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想統計大盤盤中漲幅大於3%、5%、9.9%的個股數,並做成指標,謝謝
您好
任何一種股票軟體和公式就是一個參考,您可以想一版下有幾個股票軟體可以賺錢,另外權這類股票軟體和公式延後性很強,您操作的話不需要太跟股票軟體較真,每天我作為操盤手這類軟體和公式就是輔助,另外您要轉化大智慧使用更加不科學了,建議您務實的研究股票模型計算和主力資金跟蹤的方法以及經濟數據研究,才是正確的事情。
㈡ 請教高手,如何編寫一個副圖指標,能統計出每天滬深A股漲幅大於9%的個股的總數量並連成線
需要有橫向統計功能的軟體才能做到。
編一條公式:
c/ref(c,1)>1.09;
然後在橫向統計里設置,
最後再調用橫向統計的那個數據就可以了。
㈢ 請問通達信有沒有一個指標公式,能統計30天內下跌超過20%,股票數量的個數,並一定用圖表形式來展現
N:=30;
ZDF:=(C-REF(C,1))/REF(C,1)*100;
XG:SUM(ZDF,N)<-20;
滿足你要求的條件股票數量的個數,這個公式可以編寫,
但是電腦計算時專,通達信用到縱向統屬計,數據很大很多,會出現卡死,甚至崩潰死機。
你看到的禿瓢是軟體自身帶有的功能。
㈣ 求一個股票指標公式(通達信):最近1個月內,A股中個股漲幅超過滬深300指數漲幅的股票個數
可以編寫通達信1個月內A股中個股漲幅超過滬深300的股票個數的指標
效果如下圖
㈤ 通達信 行業板塊 漲跌停 公式指標
可以編寫行業漲跌停佔比指標。
指標不光可以在行業板塊下用還可以在概念板塊下也可以使用
效果如下圖。
㈥ 通達信,請教怎麼做一個統計當天或者是監控當天漲停和跌停股票數量的指標出來,副圖!
可以用通達信編寫顯示當日漲跌停的個股數量,但前提是你要說明一下計內算漲跌停的方法例容如是計算所有的包括科創st的還是排除這些的,
例如下圖計算A股漲跌停數量並做成了柱狀圖,紅色為漲停數量,綠色為跌停數量
(注意計算不需要新建什麼自定義板塊每天添加新的股票,直接用可以出現新的股票會自動加入計算)
㈦ 通達信怎麼在歷史行情指標排序上顯示板塊的漲停股個數
可以通過編寫指標公式實現,在通達信歷史行情指標排序上顯示板塊的漲停數量,你是想顯專示個股所對應行屬業的板塊漲停數量呢,還是每個板塊下的漲停數量呢,這需要說明清楚具體條件才好編寫公式。
還有漲停是否需要剔除科創,上市未開板的股票等具體條件。
例如下圖板塊漲停數量指標就可以用在歷史行情指標排序。效果如下圖
指標可以用在副圖上顯示板塊每日的漲停。
也可以用在歷史排序上
該指標統計漲停范圍包括st,科創,普通漲停。
㈧ 通達信公式統計當天符合某條件的股票數量
30日均線上方股票比例=(當天收盤價高於30日均線的股票數量/ 市場全部股票數量)×100%
公式:
1、自定義數據統計
{橫向統計(30日線上、30日線下)}。
大於30:IF(C>MA(C,30) AND V>1,1,0); {生成30日線上橫向數據。
小於30:IF(C<MA(C,30) AND V>1,1,0); {生成30日線下橫向數據}。
2、比例曲線
線上股:=SELFDATA('30日線上');{對應橫向數據 '30日線上。
線下股:=SELFDATA('30日線下');{對應橫向數據 '30日線下'。
總家數:=線上股+線下股。
30日上比例:線上股/總家數*100。
(8)通達信漲跌股數量統計的指標擴展閱讀:
1、當股價突然拉升並遠離當天均價時,可以果斷地拋出手中的一部分股票,待股價回落時再把它買回來。如果你判斷准確並且「落差」較大,你會發現你剛剛賣掉的那幾千股不僅可以一股不少地買回來,還可以多買幾百股;
2、股價一直橫盤,很可能向下破位,你不妨跟著「殺跌」。在更低的價位上再買入,這時買入的股數肯定比賣出時多。
當然這么做需要有很好的盤面感覺,而且一定不能計較你當初投入多少錢、套住多深。
不管是「高拋低吸」還是「往下做」,其唯一的目的就是努力把股票的數量越做越多,其最終的目的就是在未來股價進入上升通道時,由於「乘數」和「被乘數」都變大了,故而能盡早解套、獲利。
㈨ 請問高手通達信中統計滬深兩市每日漲幅4.5%以上個股數量的指標如何寫,先謝過啦
動態市盈率=股價/(2011/2012)每股收益
往回看5年
算出它的每股收益增長率
就能測算出它以後的每股收益
當然,這只是估值
㈩ 通達信顯示最近漲停板數量的指標,如下圖
你圖中復的副圖指標不制明白什麼意思,但是那個什麼z0顯示有多少個漲停這個,很簡單.
用下面的公式就是z0一直到z19.
X:=SUM(C=ZTPRICE(REF(CLOSE,1),0.1),20);
Z0:X;
Z1:REF(X,1);
Z2:REF(X,2);
Z3:REF(X,3);
Z4:REF(X,4);
Z5:REF(X,5);
Z6:REF(X,6);
Z7:REF(X,7);
Z8:REF(X,8);
Z9:REF(X,9);
Z10:REF(X,10);
Z11:REF(X,11);
Z12:REF(X,12);
Z13:REF(X,13);
Z14:REF(X,14);
Z15:REF(X,15);
Z16:REF(X,16);
Z17:REF(X,17);
Z18:REF(X,18);
Z19:REF(X,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