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跪求一篇华尔街纪录片观后感
《华尔街》系列纪录片观后感(2010-10-08 08:10:57)转载标签: 财经美国华尔街资本市场创业板杂谈
昨天一口气看完了10集的纪录片《华尔街》,然后就有写些东西的冲动。虽然我本身学的不是经济金融方面的专业,以后可能也不会去华尔街谋职,但华尔街一直是非常吸引我的一个概念。相比于中国的股市,华尔街给美国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起伏的股票交易市场,更多的带来了一种模式,一种利用资本市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人们通过追逐自身利益的过程在客观上以非常高的积极性做成了一件非常有利于全社会的大事情,而不是通过政府拍板从全国人民的财富中强行拿出一部分来干政府认为正确的事情。这样的模式的好处在于实际上这个决策过程更加地民主化了,如果项目能够筹集足够的资金,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项目被足够多的人认可了。而且通过华尔街的参与,不仅国内人民的财富能够帮助政府来做事,国外的资本也能通过资本市场流入国内,帮助本国进行建设,这也是一种创新。
以连接美国五大湖和哈德逊河的伊利运河为例,本来纽约州时任州长德威特·克林顿希望通过财政部拨款七百万美元、在十年之内建成的巨大水利项目,被财政部拒绝了,于是他转而求助华尔街。与政府官员犹豫不决到最终拒绝克林顿的建议相反,华尔街的经纪商们想方设法帮助克林顿实现这一提案在议会中的通过,因为如果他们帮助克林顿成功筹集这700万美元,那么按照当时的佣金率1%,他们就可以得到7万美元的收益。最终由于工程的确过于巨大,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工程分期进行,华尔街发行伊利运河的分期债券,通过向全社会集资的方式成功地为伊利运河的工程筹集到了大量资金,当伊利运河一期在投资100多万美元却能够得到每年25万美元的收益的结果公示之后,伊利运河的债券成为了整个资本市场追逐的金融产品。甚至在当时的世界金融中心伦敦,伊利运河债券都是炙手可热,最后十年的工期由于资金的重组被整整缩短了两年,伊利运河也为美国东西部运输节省了三分之二的时间和四分之三的运输成本,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美国后来的发展更加离不开华尔街,有了之前的成功案例,美国后来的大型工程很多都放弃了政府筹资的方式。正如同美国开国元勋、第一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说过的“国债,如果不太多的话,将是一种对国家的恩赐。”,一定程度的工程债务对于整个工程的建设来说也是一种恩赐,因为这种融资方式从某种程度上给出了一个承诺:只要工程的确在长远利益上有利可图,那么就能够保证资金链的稳固。因为工程债券作为一种金融产品,是可以进行实时买卖的,不同于国家投资,在投资之后很多年可能才会获得相应的回报,购买债券的人可以随时通过资本市场将手中的债券套现,所以只要之前的工程表现良好,债券受到市场追捧,那么投资下一期债券的资金就会有了保证。美国在19世纪末出现的石油大王、钢铁大王、铁路大王等巨大财富和企业的拥有者身后都是华尔街的摩根财团,而摩根个人的资产也不过六千万美元,却能够帮助卡耐基实现个人财富超过四亿美金,帮助洛克菲勒突破十亿美元大关,这完全是华尔街的融资手段所表演的魔术。在这种资本力量的带领下,美国逐步从一个刚建国就背负六千万美元(当时的天文数字)债务的穷国,发展成为了世界第一经济体。
华尔街的魔术不仅在于为政府筹资,纳斯达克——很多科技企业的梦想之地,也为新经济中大量中小企业的创业提供了一个融资的平台。从1971年纳斯达克第一次进入人们的视线开始,它已经帮助微软、思科、google、ebay等众多今天耳熟能详的高新技术企业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而中国的网络、携程等互联网企业也在纳斯达克登陆,品尝到了国际金融市场给初创企业带来的资本力量。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是源于纳斯达克本身的宽松环境,公司只要过了12个月的存活期,就能够在纳斯达克上市。在此之前,其他的上市要求都极其严格,甚至说苛刻,对于初创企业几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比如国内的上市要求最低要有连续三年的盈利)。而正是纳斯达克这样一种全新的交易平台的出现,让美国再一次在全球高新技术竞争中占得优势。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虽然也逐步完善了自己的金融体系,有了自己较为完善的资本市场,但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中国的股市尚有不足,并没能够承担一个国家加速发展的最大源泉,我们还是太依赖政府投资、吸引外资投资。我们的资本市场也没能够给创业公司带来真实的好处,虽然有了创业板,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成功,最后很多高新企业还是选择去国外上市,避免被国内的较为盲目的投资带来的波动所干扰。虽然中国的经济实力在这三十年有了飞速的提高,但是与此对应的制度建设和文化观念转型并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我们需要一个健全成熟的投资市场,同时我们也需要民众形成投资的理性,而不是一味盲目跟风。虽然现在的股市又一次沉寂了下去,没有了前几年的狂热。但以史为鉴,当年美国的互联网泡沫破碎后的几年,美国的资金大量涌入房地产行业导致房地产的价格飞涨,最后一连串的投机行为最后导致次贷危机,全球金融恐慌的历史尚未过去很久,中国却初现这种端倪。很难说历史是否会在中国重演,在房产泡沫破碎的那一天,不知道又会让中国的经济受到怎样的拖累,如果这个泡沫永远不被抹去,对于中国经济的长远来说是否是一种更大的伤害?
虽然华尔街有很多不成功,甚至很多人觉得非常黑暗,但作为全球第一的金融中心,全球相对最为完善的资本市场之一,华尔街的历史值得我们去研究,其经验也值得我们去学习,当然还有更多的教训值得我们去反思。未来世界经济的中心必然会转移到亚洲,无论是上海、香港,抑或是新加坡,可能会逐步取代纽约成为世界新的金融中心,到那个时候,我们又将如何利用好自己的金融地位,让我们国家的发展突破现在的模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是值得我们这些未来国家的建设者们关注和思考的。
㈡ 看完翟山鹰老师直播《金融激荡30年》,有何感想
翟老师的直播,把复杂的专业知识,用简单的逻辑讲解出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专。通过收看昨天直播,我对属以下几点有了新的,深刻的理解:
1.重新认识马云,学习到了马爸爸的蚂蚁金服就是理财,小贷,保险。对于金融界来讲,马云是外行,妄言。
2.只提出问题,不能解决问题,是没有实际价值的,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3.凡事无立不破,先破后立,金融更是如此。
4.通过直播,我初步了解了中国的金融发展历程。
5.金融的实质就是中介。
6.知识,信息,经验,资源,技术优势决定一切。
7.现实技术和虚拟技术必须结合。
8.金融逆人性的,人性的弱点,贪婪,就会有金融。
9.未来是互联网金融,而不是金融的互联网化。
10.数字经济和共享经济才是未来发展方向。
㈢ 有关金融危机的感想
你是学生吧??那给你篇关于大学生就业的吧
金融危机---就业的感想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无疑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雷曼兄弟破产、美林转手,全球经济持续动荡,金融危机正在肆虐全球。最新公布的美国AP-GfK民调结果显示,近1/3的美国人认为金融危机可能令自己职位不保。面对如此巨大的经济动荡,企业裁员,大量人员失业的趋势几成定局。因此,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各国面临和关注的一个焦点,我们大学生就业无一例外。
对于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中国人才市场来说,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就业将遭遇多方面的挑战和挤压,在整体环境堪忧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或许将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其实,大学生就业难已不是一个新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8年《社会蓝皮书》指出,2007年全国近500万高校毕业生中,至今仍然有100万没有找到工作。从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状况统计看,和去年同期相比,大学生就业比率有所下降。再加上中国经济增长的整体放缓,以及“过冬论”在房地产、互联网、家电业、IT行业等多个产业中的传导,在本已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只能用“屋漏又遭连夜雨”来形容。现状决定了企业对大学生招聘比过去要谨慎,中华英才网总裁张建国告诉《浙江特快》,近年来,国内就业形势逐年严峻。
今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工作岗位减少、大量员工失业、应届毕业生数量又创新高,就业形势紧张的现状似乎已很难避免。对于有经验、有资历的职场前辈也虚构不成太大的威胁,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人脉,使得他们另谋出路的难度相对不高,而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就业可能就是难上加难了。
对于环境的骤变,大学生应该有所准备和思考,然后再准确出击,盲目是在不乐观的现实情况下的最糟糕的心态。虽然整体就业环境比往年有所恶化,但应届毕业生如果能够在找准定位、应聘部门、应聘地区三个方面深思熟虑,还是可以在竞争激烈、环境欠佳的情况下脱颖而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完美的第一笔。
首先,要找准定位,调整好心态。应届毕业生切忌好高骛远,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放低薪酬要求,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提前做好步入社会的准备,“深挖洞、广积粮”,多充实、提升竞争力,即便是可以“高成”也不妨先“低就”,抱着学习的心态去适应社会,从基础做起,不要眼光过高。
其次,大学毕业生需要对应聘的部门进行分析。规避掉那些在企业经营压力下容易被裁减的部门。比如在新经济形势下,公关广告、品牌推广等不能直接产生利润的部门,预算是最先被截流的。求职者,尽可能地选择公司核心或者有潜力的部门就职,企业在扩张期和鼎盛期才考虑到的职位可能会被缩减,与其四面碰壁,不如寻找一个大的入职空间。
最后是对应聘地区的筛选。从以往的经验看来,这种经济震荡会突出表现在经济发达或者发展迅速的地区,比如深圳、浙江等以出口为主的地区的降温,以及全球金融业动荡对上海的波及等,大学生在进行就业选择的时候都要有所顾及。因此,毕业生从长远的眼光看待就业,可以选择有潜力的二级城市,避免扎堆,以致竞争激烈丧失就业机会。从长期看,这次金融危机带给中国的不仅仅是挑战,更是巨大的机遇。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政府积极应对,努力提高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及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
总的看,我们国家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美国金融危机使国际金融格局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欧美的全球金融经济核心角色淡化,新兴经济加快崛起,尤其东亚的金融经济地位将会日益重要,这将给中国未来的长期发展带来很好的机遇。随着我们国家产业机构调整和金融体系健全的过程逐步完成,相信我国将顺利渡过本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并迎来更好的发展机会。而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如果能够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用真才实干努力捍卫属于自己的工作阵地,那么在危机过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就可以迎来更大的曙光。(1583字)
㈣ 鲁滨逊漂流记感想 50字 40篇
读了《鲁滨逊漂流记》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面对困难要冷静沉着。
在鲁滨逊漂流记里,鲁滨逊刚到孤岛上的时候,虽然开始心情非常的绝望无助,但是他很快从负面心情中走出来,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这一点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也应当学习鲁宾逊的精神。如果遇到了什么棘手的问题,让人懊恼的事情,应当在逆境中寻找曙光,找到困难的解决方法。这样就能吃到自己收获的果实,而且会比原来更香甜。如果我能做到这些,就能坦然面对困难了!
鲁滨逊的善良与同情心同样令我敬佩。鲁滨逊孤身一人,最怕的就是野人了。但他却泥菩萨过江般的救了野人“星期五”。好在“星期五”对鲁滨逊还算衷心。
平时我们对待敌人都虎视眈眈,而鲁滨逊却不同,用一刻接纳的心救了星期五。我觉得他这样做也有好处呀,多一个朋友就少一个敌人。大家为何不敞开胸怀,彼此接纳对方呢?何乐而不为呢?这不仅会对我们的心态有好处,还会让自己变的更阳光。
鲁滨逊利用自己面对困难的冷静沉着,独自一人在孤岛上生活了几十年。面多残酷的现实,他选择了挑战,终于获救。在生活中,我们也应当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才能战胜一切。我敬佩,敬佩鲁滨逊积极向上的心,敬佩他那高于常人的勇气。
读完《鲁滨逊漂流记》,内心有以下感想:
1、鲁滨逊是一个敢于冒险的人。
第一次是偷偷地跟朋友出海,遇风浪,人虽得救,船却沉了,在当地政府和商人的帮助下,才得以回家;第二次出海,遇上海盗并成为海盗的奴隶,逃出后,在巴西经营农场,过上了安稳的日子,但又开始了第三次出海,结果,船沉后,他流落荒岛并在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
历史上,西方人有很多人冒险出海,造就了西方很多国家是海上运输大国,掠夺外国的资源、金钱等,促进了西方国家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方人敢于冒险的精神。
2、鲁滨逊是一个生存能力强的人。
首先是解决了生活用品问题,其次是建造好住的地方,第三是解决了食物问题,第四是解决了 安全问题,第五是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第六是 有长期在荒岛上生活的思想准备,第七是抓住机会解救自己。
3、鲁滨逊是一个有指挥才能的人。
体现在解救了被劫船的船长后,指挥几个人打败了劫船人,并最终将被劫船抢回,不然,他是回不了家的。
4、鲁滨逊是一个善良的人。
在发财以后,对曾帮助过自己的人都给予了帮助:给帮助过自己的老船长很多钱,帮朋友的妻子还了很多债,并给她些钱让她生活有保障。即使在岛上时,解救了“星期五
㈤ 学习家庭理财课的心得体会有哪些
家庭理财一般比较适合做以下几种理财。
1、债券类投资
债券有国债、金融债、企业债等。信用评级最高的是其中的国债债券.在支取方面,国债利息的支取,一般持有不满半年是不允许提前兑取的;国债投资尽管信用高,但缺点也很明显,收益不高。该种类投资适合的对象是对投资收益要求不高、确对风险极其敏感的消费者群体。
2、股票投资
股票投资是最为大众熟悉、喜闻乐见的投资方式。假如能承受一定的风险,个人和家庭均可适当的配置股票投资。不过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炒股不单只是讲究如何选股,也讲究股票和资本的科学配置和合理化操作,需要注意分散风险。
3、信托投资
信托是一种收益较高、兑付安全的投资。如常见的房地产开发的信托、政府市政工程的信托等,其收益一般是固定的,年收益在7%-12%左右。不过信托通常设置的投资门槛较高,要求的起投资金一般在100万以上。故资金量较大的投资者可参考信托一类的投资。
4、基金投资
相比信托的兑付安全有保障,部分基金的投资却不需要像信托一样多的资金门槛即可获得差不多的投资收益。其特点为产品的结构配比优势,分为优先级和劣后级,结构中客户属于优先级别,产品方为劣后级别,因此对客户的投资收益更有保障。像这类基金投资,提供给了广大消费者参与更多高保障、高收益的投资的机会。
5、银行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目前的预期收益在4%—6%左右。银行理财产品的特点是安全性较好,品种较多,投资期限也较灵活,购买方便。但缺点也是收益并不高。
6、P2P类网络理财产品
P2P类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近年来也很热门,尽管安全性没有信托等高,但好在投资门槛低,流动性好、收益也较高。这类投资适合的范围较广,对广大的工薪、中产阶层都比较适宜。
㈥ “互联网+”战略中的11个应用领域,您对哪个最感兴趣,具体讲讲您的感想
互联网加最感兴趣的就是互联网金融,可以合法放高利贷,还可以合法吸收存款,然后跑路或是报警破产。
㈦ 杨青松励志演讲听后感300字
云南历史文化讲座听后感想
㈧ 作文校园网贷心得体会
要点:首先说明校园网贷发展的现状,然后说明校园网贷受欢迎的原因,最后论述学生和学校要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正文: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火热,针对大学生的网络分期贷款平台近两年悄然“走红”,并迅速进袭高校校园。据了解,不少大学生都会选择网络贷款,分期买手机和电脑等高科技产品。
由于网络购物的便利,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都是从网购来的。由于生活费有限,大宗商品大家本来无力购买,但这两年,随着网络分期贷款平台的出现,部分大学生开始通过网贷的方式,提前消费,购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形形色色的网贷平台,无需担保,只需动动手指,填写资料,就可以分期消费、贷款,对囊中羞涩的大学生们而言,显然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部分大学生爱攀比,这就造成非理性消费、还款能力追不上透支速度、以贷还贷等现象时有发生。我就有收到过一个网贷的平台发来的催款信息,借款人正是我带的林某学生,该生把我的名字和电话作为联系人登记进去,催款时把信息发到我的手机上。
面对“校园贷”,首先大学生要自律,并要掌握一些必要的金融知识,学会理性消费。当然高校也可以通过开设一些金融课程,使大学生尽量远离高利贷产品特别是违约后惩罚力度特别大的网贷平台。
㈨ 关于网络金融安全和电信诈骗的心得体会
大多数人都接到过电信诈骗信息,极少数人会上当受骗。
见到陌生的电话不版接。见到不熟权悉的信息不回。
对方前方百计让邮钱,不要理睬。还有自己不图小便宜。
有拿不定主意时,可以请教家人,朋友,警方。
如果被诈骗了,立即带着证据报警,
请警方抓紧破案,为受害者挽回损失。
㈩ 看完翟山鹰老师直播《从今日蚂蚁看未来财富》,有何感想
蚂蚁这家公司是做什么的?
蚂蚁本身是做金融的,金融是中介平台,把有钱人的钱拿过来投出去来获取回报。
但你有没有发现,身边的小说、电视剧等等,只要一提出金融就全是坏蛋,比如《华尔街之狼》、《威尼斯商人》。因为金融这个行业本身的特质就是嫌贫爱富,越有钱的人越为他服务,帮有钱人去赚钱,金融才能够赚钱,所以金融这几百年的发展就让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扩大了社会的矛盾,所以文艺作品为金融扣上了坏蛋的“帽子”。
蚂蚁造成如今的局面,是有很大的问题的:
1.中国大量做金融的公司一般都很低调,蚂蚁却十分高调。地铁广告里打的是父亲为女儿过生日,去花呗里借钱,过完生日要还很久很久才能换上,这样的广告导致的社会风气是什么?需要好好思考一下。
2.蚂蚁是最应该感恩政府的,它所有的都是政府给的特殊待遇,一年能放两万多亿的贷款出去,而自有资金只有2%。换句话说,蚂蚁能够挣这么多钱是国家的银行体系帮了它,低息贷款给了蚂蚁,让15%的高息贷款再贷出去。花呗借呗的借贷利息和手续费是中国最高的,仅仅低于高利贷,而这一过程中仅仅只提供了一个平台,因为蚂蚁的钱不是国家给的,就是国家政策允许银行给的。但马老师上台一句好话没有,把国家说了个遍,没有感恩之心。
3.所有金融机构上市的市盈率都是在10倍左右,而蚂蚁却在100倍,割了社会大众和普通老百姓的韭菜,割完之后蚂蚁内部员工就拥有了房、车、丰盈的家产。
蚂蚁的问题反映的实际上是金融的问题,金融在某种程度提高了世界货币的流通性,反之却也造成了贫富差距的拉大。
做公司要做到“谦逊的牛逼”,未来的财富一定掌握在有真本事的人手中,掌握在拥抱数字经济的人手中,但一定要谦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