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国际金融方面的论文资料
急你所急,如你所愿-小米粒资源网【网络第一】
2010年5月 万方数据库、cnki知网或者维普数据库免费账号
网络搜索“小米粒资源网”,就能出来链接
其实不需要账号密码也是可以的。完全免费 把 ACS 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 AIAA wileyinterscience万方 维普 cnki、中国知网 等轻松搞定!!去过了你就知道了 ,我用的2年的办法了,与大家分享
国内老牌文献互助网-小米粒资源网
完全免费 一劳永逸,终生免费,速度飞快
具体得到文献的方法,
1 先申请成为会员
2 把你想要的文献到那个红色的【文献互助区】发贴求助就可以了!就这么简单,这里下文章的高手很多,主要是些在校大学生,5分钟之内马上不论你要的什么文献都能提供下载。比你自己找都快..
可求助的文献数据库包括
国内:cnki 维普 万方 cnki(中国知网 中国期刊网),超星书籍 读秀书籍
国外:ScienceDirect 、ProQuest 、Science、ACS,RSC,Ebsco ,Springer,Blackwell ,ieee、nature wileyinterscience sae paper aip 文献等各大数据库文献! t 6
❷ 《国际金融》第三版 陈雨露编写 课后习题详解 word 格式
同求啊 找的我
❸ 陈雨露的国际金融与姜波克的国际金融新编哪个更好
个人认为复旦姜波克的国金更好点,当然这本书名气也更大,其实国金大同小异,就是在宏观分析的基础上侧重研究汇率和资本流动的影响而已。
顺便推荐一本我喜欢的书,王爱俭的《国际金融概论》。
❹ 金融论文摘要翻译
The formation of financial market has approximately 400-year history. Finance is the core of modern market economy, and the financial markent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modern market system. This paper highlights the develoment trend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 and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Chinese financial market, and proposes relevant measures to them according to the realities in
China.
❺ 陈雨露的学术成就
2010,《中国农村金融论纲》,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0,《金钱统治》,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9,《现代金融体系下的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路径、风险与监管体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发展:经济影响、应对思维与发展方式转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我们真的理解金融危机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全球经济调整中的中国经济增长与货币政策分报告四 全球经济调整中的中国经济增长与货币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金融学文献通论 微观金融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金融学文献通论 宏观金融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金融学文献通论 原创论文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现代金融理论》,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0,《现代金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欧元与国际货币竞争》,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8,《国际收支均衡分析》,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7,《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分析》,中国金融出版社人物译著
2006,《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投资学精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银行管理教程与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货币经济学手册》第1卷,: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货币经济学手册》第2卷,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货币理论与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金融与货币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北京腾图电子出版社
2000,《风险管理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9,《管制、放松与重新管制 银行业:保险业与证券业的未来》,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国际金融市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Prentice Hall出版公司
2010,《美国金融霸权的崛起(三)》,《金融博览》第4期
2010,《美国金融霸权的崛起(二)》,《金融博览》第3期
2010,《美国金融霸权的崛起(一)》,《金融博览》第2期
2010,《金融危机中的信息机制:一个新的视角》,《金融研究》第3期
2010,《中国金融学科60年:历程、逻辑与展望》,《中国大学教学》第1期
2010,《作为“边际增量”的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几个基本问题》,《经济体制改革》第1期
2009,《西方霸权与金融崛起(七):贫穷的大革命》,《金融博览》第11期
2009,《西方霸权与金融崛起(六):约翰·劳的金融传奇》,《金融博览》第10期
2009,《西方霸权与金融崛起(五)》,《金融博览》第9期
2009,《西方霸权与金融崛起(四)》,《金融博览》第8期
2009,《西方霸权与金融崛起(三)》,《金融博览》第7期
2009,《西方霸权与金融崛起(二)》,《金融博览》第6期
2009,《西方霸权与金融崛起(一)》,《金融博览》第5期
2009,《经典并购案例的反思——评<炼狱之门:中海油竞购尤尼科新闻背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第19期
2009,《后危机时期货币金融稳定的新框架》,《中国金融》第16期
2009,《信贷扩张、监管错配与金融危机:跨国实证》,《经济研究》第12期
2009,《从华盛顿峰会到伦敦峰会》,《求是》第10期
2009,《中国农贷市场的利率决定:一个经济解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6期
2009,《农户增收与农业发展:省际实证》,《农村金融研究》第6期
2009,《后危机时期我国的金融开放度与国家控制力》,《理论动态》第5期
2009,《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的发展机遇》,《理论视野》第4期
2009,《农户类型变迁中的资本机制:假说与实证》,《金融研究》第4期
2009,《农村金融中的政府角色:理论阐释与中国的选择》,《经济体制改革》第4期
2009,《金融自由化、国家控制力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3期
2009,《关于农户信用和风险偏好的几个注释》,《财贸经济》第1期
2008,《全球新型金融危机与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战略调整》,《国际金融研究》第11期
2008,《全球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同一性与差异性》,《现代商业银行》第8期
2008,《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中国金融》第7期
2008,《社会信用文化、金融体系结构与金融业组织形式》,《经济研究》第3期
2008,《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中的开放保护与国家控制》,《财贸经济》第3期
2008,《混业经营与金融体系稳定性:基于银行危机的全球实证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3期
2007,《溯古论今 以史明鉴——评金德尔伯格<西欧金融史>(第二版)》,《中国金融》第14期
2007,《中国传统文化、通识教育与金融学科的现代化》,《中国大学教学》第11期
2007,《中国应当实施托宾税吗》,《税务研究》第11期
2007,《转轨经济中的银行监管代理关系与监管者自利》,《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7期
2007,《学习国际先进经验 做好农业保险工作》,《求是》第7期
2007,《斯蒂格利茨:信息经济学领域的智慧大师——评<斯蒂格利茨经济学文集>》,《中国金融》第6期
2007,《国家农贷有效率吗》,《财贸经济》第6期
2007,《金融开放与经济增长:一个述评》,《管理世界》第4期
2007,《我国金融学专业教育的问题与分析》,《中国大学教学》第1期
2007,《科技风险与科技保险》,《中国科技投资》第1期
2006,《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国金融》第20期
2006,《经济体制改革与中国金融安全——问题、逻辑和对策》,《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7期
2006,《对付储备货币危机的时刻来临了》,《金融博览》第5期
2006,《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南开经济研究》第2期
2005,《经济市场化进程中的金融控制与国家工具》,《现代商业银行》第7期
2005,《汇率决定理论的新近发展:文献综述》,《当代经济科学》第5期
2005,《业精德昭,一代宗师——贺黄达先生八十华诞》,《银行家》第2期
2005,《作为国家竞争战略的货币国际化:美元的经验证据——兼论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经济研究》第2期 2008,《国际金融(第三版)精编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国际金融(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国际金融(第二版)学习指导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国际金融(第二版)精编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理财规划师专业能力(二级)》,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国际金融(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理财规划师工作要求》,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理财规划师基础知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公司理财》,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国际金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6,《金融投资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5,《国际金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5,《货币银行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9年,《金融学文献通论》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2009年,主持申报的《财政金融专业国际性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合作者郭庆旺、张杰、何平、汪昌云)获得第六届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08年,主持金融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团队;
2008年,《金融学文献通论》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2007年,主编的《国际金融》(第二版)被评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2007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
2005年,《国际金融》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任该课程首席主讲教师);
2005年,“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共同完成课题成果)获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国家级一等奖;
2004年,入选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4年,“搭建现代金融学人才培养创新平台:本硕连读金融实验班”(课题成果)获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北京市一等奖;
2002年,《国际金融》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二等奖;
2001年,开始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
2000年,《欧元与国际货币竞争》(课题成果)获第八届安子介国际贸易优秀著作奖;
2000年,《国际收支均衡分析》(著作)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1999年,获首届教育部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
1999年,获北京高校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第一名
1998年,《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分析》(著作)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1998年,获北京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1998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优秀青年教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