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国际金融行业的起源

国际金融行业的起源

发布时间:2021-03-11 18:13:42

㈠ 对金融行业的理解金融的发展历程

金融业定义
金融业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行业,它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

金融业特点
金融业具有指标性、垄断性、高风险性、效益依赖性和高负债经营性的特点。
指标性
指标性是指金融的指标数据从各个角度反映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和个体状况,金融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垄断性
垄断性一方面是指金融业是政府严格控制的行业,未经中央银行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允许随意开设金融机构
另一方面是指具体金融业务的相对垄断性,信贷业务主要集中在四大商业银行,证券业务主要集中在国泰、华夏、南方等全国性证券公司,保险业务主要集中在人保、平保和太保。
高风险性
高风险性是指金融业是巨额资金的集散中心,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单位和个人,其任何经营决策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
效益依赖性
效益依赖性是指金融效益取决于国民经济总体效益,受政策影响很大。
高负债经营性
高负债经营性是相对于一般工商企业而言,其自有资金比率较低。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优化资金配置和调节、反映、监督经济的作用。金融业的独特地位和固有特点,使得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本国金融业的发展。我国对此有一个认识和发展过程。过去我国金融业发展既缓慢又不规范,经过十几年改革,金融业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成长。随着经济的稳步增长和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金融业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金融业的产生与发展

金融业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寺庙和公元前 6世纪希腊寺庙的货币保管和收取利息的放款业务。公元前5~前3世纪在雅典和罗马先后出现了银钱商和类似银行的商业机构。在欧洲,从货币兑换业和金匠业中发展出现代银行。最早出现的银行是意大利威尼斯的银行(1580)。1694年英国建立了第一家股份制银行──英格兰银行,这为现代金融业的发展确立了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此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业迅速发展,并对加速资本的积聚和生产的集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信用活动为中心的银行垄断与工业垄断资本相互渗透,形成金融资本,控制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命脉。 中国金融业的起点可追溯到公元前 256年以前周代出现的办理赊贷业务的机构,《周礼》称之为“泉府”。南齐时(479~502)出现了以收取实物作抵押进行放款的机构“质库”,即后来的当铺,当时由寺院经营,至唐代改由贵族垄断,宋代时出现了民营质库。明朝末期钱庄(北方称银号)曾是金融业的主体,后来又陆续出现了票号、官银钱号等其他金融机构。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现代银行在中国出现较晚。鸦片战争以后,外国银行开始进入中国,最早的是英国丽如银行(1845)。随后又相继设立了英国的麦加利银行(即渣打银行)和汇丰银行、德国的德华银行、日本的横滨正金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俄国的华俄道胜银行等。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银行是 1897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辛亥革命以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中国的银行业开始有较快的发展,银行逐步成为金融业的主体,钱庄、票号等相应退居次要地位,并逐步衰落。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基本上是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互为推进的。这表明了金融业与工商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及其对国民经济的重要影响。 现代金融业 金融业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演变,从古代社会比较单一的形式,逐步发展成多种门类的金融机构体系。在现代金融业中,各类银行占有主导地位。商业银行是现代银行最早和最典型的形式,城市银行、存款银行、实业银行、抵押银行、信托银行、储蓄银行等,虽都经营金融业务,但业务性质常有较大差异,而且,金融当局往往对它们的业务范围有所限制。现代商业银行一般都综合经营各种金融业务。大商业银行除在本国设有大量分支机构外,往往在国外也设有分支机构,从而成为世界性的跨国银行。现代大商业银行通常是大垄断财团的金融中心。持股公司已成为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金融业的重要组织形式。 与商业银行性质有所不同的是专业银行。专业银行一般由国家(政府)出资或监督经营。其业务特别是信贷业务,大都侧重于某一个或几个行业,并以重点支持某些行业的发展为经营宗旨。 中央银行的建立是金融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现代金融业中,中央银行处于主导地位。它是货币发行银行、政府的银行和银行的银行,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的金融政策,调节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一般也是金融活动的管理与监督机关。 除银行外,现代金融业中还包括各种互助合作性金融组织(如合作银行、互助银行、信用合作社或信用组合等)、财务公司(或称商人银行)、贴现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金融咨询公司、专门的储蓄汇兑机构(储金局、邮政储汇局等)、典当业、金银业、金融交易所(证券交易所、黄金交易所、外汇调剂市场等)和资信评估公司等等。现代金融业的经营手段已十分现代化,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服务已相当普及。

国际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历程

为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先后曾出现各种进行国际金融业务的政府间国际内金融机构容。其发端可以追溯到1930年5月在瑞士巴塞尔成立的国际清算银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并响应地建立了几个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作为实施这一国际货币体系的组织机构。1957年到70年代,欧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中东地区的国家为发展本地区经济的需要,通过互助合作方式,先后建立起区域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如泛美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
1.起源:1930年5月国际清算银行BIS成立。
2.发展:二战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泛美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和阿拉伯货币基金组织等先后成立。
3.作用:在重大的国际经济金融事件中协调各国的行动;提供短期资金缓解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汇率;提供长期资金促进各国经济发展。

㈢ 金融专业的历史起源

金融学来专业主要研究现代金源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整个金融经济的运动法律。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关于银行与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理论与实务,关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理论与实务,关于金融宏观调控及整个金融经济的理论与实务,以及关于金融管理特别是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务。主要研究方向有货币银行学、金融经济、投资学、保险学、公司理财。目前,金融学以取消先前的联考形式。各大学校都是采用自主命题、自主阅卷的方式组织考试。

㈣ 论述国际投资的起源和发现历程

国际投资的起源和发展

一、形成和发展阶段
形成过程:国际商品资本—国际货币资本—国际生产资本
1、初始形成阶段(1870年—1914年)
1870年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为标志
特点:
(1)借贷资本和证券投资形式占主导地位,约占国际投资总额的90%左右
(2)投资国主要是欧洲少数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债权国为英、法、德
(3)东道国主要是当时比较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国家
(4) 投资产业主要是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

2、低迷徘徊阶段(1914—1945年)
特点:
(1)国际投资总额有所增长,但幅度不大
(2)主要投资国地位发生了变化
(3)官方投资规模扩大。

3、恢复性增长阶段(1945—1979年)
特点:出现第三次工业革命
(1)美国对外投资霸主地位进一步确立
截止1960年底,美国、英国、法国、原联邦德国和日本的对外投资的累计额分别为662亿美元、220亿美元、115亿美元、31亿美元、5亿美元;到1970年底,美国、英国、法国、原联邦德国和日本的对外投资的累计额分别为1486亿美元、490亿美元、200亿美元、190亿美无、36亿美元。
(2)国际直接投资所占比重逐步提高
(3)一些发展中国家逐步走上对外投资舞台
到1969年,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跨国公司达到1100个。印度、韩国、中国香港、新加坡、巴西、墨西哥、阿根廷、中国台湾省以及中东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了对外投资。

4、迅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
特点
(1)国际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大
(2)美、日在国际投资中地位发生变化
80年代后期,日本取代美国成为最大的债权国,而美国在1985年结束了其长达67年的债权国地位而沦为债务国,其在国际投资中的地位相对下降。
(3)国际投资重点向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移
(4)发达国家资本对流形成大趋势。

5、高速增长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
(1)FDI的规模剧烈波动
(2)经济高增长地区成为FDI的热点
90年代,美国在国际投资中的地位再度上升,成为世界头号对外投资国,而日本在国际投资中地位则下降。
(3)跨国公司在FDI中所承担的角色日益突出
(4)FDI 的产业结构进一步高级化
(5)跨国并购成为FDI的主要方式。

二、“二战”后国际投资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1 科技革命和国际分工的发展——决定性因素

2 生产资本的高度集中和垄断——物质基础

3 追求更高的资本利润率——内在动因

4 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扶持和保护
(1)纳税优惠政策
税收抵免(Tax Credit)
税收饶让(Tax Sparing)或税收豁免(Tax Exemption)
税收延付(Tax Deferral)。即投资国对海外公司的投资收入,在汇回本国之前不予征税 。
(2)提供信息服务和情报
(3)实行海外投资保险制度。

5 东道国利用外资政策变化——国际投资的助推器
A、财政激励
B、金融优惠(赠款、贷款担保与补贴等)
C、建立经济特区、科学园区等
D、提供法律保障和投资承诺
E、其它措施:如提供信息、为技术合作与技术扩散提供便利等。

6 金融市场一体化和交通通讯国际化——重要条件

7 国际投资环境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

三、国际直接投资新动向及发展趋势
1 FDI规模总体上持续增长,但势头有所减缓
1990年OFDI存量为17214.6亿美元
2000年OFDI存量为60864.3亿美元
2003年OFDI存量为81968.6亿美元
2007年OFDI存量已超过15万亿美元
2010年OFDI存量为18万亿美元
2、发达国家资本双向渗透占主流,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很不平衡(见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的前10位)原因:
(1)发达国家科技水平高
(2)集团内部相互投资增加
(3)发达国家投资环境优越

3 国际直接投资产业结构逐步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受到青睐
转向服务业的原因分析:
A. 它体现了服务业在经济整体上的地位上升:2001年,该部门平均占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72%,占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52%,占中东欧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57%。
B. 许多服务是无法交易的,它们只能在消费当地生产。因此,通过外国直接投资是将服务带入国外市场的主要方式。
C. 各国已放宽了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限制,使增加流入量成为可能,尤其是进入以往对国外关闭的行业。
D.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以及中东欧国营公用事业的私有化浪潮。

4 国际投资方式灵活多变,跨国战略联盟成为跨国公司的新形式
跨国战略联盟(Trans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
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跨国企业,在共同投入互补性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在某些方面形成协调运作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按形式分:
(1)合并式联盟
(2)互补式联盟
(3)项目式联盟
按具体内容分:
(1)股权式联盟
(2)产销式联盟
(3)技术式联盟
组成战略联盟的原因:
(1)科技革命向纵深发展的结果
(2)分摊巨额研发费用和投资风险
(3)增加新的市场机会,提高国际竞争地位。

5 国际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中国家对外FDI能力增强
典型代表:
(1)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较富有的国家和地区
(2)以中国、印度、巴西为代表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海尔案例)
(3)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

6、国际投资政策自由化成为大趋势,双边和多边投资协调合作取得新进展
投资政策法规变化的影响:
(1)改善了市场进入的条件
(2)改善了外国投资者的待遇标准
(3)改善了外资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
(4)相对降低了国际直接投资风险。

7、 跨国并购投资潮起潮落
(1)跨国并购投资金额巨大。
(2)跨国并购涉及领域广泛。
(3)跨国并购区位分布不平衡,欧美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并购较多。
(4)跨国并购动机趋向长期化,善意并购呈现上升趋势。
(5)跨国并购方式多样化,“强强”联合逐步取代“强弱”联合。

四、国际间接投资发展趋势
1、总体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2、国际间接投资继续大量流向发达国家,新兴市场也受到投资者青睐
3、国际间接投资主体机构化趋势
4、国际间接投资种类衍生化趋势(双刃剑)
5、国际间接投资方式的证券化趋势(银行信贷比重下降,债券、股票融资增多)

㈤ 金融业的历史发展是什么

金融业抄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袭寺庙和公元前 6世纪希腊寺庙的货币保管和收取利息的放款业务。公元前5~前3世纪在雅典和罗马先后出现了银钱商和类似银行的商业机构。在欧洲,从货币兑换业和金匠业中发展出现代银行。最早出现的银行是意大利威尼斯的银行(1580)。1694年英国建立了第一家股份制银行──英格兰银行,这为现代金融业的发展确立了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此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业迅速发展,并对加速资本的积聚和生产的集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信用活动为中心的银行垄断与工业垄断资本相互渗透,形成金融资本,控制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命脉。 中国金融业的起点可追溯到公元前 256年以前周代出现的办理赊贷业务的机构,《周礼》称之为“泉府”。南齐时(479~502)出现了以收取实物作抵押进行放款的机构“质库”,即后来的当铺,当时由寺院经营,至唐代改由贵族垄断,宋代时出现了民营质库。明朝末期钱庄(北方称银号)曾是金融业的主体,后来又陆续出现了票号、官银钱号等其他金融机构。

㈥ 金融行业的发展史

六百年前,由于受到交通工具和生产技术的限制,人类的金融贸易活动通常还无法突破国界。但这一状况在此后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迅速得以改观。
发生在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和18世纪的工业革命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原有的时空距离。跨国性质的贸易交往、债权债务清算以及资本转移等活动不仅演绎出了最初始形态的国际金融现象,而且从一开始就包涵着有关国际金融纷争与协调的跌宕起伏。
此后,随着人类社会分工网络的扩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国际金融协作尽管长时间内都处在较低层次,但总体进程则不断呈现出加速趋势。特别是进入20世纪,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先后两次世界大战以及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沉重打击之后,为了重建国际货币金融秩序以求生存和发展,不同主权国家之间展开了金融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协调与合作。从1922年4月的热那亚世界经济与金融会议,到1936年10月的“三国黄金协定”,再到1944年7月的“布雷顿森林协定”以及其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成立,都是典型的例证。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至今,国际货币金融秩序进入了“无制度”时代。美元等各主要国际性货币的汇率经常出现巨幅波动,便捷的电子化交易系统使得规模庞大的国际游资形同“幽灵”、在全球范围内“四处游荡”,不同国家金融市场之间的“传染效应”越来越明显,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率和破坏性急剧攀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金融领域的利益冲突日渐明显……这些问题构成了现阶段国际金融领域的鲜明特色,同时也决定着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际金融的协作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90年代欧洲中央银行和单一货币欧元的出现,象征着20世纪人类社会将国际金融协作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参考资料:《国际金融报》 (2002年01月04日第六版)

㈦ 世界金融发展史世界金融发展史

五六百年前,由于受到交通工具和生产技术的限制,人类的金融贸易活动通常还无法突破国界。但这一状况在此后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迅速得以改观。
发生在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和18世纪的工业革命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原有的时空距离。跨国性质的贸易交往、债权债务清算以及资本转移等活动不仅演绎出了最初始形态的国际金融现象,而且从一开始就包涵着有关国际金融纷争与协调的跌宕起伏。
此后,随着人类社会分工网络的扩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国际金融协作尽管长时间内都处在较低层次,但总体进程则不断呈现出加速趋势。特别是进入20世纪,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先后两次世界大战以及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沉重打击之后,为了重建国际货币金融秩序以求生存和发展,不同主权国家之间展开了金融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协调与合作。从1922年4月的热那亚世界经济与金融会议,到1936年10月的“三国黄金协定”,再到1944年7月的“布雷顿森林协定”以及其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成立,都是典型的例证。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至今,国际货币金融秩序进入了“无制度”时代。美元等各主要国际性货币的汇率经常出现巨幅波动,便捷的电子化交易系统使得规模庞大的国际游资形同“幽灵”、在全球范围内“四处游荡”,不同国家金融市场之间的“传染效应”越来越明显,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率和破坏性急剧攀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金融领域的利益冲突日渐明显……这些问题构成了现阶段国际金融领域的鲜明特色,同时也决定着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际金融的协作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90年代欧洲中央银行和单一货币欧元的出现,象征着20世纪人类社会将国际金融协作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㈧ 中国金融的起源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立刻投身于推翻三座大山的洪流之中。经历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经历了1927年“4·12”蒋介石屠杀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被迫转入了武装斗争,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以“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为标志,我们党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而毛主席领导的农民武装上井冈山、到1928年4月和南昌起义军队在井冈山会师,从而开辟和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这一时期,工农武装暴动风起云涌,革命斗争如火如荼。革命力量每攻克和占领一座县城,即从县到区到乡成立工农革命政府或苏维埃政府。在打破围剿和反扑、与反动武装反复争夺中,红色区域失而复得,不断扩大,革命武装也不断壮大,为红色政权施政创造了条件。
我党早在革命斗争初期,即看到了金融的重要性,最初在金融领域上进行的斗争是减息和反对高利贷。而一旦建立了红色政权,即提出和建立了红色金融——工农银行。
1927年8月,共产党员傅柏翠在福建上杭蛟洋乡建立农民协会,减租减息和抗税,并组建农民自卫军。在1927年冬创办了“蛟洋农民银行”,发行了“蛟洋农民银行流通券”,到1928年6月,因地方军阀的围剿,蛟洋农民银行停止营业。这是红色金融的第一次实践,第一次建立了人民的银行,掌握了货币发行权,发行了自己的货币。
在中央苏区、在闽西、闽东、在湘鄂赣、闽浙赣、鄂豫皖、川陕等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一批工农银行随红色政权的建立而建立。初期,这些工农银行是分散的、独立的,如湖南平江工农银行、浏阳工农兵银行、江西万载县工农银行、修水县立总合作社与银行、宜春县工农银行,湖北铜鼓县生产合作社与银行、鄂东农民银行等等。后来,随着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红色金融的规模、存续期和根据地内金融的统一就有了新的变化。

㈨ 什么是金融专业 金融专业的起源

金融学专业主复要研究现代金融机制构、金融市场以及整个金融经济的运动法律。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关于银行与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理论与实务,关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理论与实务,关于金融宏观调控及整个金融经济的理论与实务,以及关于金融管理特别是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务。主要研究方向有货币银行学、金融经济、投资学、保险学、公司理财。目前,金融学以取消先前的联考形式。各大学校都是采用自主命题、自主阅卷的方式组织考试。

㈩ 国际金融的起源是什么

航海~~~~有航海~~才有国际~~~

有了航海就有了掠夺~~版但同时也就有了贸易~权~~

有了贸易就有了金融~~~

后来又有了通货膨胀,经济危机~~~

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国际的金融机构日趋成熟了~~~~
我这么觉得

阅读全文

与国际金融行业的起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米庄理财大吗 浏览:571
信托疫情建议 浏览:348
年年有鱼理财 浏览:745
股指期货当月IC 浏览:870
天天基金开户手机号 浏览:943
融资花没了 浏览:159
a轮融资属于什么融资 浏览:225
河北燕郊银行贷款公司 浏览:587
广西防城港市贷款 浏览:475
期货交易的指令 浏览:679
公积金贷款可以贷几成 浏览:606
外汇cctv 浏览:819
期货大宗商品为什么会停盘 浏览:302
易方达并购重级基金161123 浏览:254
期货筹码计算公式 浏览:142
白银外汇投资 浏览:598
股票投资堂 浏览:636
期货分时量峰如何判断顶底 浏览:740
比较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浏览:591
如何查询个人持有的基金净值 浏览: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