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中美争端下的国际金融问题

中美争端下的国际金融问题

发布时间:2021-02-19 16:18:05

A. 国际金融问题

在国际收支理论中,有经常账户收支和资本账户收支。前者是贸易领域的收支回,收大于支,表现为答顺差,收小于支,表现为逆差。后者是资本领域的收支,具体包括资本流入和流出。当利率降低的时候,投机性资本外流,从而导致本国资本账户出现顺差减小或者逆差情况。
如此而已。

B. 中美贸易争端的实质与解决措施

嗯,中美贸复易争端实际上就制是美国对于中国向其大量出口初级工业品,导致其对中国出现大额贸易逆差引起的不满,可是对于他们需要的工业原料他们,我们要求进口的高科技产品,他们却有意识的回避。
解决方案主要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应偏激,中美贸易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可以考虑进口具较高知识水平的装备,比如大客机、超级电脑、纳米材料等等。
国内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也应进一步完善。

C. 中美贸易争端的事件的实质,对中美两国有什么影响

中美贸易争端不断加大,中美贸易摩擦不断,有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争论问题,有美国对中国输美三类纺织品设限的问题等困扰中美关系发展。中美贸易争端不断加大预示着中美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敏感时期。

最近一段时期,中美之间接连发生贸易摩擦,有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争论问题,有美国对中国输美三类纺织品设限的问题,也有美国对中国出口彩电、家具等的反倾销问题,涉及面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各方关注程度之高,都为近年所罕见,预示着中美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敏感时期。如何看待这种情况,如何把握局势、履险如夷,是对我们应对国际贸易争端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我们协调国内发展和国际事务智慧的考验。

对于中美双方来说,已经形成共识的是,中美经贸关系对双方来说都至关重要。美国是中国数一数二的贸易伙伴,是第一大出口市场,年出口额1000亿美元左右;中国也是美国前几位的贸易伙伴,是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美国还是中国主要的外商投资来源国之一,1999年以来每年对华投资40多亿美元。但多少年中,中美经贸关系一直是非不断,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贸易纠纷发生的频率和规模都迅速上升,几次甚至走到了贸易战的边缘。就在这样不算稳定或者干脆是险象环生的贸易环境中,中美经贸往来却是愈益紧密,从贸易额的大幅增长和贸易结构的变化可以清晰地看出来。 我们可以美国对中国输美纺织品设限一事为例来加以分析,或许有助于我们认识问题的实质。

从技术层面看,美国有关做法难以立得住脚。以美国人的行事方式,自然不会一点根据没有,这次的根据就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以及中美签署的协议中关于纺织品的特殊保障措施。但略加推敲,就会发现有强词夺理之嫌,所谓“扰乱市场”、“美国国内厂家产量下降”等,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撑,尤其是不能证明美国国内生产厂家的产量下降与中国产品的进口有必然联系。很简单的一个问题是,即使没有中国产品进口,美国国内的纺织品生产厂家的竞争力也不会因此提高,它依然竞争不过墨西哥、泰国的产品。美国自己就有一个现成的例子,钢铁保护了那么多年,照样陷入困境,很多美国人指出,正是长期的保护才使得这个行业没有竞争力。而从比较优势的角度来说,在纺织品这样一个劳动力密集的产业,以美国的工资水平,是不可能具有竞争力的,靠保护是不会使一个行业起死回生的。显而易见的结果是,美国的消费者将为纺织品设限“埋单”,而纺织品生产企业照样衰亡。 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和最明显的事实。一向鼓吹自由贸易而且务实的美国人当然不会视而不见。可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由此也就得出了另外一个结论:这类事情(不仅仅是此次的纺织品)的发生是必然的、正常的。其中有美方的原因,也有中方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美方来说,挽救一个夕阳产业中的几个夕阳企业虽然是直接目的,但绝不是主要目的。美国国内不是说是来自于中国的进口导致了美国270万人的失业吗?美国不可能禁止所有中国产品来解决就业,但绝不能无所作为,象征性的动作是必须做的,增加了几百个就业机会也可以证明有关工会、协会、政府以及布什总统是认真对待的,是采取了措施的,是有成效的。这是美国的生存之道,也是美国的政治。看看从里根、布什、克林顿到小布什竞选时和当选后对华政策的差异就很清楚。再回想历次的中美贸易摩擦,分析一下前因后果,也不难得出相同的结论。何况,还有更深层次的国家战略方面的原因,美国的几届总统在谈到必须保持对华接触时都明确阐述过。

并且,即使仅从经济利益角度说,美国人也不只希望在这个发生摩擦的领域里得点好处,更希望获得其他的好处,比如扩大自己优势产品的出口,比如为自己的投资多争取些机会。这是贸易战的通理,像美国这样的国家,运用起来自然更加纯熟而且有效。所以,虽然中国采购团刚购买了60多亿美元的美国货,也许还要继续去采购,但似乎还满足不了美国人的胃口:还有上千亿美元的逆差呢(按美国方面统计数据,2002年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是1000多亿美元,2003年预计达到1300亿美元;我国海关统计2002年我国对美贸易顺差是427.2亿美元)。人民币升不升值,人民币汇率浮不浮动?中国的银行、电信等等能不能快点向美国企业开放?AT&T、花旗排队都排得“不耐烦”了。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不是该加把力呢?微软、好莱坞以至那些制造业公司可一直在“叫苦”啊!所有这些问题,不管是经济的还是体制的,都不是中国短期能够解决的,更不是几个采购团所能弥补的,纺织品之类的贸易摩擦频繁发生毫不奇怪——以为我们刚买了那么多美国货美国人还不领情,那是我们自己幼稚。

从中国来说,也不能说不存在问题。在微观层面上,我们的企业经营战略有欠缺,协会难起作用,让人抓了把柄或者不能避免问题的发生,比如一窝蜂抢市场、短期内市场占有率急剧提高而又没有有效措施分散贸易风险,中国对美国彩电出口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在宏观层面上,我们的外贸战略也值得反思,至今还实际上奉行出口导向战略,鼓励出口而限制进口,贸易顺差过大,必然会导致与主要贸易伙伴的经常性冲突。另外在体制上以及一些具体政策操作上,都存在一些问题,不但不能随时释放贸易冲突压力,反而使矛盾累积甚至激化,如外汇储备“越多越好”、市场秩序混乱等。 总而言之,中美贸易争端不仅仅是两国的经济贸易问题,还涉及两国的政治问题、体制问题,处理起来难度相对要大得多。但有几点结论应该是清楚的:中美两国之间发生的贸易争端是不可避免的,今后还会长期存在,但不会从根本上破坏中美经贸关系(如爆发大规模的、毁灭性的贸易战),因为中美经贸关系的良性发展有利于两国的国家利益,这一点从两国领导人到企业和民众都有广泛而深刻的认识;中美两国政府应加强沟通、磋商和信息交流,在国际规则、双边协议和共同利益基础上协商解决有关贸易争端,表现出更多的诚意和宽容,化解而不是激化矛盾;中美贸易的不平衡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事实,是国际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符合国际资源配置的根本规律,起码今后十年内都不可能扭转,两国政府只能顺应而不是否定更不能违背;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需要在今后的改革开放中,调整国家的投资和贸易战略,加快国内商品市场和投资市场的开放,改革政府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加强透明度,规范竞争秩序,减少贸易摩擦的制度性因素。

D. 简述中美贸易争端的基本事实和我国的立场

中美贸易争端的基本事实主要表现了中国那强大的经济实力,还有我国的立场就是不会向外势力低头。

E. 正确看待中美经贸关系的事实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在应对中美贸易争端中我国应当坚持哪些立场原则

(一)经济问题是表象,贸易战是角逐的手段
报告显示,在这场没有硝烟却又异常惨烈的斗争中,美国并未占到什么实质上的便宜,反倒是国内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居民生产成本增加,对华出口额下降……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美国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可美国会做这种费力力不讨好的事情吗?显然不会,在全球化背景下,以中国为代表的一批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单从发展速度上看,已经隐隐有了些赶超美国的态势,而美国一直扮演的是国际警察的形象,怎么可以有人挑战它的霸权,而中国则是这群突破霸权的一个先行者,自然就成了美国重点打压的对象了,所以美国挑起贸易战,不过是它维护霸权统治的一块遮羞布而已。
(二)政治一体化水平与经济全球化水平不匹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上层建筑同样也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先进的上层建筑为经济服务时,它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完善;当落后的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的服务时,它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完善,这句话用在某一个国家上适用,用在全球这个地球村上也同样适用,如今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远远超过政治一体化的水平,这是就出现了政治一体化水平与经济全球化水平不匹配的状况,如今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日益要求世界各国能够平等互信,包容互鉴,但对于已经取得国际金融话语权的美国来说,这是他们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事实,这意味着各个国家要主动让渡出一部分主权,交给世界这个大集体来处理分配,类似于欧盟这个经济政治共同体。欧盟如今也遇到了瓶颈期,内部的贫富差距使各国心生芥蒂,小范围的欧盟如此,世界范围内将更加难以实现。
三、面对危机,各国应协商解决
既然全球化使部分国家的利益受损,政治立场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很难达成共识,那么我们要做的是回到谈判桌前,争吵从来就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更不能像美国那样,为了一己私利,将风险转嫁到世界各国身上,大国就要有大国的担当,大国就要起到大国的表率作用,在友好协商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发展。

F. 国际经济争端的解决办法有哪些

中美贸易争端不断加大,中美贸易摩擦不断,有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争论问题,有美国对中国输美三类纺织品设限的问题等困扰中美关系发展。中美贸易争端不断加大预示着中美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敏感时期。
最近一段时期,中美之间接连发生贸易摩擦,有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争论问题,有美国对中国输美三类纺织品设限的问题,也有美国对中国出口彩电、家具等的反倾销问题,涉及面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各方关注程度之高,都为近年所罕见,预示着中美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敏感时期。如何看待这种情况,如何把握局势、履险如夷,是对我们应对国际贸易争端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我们协调国内发展和国际事务智慧的考验。
对于中美双方来说,已经形成共识的是,中美经贸关系对双方来说都至关重要。美国是中国数一数二的贸易伙伴,是第一大出口市场,年出口额1000亿美元左右;中国也是美国前几位的贸易伙伴,是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美国还是中国主要的外商投资来源国之一,1999年以来每年对华投资40多亿美元。但多少年中,中美经贸关系一直是非不断,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贸易纠纷发生的频率和规模都迅速上升,几次甚至走到了贸易战的边缘。就在这样不算稳定或者干脆是险象环生的贸易环境中,中美经贸往来却是愈益紧密,从贸易额的大幅增长和贸易结构的变化可以清晰地看出来。 我们可以美国对中国输美纺织品设限一事为例来加以分析,或许有助于我们认识问题的实质。

从美方来说,挽救一个夕阳产业中的几个夕阳企业虽然是直接目的,但绝不是主要目的。美国国内不是说是来自于中国的进口导致了美国270万人的失业吗?美国不可能禁止所有中国产品来解决就业,但绝不能无所作为,象征性的动作是必须做的,增加了几百个就业机会也可以证明有关工会、协会、政府以及布什总统是认真对待的,是采取了措施的,是有成效的。这是美国的生存之道,也是美国的政治。看看从里根、布什、克林顿到小布什竞选时和当选后对华政策的差异就很清楚。再回想历次的中美贸易摩擦,分析一下前因后果,也不难得出相同的结论。何况,还有更深层次的国家战略方面的原因,美国的几届总统在谈到必须保持对华接触时都明确阐述过。
并且,即使仅从经济利益角度说,美国人也不只希望在这个发生摩擦的领域里得点好处,更希望获得其他的好处,比如扩大自己优势产品的出口,比如为自己的投资多争取些机会。这是贸易战的通理,像美国这样的国家,运用起来自然更加纯熟而且有效。所以,虽然中国采购团刚购买了60多亿美元的美国货,也许还要继续去采购,但似乎还满足不了美国人的胃口:还有上千亿美元的逆差呢(按美国方面统计数据,2002年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是1000多亿美元,2003年预计达到1300亿美元;我国海关统计2002年我国对美贸易顺差是427.2亿美元)。人民币升不升值,人民币汇率浮不浮动?中国的银行、电信等等能不能快点向美国企业开放?AT&T、花旗排队都排得“不耐烦”了。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不是该加把力呢?微软、好莱坞以至那些制造业公司可一直在“叫苦”啊!所有这些问题,不管是经济的还是体制的,都不是中国短期能够解决的,更不是几个采购团所能弥补的,纺织品之类的贸易摩擦频繁发生毫不奇怪——以为我们刚买了那么多美国货美国人还不领情,那是我们自己幼稚。
从中国来说,也不能说不存在问题。在微观层面上,我们的企业经营战略有欠缺,协会难起作用,让人抓了把柄或者不能避免问题的发生,比如一窝蜂抢市场、短期内市场占有率急剧提高而又没有有效措施分散贸易风险,中国对美国彩电出口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在宏观层面上,我们的外贸战略也值得反思,至今还实际上奉行出口导向战略,鼓励出口而限制进口,贸易顺差过大,必然会导致与主要贸易伙伴的经常性冲突。另外在体制上以及一些具体政策操作上,都存在一些问题,不但不能随时释放贸易冲突压力,反而使矛盾累积甚至激化,如外汇储备“越多越好 ”、市场秩序混乱等。总而言之,中美贸易争端不仅仅是两国的经济贸易问题,还涉及两国的政治问题、体制问题,处理起来难度相对要大得多。但有几点结论应该是清楚的:中美两国之间发生的贸易争端是不可避免的,今后还会长期存在,但不会从根本上破坏中美经贸关系(如爆发大规模的、毁灭性的贸易战),因为中美经贸关系的良性发展有利于两国的国家利益,这一点从两国领导人到企业和民众都有广泛而深刻的认识;中美两国政府应加强沟通、磋商和信息交流,在国际规则、双边协议和共同利益基础上协商解决有关贸易争端,表现出更多的诚意和宽容,化解而不是激化矛盾;中美贸易的不平衡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事实,是国际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符合国际资源配置的根本规律,起码今后十年内都不可能扭转,两国政府只能顺应而不是否定更不能违背;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需要在今后的改革开放中,调整国家的投资和贸易战略,加快国内商品市场和投资市场的开放,改革政府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加强透明度,规范竞争秩序,减少贸易摩擦的制度性因素。

G. [原创]中美金融战中国为何屡败屡战

中美金融战,中国为何屡败屡战 这两天论坛热议金融战。许多网友说,自己不懂得多少金融知识,所以不知对错。笔者试图用最简单扼要的笔法,让各位爱国人士了解一下当前中美金融战的态势。 笔者认为,中国在目前国际金融战场上是处于攻势而非相反。美国佬才是处于守势。 中国在政治、外交、科技、军事上都是世界公认的仅次美国的超级强权(当然,我们自己不承认,和平崛起、和谐世界嘛),经济在实物生产力上也十分强大,钢啊铁啊之类的N项世界第一。可惜,作为经济实力的主要表现,中国金融在世界经济的权力位阶相对十分低下,比如,人民币目前还实施外汇管制、不能自由兑换黄金和其他国家货币的货币。人民币不是硬通货,是综合国力的一大块短板。 但也正因为中国在政治、外交、科技、军事和实物生产力的强大,必然会促使中国金融的权力位阶快速上升,与中国其他方面的实力取得平衡,成为世界公认的仅次美国的超级金融强权。当然,这种权力位阶的上升,必然会瓜分走部分美国已有的金融权力。这,就是决定中国在目前的国际金融战场上处于攻势地位,美国处于守势地位的基本因素。 纸币是中国人的发明。提高中国金融在世界经济的权力位阶的方法,中国人翻翻高中历史书就非常清楚:关键是中国必须掌握、控制一个网络覆盖世界的国际银行系统。这正如中国的纸币,是在古代中国一个覆盖大江南北的钱庄网络形成后出现的。道理很简单,纸币的流通性取决于纸币后面的网络服务的好坏,好用呗。假如你在全世界的每个城市都能见到几家中国的银行,人民币自然就成了硬通货。中国掌握、控制一个网络覆盖世界的国际银行系统后,就可以使人民币成为硬通货,就可以部分控制世界资本流动并设置金融市场各种参数,从而控制实际生产的企业。因此,中国的银行目前正通过改制、上市、合作、吞并、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各种方式,扩张中国的国际银行系统。说得再通俗一点,就是如果我们要打赢中美金融战,就必须先在全世界抢地盘,占山头,挖战壕。 更重要的是,中国掌握、控制一个网络覆盖世界的国际银行系统后,就能更好地打退国际“游资”、“热钱”对中国股市、汇市、期市等金融市场的攻击。道理也很简单:首先,中国的网络覆盖世界的国际银行系统,可以保护中国的对外贸易、海外华商不受国内金融市场动荡的冲击;其次,国际“游资”、“热钱”的动向能被提前侦知;第三、可以调动世界资源而不仅是国内资源对抗国际“游资”、“热钱”;第四、可以抄国际“游资”、“热钱”的后路,在国际市场上打击他们。 亨廷顿在《文明冲突与重建世界秩序》一书中列举了西方文明控制世界的14个战略要点,其中第一条就是“控制国际银行系统”。显然,美国人也很清楚,干扰和打断中国的国际银行系统扩张,或获得扩张中的中国国际银行系统的部分控制权,是当前中美金融战的关键。 好了,基本情况介绍后,大家一定会有许多问题要问。先说大家最关心的。 战绩很大,成效显著。中国的国际银行系统,目前绝大多数被限制在香港,出不了国门。少量海外中国的银行分支机构,其资产只是银行总资产的小零头。美国阻截的手段有几个:先说你的银行不符合国际标准。为了对付这招,中国几个大银行纷纷改制,跑到海外和香港上市。等他们都符合国际标准地上市了,美国又说中国对银行的监管不力,行政干涉。中国反驳道,中国对银行的监管这么差,那么你美国的银行为什么要打破脑袋进入中国呢?美国佬没词了,但还是白眼一翻:老子流氓会武术,谁都挡得住!中国的农行、工行,在美国申请开分行十几年了,老美至今不予批准。至于欧洲、日本,有样学样,对中国的银行也是百般刁难。当然,他们没老美这么横,分行还是让中国开了几家。 还是战绩很大,成效显著。首先,美国利用几个大银行纷纷改制的机会,在中国XP的协助下,大规模入股中国的银行。如美洲银行出资25亿美元入股中国建设银行;高盛集团和安联保险等出资30亿美元购得中国工商银行10%的股份等等;不仅如此,对比中国的银行无法在美国抢地盘,占山头,挖战壕,美国的银行却能在WTO的大旗下在中国大抢地盘,狂占山头。这些事情网友都很清楚,笔者就不多说了。 显然,在当前中美金融战中,中国大败,美国大胜。笔者认为,中国大败的主要教训有: 1、战略上出现重大失误,国际金融战略与国家的外交战略不匹配。 网友上网查查就可以知道,中国的海外银行分支机构,大部集中在欧、美、日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非洲、中亚、中东、南美几乎没有。显然,中国的国际金融战略搞的是“大国外交”,而不是“和谐世界”。尤其可笑的是,象中东这类石油美圆多得不得了,与中国的贸易飞速发展、且当地政府和华人华商热切欢迎中国海外银行分支机构进入的地区,中国的银行却打死不去。笔者认为,中国需要第三世界朋友的帮助,第三世界的朋友,不仅能把中国抬进联合国常任理事会,也能把中国抬上世界金融战场霸主的宝座。这一点,请有志气的中国金融家深思。 2、对美国没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勇气,一味退让。 3、不能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首先,虽然美国的银行在中国大抢地盘,狂占山头,好象牛得不得了,但只要我愤青一出手,他们还不是要屁滚尿流地滚出中国?其次,海外中国人有近一个亿。培养海外中国人的年轻金融才俊,扶植海外中国人的中小金融企业,发挥他们在国际金融界的力量,团结起来,深入敌后,曲线救国,中美金融战中国必胜!

H. 世界金融危机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已经深刻影响了中美关系。

昨天,正在中国访问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参加了由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主办的一场内部讨论会,来自北京大学、外交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研究机构的十几名中国国际关系学者与基辛格就国际金融危机与中美关系进行了热烈讨论,会议从昨天上午10:30开始持续了两小时。该讨论会不对媒体开放。

据出席会议的国际问题学者庞中英介绍,座谈会讨论话题涉及到了国际金融危机、中美关系、东亚问题、俄罗斯局势等诸多国际问题。其间,基辛格认为,中美关系30年来一直非常稳固,金融危机更是显示出中美两国的关系深度,“两国的共同利益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考验中美关系

据庞中英介绍,基辛格认为此次金融危机对中美关系也是一种考验,危机本身给中美关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但是基辛格并没有明确解释存在哪些消极影响,又有哪些积极影响。”

庞中英称,他在座谈会上向基辛格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金融危机对所有国家都带来了打击,对一些国家的打击尤其大,这肯定会造成国际社会新的力量对比,作为一个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基辛格是如何看待这种变化的?第二,基辛格一向强调全球化的危险性和阴暗面,对这次的金融危机,他又有何看法。

庞中英表示,过去很多人认为在全球化中,赢家多而输家少,“而这次的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让世界意识到实际上是赢家少而输家多。”

在25日结束的亚欧会议上,亚欧各国提出要建立国际经济的新秩序,庞中英认为这其实提出了一个问题:who regulate what?(谁来调整什么?)庞中英称基辛格的回答是“美国要解决眼下急需解决的问题(immediate issue)”,那就是稳定金融市场,建立信心渡过难关,“基辛格认为,亚欧会议上的‘豪言壮语’太宏大了。”

庞中英表示,基辛格的观点实际上是与上周六布什对美国全国的演讲要义相一致。那就是,将于11月15日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金融峰会,讨论的将不是国际金融体制的改革,而是如何合作来稳定国际金融局势。

庞中英称,基辛格也谈到了很多亚欧国家的领导人是“失望的”,因为美国目前只考虑到如何施行救市计划(rescue plan),这是一种现实主义的做法,“如果美国不配合,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就是一句空话,而且目前这种新秩序的建立也并不存在具体的方案。”

美国泼冷水

庞中英表示,基辛格对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看法是:“要建立国际金融新体系,并不存在一个世界政府,各国都必须与最强大的经济国家协商。”“这个国家显然依旧是美国”, 庞中英表示,美国依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而世界其他经济体主要在亚欧。欧洲有欧盟自不必说,亚洲则有中国和日本,它们在11月华盛顿国际金融峰会上的表现将会是一个关键。

庞中英表示,世界正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美国过去一直扮演着危机解决者的角色,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出了问题,总会想到由美国帮忙来解决问题。美国一贯是解决问题的一方,而这次它却站到了危机的中心,而且影响了全世界。美国开始寻求世界各国的帮助,这种角色的改变本身是一种“历史性的关系”。

“现在,美国自己出了问题,而将在11月举行的国际金融峰会,并不是为美国举行葬礼。” 庞中英表示,美国是要求其他国家在华盛顿表态来帮助美国,“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以维护美国为中心的世界体系。”

庞中英认为看待金融危机以及中美关系走向,都必须注意政治学中的两个核心问题:一是,who gets what? Who loses what? (谁得到了什么?谁又失去了什么?)二是,who’s the winner?Who’s the loser? (谁是赢家?谁是输者?)庞中英表示,在金融危机面前,美国是输家,但是它正在要求各国必须积极帮助它,美国抱着一种“美国输了世界倒霉”的姿态。庞中英表示,“美国的态度其实是‘我们在同一条船上’”,对于想要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的人来说,“美国人实际上是给他们浇了一瓢冷水”。

I. 简述2018年中美贸易争端的概况以及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

中美贸易争端是由美国人挑起的事端,因为长期以来中美的贸易逆差,美国内人觉得自己吃容亏太多,所以首先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加征超额关税,中国为了降低自己的损失,也向美国商品征收等额的关税,最后双方同意暂停征税,座下来进行商谈。
截止目前,两国的谈判仍然没有结果,原因在于美国人提出了太多无理的要求,甚至是触及到了中国国家利益的底线和原则,已经进行了十多轮的谈判进展有,但前途尚不明朗。
我觉得这样的事件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促使我们加大力量发展,用自信与实力对抗美国人的霸权与强权。同时这样的事件让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声望及地位有了很大提高,而且老百姓从中看到了国家的自信与尊严,对国家的未来更加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阅读全文

与中美争端下的国际金融问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打新股票仓位 浏览:568
天涯推荐股票 浏览:999
股指期货最少多少资金 浏览:740
华枫投资 浏览:974
炒股炒外汇 浏览:922
港澳一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浏览:643
癌症银行贷款 浏览:150
短期理财渠道 浏览:813
段永基投资 浏览:251
中国外汇管制限额 浏览:288
股指期货后买基金 浏览:254
2880表价格 浏览:232
中林集团信托 浏览:193
在陆金所里投资安全吗 浏览:315
期货大行情特点 浏览:239
买基金用什么账户 浏览:903
英镑对人民币汇率建行 浏览:185
股票简单解释 浏览:34
pe股票ttm是什么意思 浏览:825
海航投资值得长线吗 浏览: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