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国外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策略

国外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策略

发布时间:2021-02-17 16:16:07

Ⅰ 汽车金融服务的发展简况

在中国汽车金融尚处萌芽阶段,而在国外,汽车金融公司早已在多年的市场考验中成熟壮大,发达国家的贷款购车比例平均都在70%左右。截止到2006年,全球41个国家有38.2%的用户是通过贷款买车的,汽车金融公司已经成为汽车公司利益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当一国人均GDP达到700美元时,便开始进入汽车消费时代。 2004年8月18日,上海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这是《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实施后中国首家汽车金融公司,标志着中国汽车金融业开始向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主导的专业化时期转换。目前,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汽车金融公司,截止2011年12月,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公司业务范围已扩展至全国30个省300多个城市,为近百万购车者提供贷款服务。
随后又有福特、丰田、大众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相继成立。2004年10月1日,银监会又出台了《汽车贷款管理办法》,以取代《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中国汽车消费信贷开始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保险公司的车贷险业务在整个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作用日趋淡化,专业汽车信贷服务企业开始出现,银行与汽车金融公司开始进行全面竞争。
截至2011年底,中国汽车金融公司主要有13家,另外创富汽车金融是“租代“售”模式的代表。

Ⅱ 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的公司发展里程碑

- 2005年8月 公司成立一周年之际,总信贷资产规模突破10亿元人民币,当月汽车零售信贷放款超过台,业务覆盖范围超过50个城市,100家4S经销商
- 2006年12月 公司总信贷资产规模突破64亿元人民币,当月零售信贷放款超过4900台。覆盖城市120个,4S商350家,员工总数达到250名
- 2007年4月 公司进行股权调整及增资,注册资本由原来的人民币5亿元增加到10亿元。股权结构做相应调整,股东有原来的两家(SAICFC, GMAC LLC)调整为三家股东(参见简介)
- 2007年10月 公司再次进行增资,注册资本由原来的10亿元增值15亿元
- 2007年11月 公司作为第一家非银行金融机构,参加了国务院批准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成功获批以公司的汽车贷款通过特殊目的信托,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总额20亿元人民币的资产支持证券
- 2007年12月 公司总信贷资产规模突破120亿元人民币,业务范围拓展超过140个城市,590家4S经销商,员工总数超过350名
- 2008年1月 公司获得银监会(CBRC)和央行批准后,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额度约20亿元的通元08第一期资产支持证券,并获得全额申购。同期我司还获得了央行上海总部批准,正式加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
- 2008年10月 公司获得银监会批准,根据新颁布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中所述调整业务范围,由原先的8条可营业务扩大至12条,从政策上大大增强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为公司进一步发展拓宽了渠道。
- 2008年12月 公司总信贷资产规模突破122亿元人民币(非资产信托口径),业务范围超过170个城市,4S经销商超过800家,员工总数超过380名

Ⅲ 外资汽车企业在华投资战略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实际上,,商务部《关于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的补充规定》(下称《补充规定》)正式实施,外资汽车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权限被进一步扩大。《补充规定》与2004年底颁布的《关于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的规定》相比,主要职能增加了包括:允许外资公司的地区总部投资公司从事经营性租赁和融资租赁业务等全新功能,但是实际上,由于外资汽车公司在国内的众多合资公司市场地位日益重要,合资公司已经从投资公司手中夺走主要职能和业务。中国地区的区域总部地位日益被弱化。

这其中最尴尬的莫过于通用汽车(中国)有限公司(下称“通用(中国)”)。在三年之前,在强势的墨斐的领导之下,通用(中国)在处理(中国)投资决策以及协调合资公司上海通用之间关系的事务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上海通用日益壮大,上海通用已经开始渗透和夺走原本属于通用(中国)的职能范畴。通用汽车显然也乐见这种变化,他们进一步整合了其在亚太地区总部和中国地区总部的职能。迁移到上海之后的亚太总部和中国总部职能严重重叠,并产生诸多争端,为通用效力多年的墨斐为此愤而出走。

此外,伴随着区域总部整合进行的是职能的重新定位,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原本属于通用(中国)的进口车SAAB(萨博)被移交给上海通用,通用(中国)继三年前转交豪华品牌凯迪拉克之后,目前通用(中国)只经营进口车品牌欧宝(OPEL)。而近来关于OPEL国产的消息也甚嚣尘上,通用(中国)的尴尬可想而知。

面临尴尬的同样还有日产汽车公司,日产(中国)在今年年初整合原来位于香港的日产进口车和内地的北京办事处成立日产中国之后,日产(中国)目前主管进口车和中国的有关投资业务,但是日产(中国)目前主要职能仍然以进口车业务为主,同时肩负一些日产品牌建设的职能。其他则转交给日益强势的东风日产。

类似的情形同样发生在本田(中国)和丰田(中国)上,这些改变均和外资在华的合资公司日益强大有关。
合资公司日益强大

在丰田汽车等众多外资汽车公司中国投资公司的网站上,有对其自身职能的介绍,综合来讲,这些外资公司的地区总部职能主要包括:参与集团公司在华生产、研发等投资活动,培养人才、提供法律支援,与中国政府、媒体沟通等。在本田和通用的网站上,其中国投资公司的职能被描述为:通用和本田汽车在中国的合资企业的投资方,代理总部行使管理和相关业务的职能。

专家指出,这些投资公司实际上就是“区域总部”,但是其投资职能相对薄弱。同时,这种区域总部的职能由于外资汽车在华业务的日益复杂和多元化,区域总部和投资职能均在不断弱化。

上海社科院外国投资研究中心李小钢主任分析说:“虽然不少汽车业的外资公司都在国内建立了投资公司,但现在主要还是在行使区域总部的管理职能,投资职能非常有限。”

多家外资汽车公司在华公关部表示:《补充规定》从理论上讲扩大了公司的经营范围和渠道。但是否开展这些业务,还要根据公司的总体经营策略而定。

实际上,由于合资公司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相关汽车金融业务和重大研发投资任务都逐渐被合资公司吸纳,如原先属于通用中国管辖的泛亚汽车技术中心(由通用汽车和上汽集团各投资50%组建)也在2004年正式移交上海通用管理。同样,今年年初刚刚组建,位于广州花都的日产技术研发中心的管理权在今年年初被东风日产接管。

合资公司日益强大以及市场地位日益重要是导致外资汽车公司地区总部职能弱化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国内汽车公司独特的50%:50%的股权分配模式也是导致地区总部逐渐转移自身职责的重要因素。

“在拉美和东南亚地区的区域总部职能非常明显,他们主要充当集团利益的管理者角色,对当地的投资行使总部的监控和管理职能,但是中国市场独特的股比分配必然会导致中国地区总部更多只能担任当地投资的协调人角色。”PSA中国一位人士对记者分析说。

所以,目前国内大多数地区总部除了进口车销售等业务之外,更多只能担任一些如品牌建设以及企业文化传播等辅助职能,重大的投资计划和产品规划职能并不能实际执行,合资汽车公司实际上已经跳过地区总部直接与集团总部进行协调和谈判。(

Ⅳ 汽车金融的发展

自2004年8月18日,《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起,我国汽车金融市场已经走过近九个年头。在此期间,我国汽车销量增长近300%,但汽车金融的渗透率却仅仅翻了一番,与国外70-80%的消费比重相去甚远。
此外,近几年我国汽车金融公司数量增长几乎停滞,截止目前总共不过十余家,且大部份都是外资主导。
造成以上局面的原因除了国内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和方式不同于国外,主要还在于汽车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来源于银行的资金拆借,导致我国汽车金融公司成本高企。再者,国内汽车市场的不够成熟和信用体系不够健全等都加大了汽车金融的风险。
实际上,我国汽车消费信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测,到2025年,中国汽车金融业将有5250亿元的市场容量。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人均GDP已达到5300美元,而平均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仅为60辆左右,除北京等个别大城市外,均低于每千人141辆的世界平均水平。未来汽车消费潜能巨大,必将推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从而对汽车消费贷款的需求将不断扩大。
目前,中国汽车消费信贷开始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有力地激活了汽车消费市场。
作为我国首家汽车金融公司,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如今已是国内最大的汽车金融公司。截止到2011年底,凭借国际先进的汽车金融管理经验和技术,它的服务范围已扩展至全国30个省300多个城市,为近百万汽车消费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汽车金融服务。而2011年车市陷入低速增长,通过周边业务服务来提升新车销量,成为汽车企业尤为关注的问题,发力汽车金融即成为车企“救市”的战略之一。据统计,2011年,全国新成立5家汽车金融公司。

Ⅳ 谁有在国外的汽车相关融资产业的整套发展内容

汽车 工业 已成为国民 经济 的支柱产业,经过一段稳定的增长期后, 目前 已进入高速增长的阶段。我们可以通过下列的数据大致了解汽车工业的 发展 进程: 在产量增长的同时,汽车行业的经济效益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也也不断提高,汽车行业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成长的“火车头”。 汽车工业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消耗“上游产业”,如钢铁 、橡胶、玻璃、 电子 、石油、化工、纺织等行业的产品,同时,也会带动道路、城建、保险、 旅游 、运输等“下游产业”的发展。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增长产业的特征已经形成,并正在向快速成长期过渡,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有关部门发布的《 中国 行业景气 分析 报告》显示,2003年中国国民汽车产销量增长率走到30%,并且在未来3—4年内仍可保持20%—30%的增长率。到2010年,中国将成为继美国、日本后的第三大汽车市场。届时,中国将有50%的的汽车以贷款形式销售,中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潜力无限。 在关注汽车业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市场需求总量不变、使用环境不理想、 金融 支持不够完善等 问题 ,仍是阻碍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比如,国外普遍推行了消费信贷与分期付款购车的消费方式,美国80%的新车是通过贷款购买的,德国是70%,印度也有60—70%。据中国人民银行有关统计,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从1998年后呈直线上升趋势:1998年只有4亿元,1999年为25亿元,到2003年8月底, 到1700亿元,其中国家国有商业银行达1454亿元,占85%,股份制商业银行206亿,占12%,城市商业银行98亿,占5.7%,财务公司5.7亿,占0.3%,也就是说金融机构贷款支持的汽车销售,占同期汽车销售仅为20%,与国外的情况相比,仍存在巨大的差距,也显示了其发展潜力。 二 汽车金融业是对应于汽车工业,为汽车销售领域和消费市场提供融资、租赁、保险等业务的服务行业。从国外的经验,还是我国未来发展的趋势来看,汽车工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消费环境和完善的销售体系,也需要汽车金融服务与之相匹配。 完整的汽车金融服务体系具有三项重要职能:其一为生产厂商维护销售体系,整合销售策略,提供市场信息;其二为经销商提供存货融资、营运资金融资、设备融资;其三为用户提供销售信贷,租赁融资、维修融资、保险等业务。通过汽车金融,生产厂商可以加快减少库存积压,提高产业效率,经销商能够更加成功地

麻烦采纳,谢谢!

Ⅵ 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

汽车金融是由消费者在购买汽车需要贷款时,可以直接向汽车金融公司申请优惠的支付方式,可以按照自身的个性化需求,来选择不同的车型和不同的支付方法。对比银行,汽车金融是一种购车新选择。
自2004年8月18日,《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起,我国汽车金融市场已经走过近九个年头。在此期间,我国汽车销量增长近300%,但汽车金融的渗透率却仅仅翻了一番,与国外70-80%的消费比重相去甚远。
此外,近几年我国汽车金融公司数量增长几乎停滞,截止目前总共不过十余家,且大部份都是外资主导。
造成以上局面的原因除了国内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和方式不同与国外,主要还在于汽车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来源于银行的资金拆借,导致我国汽车金融公司成本高企。再者,国内汽车市场的不够成熟和信用体系不够健全等都加大了汽车金融的风险。
实际上,我国汽车消费信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测,到2025年,中国汽车金融业将有5250亿元的市场容量。
《中国汽车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前瞻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人均GDP已达到5300美元,而平均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仅为60辆左右,除北京等个别大城市外,均低于每千人141辆的世界平均水平。未来汽车消费潜能巨大,必将推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从而对汽车消费贷款的需求将不断扩大。
中国汽车消费信贷开始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有力地激活了汽车消费市场。

Ⅶ 发达国家的汽车金融公司发展情况国内的发展情况

汽车金融是主要在汽车的生产、流通、购买与消费环节中融通资金的金融活动,包括资金筹集、信贷运用、抵押贴现、证券发行和交易以及相关保险、投资活动。它是汽车制造、流通业、服务维修与金融业相互结合渗透的必然结果。
在中国汽车金融尚处萌芽阶段,而在国外,汽车金融公司早已在多年的市场考验中成熟壮大,发达国家的贷款购车比例平均都在70%左右。截止到2006年,全球41个国家有38.2%的用户是通过贷款买车的,汽车金融公司已经成为汽车公司利益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当一国人均GDP达到700美元时,便开始进入汽车消费时代。
2004年8月18日,上海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这是《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实施后中国首家汽车金融公司,标志着中国汽车金融业开始向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主导的专业化时期转换。随后又有福特、丰田、大众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相继成立。2004年10月1日,银监会又出台了《汽车贷款管理办法》,以取代《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中国汽车消费信贷开始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保险公司的车贷险业务在整个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作用日趋淡化,专业汽车信贷服务企业开始出现,银行与汽车金融公司开始进行全面竞争。
截至2007年底,中国汽车金融公司主要有9家,其中3家为中外合资,6家为外商独资。截至2007年12月底,已开业的8家公司资产总额284.98亿元,其中:贷款余额255.15亿元,负债总额228.22亿元,所有者权益56.76亿元,当年累计实现盈利1647万元。
金融服务是汽车产品流通和消费的润滑剂,对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球私人用车的销售中有70%是通过贷款方式销售,而中国贷款销售仅占汽车销售的20%,还远远未达到这个比例。到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将达到1500万辆,整个市场销售额至少会达到15000亿元,即使未来20年中国信贷购车比例只有国外平均水平一半,汽车金融业也将有5000多亿元市场容量。在此背景下,汽车金融公司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中投顾问2008-2009年中国汽车金融市场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

阅读全文

与国外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策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新浪外汇加元 浏览:258
嫣然股票 浏览:333
普洱一般什么价格查询 浏览:398
银华回报的基金净值 浏览:475
黄金周国外抢中国游客 浏览:356
小贷想从金融机构贷款 浏览:462
华山参滴丸价格 浏览:714
中航精铸股票 浏览:545
投资理财帐户 浏览:792
黄金投资概述 浏览:578
基金是怎么波动的 浏览:319
股票价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浏览:120
外汇每年 浏览:871
新一代信息技术股票 浏览:478
中国十大投资理财平台排行 浏览:305
均值回归外汇交易策略 浏览:597
中国电影投资 浏览:926
2078等于多少人民币 浏览:951
科创板基金申购比例 浏览:82
反弹基金 浏览: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