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消费金融公司的市场定位
只放贷不吸收存款
《试点办法》规定,消费金融公司是指经银监会批准,在中国境专内设立的,不属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消费金融公司名称中应标明“消费金融”字样。
㈡ 消费金融未来有哪几类发展趋势
第一类:结合消费场景的消费金融。通过与线下的3C卖场进行合作,为消费者提供电子产品的分期付款业务,但是这种模式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来说运营成本较高,对于自动化审批要求高。同时消费金融公司的运营成本高,风控难度较大,各家公司目前都通过自有的数据积累建立风控模型、拼概率、高息覆盖高风险等方式进行经营。
第二类:直接发放个人贷款的消费金融。相比结合消费场景的消费金融,这种直接发放现金贷款的消费金融风险把控更难,一方面竞争比较激烈,而且基本也是采用大量人力进行推广,公司运营成本较高,在加上国内的机构在实收资本的基础上放大杠杆来吸引投资人,这样造成消费金融公司的融资成本较高,通过放大资金杠杆进行放贷,同时也放大了经营风险。而且顾客的贷款意图难以掌控,从而造成坏账率过高。
第三类:校园市场分期。校园市场分期基本可以定位为校园电商平台,因为给学生放贷存在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学生并无收入来源,存在还款能力的问题,而且学生放贷学生一旦出现坏账基本都要父母进行代偿,如果一旦出现集体事件,国家肯定会立马禁止,这样增加了金融公司的经营风险,目前很多公司基本定位为电商平台的消费赊账服务,这样避免法律风险,通过低利率和商品差价来维持企业发展,通过获取用户数据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㈢ 为什么说消费金融是下一个风口比如暴雪金融的消费金融就是抓住了这个风口
要回答您的问题,先说说消费金融的前景,消费金融不仅带给老百姓很大实惠,通过刺激消费版、降低库权存对推动供给侧改革的国家战略也具有重要意义。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发展纲要,都为消费金融发了大大的“政策红包”。报告显示,中国消费金融市场未来4年将破40万亿元。所以可以说暴雪金融正是抓住了这个机遇,在消费金融领域可以大展拳脚了!希望简短解答可以帮到您。
㈣ 消费金融目前的竞争格局是怎样的
互联网技术加速了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转型,线上授信的方式和速度给了消费者回不同以往答的消费体验。目前的行业格局正呈现出银行系、产业系、电商系、P2P系等多线系网络链条的扩张发展格局。1.2010年,第一批银行系试点消费金融试点的公司,如北银、捷信、中银和锦城等;作为最早的一批,大部分都带有很强的实验性质。2.2013年,第二批产业系试点消费金融公司,如苏宁、海尔等;供应链核心企业入场,主要出于促进销售。3.在2014年,互联网电商系悄然入局,纷纷涉足消费金融,如京东推出了“京东白条”,阿里推出了“天猫分期”、“蚂蚁花呗”等产品。4.2014年后,日益壮大的P2P网贷平台看准机会争相入局,许多民间资本开始在这一领域试水,虽然很多公司没有使用“消费金融”一词,但其所从事的业务与消费金融并无区别
㈤ 大家如何看待消费金融市场的火热
对于这么一个市场的火热,我感觉肯定是这个时代发展的必然。
㈥ 教育消费金融的市场有多大
教育消费金融的市场是有多大呢?毫不夸张的说,万亿级!何以见得呢?首先版,从以上内容权不难发现,教育是国情,是一个种族的根本,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其次则是本质,教育+消费金融是典型的产业优势互补,所产生能量是无法估计的。
有许多媒体在网络上暴露教育消费金融的一些弊端和猫腻。小编觉得,但凡是个产业,必定会有其不足之处,但不可以一棒子打死。需要理性看到。发现问题是好事,只要能够解决即可。毕竟教育是根本,是利好的,无论对于个人、家庭还是国家,都是值得鼓励的行径。之所以会被判定为有猫腻,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消费金融环节上出现了一些问题。
教育消费金融的市场是可以预见的。但面对各种乱象,成立行业自律机构,明确监管定位补位,提倡诚信行业操守都是必要的,随着互联网的持续渗透,教育消费金融市场格局将面临洗牌。风控能力强的平台将在市场上大有作为,而风控能力不足的平台将逐渐淡出市场。只要整个行业能够共同努力,相信未来教育消费金融将大有所为。
㈦ 消费金融市场的现状是什么
数据显示抄2015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袭已超9万亿元,预计2019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将超过37万亿元。国内有630家银行,2500家左右的P2P,近9000家小贷公司,近2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以及蚂蚁金服、网络金融等互联网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