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一) 取得两类金融资产时相关的交易费用的处理有所不同
交易费用是指可直接归属于购买、发行或处置金融工具新增的外部费用。新增的外部费用是指企业不购买、发行或处置金融工具就不会发生的费用,这里所指的交易费用一定是与取得金融资产相关的、新增的费用。
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取得时发生的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作为该类金融资产初始入账金额的一部分。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取得时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应当作为初始入账金额。
(二) 企业在持有这两类金融资产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收入应当计入投资收益,但这两类金融资产在会计处理上仍有区别
就企业拥有的权益类金融资产来看,无论是交易性金融资产还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都应当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股利时计入当期的投资收益。
但企业拥有的债券类金融资产在计息日的会计处理方法有所不同。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按债券的票面利率计算应收利息,同时确认为企业的投资收益;但企业拥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来确认企业当期的投资收益。
(三) 在资产负债表日,两类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化时具体的会计处理方式不同
当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发生变化时,该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和还是当期损益,关键是要看金融资产所属的分类,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企业拥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发生变化时,应将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当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时,就形成企业的当期收益;反之,则形成企业当期的一项损失。
企业拥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动幅度较小或暂时性变化时,企业应当认为该项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是在正常范围的变动,应将其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除减值损失和外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外,将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四) 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处理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其拥有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金融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有影响且该影响能够可靠计量,我们就认为该金融资产发生了减值,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然而企业却不需要对其拥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这主要是因为此类金融资产的价值变动已经计入当期损益,其中公允价值变动造成的损失和减值的会计处理在实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更加客观的反应企业拥有的金融资产的价值。
在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发生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或下降趋势为非暂时性时,我们就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了减值损失,应确认减值损失和计提减值准备。
可供出售债务工具的减值损失在以后的会计期间可以通过损益转回,但可供出售的权益工具一旦确认即使在以后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的价值已恢复,原确认的减值准备也不能通过损益转回。
(五) 企业对两类金融资产的重分类处理不同
某项金融资产一旦划分为了交易性金融资产后,不能在重分类为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也不能在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等三类金融资产之间可以转换,但不得随意重分类,必须遵守有关的规定。
(六) 企业出售两类金融资产时,会计处理方式有所不同
企业应按照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收入与该项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企业的投资收益,此外为了正确的核算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还应当结转相应的科目。
企业出售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当将原来由于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对应转出为投资收益,把原来计入当期损益转出作为企业总的投资损益的组成部分。
企业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需要将原来由于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对应转出为投资收益,作为核算该金融资产投资收益的一部分。
『贰』 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快速计算方法是什么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
1.处置确认的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初始投资成本
2.处置影响营业利润=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例题】2012年6月16日,甲公司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150万元(其中成本为1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为50万元),出售价款为180万元。
处置确认的投资收益=公允价值180-初始投资成本100=80(万元)
处置影响营业利润=公允价值180-账面价值150=30(万元)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没有减值的情况下确认处置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初始投资成本
2.没有减值的情况下影响营业利润=公允价值-账面价值±资本公积
【例题】2012年6月16日,甲公司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150万元(其中成本为1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为50万元),出售价款为180万元。
处置确认的投资收益=公允价值180-初始投资成本100=80(万元)
处置影响营业利润=公允价值180-账面价值150+资本公积50=80(万元)
3.计提减值的情况下确认处置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初始投资成本+资产减值损失
4.计提减值的情况下影响营业利润=公允价值-账面价值±资本公积
【例题】2012年6月16日,甲公司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550万元(其中成本为500.8万元,公允价值变动为49.2万元),累计计入资本公积160万元, 原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10.8万元,出售价款为650万元
处置确认的投资收益=公允价值650-成本500.8+资产减值损失110.8=260(万元)
处置影响营业利润=公允价值650-账面550+资本公积160=260(万元)
『叁』 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因为企业2010年1月6日出售该股票,所以可以确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4988W
应收股利 180W
贷:银行存款 5168W
2)借:银行存款 180W
贷:应收股利 180W
3)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60W
贷:资本公积——其它资本公积 360W
4)借:应收股利 240W
贷:投资收益 240W
5)借:银行存款 240W
贷:应收股利 240W
6)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60W
贷:资本公积——其它资本公积 60W
7)借:银行存款 4314W
投资收益 674W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4988W
注:转增股的我没学,我也不确认。但转增股是把资本公积转成股本,可能是如下:借:资本公积
贷:实收资本
『肆』 关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正确答案:C
解析:交易性金融的是以赚取差价为投资的目的,取有后可能随时出售,以达短期获利的目的。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投资目的却不是很明确,也就是说虽持有的时间较长,但其没有具体时限,不象持有至到期投资那样有固定的持有期限的。就其持有的目的而言,它是介于交易性金融资产与持有至到期投资之间的一种投资分类!
如还有疑问,可通过“HI”继续向我提问!!!
祝你学习快乐!!!
『伍』 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的区别。
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会计处理上的不同之处
(一) 取得两类金融资产时相关的交易费用的处理有所不同
交易费用是指可直接归属于购买、发行或处置金融工具新增的外部费用。新增的外部费用是指企业不购买、发行或处置金融工具就不会发生的费用,这里所指的交易费用一定是与取得金融资产相关的、新增的费用。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取得时发生的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作为该类金融资产初始入账金额的一部分。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取得时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应当作为初始入账金额。
(二) 企业在持有这两类金融资产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收入应当计入投资收益,但这两类金融资产在会计处理上仍有区别
就企业拥有的权益类金融资产来看,无论是交易性金融资产还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都应当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股利时计入当期的投资收益。但企业拥有的债券类金融资产在计息日的会计处理方法有所不同。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按债券的票面利率计算应收利息,同时确认为企业的投资收益;但企业拥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来确认企业当期的投资收益。
(三) 在资产负债表日,两类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化时具体的会计处理方式不同
当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发生变化时,该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和还是当期损益,关键是要看金融资产所属的分类,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企业拥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发生变化时,应将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当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时,就形成企业的当期收益;反之,则形成企业当期的一项损失。企业拥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动幅度较小或暂时性变化时,企业应当认为该项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是在正常范围的变动,应将其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除减值损失和外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外,将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四) 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处理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其拥有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金融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有影响且该影响能够可靠计量,我们就认为该金融资产发生了减值,应当计提减值准备。然而企业却不需要对其拥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这主要是因为此类金融资产的价值变动已经计入当期损益,其中公允价值变动造成的损失和减值的会计处理在实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更加客观的反应企业拥有的金融资产的价值。在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发生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或下降趋势为非暂时性时,我们就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了减值损失,应确认减值损失和计提减值准备。可供出售债务工具的减值损失在以后的会计期间可以通过损益转回,但可供出售的权益工具一旦确认即使在以后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的价值已恢复,原确认的减值准备也不能通过损益转回。
(五) 企业对两类金融资产的重分类处理不同
某项金融资产一旦划分为了交易性金融资产后,不能在重分类为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也不能在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等三类金融资产之间可以转换,但不得随意重分类,必须遵守有关的规定。
(六) 企业出售两类金融资产时,会计处理方式有所不同
企业应按照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收入与该项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企业的投资收益,此外为了正确的核算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还应当结转相应的科目。企业出售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当将原来由于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对应转出为投资收益,把原来计入当期损益转出作为企业总的投资损益的组成部分;企业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需要将原来由于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对应转出为投资收益,作为核算该金融资产投资收益的一部分。
『陆』 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会计处理有什么不同
前者将公允价值变动记入当期损益,借交易性金融资产,贷投资收益
后者将公允价值变动记入资本公积,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资本公积
『柒』 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区别是什么
一、定义不同
1、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和基金投资。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没有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金融资产。
二、取得两类金融资产时相关的交易费用的处理有所不同
1、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取得时发生的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作为该类金融资产初始入账金额的一部分。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取得时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应当作为初始入账金额。
三、企业在持有这两类金融资产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收入应当计入投资收益,但这两类金融资产在会计处理上仍有区别
就企业拥有的权益类金融资产来看,无论是交易性金融资产还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都应当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股利时计入当期的投资收益。但企业拥有的债券类金融资产在计息日的会计处理方法有所不同。
1、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按债券的票面利率计算应收利息,同时确认为企业的投资收益。
2、但企业拥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来确认企业当期的投资收益。
四、初始计量时存在差异
1、交易性的金融资产主要是将取得的公允价值作为企业交易时初始确认的金额,将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耗的费用,在取得交易性的金融资产支付的款项中。
如果存在尚未被发放但已被宣告的股利现金,就应当将其单独确立为应收的股利,不能将其计入交易性的金融资产处事的确认金额。
2、可供出的金融资产,其初始的确认金额就应当包括企业金融资产相关的交易费用和公允价值的和来确定,在所支付的款项中如果包含尚未发放但已经宣告的现金股利,就应当将其确认为企业应收的股利,不能将其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
例如,2010年9月28日。甲公司将乙公司中的每股价值l元的股票以每股8元的价格购入本公司,共购买780000股该股票,总共需要付给乙公司交易费用3000元,在这部分资金中,同时包含以每股0.5元计算的已经被宣告但并没有领取的现金股利。
『捌』 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会计处理有何不同
(1)初始确认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计入到投资收益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交易费用计入到投资成本
(2)公允价值变动
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到资本公积
(3)减值
交易性金融资产不需要核算是否减值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若是公允价值持续下跌,并且是非暂时性的下跌,需要计提减值
(4)在处置时
交易性金融资产处置时,将公允价值的累计变动金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金额结转计入到投资收益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时,将公允价值累计变动金额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结转计入到投资收益
『玖』 向你求助: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问题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时间相对较长,持有意图不明确,防止上市公司调整利润,将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到所有者权益,不直接在利润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