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黃金交易 > 直接參與外匯交易的主體包括

直接參與外匯交易的主體包括

發布時間:2020-12-24 15:56:31

Ⅰ 我國外匯市場的參與者包括哪些主題

我國外匯市場的參與者包括四個主體:
一般而言,凡是在外匯市場上進行交易活動的人都可定義為外匯市場的參與者。但外匯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大體有以下幾類:外匯銀行政府或中央銀行、外匯經紀人和顧客。

1.外匯銀行。外匯銀行是外匯市場的首要參與者,具體包括專業外匯銀行和一些由中央銀行指定的沒有外匯交易部的大型商業銀行兩部分。

2.中央銀行。中央銀行是外匯市場的統治者或調控者。

3.外匯經紀人。外匯經紀人是存在於中央銀行、外匯銀行和顧客之間的中間人,他們與銀行和顧客都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

4.顧客。在外匯市場中,凡是在外匯銀行進行外匯交易的公司或個人,都是外匯銀行的顧客。

Ⅱ 外匯管理的主體包括哪些

外匯管制
1、對貿易外匯的管制
(1)對出口外匯收入的管制
實行比較嚴格外匯管制的國家,對於出口收匯一般都規定出口商必須將其所得外匯結售給國家指定的銀行,也就是說出口商必須向外匯管理機構申報出口價款、結算所使用的貨幣、支付方式和期限等。在收到出口貨款後又必須向外匯管理機構申報,並按官方匯率按管理規定將全部或部分外匯結售給外匯指定銀行。此外許多國家為了鼓勵出口,實行出口退稅、出口信貸等措施,而對一些國內急需的、供應不足的或對國計民生有重大影響的商品、技術及戰略物資則要限制出口,通常實行出口許可證制度。
(2)對進口付匯的管制
實行嚴格外匯管制國家,為了限制某些商品進口減少外匯支出,一般採取的措施有:
其一,進口存款預交制。它是指進口商在進口某種商品時,應向指定銀行預存一定數額的進口貨款,銀行不付利息,數額根據進口商品類別或所屬國別按一定比例確定。
其二,進口許可證制。它是指進口商只有取得有關當局簽發的進口許可證才能購買進口所需的外匯。進口許可證的簽發通常要考慮進口數量、進口商品的結構、進口商品的生產國別、進口支付條件等。
2、對非貿易外匯的管制
對非貿易外匯的管理一般採取的方式有:直接限制、最高限額、登記制度、特別批准。
3、對資本輸出輸入的管制
資本項目是國際收支的一個重要內容,所以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非常重視資本的輸出入,並根據不同的需要對資本輸出輸入實行不同程度的管理。發展中國家由於外匯資金短缺,一般對資本輸入都實行各種優惠政策,以吸引有利於該國經濟發展的外資。例如對外商投資企業給予稅收減免的優惠並允許其匯出利潤等。為保證資本輸入的效果,有些發展中國家採取了如下措施 :
(1) 規定資本輸入的額度、期限和投資部門 ;
(2)從國外借款的一定比例要在一定期限內存放在外匯銀行;
(3) 銀行從國外借款不能超過其資本與准備金的一定比例 ;
(4) 規定接受外國投資的最低限額等。以前發展中國家都嚴格限制資本輸出,一般不允許個人和企業自由輸出 ( 或匯出 ) 外匯資金。但是近年來,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和貿易集團化趨勢的出現,不少發展中國家開始積極向海外投資,以期通過直接投資來打破地區封鎖,帶動該國出口貿易的增長,例如拉美國家、東盟各國、韓國和中國近年來的海外投資十分活躍,放鬆了資本輸出的外匯管制
與發展中國家相比,發達國家對資本輸出輸入採取的限制性措施較少,即使採取一些措施,也是為了緩和其匯率和官方儲備所承受的壓力。例如日本、德國、瑞士等國在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由於國際收支連年順差,貨幣匯率經常處於上升的狀況,成為國際投機資本的主要沖擊對象;長期的國際收支順差也導致這些國家國際儲備大幅度增長,又加劇了這些國家的通貨膨脹風險,因此這些國家便採取了一些限制外國資本輸入的措施。如規定銀行吸收非居民存款繳納較高的存款准備金、規定銀行對非居民存款不付利息或倒收利息、禁止非居民購買該國有價證券等以緩和該國貨幣匯率上升的局面。同時發達國家積極鼓勵資本輸出,例如日本從 1972 年起對於居民購買外國有價證券和投資於外國的不動產取消限制。應特別說明: 雖然限制資本輸入、鼓勵資本輸出是發達國家的一個總趨勢,但根據當時國際收支和匯率變動情況,外匯管制有時寬松、有時嚴格,不斷進行調整。

Ⅲ 各國外匯管制的主體包括哪些

監管平台:目前可信度高一點的監管機構: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美國全國期貨協會之後的有,澳大利亞證券投資委員會,這幾個相對大家認可點。平台商應該都有相應監管機構的代碼,用平台商提供的代碼在這些監管機構查一下,關乎風險,不要怕麻煩~
還有問題,可以加諧音為心~~外匯英文字母後綴gy

Ⅳ 如何發展我國外匯市場

發展外匯市場是推進人民幣自由兌換、完善匯率形成機制、提高外匯資源配置效率、增強金融宏觀調控效果的重要基礎。面對新一輪改革開放的需要,必須加快中國外匯市場的建設步伐。基於國內轉軌經濟的背景,中國外匯市場走的是一條政府推動型、而不是自然演進型的發展之路,其中的關鍵問題是,如何通過合理的政府幹預,科學培育和管理外匯市場。
1.鞏固微觀基礎,改善宏觀環境。加快國有企業的改革,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建立具有競爭力的現代企業制度;加快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提高銀行風險控制能力,優化商業銀行外匯交易行為;加強對銀行的監督管理,防範金融風險;推進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制度創新和產品創新,實現它們與外匯市場的協調發展;加快利率市場化進程,促進形成市場化的基準利率體系;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穩步推進人民幣可兌換進程;建立和完善發展外匯市場的配套法律、法規,約束交易主體行為,保證外匯市場的健康發展。
2.加大產品創新投入。市場上交易品種的多樣化既可保證匯率形成過程體現現實和潛在的供求關系,也可為市場交易主體提供多種避險工具。在完善現有的產品和業務外,應加強對產品的研發力量和資金投入,進行新產品、新業務的需求調研、論證、推介和開發。
3.加強外匯市場的流動性。一個流動性好的產品會吸引更多的主體參與交易,主體的參與反過來又增加了該產品的流動性。從中國當前的外匯市場環境看,提高市場的流動性,是推動外匯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
4.改變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上的角色定位。中央銀行作為外匯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動
力,應逐步減少對外匯市場的持續直接的干預,只有在全面掌握市場交易信息的基礎上,通過影響商業銀行等市場主體的交易行為來進行間接的干預,才能有利於外匯市場的發展。
5.增加外匯市場交易主體的數量。 首先,商業銀行是外匯市場的主要參與者,應提高有競爭實力的各家商業銀行的市場參與度,改變少數幾家大銀行在外匯市場上的絕對領導地位,促進公平競爭。其次,很多中小金融機構具有健全的風險管理系統和良好的組織管理機制,是外匯市場發展的又一推動力。應擴大投資渠道,提高中小金融機構在外匯市場上的交易積極性。可以推出美元兌歐元等交叉盤的報價,也可以改變現有的報價方式,將4種貨幣的交易基準價格統一為美元的基準價格,再進行套算。這樣就可以為那些中小金融機構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改變其被動地位,加強其在外匯市場的活躍度,進一步完善外匯市場運行機制。再次,應逐漸允許非金融企業進入外匯市場從事交易活動,為外匯市場不斷注入新的活力,增強外匯市場的廣度,促進外匯市場的發展。
6.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和監管效率。盡快建立完備的信用資料庫,根據交易主體的資產負債、經營業績、信用記錄等資料評估其信用情況,以防範信用風險,保障市場的穩健發展,
加強市場信息披露機制,提高外匯市場的透明度。加強對市場風險的預警和評估,完善市場自律機制。建立有效的電子化監管系統,提高監管效率,降低監管成本。中央銀行應繼續監督外匯市場交易主體的行為,承擔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責任,保證金融體系的穩定。監管者應公平對待不同的交易主體,不能讓任何交易主體享有特殊待遇,為外匯市場的發展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7.建立實需性交易與金融性交易相結合的外匯市場。目前我國的銀行間外匯市場主要是配合結售匯制度下外匯指定銀行平衡結售匯交易產生的頭寸,商業銀行並不是基於營利目的在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而只是為了履行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結售匯周轉頭寸的管理規定。這顯然與商業銀行的營利性原則相違背,也不適應市場化的發展要求。而實際上,各交易主體在外匯市場上進行交易,其實需性的需求趨於下降,金融性需求趨於上升。因此,應逐步改革現行的結售匯制度,拓展外匯市場的金融性交易,這將有利於提高外匯市場的活躍度,擴大外匯市場的交易規模。
8.建立非集中的交易中心和獨立的清算機構。外匯市場交易的發展趨勢是逐漸採用遠距離的場外交易市場的形式,交易主體將通過計算機獲得市場信息並進行交易行為。因此,目前的外匯交易中心將最終發展為非集中的無形市場,而中國正逐步推進非集中外匯交易市場的形成。目前集中的清算風險大,不符合國際慣例,清算機構應該發展為不再從屬於中央銀行的一個獨立的商業實體,並按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則運營,一方面可以使外匯交易中心擺脫承擔的清算風險,另一方面也可以約束交易主體控制自身的經營風險,從而達到完善和發展外匯市場的目的。

Ⅳ 我國外匯市場的參與者哪些主體開放經濟下的貨幣供給受什麼影響

  1. 目前處理國投公司,就是一些民間的投資基金

  2. 開放程度不夠,至少居民是無法自由外匯買賣的。

  3. 等待人民幣國際化吧,屆時,隨意交易。

Ⅵ 外匯市場的主體是什麼

外匯市場由主體和抄客體構成。外匯市場的主體是指從事外匯交易的當事人,主要包括外匯銀行、中央銀行、外匯經紀人、客戶。外匯市場的客體是指外匯市場的交易對象,是指各種可自由交換的外國貨幣、外幣有價證券及支付憑證等。

Ⅶ 外匯市場的主要參與者有哪些

主要參與者

1.中央銀行(central bank)

2.外匯銀行(specialized foreign exchange bank)

3.外匯經紀人(broker)

4.貼現商號(discount company)

5.外匯交易商(foreign exchange trader)

6.跨國公司(multinational company)

7.外匯投機者(speculator on foreign exchange)

8.進出口商和其他外匯供求者

以上八類外匯市場交易的參與者,歸納起來就是中央銀行、外匯銀行、外匯經紀人和外匯市場的客戶四大部分。這四大部分對市場的參與,構成了外匯市場全部交易的五大形式或關系:

(1)外匯銀行與外匯經紀人或客戶之間的外匯交易;

(2)同一外匯市場的各外匯銀行之間的外匯交易;

(3)不同外匯市場的各外匯銀行之間的外匯交易;

(4)中央銀行與各外匯銀行之間的外匯交易;

(5)各中央銀行之間的外匯交易。

(7)直接參與外匯交易的主體包括擴展閱讀:

作用

1.國際清算:因為外匯就是作為國際間經濟往來的支付手段和清算手段的,所以清算是外匯市場的最基本作用。

2.兌換功能:在外匯市場買賣貨幣,把一種貨幣兌換成另一種貨幣作為支付手段,實現了不同貨幣在購買力方面的有效轉換。

3.授信、由於銀行經營外匯業務,它就有可能利用外匯收支的時間差為進出口商提供貸款

4.套期保值:即保值性的期貨買賣。這與投機性期貨買賣的目的不同,它不是為了從價格變動中牟利,而是為了使外匯收入不會因日後匯率的變動而遭受損失,這對進出口商來說非常重要。

5.投機:即預期價格變動而買賣外匯。在外匯期貨市場上,投機者可以利用匯價的變動牟利,產生"多頭"和「空頭」,對未來市場行情下賭注。

Ⅷ 國際外匯市場最核心的主體是什麼

外匯市場的參與者外匯市場的參與者主要有:
1.外匯銀行
外匯銀行是辦理外匯交易內的商業銀行,是外容匯市場的中堅。如我國的中國銀行即是外匯銀行。外匯市場的外匯交易大多通過外匯銀行進行,大額的外匯買賣大多集中在外匯銀行辦理。
2.外匯經紀人
即專門從事外匯買賣經紀活動的人。這些人必須經當地中央銀行分支機構批准。外匯經紀人本身不買賣外匯,也不承擔外匯買賣的風險,僅充當外匯買賣雙方的橋梁,靠收取手續費或傭金過活。
3.進出口商及其他外匯供求者
他們既是外匯供求者,又是外匯銀行的顧客。進出口商既是外匯的需求者(進口時)、又是外匯的供給者(出口時),其他外匯供求者即是指非貿易外匯的買賣者,如觀光旅遊者。
4.外匯投機者 他們也是外匯市場的外匯供求者。
5.貼現公司
貼現公司通過辦理貼現和將貼現的票據拿到外匯市場上交易成為外匯買賣的供求者。
6.跨國公司
憑借雄厚資金進行外匯投機交易成為外匯市場的供求者。
7.中央銀行及外匯管理機構
通過參與外匯買賣、干預外匯市場而成為外匯市場的供求者及管理者。

這其中的核心主體包括了各國央行以及外匯管理機構,他們掌握著外匯市場的核心內容。

Ⅸ 外匯市場的交易主體及其交易動機是什麼

交易主體:
所有買賣外匯的商業銀行、專營外匯業務的銀行、外匯經紀人、進出口商內,以及其外匯容市場供求者。
交易動機:
動機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實現購買力的國際轉移,
二是提供資金融通,
三是提供外匯保值和投機的市場機制。

Ⅹ 有形外匯市場和無形外場外匯市場哪個佔主體

當然是無形市場佔主體。
有形市場是指交易所市場,是指有固定的營業場所和內規定的交易容時間的外匯市場。有形市場同一般的商品交易一樣,參與外匯買賣的雙方於一定的時間集合於一定的地點,面對面地進行洽談和交易。如巴黎、法蘭克福、阿姆斯特丹、米蘭等外匯市場。櫃台交易等均為無形市場,是指沒有固定場所的外匯市場。外匯買賣雙方無需面對面進行交易,而通過電子計算機、信息網路同經營外匯的機構進行聯系以達成外匯交易。

閱讀全文

與直接參與外匯交易的主體包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瑞華投資理財 瀏覽:896
投資公司怎樣發展客戶 瀏覽:814
股票跟基金掛鉤的都有哪些 瀏覽:718
主要外匯交易商 瀏覽:347
三年前信用卡連續逾期還能貸款嗎 瀏覽:674
熱卷主力期貨吧 瀏覽:154
新手投資理財活動 瀏覽:234
cj期貨 瀏覽:809
融資合同公證 瀏覽:342
薩斯喀徹溫省鉀礦吸引大量投資 瀏覽:550
融資租賃irr計算器 瀏覽:526
什麼人不適合期貨 瀏覽:329
日照1124豆伯價格 瀏覽:160
建行貸款買車要幾天 瀏覽:28
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724
投資理財與宏觀經濟的關系 瀏覽:496
外部融資困難 瀏覽:704
燕郊49800民間互助理財 瀏覽:990
產權交易所管理辦法 瀏覽:516
科創基金和戰略配售基金的申購費 瀏覽: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