於這些國家本國印刷的貨幣都是外匯,所以,更顯其儲備黃金的准貨幣或習慣貨幣性質。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大量黃金則屬於歷史遺留黃金,主要是73年以前世界各國繳納的。黃金非貨幣化就是該組織成員國做出的決定。
中國外匯儲備高達2萬億美元黃金儲備卻僅有650噸黃金,比30年前黃金數量差不多,有人疑問是不是國際市場黃金太貴不好買呀?不是!且不提國際市場黃金供大於求。只看國內就能打消這種疑問。過去30年來中國生產黃金幾千噸!僅2007年黃金產量就達300噸!僅2008--1012年這5年就計劃生產2000噸黃金!!只要中國證府願意,很容易用人苠幣在國內收購幾千噸黃金。但是,誰敢呀?黃金在美國等國的法律上不是錢!危難時刻美國有權利說黃金不是錢,可以不接受黃金!所以,假設中國把1.8萬億美元外匯都儲備換成黃金5萬噸黃金,到時候哭都哭不出來!5萬噸糧食你能吃一陣,5萬噸黃金在危難時連垃圾都不如。
不過,我並不反對證府少量儲存黃金這種不容易損壞的永久性貴重物資。現在儲存黃金的性質,與儲存石油、儲存糧食、儲存鐵礦石、儲存煤炭等物資一樣,主要是看重其使用價值和儲存價值。說明黃金只是與石油、糧食、鐵礦石、煤炭一樣都可以賺外匯的重要物資,這進一步證明了黃金不是貨幣。當然,我也不是故意把黃金貶低的一無是處,我只是提醒有些人現在是21世紀了,不要再繼續做農苠式的愚昧無知黃金夢。現在不是幾百年前古代金本位時代,也不是1973年以前黃金是世界館方貨幣時代;現在是1976年黃金非貨幣化牙買加體系的時代。30多年來,黃金在法律上黃金已經不是貨幣,通俗說黃金已經不是錢,不能直接充當國際收支支付工具。至今還封建迷信似地把黃金神秘化的人,應該三思。
可以想一想:中國現在才600噸黃金,美國歐洲的黃金全賣給咱也就2.5萬噸,誰敢買5萬噸?買5萬噸黃金意味啥意思?意味黃金死了。
因為美國歐洲的黃金主要是76年黃金非貨幣化以前積累的,現在黃金非貨幣化,它們的本幣都是外匯,所以,它們要不要黃金無所謂,正巴不得咱買5萬噸呢!等咱把全世界黃金都買下時,美國歐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只要宣布不再把黃金列入國際儲備,貿易中禁止接受黃金,那時候世界黃金就不只是跌嚇人,而是完全跌成石頭價,中國2萬億外匯儲備隨之血本無歸,不是垃圾是啥?更重要是你的外匯儲備是買黃金後血本無歸的,並不影響人家美元歐元的安全,所以,人家紙紙幣還是各國爭相儲存的外匯,吃虧的當然是黃金。即使只談將來假設,可以假設的本位多的是,怎麼輪也輪不到黃金了。美國等國黃金多,主要是73年以前的歷史遺留,包括中國至少半數黃金是1980年代前的歷史遺留,並非後來買的。但也不能扔了。畢竟有各國家習慣上都承認黃金是可換外匯的高效金屬,畢竟苠間在習慣還把黃金看成稀缺貴重物品。
所以,我覺得今後要特別強調貨幣與其他昂貴商品的區別,畢竟21世紀了,對貨幣和商品的探索應該更注重科學化:
1、貨幣是一般支付工具,本身不是具體商品,具有紙幣、電子幣等形式。
2、重視昂貴商品的換幣能力,例如:繼承並承認黃金具有的昂貴換幣能力,但不能再認為其是貨幣。要認識到高科技條件下,有更多昂貴商品出現。它們比黃金換幣能力更強,更耐儲存。如果根據這一點就認為是貨幣,那貨幣就太多了,就復雜化了,就麻煩了。
3、重視昂貴商品與普通商品的區別。把一些換幣能力特強的特殊貴重商品列為金融戰略儲備,即增加中央銀行直接經營的昂貴商品種類,增加國際儲備中的非外匯品種,即國際儲備中除拉外匯,不能光有黃金,還要增加更貴重更實用的金融儲備商品,以便在外匯用完後,仍然有一部分可在緊急情況下能迅速高效換到必要的外匯。
我相信,我們應該能看到美元崩潰的那天,但我同樣相信,我們絕對不可能看到重新恢復黃金本位制的那天!
❾ 黃金在古代中國,為什麼沒有能成為主要貨幣
在如今的世界,大家都知道有一樣東西是最珍貴的,那就是黃金。因為世界的通用貨幣是美元,而美元是與黃金的價值直接等值掛鉤的,所以黃金就成為了最保值,也是最珍貴的東西。那麼在我國古代,其實黃金也有開采,但是卻沒能成為我國古代的主要貨幣,這不僅僅是因為封建思想的束縛,還有很多其他的原因。
其實無論是白銀還是黃金,他們唯一的缺點就是不易攜帶。所以自從北宋出現了交子之後,古代人就一直將紙幣當成重要的貨幣,除了生活中的一些小玩意,比如說買個早點,或者是買一些小物件的時候可以用白銀,但是如果要去外地經商,那麼他們更傾向於隨身攜帶幾張銀票。而我國古代的銀行也發展的比較發達的,像櫃坊錢庄這些都為紙幣的流通提供了方便。因此黃金就沒能在古代成為我國的主要貨幣,不是因為它沒有價值,而是因為有更方便的或者更美觀的貨幣在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