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国际金融危机后人类发展难题的深层次

国际金融危机后人类发展难题的深层次

发布时间:2021-02-15 06:22:31

㈠ 如何理解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西方资本主义政治体质失灵的现象

1.资本主义的危机是积累的结构性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增长是靠资本积累来推动的,资本的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是同一过程。因此,不少国内外学者认为资本积累理论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理论。美国的社会结构学派认为,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存在着一整套促进资本积累、经济增长的制度,这一整套制度就被称为“积累的社会结构”。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在生产集中和垄断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垄断资本,也形成了以维护金融垄断资本利益为核心的积累的社会结构,资本主义国家愈发明显地以保证金融垄断财团的利益为根本原则。结构性危机的概念最初仅指资本主义经济部门之间结构变动产生的危机。垄断资本的形成使资本主义系统性、整体性增强,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作用下,其要素之间的关系譬如资本和劳动的关系严重失衡,经济危机的爆发就会引发其他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造成全面结构性、系统性危机。从1973年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进入了停滞或低速增长时期。因此,国外学者拓展了结构性危机概念的外延,把资本主义生产、流通和再分配领域的长期失调以及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停滞和衰退,乃至整个国家处于危机状态,作为结构性危机的表现形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体现在积累过程就是资本积累的矛盾,国外一些左翼经济学家如弗兰克、曼德尔、阿明、福斯特等也把资本主义危机称作一种长期的资本积累的结构性危机。社会结构学派更是直接把资本主义危机称为积累的社会结构危机。因此,从资本积累的社会结构角度,通过分析资本积累体制和机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2.经济危机的深刻性和复杂性。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危机的周期性特征比较明显,它要经过消沉、繁荣、危机和停滞等阶段。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由于危机是一种结构性危机,危机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许多复杂的特点。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加强,虽然阻止了经济危机进一步恶化,经济周期四个阶段的交替进程逐渐趋于模糊,却难以解决资本主义深层的结构性矛盾和危机,使得资本主义经济陷入长期的相对停滞状态。美国垄断资本学派代表性学者巴兰和斯威齐认为,在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资本的绝对数量日趋庞大,而资本的出路却日趋狭窄,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长期停滞趋势。长期停滞和经济危机也引发了社会危机,比利时学者曼德尔认为,晚期资本主义的另一个标志,就是社会制度越来越倾向于爆炸性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这种危机直接威胁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不能简单地把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停滞和腐朽性理解成生产和技术的停滞、不发展、不增长。列宁指出:“如果以为这一腐朽趋势排除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那就错了。不,在帝国主义时代,某些工业部门,某些资产阶级阶层,某些国家,不同程度地时而表现出这种趋势,时而又表现出那种趋势。整个说来,资本主义的发展比从前要快得多。”(《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5页)二战之后,资本主义进入了长达20年的黄金增长期。对此,巴兰和斯威齐认为,推动资本主义战后经济增长的原因有战后美国霸权的确立增加了对美国商品的需求,战争破坏的恢复重建,战争时期积累的消费力的释放,技术革命的作用等等。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因素的积极作用被耗尽,因而从20世纪 60 年代末开始,资本主义又陷入生产停滞的状态。美国经济学家安德鲁·克莱曼计算了美国1929—2009年的利润率变动趋势,认为这一时期资本的利润率始终没有得到持续性的恢复,这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利润率下降规律和垄断资本主义深陷结构性危机之中的论断。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布伦纳也认为,当前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在于过去几十年发达资本主义经济活力的持续下降,整个经济体系资本回报率严重而无可挽回地下降,这一趋势跨越各个经济周期一直延续至今。

㈡ (高分)金融危机下,全球化的未来之路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深刻背景和根本趋势。正确认识和妥善应对全球化,不仅有利于我国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国际体系转型、和谐世界建设与人类文明进步。 一

目前,经济全球化已远远超出经济领域,正在对国际政治、安全、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全球化的积极作用主要有:

(一)促进发展模式创新。全球化促进生产、资源、人员、贸易、投资和金融等生产要素全球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跨国公司已发展到在全球布设研发、生产、销售链条的全球公司阶段。经验显示,一国经济开放度提高与其人均GDP增长之间成正比。无论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如何调整变化,不考虑全球化因素,不利用全球化机遇,就不可能探索出先进的发展模式。

(二)促进国际利益融合。利益融合既表现在经济领域,又表现在其他领域;既表现在双边领域又表现在多边领域。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逐步深化,俱荣俱损局面开始形成。全球经济链条越拧越紧,一国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依赖增强。除国家利益外,共同地区利益和全球利益明显增多。利益融合有利于国家关系改善,国家间协调合作增多,出于不同利益而形成的不同“志愿者联盟”不断出现。谋霸权、搞对抗,坚持集团政治和冷战思维越来越不得人心。

(三)促进安全内涵扩展。安全已从传统安全领域扩展到非传统安全领域。恐怖主义、经济安全、环境恶化、气候变暖、疫病蔓延、移民浪潮和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威胁增大,涉及到经济、民生、社会和自然等广泛领域。非传统安全主要由人类发展的不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自然的不协调引起,其实质是发展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模糊了安全与发展的界限,增大了国际安全合作的紧迫性,挑战着传统安全的主导地位,缓和了国家间的军事对抗关系。如恐怖主义和气候变化不是任何单一国家能够解决得了的,美国在反恐中不得不多方借重国际社会。又如,美俄在导弹防御问题上矛盾尖锐,但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总的来说合作顺利。

(四)促进国家主权转移。全球化促进了国际组织的发展。仅1990至1998年,国际组织就从26656个增至48350个,其中政府间国际组织25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成为全球性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实施者、全球性问题的管理者和全球性争端的解决者。WTO在其《关于解决争端的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中,全面规定了WTO解决贸易争端的政治方法、法律方法、裁决执行与监督以及救济办法等,并专门设立了争端解决机构(DSB)。的确,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的主要行为体,国家主权仍然是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利,但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国家主权在越来越多地向政府间国际组织转移。比如,向联合国、地区组织转移政治、外交和军事权利,向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全球公司转移经济权利,向各种各样的其他非政府国际组织转移社会权利。全球化还促使一国的国内规则尽可能与国际规则协调与一致。

(五)推进国际体系转型。现行国际体系的主要特征是:由西方特别是美国主导、国家间名义上平等而事实上不平等、国际组织作用有限、霸权主义和“问题国家”得不到有效制约。现行国际体系在应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方面日渐乏力,其调整、完善和转型乃大势所趋。今后几十年内新的国际体系有可能基本形成,其主要特征:一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由于新兴大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振兴,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有利于多强不利于“一超”、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不利于发达国家的变化,“一超”与多强、南方与北方两个力量对比失衡问题有望最终解决。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2020年世界排名前20位的经济大国将重新洗牌,中国将跃居世界第二位,俄罗斯、印度、巴西将跃入前10名,另有部分发展中大国将跃居前20名。美、中、欧、日、俄、印度、巴西等新的各极之间利益融合与相互依存度提高,彼此发生尖锐对抗与全面战争的危险性降低。二是西方与非西方国家共同主导。将来随着美国“一超”地位和西方力量优势的逐步丧失,西方的主导地位将难以维系,多极、西方与非西方将共同主导新的国际体系,国际关系民主化将得到发展。三是国际组织作用增强。国际组织和国际规则将进一步充实、完善和强化,对大国和“问题国家”的约束将得到加强。四是国际治理多样化。全球性问题增多将促进国际治理模式多样化,如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大国共治与中小国家共治、全球性国际组织治理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治理等相互结合和相互补充。五是和平渐进性。以往国际体系的变革都是通过战争实现的,这一次国际体系转型可能在保持总体和平状态下通过大国之间、南北方国家间的斗争、协商、妥协以渐进式改良逐步完成。

(六)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人类有可能在全球化、全球性问题、全球利益和全球治理基础上,形成人类新的共同价值观念和新的人类文明,打破西方在人类文明中的主导地位,实现对西方文明的总体超越。


我们在看到全球化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对其逐渐积累的负面作用也不能忽视。

(一)经济危机。随着全球经济链条日益紧密,能源价格大幅攀升、金融秩序严重失控、大国经济明显衰退诱发全球经济衰退甚至危机的可能性增大。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其传导的速度、影响的深度可能远远超过以往的世界经济危机。此外,气候变化、环境恶化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也最终会威胁全球与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社会动乱。全球化导致国家间和国家内部贫富差距扩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社会矛盾都有可能激化。如美、英、法等发达国家传统产业大量外移,失业问题突显,社会风潮增多。全球化还使各国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的联系与互动增强,国际问题诱发国内动荡、国内问题引发国际动荡的机率都在增大。

(三)大国对抗。有的国家背离全球化的演进方向、背离人类历史前进的步伐,没有放弃搞霸权主义,没有放弃搞战略扩张,没有放弃搞军备竞赛,没有放弃遏制其他新兴大国。特别是它还将在一二十年内保持战略优势,一旦摆脱当前的战略困境,仍有再次挑起大国对抗的可能,那将对国际体系的转型、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产生严重危害。

(四)地区动荡。全球化中边缘化的国家、霸权主义、恐怖主义、核扩散等,可能使用21世纪头20年内地区热点不是随全球化深入逐步减少而是继续增多,使地区热点对全球安全形势的牵动作用增大,使国际形势在总体和平状态下局部动荡继续加剧。



置身全球化浪潮,要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和全球战略意识。

完善国家发展观、利益观、安全观、主权观与国际秩序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搞好五个统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全球化发展间良性互动。摒弃绝对排外的国家利益观,远离霸权主义那种维护一己私利的国家利益观,把更多的全球利益和地区利益纳入国家利益视野,在推进与外部世界互利共赢中发展并延伸国家利益。创新国家安全观,促进国防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国家和平发展的协调,促进维护传统安全与维护非传统安全的协调,促进维护本国安全与维护国际安全的协调,促进军事手段与其他手段间的协调,力争摆脱“安全困境”羁绊,推进安全与发展统一,努力维护国家综合安全。妥善应对国家主权转移的趋势,以是否有利于国家利益发展取舍国家主权让渡,以是否有利于本国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稳定决定对国际干预的立场。充实国际秩序观,在适当参与全球治理中推进和谐世界建设。

增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互动增强,要善于利用全球化机遇促进国内发展,善于利用全球化压力推进国内制度创新,善于规避全球化风险维护自身安全,善于防范国内问题冲击地区和全球安全与发展

㈢ 1. 试谈国际金融危机从哪些方面影响你的生活和未来工作你将怎样应对

金融危机的原理如下:随着人类技术的进步,区域的观念开始模糊,世界是一个互相依赖的共同体,我依赖你生产的袜子,你可能依赖我生产的矿石。

在一个岛上有一群人,岛上除了几样产量不大的生活必需品以外什么也生产不了,岛上的居民用一种叫RMB的贝壳,作为钱来花,就是椰子一个3贝壳,淡水一桶5贝壳等等。这时大家想生活的好一点,可是岛上又生产不出这么多东东。于是就想用自己的劳动力和别人换。

这个岛不远处有一个大岛,上面什么都有,人家使用一种叫做USD的贝壳做交易,于是小岛上的居民就到大岛上的工厂游说,我们这里工资低,原料便宜,没有土地使用费用,还免税,到我们这里来投资吧。大岛上的有钱人觉的有道理就试着在小岛上开了一些工厂,可是马上问题就出现了,小岛上RMB和大岛上的USD是2:1的,也就是说在小岛卖2个贝壳的东东在大岛也要卖1个贝壳。大岛虽然有许多劣势但是因为工厂多,上下游配套的运输成本低,加上工人熟练,成本和小岛的产品没有太大的价格差。这个时侯小岛的酋长就想出了一个办法,让岛上的巫师忽悠大家,小岛上的贝壳和大岛上的不一样,大岛上的有神力,所以值钱,我们的贝壳和他们的贝壳要8:1才合理。大家一听原来是酱紫呀,于是就用自己的8个贝壳换大岛上的一个贝壳了。这样小岛上的物价和工资就是大岛上的八分之一了,大岛上的公司就纷纷到小岛上来设厂,赚了大钱,他们把钱汇回大岛上发展科技,然后再把发展好的产品在小岛生产。这样过了30年。。。。。。

慢慢的大岛上的工厂就越来越少了,全变成了科研基地,同时出现了为科研基地里的人服务的行业,像剃头呀餐馆呀驴友呀医院等等,当然还有HD区,呵呵。大岛上的居民有好多钱,而且他们知道小岛上的工厂可以为他们未来带来更多的钱,于是他们就拼命的借钱炒房子、炒股票、炒花生!!!反正有什么炒什么!物价开始飞涨了!小岛上的酋长一看呵呵赚钱的机会来了,赶快串通巫师,又把RMB和USD的价格定在了6:1,这样小岛的产品也普涨了25%。突然有一天大岛的人们发现所有的东东都炒不上去了,因为没有人接手呀,东西太贵,卖不掉了,于是赶快竞相压价,想把自己的东东卖掉,市场上一下全是东东没有买主。小岛上的工厂主一看自己生产的东东卖不掉了。只好关了工厂回大岛去。这一下小岛可炸了窝喽!辛辛苦苦3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都是可恶的酋长和巫师搞的鬼,去找他们算账!!!这时候酋长和巫师更着急,怎么办呢?眼看着自己舒适的生活不保了。这时候巫师出了个主意。。。第二天酋长宣布进行一个聪明绝顶潇洒盖世全无敌的4万亿贝壳救市计划,就是让所有岛民都到岛上搬石头运到海边,再从海边把石头搬回来,每人每天1000 RMB贝壳,工资由酋长出!!!小岛的居民们马上激动万分统统流下了热泪,在歌颂了英明的领导,并跳了一段草裙舞以后就回家了。总算是解了酋长和巫师的燃眉之急,可是长此以往酋长虽然FB,也没有这么多贝壳往里填呀!巫师这时候又想出了一招。。。又过了一天,巫师出面了,他把大家召集起来说:“哎呀!我昨天被驴踢了,在朦胧中来到了仙界,见到了神仙mm,神仙mm说我们的贝壳和大岛的贝壳要20:1呀!要不然就有天灾海啸了!”大伙儿一听可吓坏了,赶紧按巫师说的做,这样小岛的贝壳和大岛的贝壳就是20:1了。。。

话说大岛的商人自从从小岛撤资之后回到大岛,每日精神恍惚,想想自己在小岛的生活那是多么惬意呀!每天XO喝着,鲍鱼吃着,还有小岛的美女陪着,何其快哉!现在又是何等凄惨!这一日收听大岛上的胡诌广播电台的广播,广播里说小岛为了预防海啸,已经将贝壳的比值降到20:1了,东西卖的好好好便宜呀!!!他赶快算了算,咦!要是这么便宜的话,在小岛设厂还是有赚的,于是他赶紧回去又在小岛设厂了。这时候小岛的居民听说工厂又开了,纷纷回到工厂上班,那个大岛的商人又赚到了,大岛的科研机构也重开了,于是循环又开始了。。。。

㈣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经济格局发生了哪些重大的变化

(1)世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多极化趋势必然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当今世界上各国的实力对比和意愿。具体说来,推动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的原因有:①历史地看,多极化趋势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近年来发生的重大事件,都没有改变这一大势。②美国想建立单极世界,但力不从心。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60%;此后其份量不断下降,到2001年,美国国内总产值只占世界的28%。据估算,15、20年后,该数字还会进一步降低到15%~20%左右。以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的份额试图控制其余的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显然是做不到的。③反对单极、主张多极的力量强大,并且越来越强大。除了美国外,其他国家都是多极世界的主张者。可以说,美国的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违背人民的意愿,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对,不得人心。④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谁也离不开谁。这种相互需要也构成了制约单极世界的现实力量。
但是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决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前,美国凭借其世界上惟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力求维护和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阻碍世界多极化进程。克林顿政府明确将建立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作为其对外战略的目标;北约东扩和“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出台,是实施其战略的重大步骤。小布什上台后,美国的“单边主义”倾向明显加强,“先发制人”军事战略具有极强的进攻性和冒险性;退出“反导条约”,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都表明美国称霸世界的企图和行动在膨胀和加剧;从海湾战争到科索沃战争,再到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以及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都表明美国要把自己的力量伸向中东、巴尔干及中亚这些原来它没有控制的地区,实现对这些地区的控制,以实现单极格局的图谋。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
我们要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进程,简单否定多极化趋势是不对的。我们也要对实现多极化是一个长期的斗争过程有正确的估量;盲目乐观或者放弃斗争也是错误的。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但多极化发展趋势只能在曲折中发展。推动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
(2)大国关系深入调整
在 “冷战”时期,大国之间的关系以敌对和对抗为主调。“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终结,国际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各个大国为了适应这个变化,都在调整自己的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大国关系中出现了合作与斗争并存的新特点。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大国纷纷建立多种战略伙伴关系。大国关系是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大国关系的调整及重新定位,表明世界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它既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一种表现,又推动多极化的发展。
大国关系深入调整的影响。大国之间的“伙伴关系”、“战略关系”同冷战时期的“同盟关系”、“集团关系”是完全不同的。冷战时期的同盟关系、集团关系是以军事合作为基础的,是共同对付第三国的,而现在这种新型的大国关系则具有鲜明的冷战后的时代特点:不以军事合作为基础,而是着重于政治、经济、军事、安全、贸易、环保、科技等众多领域共同合作的需要;不针对第三国,不妨碍同第三国发展关系,而是推动整个大国关系的发展;不结盟,不搞对抗,而是以平等互利的对话解决存在的分歧与争端。因此,大国关系这种重大而深刻的调整,有利于国际形势的继续缓和,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3)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
在“冷战”时期,军事因素在国际关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当前这个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的时代,世界各国都把经济发展作为首要目标,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
(4)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冷战结束后,大国之间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安全威胁有所下降。但是,在一些地区,国家间的军事冲突依然存在,加上近来美国频繁地对外用兵,这些都表明传统安全威胁依然存在,依然对世界和平构成现实的威胁。
在传统安全威胁相对削弱的背景下,国际恐怖主义、国际有组织犯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难民问题和非法移民问题等被视为当今国际社会中越来越具有威胁性的因素,尤其是恐怖主义。
十六大政治报告指出:“我们主张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加强国际合作,标本兼治,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
对于恐怖主义,第一,恐怖主义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它有复杂而深层次的原因;第二,以暴治暴,用军事手段打击和压制恐怖主义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第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才是根除恐怖主义的根本途径。
(5)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有时表现还非常突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本质上与战争存在紧密的因果联系:把本国的意志、利益凌驾于其他一切国家的意志、利益之上,凭借经济军事实力,对其他国家进行控制、干涉和侵略,造成世界动荡不安,成为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9?11 事件之后,美国打着反对恐怖主义、维护本国安全的旗号,采取所谓“先发制人”的政策,紧锣密鼓地对外用兵,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在没有充分理由和合法性的情况下,先后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将其势力范围扩张到有显著战略意义而它以前又无法控制的地区,表明在缺乏有效的国际制约的状况下,美国的霸权主义进一步恶性膨胀。为了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安宁,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霸权主义。

㈤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国际市场

A正确,通货紧缩出现①供过于求→去产能、去库存→产品结构优化→企业利润回升回,当企业利答润回升有利于③企业投资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增长,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因此,②消费需求增加→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平衡,这样有助于预防通货紧缩;
BCD不符合题意,与上述分析推理不符;
故答案为A

㈥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世界经济缓慢增长,全球需求结构明显变化,对我国稳定和拓展外需形成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是根据国回际需求结构的变化和我国内答需潜力巨大的特点做出的正确决策: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和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因此把扩大内需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任务;
③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④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要重视内因的作用。内需潜力巨大是促进我国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最大优势,因此经济发展要立足于国内需求。

㈦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世界经济缓慢增长,全球需求结构明显变化,对我国稳定和拓展外需形成

我国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是根据国际需求结构的变化和我国内需潜力巨大的回特点,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答发,主观与客观具体统一;把扩大内需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任务,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做到了抓主要矛盾;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阅读全文

与国际金融危机后人类发展难题的深层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国通信托股东 浏览:104
基金如何净值表 浏览:61
诺安基金公司价值多少 浏览:745
融资额与股价的关系 浏览:296
企业融资利息 浏览:844
国家性融资 浏览:917
公募基金发售时间 浏览:398
融资余额东方财富 浏览:513
发行短期融资券利好 浏览:337
上海证券交易所港股通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指引 浏览:513
中金所国债期货手续费 浏览:813
爱投资ppt 浏览:688
原油外汇符号 浏览:535
非法买卖外汇法律解释 浏览:198
1953年1分纸币回收价格 浏览:412
香港基金经理名人 浏览:742
房企融资贷款 浏览:570
德邦的资金实力 浏览:839
个人大额贷款平台 浏览:443
招行贷款利息高吗 浏览: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