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国际金融公司与发展中国国家的相关投资

国际金融公司与发展中国国家的相关投资

发布时间:2021-02-03 23:43:57

Ⅰ 国际金融公司投资范围

国际金融公司在世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私营部门拥有主要产权的企业都有投资。回 在2005财年,国答际金融公司投资于67个国家的236个项目,范围覆盖所有发展中地区: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
东亚与太平洋
南亚
欧洲与中亚
拉丁美洲与加勒比
中东与北非

Ⅱ 结合目前国际和国内宏观经济背景 谈金融投资的机会或风险

当前全球金复融危机,导致了全球的经济制危机,这种结果就是金融资产或实物资产都都大幅降价,如股市下跌很大,大宗货物价格也下跌很大,对一般投资人和投资企业来说,这就是一个购买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的最好时机,这就是投资机会。
风险就是购买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后,由于经济下滑可能继续,使你购买的资产的价格还会继续下降,那你就受到了损失。不过我认为,中国的经济下滑最迟明年就已经到底了,而且国家出台了这么多救经济的政策,经济应该不会再恶化到哪儿去了,这样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的价格也基本上是处于底部区域了。所以现在投资应该说机会大于风险,收益大于损失。

Ⅲ 国际金融公司的相关投资

中国目前是国际金融公司投资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在2006财政年度单年,国际金内融公司共向容24个项目承诺投资638亿美元。从1985年批准第一个项目起,至2006年6月30日止,国际金融公司在中国共投资了115个项目,并为这些项目提供了28.6亿美元的资金,其中,22.4亿美元为自有资金,6.25亿美元来自银团中的其它银行。
国际金融公司在中国投资的重点是:
鼓励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中国本土私营部门的发展。
投资金融行业,发展具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使其能达到国际通行的公司治理机制和运营的标准。
支持中国西部和内陆省份的发展。
促进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和环境产业的私营投资。
私营部门已成为中国经济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国际金融公司积极寻求时机,为那些目前只能获得投资机构有限支持的本土私营企业提供融资。
国际金融公司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可以减轻国企改革带来的压力。
中国对金融行业的开放将为国际金融公司进一步支持具有商业可行性的私营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Ⅳ 国际金融公司的融资范例

能源效率行业
中国公用事业能效融资项目
中国公用事业能效融资项目中,国际金融公司将向中国参加该项目的银行,提供投资额最多为 5000万美元的风险分担机制,以便支持总贷款额为1.15亿美元的能源效率项目。中国公用事业能效融资项目将在促进能源效率、减少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及推动中国中小企业贷款方面产生巨大的发展影响。中国公用事业能效融资项目获得了全球环境基金1650万美元、及芬兰贸易工业部300万美元的赠款支持。
中国公用事业能效融资项目希望能最终达成如下目标:
1.支持由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十一五计划中,关于能源效率及环境保护的战略重点;
2. 按商业原则运营;
3. 通过提供技术援助和风险分担机制,促进能效设备的使用;
4. 与公用设施公司、银行和能效设备供应商结成合作伙伴关系,来实施该项目;
5. 积极解决目前能源效率行业存在的市场推广和融资障碍;
6. 支持政府加速推广使用天然气的战略。
中国公用事业能效融资项目第一次将公用事业公司、能效设备提供商、及银行三方集合在一起,为推广能源效率项目,创建了新型的融资模式。通过这一项目,国际金融公司将支持总额超过1.5亿美元的能效项目的融资,并从而导致500 万- 1000万吨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
金融市场业
(1)熊猫债券
2005年10月,国际金融公司在中国国内市场首此发行本国货币的熊猫债券,该支11.3亿元人民币、期限为10年的债券是在银行间市场面向机构投资者发行的。国际金融公司将债券收益向广州发展实业有限公司、安徽海螺水泥公司及北京和睦家医院进行了融资。
国际金融公司此次债券的发行,标准着中国人民币债券市场已经开始向国际金融机构开放。此次发行还为未来高信用等级的发行人发行人民币债券起到了示范作用,它还将帮助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国际金融公司的人民币债券发行说明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又往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它将进一步推动中国非政府债券市场的发展,从而增加私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此次债券发行也使国际金融公司获得了一个独特的机会来帮助那些需要本国货币融资的、质量较好的国内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杭州联合银行
2006年,国际金融公司购买了杭州联合银行5%的股权,是外资入股中国农村合作银行的第一例。这一创新项目将为中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重组提供有价值的、第一手的实践经验。 国际金融公司把其投资于中国金融机构的精深经验用于这次富有开创性的项目中。国际金融公司的技术援助基金将支持省级农村合作体系的改革。国际金融公司还将委派一名富有国内和国际银行经验的高级银行管理人员,作为杭州联合银行的董事会成员,就杭州联合银行的管理和现代化金融机构的建设提供建议。
农村信用合作体系的改革对于中国农村的发展和脱贫有着深远的意义。这个项目的目的在于为中国的农业合作银行树立一个标尺。国际金融公司将致力于帮助杭州联合银行在公司治理、风险揭示、环境以及社会责任方面达到一个较高的标准。这样,他们在中国的农村金融改革中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农业行业
北方安德利浓缩苹果汁公司
继 2005年国际金融公司向北方安德利浓缩苹果汁公司提供1500万美元贷款后,国际金融公司又于2006年向其提供了450万美元的股本投资。北方安德利于1996年在山东成立,并继而迅速成长为中国和世界浓缩苹果汁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德生产商和出口商。国际金融公司的贷款将帮助北方安德利公司完成其全国主要生产基地生产设施的扩建,尤其是位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生产基地的扩建。这与中国政府支持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一致。该项投资还将帮助北方安德利提高生产效率、将生产能力提高到年加工100万吨苹果的水平。国际金融公司的资金还将帮助优化公司的资本结构,并最终使约200万农民直接从北方安德利公司对苹果的生产加工而受益。
为了帮助北方安德利公司扩大其对当地农民的支持,国际金融公司还将提供一个为期三年、总金额为75万美元的供应链技术援助项目。该技援项目将提倡在中国的苹果生产过程中采用改善苹果种植地的管理、加强工人生产中的健康和卫生条件等好的农业生产习惯,减少农用化学品对环境的污染,并降低固体和液体废物的排放。技术援助项目将为北方安德利引入苹果可追溯供应链系统,使其产品质量能够达到国际食品生产商所期望的标准。
基础设施
2006年,国际金融公司向云南中大盐津发电有限公司提供了2200万美元的长期贷款。国际金融公司与DEG、Proparco公司及FE全球和亚洲清洁能源公司一起合作,共同支持位于中国云南省境内白水河上总装机容量为7.8万千瓦的三座径流式发电站的建设和运营。云南中大现有6座小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5万千瓦,均位于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境内。该项目的主要发起人是浙江中大三川水电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位于浙江杭州,是一家开发、拥有和运营中国小型水电资产的国内控股公司。
这是IFC首次投资于中国欠发达的西部省份-云南省,它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由于项目将消耗大量的物资和服务,因此它将极大地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本项目还将产生示范作用,希望能籍此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到云南和其他西部省进行投资。
本项目的建设还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政府开发水电资源以取代火力发电的政策。该项目在30年的运营期内,预计每年可以提供大约3.8亿千瓦清洁能源,从而缓解中国南方电力短缺的问题,并预计能够减少800万吨的温室气体的排放。

Ⅳ 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金融投资的区别

直接投资(FDI)是指以各种混业、合资、独资等形式直接进入他国进行生产的贸易活动。
间接投资(FII)是指以购买他国金融证券(如股票、债券、衍生金融工具)等对别国涉及的投资行为。
哪里有能带来足够的利润的投资机会,资本就有向哪里流动的趋势,当这样的机会出现在海外时,国际投资的发生就顺理成章。像国内投资分为直接和间接一样,国际直接投资也有这样的分法:把钱交给别人使用然后拿利息的间接投资,自己管理资本、自己控制项目运作以赚取利润的直接投资。
逐利的本性决定了资本扩张的必然。在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扩张的主要手段是“商品输出”,但作为掠夺资源输出商品之辅助的对外投资也是新兴资产阶级热衷的活动。它可以追溯到18世纪时期东印度公司、哈德逊湾公司等为进行掠夺性贸易而在殖民地进行的各种投资活动。到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过剩资本”的大量出现使得国际投资(尤其是以借贷为主的间接投资活动)大张旗鼓地展开,并把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带到文明世界的每个角落。
二战后,这种产业资本的跨国流动得到了更迅猛的发展,并表现出与传统的资本流动迥然不同的特点。首先,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直接投资对国外企业控制权的要求。直接投资既全部或部分的拥有国外企业,又直接或间接的经营国外企业。而间接投资则很少涉及到这一问题。第二,从资本移动的形式上看,直接投资不只是单纯货币形态的资本转移,而是货币资本、技术设备、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等经验资源在国际间的一揽子转移。第三,直接投资具有实体性,它一般通过投资主体在国外创设独资、合资、合作等生产经营性企业得以实现;而间接投资则通过投资主体购买有价证券或发放贷款等方式进行,投资者按期收取股息、利息,或通过买卖有价证券赚取差价,其投资具有虚拟性。最后,由于直接投资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投资回报与投资项目的生命周期、企业经营状况密切相关,通常周期较长,风险较大;而间接投资则更具流动性,风险也相对要小。
传统的资本流动理论对这种日益流行的海外直接投资也越来越没有解释力。直接投资并不绝对的取决于东道国的利率水平,而且很多情况下东道国的利率并不高于母国利率。海默是最早注意到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之不同的西方学者,并开创性地提出了大型跨国企业之所以热衷于海外直接投资乃其拥有东道国企业无法比拟的垄断优势,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他们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垄断优势,实现利润最大化。英国学者伯克雷和凯森从内部化的角度解释了这种直接投资行为,他们认为,海外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为克服海外市场的不完全性(由于政府管制、信息缺失和不对称、垄断的市场结构等造成)而进行的内部化行为。邓宁的折衷理论是有关FDI理论的集大成者,他认为FDI的进行取决于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以及区位优势三方面因素。

Ⅵ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是 做什么的 !!

太牛x了! 中国最牛的投资银行 ,中国金融学子的梦想之地
据说普通员工年薪100万~

Ⅶ 摩根士丹利在中国投资的公司是叫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吗听说投资总部在北京!请问在北京哪啊

中国国金不了解啊~·~ 但是mogan stanley在北京有公司啊确实~·`~ 可以去试试~·~

Ⅷ 中国与国际金融业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国际化 中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下)

编者按: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改革与创新。金文撰写的《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国际化》一文,从历史的角度,全面阐述了金融业的起源发展,以及在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国际化的大趋势之下,金融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读后引人深思。人民网天津视窗将持续报道该文章。以下为在《新金融观察》第三十八期上刊载的“二十二、中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下)”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集中、统一、单一的金融体系,中国人民银行集管理职能与运营责任于一身,负责货币管理和信贷运营。除此之外,没有信贷市场、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也没有建立人民币价格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货币体系。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发挥金融现代经济核心作用,支持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共同发展,支持金融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对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实施分业监管,积极发展信贷市场、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金融业发展和金融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在为实体经济服务中得到持续发展。

独立统一的货币体系建设

新中国高度重视货币体系建设。统一发行人民币,迅速完成币制改革,确立人民币作为独立的统一的国家货币地位;合理确定本币价格及其利率水平,合理确定外汇价格及其汇率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逐步开发人民币的货币职能;根据国家发展和国际分工需要,积极发挥人民币的重要作用,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维护国家和平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人民币发行及币制改革。人民币(RMB)是中国法定货币,为纸币本位制货币,没有法定的含金量,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等职能。中国人民银行是人民币主管机关。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主币共有12种面额,包括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10000元和50000元。人民币取代国民政府发行的各种货币,以及外国银行发行的各种外国货币,结束了旧中国长期存在的币制混乱历史,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和恢复发展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政府统治时期遗留的恶性通货膨胀问题尚未根除,战后物质极度匮乏,导致物价节节上涨,第一套人民币沿用了面额巨大的主币币值设计。1955年,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初步胜利,物价趋于稳定,财经状况好转,当年3月1日开始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并根据经济发展要求进行货币改革。主币改为1元、2元、3元、5元和10元共5种面额,以1元兑10000元的比价,发行新币并回收旧币,5月15日停止流通第一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发行及同时实施的币制改革,奠定了新中国独立、统一、稳定的货币制度基础,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人民银行于1962年4月20日发行第三套人民币,1987年4月27日发行第四套人民币,1999年10月1日发行第五套人民币,建立了中国独立统一的人民币货币体系。

人民币汇率制度发展。新中国成立起至改革开放前,人民币汇率制度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到1955年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国人民银行在统一发行人民币的基础上,于1949年1月18日在天津首次公布人民币汇率,建立了以本币和利率为基础的外汇和汇率体系。人民币是纸币本位货币,与当时美元世界货币的金汇兑本位制没有直接联系,因此不能按照货币的黄金平价确定人民币价值及其汇率,只能采用物价对比法换算人民币的汇率。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货膨胀严重,人民币兑1美元的汇率,由1949年1月18日的80元(第一套人民币),调至1950年3月13日的42000元(第一套人民币),再调至1952年12月的26170元(第一套人民币)。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数量很少,对外贸易主体是私营企业。第二阶段,1955年到1972年的固定汇率制度。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对外贸易主体改为国营企业,主要产品和贸易价格纳入国家计划,国家参照各国本币的汇率,确定人民币汇率,并使之与物价脱钩。1956年和1972年两个时点人民币兑1美元的汇率,分别为2.46元(币制改革后的新币,下同)和2.24元。第三阶段,1973年至1980年的一揽子货币加权平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又发生了严重的国际石油危机,很多国家将固定汇率制改为浮动汇率制,人民币汇率频繁调整,并改用一揽子货币加权平均的汇价,作为人民币汇价调整变动的依据。人民币兑1美元的汇率,由1973年的1.98元变为1980年的1.49元。自新中国成立起至1980年,中国主要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对内高度集权,对外高度封闭,国际贸易总量很小,国家外汇储备很少,适时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制度,不断调整人民币汇率,促进了国民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改革开放之后至1996年之前,国家对汇率制度进行了几次改革。第一阶段,1980年到1984年的双重汇率制度。1979年,中国推行外贸管理体制改革,对外贸易由计划管理改为市场竞争,同时开始实行双重汇率制度,作为以市场手段管理外汇的制度试验。国家除规定官方外汇牌价之外,还规定出口结汇和进口用汇指标,以多结汇和少用汇的指标余额,适用于市场外汇价,官方外汇牌价和市场外汇价兑美元的汇率,分别为1.50元和2.80元。第二阶段,1985年到1990年重新恢复单一汇率制。推行人民币双重汇率制度,对内加重了部分外贸企业政策性亏损,对外造成了国际上的指责和非议。1985年1月,国家取消双重汇率制度,重新恢复单一汇率制,人民币兑1美元的汇率定为2.80元。但此前实行的双重汇率制度已经打开了市场外汇价的人民币价格的汇率市场发现机制,重新恢复的单一汇率制不仅未能消除已经形成的市场外汇价,反而加剧了官方外汇牌价与市场外汇价的市差和价差,形成了新的双重汇率制度。第三阶段,1991年到1994年实行汇率并轨制度。1991年,开始实行有管理的人民币汇率浮动制度,国家参照国际外汇市场情况,对人民币官方汇率进行适时适度地调整。1994年推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国家将官方外汇牌价和市场外汇价兑1美元的汇率,由1993年12月31日的5.80元和8.70元,统一定为1994年1月1日的8.70元,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直至2004年年底,人民币兑1美元的汇率稳定在8.30元左右。

人民币经常账户项目可兑换。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后,国家进一步深化外汇制度改革,1996年4月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旨在消除经常账户非贸易非经营性交易的汇兑限制,不再限制不以资本转移为目的的经常性国际交易支付和转移,不再实行歧视性货币安排和多重汇率制度,当年12月1日实现了人民币经常账户项目的可兑换。主要的政策制度措施是:消除因私用汇的汇兑限制,扩大供汇范围,提高供汇标准,允许中国居民境内的合法资产收益以及驻华机构和来华人员的合法人民币收入换成外汇汇出;废除企业外汇留成和外汇上缴制度,由银行结汇售汇,取消境内的外币计价结算,废除外汇券,禁止外币在境内流通;外商投资企业经常性用汇纳入银行结汇售汇体系,可保留一定比例的外汇收入,允许在华外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办理结套汇等业务,取消经常项目汇兑限制;取消外汇收支指令性计划,建立外汇交易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国家对外汇和国际收支进行宏观调控,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提高汇率生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继续调整完善国际收支和人民币汇率政策,包括降低出口产品退税平均税率,支持企业在国外投资;国际金融机构可在国内发行人民币债券,跨国公司可以集中操作外汇资源;提高个人出国(境)换汇限额,移民和非居民的国内资产可以兑换外汇出境;放宽外汇账户开户和外汇账户限额管理,推行经常账户项目可兑换便利化等。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2005年7月21日,中国实施人民币汇率改革。第一,建立人民币汇率市场形成机制。根据中国贸易顺差程度和企业国际贸易适应能力,确定人民币汇率升值2%,人民币兑1美元的汇率为8.11元,同时调高境内商业银行美元、港币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价格,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价格在中间价的千分之三内浮动,人民币兑其他货币的交易价格在中间价的一定幅度内浮动。第二,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参照国际外汇市场主要货币汇率,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降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中国实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要建立人民币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增强汇率等经济杠杆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理顺外汇供求关系,健全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为推进资本账户可兑换和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政策支持。自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开始至2011年4月29日,经历了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人民币兑1美元的汇率由8.30元降到了6.49元,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累计升值率超过25%;中国的外汇储备由8189亿美元增加到30446亿美元。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制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以人民币报关并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出口贸易结算业务,包括进出口信用证、托收和汇款等结算方式。2009年7月先在上海等五个城市试点,2010年6月扩大到2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试点,试点地区进出口量占全国进出口总量的90%。试点地区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2010年为5063亿元,2011年1季度达到3603亿元。建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制度,增加了国际结算的货币币种选择,降低外汇汇率风险,减少国际贸易交易成本,适应居民和非居民以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实际需求;以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使之形成了以交易为基础的价格,增加了人民币价格市场形成机制的参照标准,促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调整和完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促进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与开放,增强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金融资源配置能力

Ⅸ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对比和区别

这个可以问 网络

Ⅹ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是一个怎样的投资机构是正规的理财公司吗

那你要做哪方面的理财了,这样我才能帮你推荐合适你的理财公司!

阅读全文

与国际金融公司与发展中国国家的相关投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人民币日元元汇率走势 浏览:350
个人创业贴息贷款 浏览:653
内地政府怎么保证资金 浏览:759
2万欧元多少钱人民币汇率 浏览:749
123信托网 浏览:550
三安集团安信基金 浏览:475
22纽是多少人民币汇率 浏览:294
每日基金净值查询002021 浏览:523
零首付购房融资犯法吗 浏览:612
福牌阿胶股票 浏览:583
国通信托股东 浏览:104
基金如何净值表 浏览:61
诺安基金公司价值多少 浏览:745
融资额与股价的关系 浏览:296
企业融资利息 浏览:844
国家性融资 浏览:917
公募基金发售时间 浏览:398
融资余额东方财富 浏览:513
发行短期融资券利好 浏览:337
上海证券交易所港股通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指引 浏览: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