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金融服务制造业总结

金融服务制造业总结

发布时间:2021-02-19 03:06:30

Ⅰ 制造业与金融业的切入点

制造业的切入点就是实业。就是厂房,设备,人力和资源等。而制造业的未回来在自动化的答制造领域,在制造业与网络的联合。而金融业的切入点就是资本的投资和运作等,就是虚拟产业。在未来,制造业应该和金融业融合才能创造奇迹。一方面,制造业的资源成本可以通过金融业的对冲及杠杆降低损失。另外,制造业可以为金融业的不确定性提供收益保障和支撑。

Ⅱ 如何看待制造业,制造业有多重要

全球经济放缓、生产成本上升和资源环境约束,使“中国制造”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为长期保持中国宏观经济稳定增长,亟需中国制造业战略转型,而服务化被认为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主要方向。一些学者认为,制造业服务化一方面可以增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同时,有助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另一方面能够降低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消耗,有利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然而,制造业服务化并不是“去制造业”,“完全服务化”并不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剂良药。对于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健康性而言,应慎防中国制造业完全服务化。
一、制造业服务化的涵义
“服务化”(Servitization)的概念最早是由范德莫(Vandermerwe)和瑞达(Rada)于1988年提出,认为制造业服务化是“业务服务化”,即制造业企业由仅仅提供物品向以顾客为中心提供更加完整的“包”(hundles),包括物品和服务支持等转变,并且服务在整个“包”中居于主导地位,是增加值的主要来源。White等(1999)认为,服务化是制造业企业角色由物品生产者向服务提供者的转变,是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并以Servicizing来表示。沙拉维茨(Szalavetz,2003)则用Tertiarization来表示服务化,认为“业务服务化”并不能完全反映制造业服务化趋势,制造业服务化至少具有两层涵义:一是内部服务的效率对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变得日益重要,这些内部服务包括产品开发、设计、培训、会计、法律及金融服务等;二是与物品相关的外部服务对顾客来说复杂性和重要性日益提高。此外,其他一些学者从战略的角度提出了相似的概念,如杜拉克(Drucker,1990)的“新型制造业”、博格(Berger)和莱斯特(Lester)(1997)的“服务增强”、 基姆(Kim)和莫博涅(Mauborgne)(1997)的“基于服务的价值创新”等。
根据上述概念可知,制造业服务化是指制造企业从以生产物品为中心向以提供服务为中心转变的动态过程,其基本表现形式是“产品+服务”。根据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看,制造业服务化包含二层涵义:一是服务要素在制造企业的全部投入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即投入服务化;二是服务成分在制造企业的全部产出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即产出服务化。与制造业服务化相关的概念还有生产性服务、制造业服务、工业化服务、服务型制造等。
二、全球制造业的服务化发展趋势及主要模式
1.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新技术革命带来的竞争的加剧、消费与生产模式的变化以及交易成本的降低,促使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通过提供服务来增加其核心产品的价值,一些处于全球领导地位的制造业企业的服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服务化成为当今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服务环节在制造业价值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20世纪后期以来,经济领域的一项革命性变化,就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许多传统制造企业以卖服务取代卖产品,把服务看作是创造差异化优势的工具,通过比竞争对手提供更好的服务来吸引消费者。
二是优秀制造企业由“以生产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型。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由关注产品生产,转向涉及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市场调查、产品开发或改进、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服务,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与服务业边界日益模糊。
三是制造企业越来越多地进行“生产外包”或“制造剥离”。许多制造企业将内部在产前、产中或产后的服务功能独立出来,原来的生产活动转而由其他企业完成。这些企业提供从技术产品研发、软硬件开发,到人员选聘与培训、管理咨询、金融支持、物流服务、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服务链,推动了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主要模式及案例分析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制造业服务化是制造业企业为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增强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服务功能,实现企业价值链的延伸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分析全球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的路径,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作者总结出以下四种主要模式:
提供产品附加服务模式。这种模式通过提供多元化服务,从研发、设计、生产到售后的各个环节来实现产品的价值增值。最典型的就是售后服务,这种例子十分常见,例如物品的安装、维护和修理,这些客户服务显然是伴随着物品的服务。其实制造业的这种发展是很容易理解的,随着大规模加工制造和工艺的日趋成熟,标准化工业制成品的大规模、大批量生产越来越容易,同质化的竞争愈演愈烈,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制造型企业纷纷寻求基于产品功能的增值服务,实现产品运行的稳定性、效用的最大化,以获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取得市场的主导地位。
例如,在航空发动机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罗尔斯·罗伊斯作为一个后来者把握了航空发动机产业的发展趋势,开始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并最终建立了集设备和服务于一体的产品体系。其CEO约翰·罗斯认为,罗尔斯·罗伊斯“每销售一台引擎,就有重大的服务机会,用服务来保障收入,服务将给我们的客户增加价值,同时也将增加我们自己未来可以预见的收入”。从1995年开始,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在发动机销售中加大了折扣力度,同时提高了服务能力和水平,采取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即以绩效保证式合同(performance-based contracting,PBC)供货,在报出发动机价格的同时会提供发动机保养及在线化的维护服务。同时,该公司为不同客户提供了三种服务方式:全面维护、公务机维护和项目管理解决方案。服务化转型使得罗尔斯·罗伊斯在全球航空发动机市场的份额从20世纪70年代的不到5%,提高到目前的40%左右,服务收入已经占其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提高产品交易便捷化模式。基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制造业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的金融服务、精确化的供应链管理以及便捷化的电子商务等方式,提高其产品的交易效率和便捷化程度,从而提高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国外制造业发展的历史来看,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把提高产品交易的效率和便捷化,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例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日本企业在工程设备领域的崛起及经济危机的影响,卡特彼勒逐步陷入亏损的境地,竞争压力日益严峻。为此,卡特彼勒公司开始加速战略转型,放弃价格竞争的市场策略,以提升产品全生命周期价值为出发点,完善全球分销服务体系,实施供应链管理发展战略。物流服务成为卡特彼勒新的增长点,也引致了金融服务、再制造服务等新的服务领域的发展。目前,服务业的营业利润在正常年份能达到公司营业利润的50%左右,而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的2009年,服务业的利润占到公司总体利润的90%,部分抵御了工程机械产品的周期性影响。
产品与服务整合模式。随着客户的需求从单一产品向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综合方面的升级,为客户提供产品的集成及全面解决方案,成为制造业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赢得市场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一体化的安装、集成化的专业服务、系统化的产品整合,正成为制造业企业扩展业务的重要模式和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例如从公司成立开始,华为就把面向运营商的服务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在起步阶段,华为提供的服务主要是通信设备的工程安装,其客户服务是保姆式、终身的、免费的,并完全基于通信设备。1998年,华为定义为“华为服务年”,以后每年都有提升服务的举措。目前,华为已经建立了面向通信设备市场集成化的专业服务产品体系和规范的服务产品开发创新体系,支撑华为从全球通信设备制造商的赶超者跃升为领先者。2010年,华为服务收入达到315亿元,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由2000年的3%上升到20.4%。
客户需求提供专业化服务模式。这种模式实现了从基于产品的服务向基于客户需求的服务的转变,是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最高阶段,制造业企业利用其在价值链上的运营优势,提供不依托于自身产品的专业化服务。此时的企业已经完全服务化,不再从事相关的制造环节,从制造业企业完全转变为一个服务型企业。例如,为摆脱生产经营困境,IBM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服务化转型之路。目前,IBM是全球最大的“提供硬件、网络和软件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可以提供商业咨询、战略外包、集成技术服务和维护四个服务层次。不仅成功实现了主营业务从制造向服务的全面转型,构建了面向服务的具有独特优势的新商业模式,也重新确立了在全球信息通信产业中的领导地位。
三、 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启示与建议
(一)制造业完全服务化并不是制造业升级的一剂良药。制造业是一国国民经济的支撑,是一国经济指数良好运行的保障,是真正的强国之本。纵观世界各国发展史,如果没有制造业的崛起,就不会有真正的大国崛起。制造业服务化并不是“去制造业”,而是制造企业根据企业实际和行业发展环境增强自身竞争力的理性选择,其根本目标在于拓展企业价值链,提升产业附加值和品牌效益。因此,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并不等于放弃加工制造业务,要防止过度“去工业化”,避免“制造业空心化”。
1.“创造”离不开“制造”
尽管美国目前依然保持全球第一科技强国的地位,科研成果与发明专利的数量领先于其它国家,高技术产值位居世界第一,但由于制造业生产能力和规模的下降,美国现已沦为高技术产品净进口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报告认为,美国制造业近20年来大规模向海外转移,不仅导致国内就业岗位减少,而且严重损害了美国本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近年来,美国重大科研成果和发明专利在全球所占比重已经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由于制造业的“空心化”带来的严重影响,在不得已情况下,美国政府提出振兴制造业,并开始实施“制造业回归”计划。
吸取美国制造业发展的带来的深刻“教训”,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战略性转变,不能单纯抛弃加工制造环节,避免未实现“创造”又失去了“世界工厂”地位的“被动”局面。
2.“中国制造”优势依然存在
中国的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占全中国比重约70%以上,在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和生态环境的约束下,许多企业开始由东部向其它地区进行转移,更多的企业实际上是在向中部地区乃至西部地区转移。许多企业仍选择留在中国,除了中国中西部地区具有一定的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优势外,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短期内也仍将远远优于柬埔寨、越南、印度等周边地区。此外,上下游企业之间的集聚效应和相关产品配套能力也是影响企业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一些企业在珠三角或长三角的周边地区可以采购自己所需的几乎所有零部件。
因此,尽管一些依赖廉价劳动力的制造业企业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向东南亚等地转移,但由于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工业配套能力、存在巨大的资源禀赋区域性差异和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中国制造业整体优势并未“消失”,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保持一定的竞争力。
3.制造业的完整性是一个大国的经济保障和政治安全的基本要求
制造业是所有经济部门和社会生活的基础,不管经济怎么发展,社会怎么进步,人们总是有衣食住行等方面实实在在的需求。另外,制造业能够解决大量的就业,尤其是能够解决目前中国底层劳动人口,尤其是城市化进程中从农村转移出来的低技能劳动人口的就业。据初步估计,解决这些人口的就业问题还需要数十年的时间。如果没有制造业,进入城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就无法解决,农民就无法真正实现“市民化”,促进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新型城镇化目标就无法真正实现。
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也可以得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如果以制造业、实体经济为基础,则不容易产生泡沫,经济发展容易保持平稳、健康的态势。
(二)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建议
制造业服务化是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但出于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以及保障国家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中国必须保留“本土制造”能力。
1.宏观上继续保持中国“世界工厂”地位不动摇
从宏观层面来看,制造业服务化是加快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有助于实现“中国制造”升级至“中国创造”。但是,从欧美等发达国家面临的“制造困境”中,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以及制造业对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作用。因此,国家在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过程中,应保留“制造”环节,综合运用财政、货币等政策选择和调节手段,防止制造业“空心化”,继续保持中国“世界工厂”地位不动摇。
2.中观层面上要注重制造业服务化的区域性和行业性差异
中观层面,应充分分析和评估制造业服务化对具体的区域和产业的促进作用和适用条件。首先,在区域层面上,应根据各区域的比较优势,构建合理的制造业分工体系,促进东部地区制造业的生产加工环节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形成以东部地区为主要制造业服务化基地、中西部地区为制造业生产基地的空间格局。其次,在行业层面上,应依据行业的特征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对一些涉及国家安全、民生保障、发展战略需要的制造业行业应制订相应的产业发展政策,促进发展,保持产业链的完整性。
3. 微观层面要坚持以市场为主、政府引导为原则
微观层面上应保障制造业企业独立自主性,而政府则应提供企业运行服务型制造的支撑平台和技术交易与合作平台,以及相应的政策扶持。同时,进一步加大市场化改革的力度,保障各制造业企业应依据自身优势、战略规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自主选择服务化发展路径。而对于一些涉及国家经济稳定、安全保障的重要行业企业,应综合运用市场竞争与政府保障等手段进行扶持。
4.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深化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融合
中国整体制造实力及竞争力不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使广大制造业企业处于孤立状态,这已经成为经济社会高效发展的制约因素。为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服务型制造及整个制造行业乃至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需要进一步发展并挖掘生产性服务业的巨大潜力,深化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融合。一是重点对生产性服务行业的体制进行改革,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市场对生产者性服务业的发展动力。二是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促使生产性服务业向集聚、高效方向发展,避免重复发展和过度竞争。三是建立相对健全的相关行业组织,制定并完善相关行业规范和标准,为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健康的发展创造相应的制度和组织保障。

Ⅲ 金融业工作总结怎么写

工作总结的写法

总结,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提高。
(一)基本情况。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
3.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4.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
(二)写好总结需要注意的问题
1.总结前要充分占有材料。最好通过不同的形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了解有关情况,或者把总结的想法、意图提出来,同各方面的干部、群众商量。一定要避免领导出观点,到群众中找事实的写法。
2.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3.条理要清楚。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
4.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去芜存精。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该详的要详,该略的要略。
5.总结的具体写作,可先议论,然后由专人写出初稿,再行讨论、修改。最好由主要负责人执笔,或亲自主持讨论、起草、修改。

Ⅳ 金融服务的行业报告

2012年上半年金融服务行业创业投资报告(上):
28家企业——金融版领域创新者的缩影
第一部分 28家企业权——金融领域创新者的缩影
在2012年上半年,资本实验室共录得金融服务行业投资事件28起,涉及美国企业20家;已披露金额25起,总计金额约2.55亿美元。
从细分领域看,支付服务企业共16家,占所有受资企业的一半以上;获投资金额约1.8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72%。
此外,提供投资/理财服务、融资服务的企业各6家。这些企业只是金融领域创新者的一个缩影,他们与更多搅局者一起,充满创意、野心勃勃,正在推动金融行业前所未有的变革。
结合具体的融资项目,可以发现上述三个领域各自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支付服务——百舸争流
1.支付工具
2.支付工具的工具
3.跨境汇款平台
二、投资/理财——纵深发展
三、融资平台——助小扶弱
2012年上半年金融服务行业创业投资报告(下):
传统金融机构,当心!
第二部分 传统金融机构,当心!
1.越封闭,越突破
2.细微处,见功夫
3.无跨界,不精彩
4.用资本,做好事

Ⅳ 如何解决制造业和现代金融业的结合

一呼百应的复核心优势在于,利用制SaaS、B2B交易平台和供应链金融作杠杆,打通企业产品上下游生态链,助力中小企业实现采购管理信息化。一呼百应创新“交易+SaaS+供应链金融”模式,通过精准的大数据推送匹配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备选供应商、供应链信息匹配、在线交易与供应链金融等服务,同时为企业建立数据资产,积累采购信贷指数。在需要的时候,企业可以向平台申请贷款服务,解决资金周转等金融问题,直击中小制造企业痛点。

Ⅵ 制造业和金融业谁是主流并不重要

其实我认为真正的财富是制造业创造出来的。金融业只是一种制造货币并且控制货专币的制造业。属
归根结底要让制造业真正的发展起来才有一切强大的基础。
西方国家的金融业其实只是在已经拥有非常强大的工业制造业基础之上之后!
金融的力量在于货币的购买力,制造业的力量在于生产力!
这是经济的两个不然依赖的元素!

Ⅶ 金融服务行业工作总结和计划怎么写

但凡总结,一般都包括这么几个部分:一是工作概况,也就是常说的开头回;二是具体工作开展情答况,这是重点;三是工作分析,什么地方做的好,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好;四是下步工作打算,总结就是为了今后工作的更好开展,这个一般都该有。没时间写的话,可找我们代笔来完成。

Ⅷ 金融影响了制造业的崛起是这样吗

要辩证地对待,一呼百应B2B电商的其中一个作用是帮助制造业建立数据资产,利用金融推动企业发展

Ⅸ 金融业怎样方式切入制造业,为制造业做哪些服务呢

主要提投资来参与制造业。

Ⅹ 如何推动金融业与制造业的结合

不懂唉!我的专长不在这一块

阅读全文

与金融服务制造业总结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段永基投资 浏览:251
中国外汇管制限额 浏览:288
股指期货后买基金 浏览:254
2880表价格 浏览:232
中林集团信托 浏览:193
在陆金所里投资安全吗 浏览:315
期货大行情特点 浏览:239
买基金用什么账户 浏览:903
英镑对人民币汇率建行 浏览:185
股票简单解释 浏览:34
pe股票ttm是什么意思 浏览:825
海航投资值得长线吗 浏览:358
什么股票赚钱最快 浏览:295
东亚银行信托 浏览:890
电子账户交易密码忘了 浏览:241
专利权金融资产 浏览:81
工商银行2017年投资 浏览:260
股票为什么要每日做t 浏览:987
锌价格西藏矿业 浏览:504
扬州股票开户 浏览: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