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第四阶段
2008年10月5日後的一周。
在一个星期之後的10月6日(周一),一个重大的银行和财政危机在冰岛发生,并导致冰岛的主要货币冰岛克朗对欧元的汇率贬值30%。 在当天晚上冰岛国会举行的一项会议中通过了一个紧急法案,授与政府有较大的权限来接管和整顿银行。冰岛国家银行(Landsbanki)和格里特利尔银行(Glitnir)两家银行被政府接管,同时政府也对冰岛最大的银行Kaupthing提供纾困方案。
10月6日,冰岛金融监督管理局决定暂时停止管制市场下由 格里特利尔银行、Kaupthing银行、冰岛国家银行、Straumur投信、Spron投信、Exista投信等银行所发行的所有金融工具的交易。
在10月6日工作日开始前,法国银行BNP Paribas继荷兰政府将富通金融集团(Fortis)于荷兰的业务国有化後,接收其所馀下的资产。 在10月6日星期一,丹麦、奥地利、可能还有德国,以及爱尔兰和希腊,替国内的银行存款做担保。 其後,代表英国重要上市公司的金融时报100指数录得历来最大的跌幅。. 10月7号周二消费者贷款救援计画排入英国国会议程。 在10月6日德国总理安格拉·多罗特亚·梅克尔宣布政府会对德国私有银行的所有存款进行保障。 政府又宣布一个挽救德国借贷公司The Hypo Real Estate (HRE)的计划。在同一日美国纽约的道琼工业指数重挫,在收盘时指数跌破了10,000点,即从2007年10月9日时的指数创下超过14,000点的高点时,所累积的跌幅为30%。 在巴西和俄罗斯的股票交易市场于当周一宣布休市,以防止之後可能发生的股价重挫情形。
10月7日,冰岛金融监督管理局布接管冰岛国家银行。 同一天,冰岛中央银行宣布俄罗斯答允将提供40亿欧元借贷。 然而这个消息很快的遭到俄罗斯官方的否认,并要求冰岛财政部长必须更正稍早之前所做出,有关俄罗斯接受借贷给冰岛的讨论声明,这一项否认是出于俄罗斯财政部副部长Dmitry Pankin。然而,稍後俄罗斯财政部长Alexei Kudrin便承认有收到这样的请求,to which Russia was positive,仅表示周内稍後冰岛有派员到莫斯科开会,为金融议题展开讨论。标准普尔更将冰岛的外汇信用评级由A-/A-2下调至BBB/A-3,又将当地货币信用评级由A+/A-1降至BBB+/A-2。标准普尔又将冰岛银行业风险组别由第五组改为第八组,并表示「于经济严重衰退的情况中,累积的违约和重整贷款恐占冰岛银行业总输出贷款35%到50%,等同于一半的放款有被倒帐风险。」
就在同一日,俄罗斯总统宣示了一项对于俄罗斯国内银行360亿美元的纾困案。一些国家宣布了增加或更新的存款保证金额度:台湾政府提出将存款保障金额度提高两倍至新台币300万元(92,000美元), 而欧盟协议增加存款保障金额度为每一位欧盟存户至少5万欧元,部分欧盟国家宣布提高存款保障金的上限:荷兰、西班牙和比利时政府宣布他们给予每一位存户存款保障金上限至10万欧元。
而英国政府在10月8日星期三早上宣布,将提供250亿英镑购买第一层机构(等于政府入股买下优先股,简称PIBS)的纾困案给下列金融机构,包括:艾比银行、巴克莱银行、HBOS、滙丰、Lloyds TSB、全国房产协会、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和渣打银行。而其他金融机构会有另外的250亿英镑的纾困,包括在英国设立分行的外国银行。 总体来讲政府在英国银行系统和经济中扮演公共团体的角色.计画也包含增加政府举债上限,提供公平互助,履约国际承诺。 计划被认为是将企业半国有化。
10月8日星期三,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加拿大央行、瑞典银行和瑞士银行于国际标准时间11:00时共同宣布调降基准利率0.5% ,而中国人民银行也随後跟进调降基准利率。在10月8日当天全球股市均呈现重挫,其中日本跌幅更达到9%,俄罗斯股市盘中暂停交易,而印尼股市在早盘大跌之後也停止交易。在美国,受到联准会调降利率影响,股市停止下跌。 同一天美国联准会再提供378亿美元借贷给AIG集团,援助AIG集团的总金额达到850亿美元。
10月9日星期四,冰岛金融监督管理局接手掌管冰岛国内最大的银行 Kaupthing Bank。 Kaupthing也宣布让政府接管。This came about when Britain transferred control of the business of Kaupthing Edge, its Internet bank, to ING Direct and put Kaupthing's UK operations into administration placing Kaupthing in technical default according to loan agreements. 由于冰岛限制当地银行所有存户提款(当中包括海外客户存款),所以造成冰岛和英国的关系紧张。
[编辑本段]
美国民众对政府用国库资金救大银行的反应对于美国政府的7000亿美元纾困案,有65%的美国民众反对。美国民众指出,大银行们先是主张资本主义式的放任型扩张,出了事却要求以社会主义的方式掏国库的钱救大银行的资本家们,民众却失业,信用破产与失去房子。除此之外,国际上也有一些学者认为,7000亿美元根本远远不够。
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开动“印钞机”与伊朗提出“美元替代方案”《货币战争》一书的作者宋鸿兵于2009年3月5日在“美国国债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骗局”一文中表示:“(美国)商业银行体系把它的烂账转移至美国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上,美国政府再把资产负债表上的烂账转移至每个纳税人的家庭资产…而这一切最终以国债的形式来体现…这些国债谁来买?如果最後卖不动,最後的购买者是谁?那就是美联储。”之後,由于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美联储在2009年3月18日宣布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收购3000亿美元的长期美国国债和最多1.25兆美元房利美与房地美发行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即所谓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的真正家底是8200吨黄金储备,但即使将其全部抛售也仅值2700亿美元左右,连此次购买长期国债的钱都不够。” 因此各界评论纷纷指出美联储正在开印钞机救市,而这将导致美元的通货膨胀。
伊朗总统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早在2007年11月20日就已针对美元表示:「他们得到了我们的石油,却给了我们一钱不值的废纸(美元)。」为了因应美元贬值将带来的经济危机,伊朗已经把自己外汇储备中的一大部分转为了其他货币,他建议OPEC可以考虑自己推出新货币。2009年03月11日内贾德更对经济合作组织(ECO)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成立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和贸易银行,以及进行货币合作。他说:“应在成员国间使用“单一货币”进行贸易,接下来在其他国家和邻国中推行。”
『贰』 全球性金融危机已经爆发过几次各是什么时间
影响全球的较大规模的金融危机有六次,分别是:
1、1929年至1939年:大萧条;
6、2007年至2011年:美国次贷危机及全球金融危机。
拓展资料:
1、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是指金融资产、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或某个金融市场如股市或债市暴跌等。
系统性金融危机指的是那些波及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危机,比如1930年(庚午年)引发西方经济大萧条的金融危机,又比如2008年9月15日爆发并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金融危机。
2、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指资产价值超越实体经济,极易丧失持续发展能力的宏观经济状态。泡沫经济经常由大量投机活动支撑,本质就是贪婪。由于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撑,因此其资产犹如泡沫一般容易破裂,因此经济学上称之为“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经常会由于支撑投机活动的市场预期或者神话的破灭,而导致资产价值迅速下跌,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泡沫破裂。
3、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是指由美国次级房屋信贷行业违约剧增、信用紧缩问题而于2007年夏季开始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震荡、恐慌和危机。
全球“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动荡引起的金融危机。一场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叁』 国际金融危机分别发生在哪一年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西方国家一片混乱,七国集团(G7)和IMF等束手无版策,中国作为发展权中国家的代表,与巴西、印度等国家一起在二十国集团中发扬“同舟共济”的“地球村”精神,先后承诺近1000亿美元,扩大IMF的救助资金规模,并在国内率先推出4万亿元人民币的财政刺激方案。
但是,西方国家在金融和经济危机最危险时刻过去以后,便从“同舟共济”转向“同舟共挤”,好了伤疤忘了疼,不愿放弃在全球治理中的“既得利益”,压根儿也不愿接受全球治理从“西方治理”逐步转向“东西方共治”的现实。
金融危机是货币危机、信用危机、银行危机、债务危机和股市危机等的总称,一般指一国金融领域中出现的异常剧烈动荡和混乱,并对经济运行产生破坏性影响的一种经济现象。
他主要表现为金融领域所有的或者大部分的金融指标的急剧恶化,如信用遭到破坏,银行发生挤兑,金融机构大量破产倒闭,股市暴跌,资本外逃,银根奇缺,官方储备减少.
『肆』 2007-2008年环球金融危机是什么
金融危机主要是指国家金融业陷入半瘫痪状态,国家财政危机(即大规模的财政赤字);国际术语上讲: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The Financial Crisis) ,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主要表现为财政赤字,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失业率大规模增加从而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多个行业停滞不前。常此以往将会激化社会矛盾,产生一些列的不和谐因素,甚至可能爆发战争。
06年之前美国的房价一直是攀升的,因而很多低收入人群向一些贷款机构(包括银行和一些中介机构)贷款买房,而06年美国政府宣布房价已经达到泡沫,宣布降低房价,因而很多人的房子挤压手中,还不起贷款,最终只能宣布破产,由银行来收购他们的资产;很多中小行中介机构,由于承担风险能力小,因此最后只能破产,之后房贷危机愈演愈烈,大型贷款机构纷纷倒闭,最终导致许多投资银行,房地产公司纷纷垮台,银行的破产你应该知道意味着什么,从而引发金融危机。
说白了主要是因为美国的通货膨胀比较严重,房价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泡沫,也是他们实行自由贸易的一种结果(战争也导致美国的黄金储备减少,加剧了国内的危机),个人以为应该主要从加强金融监管做起,增加底层民众的收入,更多的为广大百姓考虑,减少军费开支,才是正确之路。
『伍』 求07年至今中国金融大事件和对中国影响巨大的国际金融大事件
这些大事件有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亚投行发起及成立、人民币进入SDR等。
这些内年的容金融大事件很多,无法意义追溯,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事件。
1、国内金融大事件
2007年,股市大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中国投资公司成立,中行、工行上市创下多个中国及世界之最。
2008年,央行频繁降息,多家金融机构海外投资出现巨大风险
2009年,国务院批准人民币跨境交易试点,创业板诞生
2010年,四大国有银行上市收官,银行参股保险开始
2011年,第三方支付正式进入监管时代,银行业新监管标准形成
2012年,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提速,银行业国际化加快,国家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
2013年,同业业务泛滥、流动性紧张、影子银行爆发式增长,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2014年,沪港通——资本市场国际化的里程碑,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开业,首家互联网银行
2015年,存款保险制度实施,人民币加入SDR
2、对中国影响巨大的国际金融大事件
2007年初见端倪,2008年美国正式承认的美国次贷危机。
从2009年12月起至今的欧债危机。
2009年至今国际金价先暴涨后暴跌
2015年,亚投行由中国发起成立,多个国家积极响应
『陆』 试述我国自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调节国际收支的主要政策措施。
对于国际收支失衡的成功调节来说,明确的政策目标至关重要。在未来几年时间里,我国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目标应是实现资本输出国向资本输入国的转变,以便继续通过资本净流入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这意味着,当局需要借助各种政策工具,将经常账户余额由顺差逐步调整为可维持的逆差状态,并以此与金融账户的适量顺差相匹配。
为了减少经常项目顺差,扩大内需具有突出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扩大内需?由于金融体系的相对不发达,以及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等改革的严重滞后,居民的边际储蓄倾向大概不会很快发生明显改变,因此,短期内消费显著扩大的可能性十分有限。有鉴于此,要想有效地扩大内需,在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恐怕还应继续维持较高的投资率。由于投资和进出口贸易具有相关性,有两点需要指出:首先,考虑到我国近年来的投资与出口有着高度的相关性,有关部门似应借助产业政策将投资更多地向非贸易部门引导;其次,为了通过投资有效地带动进口增加,应更多地鼓励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口含量较高的投资立项。
扩张性财政政策应有更大的作为。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克服内需不足,可以成为目前一个重要的政策选择。扩大政府在养老保险、社会保障、教育和住房等方面的支出,不仅可以直接增加内需,而且可以缓解各种抑制消费扩大的结构性问题,从而进一步扩大内需,实可谓“一箭双雕”。当然,考虑到潜在的财政风险和对未来物价的可能影响,扩张性财政政策只能是一种短期策略,不可长期依赖。
贸易和发展战略的调整,对于经常账户顺差的减少同样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几个月前针对出口退税所进行的结构性调整并没有使总体退税水平降下来。继续降低出口退税率,进一步减少乃至取消各种出口鼓励措施,特别是改变将创汇数量作为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依据的不恰当做法,恐怕势在必行。另外,加快进口自由化的速度,着力扩大进口总量,也是近期应有的贸易政策取向。从长远看,我国还应适当调整持续采用了 20 多年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避免过度外向的发展模式和政策安排。
尽管 2005 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收支的顺差主要来源于经常账户,但 2002 年至 2005 年上半年间投机性资本的较大规模流入仍表明,我国需要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控制。同时,虽然对于 FDI 不能进行任何不必要的限制,但取消对其实行的“超国民待遇”则是大势所趋;改变地方政府将引资作为其政绩考核依据的不当做法,也已刻不容缓。至于试图通过加快资本流出自由化来减少金融账户的顺差,恐怕会是一相情愿,因为只要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消失,资本流入的动力将会远远超过资本流出。
为了减缓当前国际收支顺差不断扩大的态势,适当减少中央银行的干预,允许人民币继续小幅升值将会具有一定的意义。不过,对于汇率政策的效果可能不应给予过高估计,因为名义汇率的调整并不一定会导致实际汇率的同步变化,真正能够影响贸易竞争力的是实际汇率而不是名义汇率。不少国家的经验表明,调节投资储蓄缺口要比调整名义汇率更为有效。因此,对于这两个基本的政策工具,我们至少需要并重,而在当前情况下可能需要更多地注重投资储蓄缺口的调整(即内需的扩大)。
需强调的是,国际收支失衡的成功调整有赖于上述政策工具共同发挥作用和相互支撑。仅仅依靠其中任何一个工具,甚至实行相互矛盾的政策安排,必定无法实现预期目标。
『柒』 2008年金融危机全过程
金融危机从年就开始了,直到2008年,中国的影响才明显开来:
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
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更估计出现了82亿欧元的亏损,因为旗下的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为“莱茵兰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银行本身少量的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德国央行召集全国银行同业商讨拯救德国工业银行的篮子计划。
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原因同样是由于次贷风暴。
8月9日,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冻结旗下三支基金,同样是因为投资了美国次贷债券而蒙受巨大损失。此举导致欧洲股市重挫。
金融危机,是指金融资产、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或某个金融市场如股市或债市暴跌等。
金融危机是金融领域的危机。由于金融资产的流动性非常强,因此,金融的国际性非常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可以是任何国家的金融产品、市场和机构等。
系统性金融危机指的是那些波及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危机,比如1930年(庚午年)引发西方经济大萧条的金融危机。
『捌』 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特征是什么中国是否存在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的基本特征:
金融领域所有的或大部分的金融指标的急剧恶化,以至于影响相关国家或地区乃至全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主要表现有:
1、股市暴跌。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主要标志之一。
2、资本外逃。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又一主要标志之一。
3、正常银行信用关系遭到破坏,并伴随银行挤兑、银根奇缺和金融机构大量破产倒闭等现象的出现。
4、官方储备大量减少,货币大幅度贬值和通胀。
5、出现偿债困难。
(8)2007国际金融危机扩展阅读:
从内需来看,一方面2008年后全球经济增速显著走低,2008—2018年全球经济增速仅3.4%,低于2002—2007年的4.8%;另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后陷入长期停滞,国家范围内的孤立主义、单边主义和保守主义明显抬头,造成全球经贸摩擦持续升级。
2018年3月以来中美之间的经贸摩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国际经贸摩擦增多,中国传统制造业外需增长明显放缓。
一旦国内外需求增速同时下降,中国传统制造业将面临产能过剩的挑战。钢铁、煤炭、平板玻璃、水泥、电解铝、航运、光伏、风电、石化被称为中国“九大产能过剩行业”。
2008年至2014年,钢铁、电解铝、水泥、炼油、平板玻璃、造纸等行业产能利用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在国际制造业中,产能利用率的警戒线通常是75-80%。
到2014年,中国钢铁、水泥、炼油和其他行业的产能已低于国际警戒线。
参考资料:网络-国际金融危机
『玖』 史上历次金融危机分别是
1、美国金融危机
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已经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个过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大,影响之巨,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
大体上说,可以划成三个阶段:一是债务危机,借了住房贷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引起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流动性的危机。
这些金融机构由于债务危机导致的一些有关金融机构不能够及时有一个足够的流动性对付债权人变现的要求。第三个阶段,信用危机。就是说,人们对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金融活动产生怀疑,造成这样的危机。
2、香港金融保卫战
1997年香港回归伊始,亚洲金融危机爆发。7月中旬至1998年8月,国际金融炒家三度狙击港元,在汇市、股市和期指市场同时采取行动。他们利用金融期货手段,用3个月或6个月的港元期货合约买入港元,然后迅速抛空,致使港币利率急升,恒生指数暴跌,从中获取暴利。
3、国际金融危机
外部因素引起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国际传染并非近年方才出现的现象。1873年,德国和奥地利经济繁荣,吸引资本留在国内,对外信贷突然中止,导致美国杰·库克公司经营困难。
1890年,伦敦巴林兄弟投资银行对阿根廷债权发生支付危机,加之当年10月纽约发生金融危机,伦敦一系列企业倒闭,巴林银行几乎于当年11月份倒闭,只是在英格兰银行行长威廉·利德代尔牵头组织的银团担保基金救助下方才得以幸免。
英国对南非、澳大利亚、美国和其他拉丁美洲国家的贷款因此事而锐减,致使上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危机一直持续到1893年。
4、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可以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
5、环球金融危机
2007-2008环球金融危机
又称金融海啸、信用危机及华尔街海啸等,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
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直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
『拾』 自07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家采取哪些政策来恢复经济
转播 应对年的经济危机,得益于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的持续作用,从2008年一季度到2009年三季度,中国经济走出了一个漂亮的“V”型反转态势,“保八”大势已定。使中国率先走出了金融危机的谷底。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需要标本兼治、短长结合。短期问题要靠需求拉动,长期问题还是要靠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现在的态势是,包括依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增加需求的短期政策力度已足够大,并且看到了效果,并成够实现了GDP增长率保八的任务。 加快推动产业升级,要发挥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关键性作用。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小企业更是主体中的主体。从生产来说,规模经济仍然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像高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说,它的边际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你增加一个产品,几乎是不需要成本的,所以它的规模意义非常重大。但技术创新可不是这样,规模往往是不经济的。西方国家的技术创新主要是来自小企业,我国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国家统计局和工商联前几年有一个调查,70%以上的技术创新都是来自中小企业。所以,我国果断投入4万亿人民币,以拉动内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实际效果。
政府要在技术创新、提高效率上正确发挥作用。首先,首先要解决增长模式转变的制度性障碍,建立一个尊重规则和法治的市场环境。其次,政府的扶持方式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引导孵化创新技术等。第三,诸如政府指定技术路线、产品路线,都是不当为而为的表现。最近一些年,中国经济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而国际经济体系存在的问题,在中国早就有反应,根本的问题就在于我们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这种粗放的增长方式通过出口导向的政策,就和世界金融体系联系在一起了。
中央采取的调控措施已经出台,效果将会逐步显现,但是最根本的还是要深化改革,坚定不移地把改革推进下去,包括金融外汇制度的改革,要素市场的改革,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以此来建立一种制度和规则,来规范我们在经济生活中的各种行为,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的平稳有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