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金融服务网点减少的原因

金融服务网点减少的原因

发布时间:2021-03-11 21:55:55

Ⅰ 传统银行减少普通窗口开放数量,为什么我们很少去银行柜台了

如今,移动网络支付转账业务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角落,银行柜台越来越没有存在感。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传统银行纷纷裁减柜台业务,以降低成本,可与此同时,柜台服务的质量也随之下降了。有的银行撤掉柜台座椅、有的银行减少了普通窗口的开放……


2017年1月,《人民日报》在《银行的日子为啥不太好过了?》中报道称,河北某银行支行行长张涛算了一笔账:一个柜员人均年人工成本约10万元,买一台价格稍高的智能设备也在10万元左右。柜员及其办公设备所占面积7—9平方米,设备只需要2平方米左右。只要有需求,设备可以全天24小时运转,出错率也远远低于人工操作。

总结:存在即合理,银行瘦身自己的柜台,也是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

Ⅱ 银行公司业务客户群体逐渐减少的原因

因为现在金融行业发展的比较好,所以有很多可以代替银行业业务的金融服务,尤其是理财,理财的手段也比较多,股票基金,黄靖债券的,所以银行业务越来越薄弱

Ⅲ 选择银行某网点办理业务的原因有哪些

主要应该是方便吧,还有就是银行的办事效率,优惠政策什么的啊

Ⅳ 为什么交通银行网点那么少

随着我国上市银行2016年报次第公布,关注银行业的人们发现:大型商业银行的员工总数比上年有所下降,机构网点数量也在减少。这是大型银行股改上市以来首次出现的现象。于是,少数境内外媒体惊呼:中国银行业大量关闭机构网点,各大行疯狂裁员。那么事实真如网络上说的那样吗?卡神小组今天就和朋友说说国内银行业各银行疯狂的撤点裁员是真的不行了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事实真相。

2015年以来,受经济结构调整、市场需求下滑、监管约束趋紧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银行业经营压力不断加大。但是,2016年银行业较好地应对挑战,主要业务指标平稳增长,部分指标还好于预期。总体而言,2016年我国银行业机构网点数量略有增加,员工队伍保持稳定,不存在大量撤并机构、裁减员工等现象。

那么,对于机构和员工数量最多的大型商业银行,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5家大型商业银行历史悠久,资产总额占我国银行业近40%,是我国银行业的第一梯队。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小兄弟”相比,五大行块头大、步履重,近年来发展速度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他们是否真的会采取裁撤机构和人员等措施来降成本、增效益呢?空口无凭,卡神小组以事实为基础,以数据为依据。先来看看2011至2016年五大行机构网点和员工数量变化的情况吧!

从表一可以看到,2016年五大行机构总数合计为70783个,比2015年的70952减少169个,减少幅度仅为0.2%。其中,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分别比上年减少298个、77个,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分别比上年增加153个、40个、13个。事实上,从2011至2015年,5年来五大行的机构总数每年都在增加。2016年虽然有所减少,但仍然高于2015年之前的所有年度,与2011年相比增加了近5%。

从表二可以看到,2016年五大行员工总数合计为1722385人,比2015年的1740121人减少17736人,减少幅度为1%。其中,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分别比上年减少6701人、6384人、4597人、1142人,交通银行比上年增加1088人。同样地,从2011至2015年,5年来五大行的员工总数每年都在增加。2016年虽然有所减少,但仍然高于2014年之前的所有年度,与2011年相比增加了10%。

大家可能觉得奇怪,为什么将2011年作为比较的起点呢?要知道,2011年为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巅峰之年,当年整个银行业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增长近20%,16家上市银行净利润更是比上年增长29%,多家银行增速甚至超过了50%。然而,2016年五大行的机构和员工数量即便与2011年相比,仍然分别增长了5%、10%。其实,表一和表二显示的,只是5家大型商业银行的机构和员工变动情况。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中型商业银行,近年来机构网点和员工数量一直在增加。中国银行业协会3月15日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银行业服务改进情况报告》也显示,2016年我国银行业营业网点达22.79万个,比上年增加3800多个。

因此,卡神小组的基本判断是:目前我国银行业机构和网点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目前并未进行大规模裁撤机构和人员,未来也不会以此作为降低成本的主要手段。从五大行情况看,2016年机构和人员总体上略有减少,主要是结构调整和优化;未来有主动减少机构和人员的可能,物理网点和柜面人员有一定的精简空间,但幅度有限。

至于部分大型银行的机构总数(主要是物理网点)减少,主要原因有:

一是随着技术创新和需求变迁,客户与银行交互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不少原来需要到柜面办理的业务,通过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可以自助办理,柜面业务量有所下降;

二是随着集约化经营推进,银行加大系统资源整合,部分业务实现后台集中处理,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也减少对物理网点的依赖。除了数量减少,不少银行对原来“大而全”的网点进行改造,网点呈现“轻型化”“智能化”趋势。如农业银行2016年完成网点“瘦身”1807 个、迁址优化网点409个。

随着网点数量减少、规模“瘦身”和业务集中,五大行的物理网点员工尤其是柜面人员数量有所减少,但主要是结构调整而不是裁员。如工商银行,2016年通过人力资源结构调整,柜面人员减少1.4万人,其中约有3000人去做新兴业务,有1.1万人去做客户经理,通过调整配置该行更好地提升了人力资源的效率。工商银行去年的总人数只减少1%,但是内部结构调整达到6%。

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客户需求变迁,我国银行业柜面业务仍然有减少的空间。在这种背景下,对于机构和人员数量较大的四大银行,机构总数和员工还将有一定的精简空间。据交通银行分析师研究,我国银行业未来柜面人员减少幅度可能在20%左右,但会在银行内部进行培训和转岗,大规模“裁员潮”不会出现。研究表明,我国银行业银行员工组合与欧美国家银行业有很大的结构性不同,欧美国家银行60-80%的营销人员,柜员占比大概是20-40%;而我国银行业的柜员占比大约为70-80%,营销人员只占20-30%。我国银行业的物理网点在过去主要是“核算交易型”,现在正在向“营销服务型”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柜面人员转岗成为营销人员的空间非常大。

其实,五大行员工数量的减少,还有一个原因是流向金融同业和非金融机构。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调查,近年来银行业人员在银行同业之间流动仍占主体,如大型银行向股份制银行、城商行流动;同时,人员流向证券、基金、信托、租赁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类金融机构逐渐增多。这更多地反映出金融体系的深化和新兴金融业态的崛起,而不是说明大银行“不行了”。

卡神小组总结:正如文章结尾说的那样,这更多地反映出金融体系的深化和新兴金融业态的崛起。就好比军队从原先的数量部队转型到科技信息化部队是一个道理。卡神小组认为,银行在未来的发展和适应新型态的适应能力将是最强的。因为银行拥有最丰富的客户数据和市场信息报告,银行只要逐步切合市场需求,那么在将来的金融市场依然会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希望这个资料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Ⅳ 什么原因导致银行网点走访力度减弱

导致银行网点走访力度减弱,
是因为大客户过度集中。
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银行是金融机构之一,银行按类型分为: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世界银行,它们的职责各不相同。

Ⅵ 随着网银发展加快,银行客户逐渐减少,今后网点工作怎么干

参考美国富国银行和安快银行的经验,银行将越来越注重零售端服务,网点逐步变为金融便利店,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个性化金融服务,这是网银不可替代的。互联网金融虽发展势头很猛,但终究是不可能脱离实体金融的,网点的功能也不会被完全取代。国内某家银行已经设立了汽车银行,即客户可以开着车到网点里办理业务,全程不用下车,这是银行网点创新的一个典型例子。

Ⅶ 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银行营业网点不断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再强的互联网金融,如果没事实体的银行实体门店支撑,也会不堪一击,后继乏力。记住,支付宝,微信,财付通,P2P,网银,现货,期货外汇,炒股……网上金融交易支付的金融衍生品,没有银行门店的强力支撑,会成海市蜃楼,昙花一现。互联网+金融的局势风头火势强劲,你想一想,钞票为什么不取消呢?钞票为什么还要流通呢?

Ⅷ 请问金融工作办公室变成金融服务中心对这个部门来说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

金融工作办公室,感觉是服务范围小。
而金融服务中心。

服务的范围覆盖面儿宽。
对这个部门来说应该是比较有利的。
首先从声势上就很有影响。
如果内部在进行一些宣传和调整。
应该是发展前景很乐观的。

Ⅸ 为什么近几年银行站点越来越少

最近有很多媒体爆出许多的银行都在过去的几个月内关闭了一些营业网点,不论是五大国民银行还是外国融资的银行等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减少营业点的趋势。其中被关得最多的就是一些比较小的银行的分支行,还有一些农商行等。数量大约是占到总关停数量的一半甚至更多。

其实对于银行的关闭还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并不值得如此关注,但是近几年这个行业的动向太过于频繁让人不得不产生困惑,以后银行的发展将会如何呢?其实造成以上最终停止营业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就在于如果开了很多分支的话,就需要更多的成本,而如今的收益不太好就导致了负担过重。而且现在除了很少一部分的业务需要去银行处理外,很多的业务都是可以通过网络来处理的,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分支银行关闭停止营业了。

Ⅹ 产生金融服务失误有哪些原因

1.金融服务质量构成的特殊性:与有形产品质量的技术质量相比,服务质量是由技术质量、职能质量、形象质量、真实瞬间构成。其中,技术质量是服务过程中的产出。职能质量是在服务推广过程中,客户所感受到的服务人员在执行职责时的行为、态度、着装和仪表等给客户带来的利益和享受。形象质量是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形成的总体形象。真实瞬间是服务过程中客户与企业进行服务接触的过程。一般来说,技术质量有客观的标准,容易为顾客所感知和评价,而职能质量、形象质量和真实瞬间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对金融服务质量的认可取决于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和金融服务的接受者,而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和金融服务的接受者对同一服务产品的质量认识并不相同,特别是金融服务接受者对金融服务质量的评价不但要考虑服务的结果,还要注重服务过程的质量。

2.金融服务提供者的原因:从金融服务提供者(商家)的角度来看,失误包括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失误和员工的操作性失误两方面。系统性失误是由于金融服务架构的缺损而导致服务中的失误,通常表现为,金融机构的服务体系不够完善、设计不科学、金融服务架构不完备、金融服务要求不到位、缺乏有效的金融服务监管体系或没有完备的金融服务保障措施来满足客户的要求等。员工的操作性失误一般表现为金融机构的员工在接待客户的过程中,因违反服务规程而出现的行动迟缓、态度欠佳、业务不熟、用语不当等现象,从而引发金融服务失误或金融服务失败。

3.客户方面的原因:从金融服务接受者(客户)的角度来看,金融服务具有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等特点,从而在很多情况下,客户对于金融服务失误也有一定的责任。客户的金融服务期望中既有显性的金融服务需要,也有隐性的金融服务欲求,还有模糊的金融服务期盼。如果客户无法正确地表述自己的金融服务期望,就会带来金融服务失误与失败。

4.随机因素的影响:在有些情况下,随机因素也会造成金融服务失误,如电脑病毒突然发作,使收银系统发生故障,导致客户长时间排队等候而引发不满等。对于由此造成的服务失误,金融机构补救的重点应是如何及时准确地将金融服务失误的原因等信息传递给客户,与客户进行沟通,以期得到客户的理解。

金融服务失误的后果有隐性后果和显性后果。金融服务失误的显性后果是导致顾客流失。目前,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金融机构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在激烈的竞争下,金融服务的失误、失败必然会导致顾客的流失。而金融服务失误的隐性后果则是“坏口碑”的形成与传播,即不满意客户的“抱怨”在周围人群中迅速传播,使潜在客户对其产生不良印象。由于金融服务产品具有较高的不可感知性和经验性特征,客户在接受服务、购买产品前,其金融服务或产品信息更多地从人际渠道获得,客户通常会认为来自关系可靠的人群或专家的信息更为可靠。因此,对金融服务产品的口头传播是消费者普遍接受和使用的信息收集手段。“坏口碑”传播导致的结果是金融机构形象受损,潜在客户减少,竞争能力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可见,金融服务失误的后果是严重的,对失误的金融服务进行及时的补救则是至关重要的。

阅读全文

与金融服务网点减少的原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股票数据线 浏览:647
力哥说理财第一季 浏览:645
苏州鑫元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浏览:21
黄金价格近几年变化 浏览:828
2019个人消费贷款怎么贷 浏览:261
车子贷款网 浏览:448
个人如何开立期货期权账户吗 浏览:251
亮亮视野融资 浏览:190
理财手机银行 浏览:705
米庄理财大吗 浏览:571
信托疫情建议 浏览:348
年年有鱼理财 浏览:745
股指期货当月IC 浏览:870
天天基金开户手机号 浏览:943
融资花没了 浏览:159
a轮融资属于什么融资 浏览:225
河北燕郊银行贷款公司 浏览:587
广西防城港市贷款 浏览:475
期货交易的指令 浏览:679
公积金贷款可以贷几成 浏览: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