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咋样
来自小微金融、供应链金融的利润争夺
在电商领域,已经形成一批以天猫、京东、当当、唯品会为代表的各类平台运营商、垂直电商,在零售领域更有淘宝商城。10年间,中国的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领先者,“网购”已经全面走进我们的生活。与此同时,随之而来的金融需求应运而生。今天阿里金融不再遮遮掩掩,京东也已经开始布局供应商、卖家金融,其用户优势、数据优势、物流优势整合后的优势直指银行小微金融、供应链金融,分化、争夺银行利润的格局已经形成。
未知是最大的机遇
未知是最大的机遇!据悉,国内百货巨头“王府井”已与“微信”结为战略联盟,传统百货与互联网电商这对冤家,在移动互联面前,只有走“竞合”之路。银行现在还没有真正体会到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兵临城下”的痛楚,但越是这样,我们也应该警惕。金融涉及每个人,在与互联网共同成长的新型消费者面前,如心存侥幸,有些银行或许会被曾经自大所击垮。
证券投资领域天翻地覆
在证券领域可能会发生一些新的变化,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可能引起证券业激荡的一面。今后,也许一个“大咖”只需要一个“公众微信号”,用最简单的“跟我学炒股”的方式,引发个股的起起落落,使监管更加困难;传统经纪业务收入将逐步被稀释,证券公司都会以各种方式,依托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形成更多的资金留存;在资管领域踢开银行渠道、独立打造新的销售方式。基金公司会以极大的热情拥抱移动互联,一是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销售成本,二是可以聚集过去难以想象的资金。基金本身就有好些品种,今天“货币式基金”火得一塌糊涂,谁又能够保证资本市场回暖之日,偏股型或股票型基金,依靠互联网这样的方式,不会杀他个天翻地覆。
㈡ 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前景如何
虽然互联网金融来已经不再是新鲜事自物,但互联网金融日新月异的发展令人们长期对其保持着新鲜感。受众们之所以不会对互联网金融感到疲倦,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互联网金融产业的不断创新,例如从最先被人们知晓的网络借贷平台到科技金融、大数据金融、消费金融、普惠金融等,令互联网金融始终保持着新鲜感;第二是存活下来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十分注重用户体验,通过各种模式为用户创造便利、营造场景,增强用户粘性。
上述两点也符合产品以及企业的成长周期,人们也往往只会关注成长、成熟的周期,而不会关注衰退期。与传统产业不同,互联网金融企业或产品如能不断创新、不断迎合重要用户的客户体验,就将长期处于发展期,令企业和产品在发展中长青,强势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正是这样做的,这也是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的趋势。
结合市场实际环境以及金融因素,互联网金融在经过探索发展后,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会集中在政策监管以及行业规范化、服务社会实体产业、业务模式专业化及小额化、新技术的不断更迭这四大方面。
㈢ 互联网金融今后将向哪些方向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复任何制行业都会趋于完善,而金融行业将会向更加完善的服务,更加专业的分析和正价严格的监督方面发展。
未来互联网金融将会采取“钱、账分管”的模式开展业务,金融企业自身只能接触账目,而所有碰钱的工作将由银行独立完成,投资客户资金进入银行账户,再由银行根据融资客户的合同、资料确认情况直接投入符合条件的融资客户账户,互联网金融企业自身将不能接触资金,这种完全规避互联网金融企业联合第三方支付机构暗箱操作融资资金的方式。而目前这个阶段正是合规初期,具体后续还有什么监管措施来保障投资人的利益,我们拭目以待。
㈣ 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
㈤ 互联网金融是什么东西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版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权、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的接受),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理论上任何涉及到了广义金融的互联网应用,都应该是互联网金融,包括但是不限于为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产品的销售、信用评价审核、金融中介、金融电子商务等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经历了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个人贷款、企业融资等多阶段,并且越来越在融通资金、资金供需双方的匹配等方面深入传统金融业务的核心。
㈥ 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随着互联网向各个行业不断冲击渗透,互联网与金融的巧妙结合渐入人们的视野。一夕间,互联网金融已跃升成为当下最为时髦的理财选择。据权威数据显示,2015年大约有47.4%的投资者选择股票为理财产品,47.7%的投资者选择基金进行投资,40.9%的投资者选择互联网金融进行理财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理财模式虽然不及股票市场的火爆,但已成为理财市场的第三大主流选择,这也说明了互联网金融产品在悄无声息间已改变了理财市场的固定结构,正以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开拓金融市场的疆土,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容小觑且行业正清晰呈现四大发展趋势。
投资群体明显年轻化
年轻用户是互联网的中坚力量。这条“屌丝定律”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也很适用。据相关数据统计,80后、90后占到互联网金融消费群体的70%以上。这个年龄段的群体虽然不是社会财富的最大拥有者,却是接触互联网最多的群体,他们多喜欢冒险、崇尚创新、热爱自由,这与互联网能最快获取信息的特质吻合。
还有调查数据显示,1000名80、90后青年里,有823人更愿意选择互联网金融来完成自己的理财、及小额贷款的需求。可见,更多年轻人愿意参与其中,互联网金融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
移动互联网金融大众化
随着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极大普及,手机已成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伴侣”,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加之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生活中碎片化时间逐渐增多,这些因素催生出人们对于移动金融的迫切需求。
相较于PC端,移动端更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所以,通常人们会选择方便携带的手机作为上网设备,通过手机移动端来进行金融活动,随时随地享受金融服务,钱香金融APP也即将上线。
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让用户不再局限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而是向二三四线城市下沉,从91金融用户报告中就可以看出,除一线城市外,其他城市的金融消费群体已经占到近40%。
业务模式小额化、分散化
2016年3月2日,在91金融协办的人民政协财经智库沙龙上,原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明确表示,互联网金融只有做小、做分散、做简单产品才能活下来。
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而言,虽然大额融资的盈利模式较大,但由此引发的风险概率也相对较高,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对投资人和平台本身造成巨大损失,所以,从风险控制层面考虑,业务模式小额化分散化将是控制行业风险的主要措施;此外,互联网金融平台作为信息中介,它的定位已经决定行业本身并不适合大额融资撮合交易,且对平台本身而言,也并不具备发展大额融资的先天优势。
服务走向“场景化”
虽然互联网金融的触角已触及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覆盖的地方,但目前其服务理念仍只停留在借贷层面,未来应逐步扩展多维度服务理念,通过构建多维度的服务场景,发展场景化金融来切实提高金融服务的易获得性。
相较于传统金融而言,互联网金融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将用户的生活轨迹以数据的形态加以累计,在大数据的基础上促使行业创新发展。当前,互联网金融已经从早期金融产品的搬运工发展到为用户进行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已步入“场景化”金融时代。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而言,未来的竞争集节点就是场景,哪家平台提供的场景化服务最多、最周到、最细致,则最容易与用户建立长期的黏性关系。
这种场景化趋势可以通过两方面表现出来,其一是用户的日常生活、消费场景,如支付、消费、打车等,通过这种金融服务无声地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其二是互联网金融平台通过搭建各类场景,潜入人们生活,即便是相同的金融产品,也能以不同的场景走进用户生活。
㈦ 互联网金融的未来一两年的趋势如何
传统金融模式的互联网形态典型的意义就是手机网络银行,网络证券公司,网络保险公司,这是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形态,这没有什么意思。第二种商业模式,现在看到的是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的典型,美国就不说了,在中国的典型就是支付宝。我们现在的支付模式是银行的模式,银行支付模式,每个人都在商业银行开户,你有银行卡,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开户,解决银行之间的跨行清算,支付宝颠覆了这个模式。有一些公司给员工发工资直接打到支付宝,员工用支付宝支付,然后转帐到别人的支付宝,这样的话在银行体系之外构成了支付体系。微信5.0支付也是这个模式。
第三方支付未来的发展,有可能在银行支付系统之外创造一个新的支付系统。银行卡没有了,大家都是手机支付,Post机没有,都是二维码替代,我估计用不了几年就实现了。
第三种互联网的形态就是互联网货币,互联网货币更可怕。大家都知道比特币。不管人类现在怎么样支付,怎么买卖商品,我们所有的交易,都必须用中央银行的货币,这样才形成一个定价,形成一个价格组成。但是网上交易,数据商品,数据商品的消费函数和购买,人类发明了点对点的,不是一个集中发行体制的货币,典型的就是比特币,这是颠覆性的,而且接受的人越来越多了。
㈧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
如果说2014年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元年,2015年是互联网金融监管年,2016年就是这一行业的整治年和生死年。在互联网发展和创新得到监管认可的同时,非法集资、诈骗、自融等行业乱象不容忽视。从年初开始,互联网金融行业整治风暴不断,“驱逐劣币”大洗牌已然开始。网贷行业成交量在加速上扬的同时,收益率开始回归合理区间。小型平台逐渐退出市场,大型平台则转型升级为互联网金融集团。未来行业将何去何从可能无人知晓,但大家都知道网贷行业的出现带动了社会进步。
网贷成交量:突破3万亿
在互联网金融的整治风暴中,整个行业成交量在近几个月出现下降,不过11月环比出现了增长,同比看来仍然创造了“亮眼”成绩。2016年11月网贷行业成交量为2197.34亿元,这也是历史上首次单月成交量突破2000亿元大关。截至2016年11月底,网贷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为31847.67亿元,突破3万亿元关口。从数据上看,整个行业状况有所回暖。网贷行业于2015年10月实现了第一个万亿元,用时超过七年之久,第二个万亿元仅仅用了7个月时间,第三个万亿元用了6个月。很多投资者为了避险,纷纷从小平台转向大平台进行投资,带动了整个行业成交量的上升,这个行业并没有想象中悲观。
综合收益率:走向合理区间
2016年11月,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为9.61%,环比下降了7个基点(1个基点=0.01%),同比下降了264个基点。自2016年8月24日《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出台后,网贷平台资产端竞争加剧、合规调整成本增大,部分平台主动下调综合收益率,不过由于网贷“双11”不少平台加息来吸引投资人,使得11月综合收益率下降速度有所放缓。目前主流综合收益率区间仍分布在8%-12%,平台占比为51.42%;其次为综合收益率在12%-18%的平台,占比为33.44%,8%以下低息平台占比较上月有所下降,为10.08%。不过,网贷行业收益率下行并非坏事,在此前出现的众多跑路事件中,高收益成为投资人误入陷阱的诱饵,未来网贷行业收益区间将更加合理。
集团化:大平台的选择
互联网金融行业也出现了“马太效应”,小平台被淘汰,大平台在升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11月底,P2P网贷行业平台融资次数近57次,融资金额超152亿元人民币(含陆金所融资,不含平台自身未公布或未公布投资方的平台)。行业在政策引导下开始“二八分化”,互联网金融企业集团化发展可以通过精细化运作深耕细分领域,各子品牌相互独立,也可以建立一道政策风险的防御墙。但如同硬币正反面,集团化架构对企业管理能力会形成一定考验,很多集团化并不是“破茧成蝶”,可能只是停滞不前。
银行资金存管加速落实
截至2016年10月底,广东华兴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和江西银行等36家银行布局网贷平台资金存管业务,并共有216家正常运营平台宣布与银行签订资金存管协议,约占同期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总数量的10.03%。其中有161家与银行签订直接存管协议;53家与银行签订联合存管协议;2家与银行签订银行直连协议。完成银行资金存管系统对接方面,共有102家平台完成银行资金存管系统,约占同期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总数量的4.74%,其中有89家平台是于2016年完成银行资金存管系统对接。其中完成银行直接存管系统对接的平台有68家,完成银行联合存管系统的有32家,2家平台上线银行直连系统。
资料来源:艾瑞
㈨ 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趋势
P2P还是金融?
金融的话,现在基本上都是大数据在牵头了。
P2P的话,支付牌照已出,整体低迷
㈩ 互联网金融是什么东西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建议投资前先看它它的背景,是怎么来盈利的,能不能随时套现,是否可以投活期,你版的钱去了哪里,它的资质权,媒体报道,等全面了解,我是投资了 “轻易贷” 背景是开元金融,注册资金25亿,居国内榜首,可以很好的吸收风险,然后主要做4S店和卡车业务等,注册资金居国内榜首。知道自己投资的平台,才能更好的规避风险,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用,请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