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平遥建于哪个朝代东周西周
平遥,春秋时为晋国中都地。汉置中都县。汉文帝为代王时,徙都于此,又置京陵县。北魏时将文水县境的平陶县徙治京陵县,京陵到废。后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焘”与“陶”同音,为避讳而将平陶县改为平遥县。隋开皇十六年,析平遥置清世县,大业初废清世县。自此,平遥历代县名不改,沿用至今。
平遥上古时期称古陶,原址今平遥桥头村(冀壁),相传炎、黄二帝阪泉之战黄帝得胜,确立了黄帝天下共主的地位,号令天下,大封领地,一日黄帝沿汾河入惠济河巡视至今平遥桥头村(冀壁)一带平原,发现不远处风景独秀,青烟四起,上岸查看,此地所属一处(今平遥杜村)制陶规模宏大、而甚精,封此地为古陶。固有皇帝封鼎于古陶之说。平遥杜村历史悠久,直至明代,今平遥南神庙,庙墙用琉璃陶有落款“平遥杜村大明万历年制”实物。
西周时北方猃狁族兴起,经常南下侵暴周王朝,西周定王颐静命大军北伐。西周名将伊吉普北伐后,率大军驻扎平遥(今平遥古城南军寨村)。平遥城为大军前营并设防猃狁族不敢来犯。双方百姓在此贸易形成集贸市场,日益繁华。北魏时平遥商业贸易已成规模,空前繁荣。以古陶城为基础,由洪善城、京陵城、中都城、范落城五城组建平陶城,因避北魏大武帝拓拔焘名讳,改名为“平遥”。由于平遥的特殊地理位置所以形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和贸易集散地,被历代帝王所重视。经历明清,特别是清代中期平遥成为全国的金融中心。
② 平遥古城为什么在清朝成为经济中心
平遥曾是清代晚期中国的金融中心,并有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格局。
春秋时属晋国,战国属赵国。秦置平陶县,汉置中都县,为宗亲代王的都城。北魏改名为平遥县。清代晚期,总部设在平遥的票号就有二十多家,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更被称“古代中国华尔街”。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创建于清道光年间、以“汇通天下”而闻名于世的中国第一座票号“日升昌”。
平遥目前基本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县城原型,有“龟”城之称。街道格局为“土”字形,建筑布局则遵从八卦的方位,体现了明清时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形制分布。城内外有各类遗址、古建筑300多处,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座,街道商铺都体现历史原貌,被称作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
平遥城墙建于明洪武三年,现存有6座城门瓮城、4座角楼和72座敌楼。其中南门城墙段于2004年倒塌,除此以外的其余大部分都至今安好,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历史较早、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亦是世界遗产平遥古城的核心组成部分。此外,还有镇国寺、双林寺和平遥文庙等也都被纳入世界遗产的保护范围。
平遥古城是保存完整的历史名城,也是中国古代城市的原型。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文字平遥古城。
③ 平遥南大街创建于哪个时期
平遥南大街创建于1856年,又称明清街,是山西省平遥古城对称式格局的中轴线,它北起东、西大街的衔接处,南至大东门,以古市楼贯穿南北,是明清时期平遥古城最繁华的贸易中心,也是平遥古城历史文化遗产的精华所在。
南大街完整保留了我国传统的格局和独特的历史风貌,两侧存有大量百年以上、独具明清风格的“前店后寝”式传统老字号和古民居建筑。南大街在当时控制着清朝百分之五十以上金融机构,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
④ 平遥建于哪个朝代
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的补修古城夜景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2009年,平遥古城荣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再获殊荣。
http://ke..com/view/2577.htm
⑤ 山西平遥古城是哪个皇帝在位时建的
平遥古城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的中部,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它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堪称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平遥地处汾河东岸、太原盆地的西南端,与另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祁县相毗邻。同蒲铁路、大运高速公路纵贯县境。经济以农业为主,主产粮食、棉花,特产牛肉、推光漆器等。其中牛肉名声颇大,有“平遥牛肉太谷饼”的民歌歌词。 平遥曾是清代晚期中国的金融中心,并有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格局。春秋时属晋国,战国属赵国。秦置平陶县,汉置中都县,为宗亲代王的都城。北魏改名为平遥县。清代晚期,总部设在平遥的票号就有二十多家,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更被称“古代中国华尔街”。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创建于清道光年间、以“汇通天下”而闻名于世的中国第一座票号“日升昌”。 平遥目前基本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县城原型,有“龟城”之称。街道格局为“土”字形,建筑布局则遵从八卦的方位,体现了明清时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形制分布。城内外有各类遗址、古建筑300多处,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座,街道商铺都体现历史原貌,被称作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 平遥城墙建于明洪武三年,现存有6座城门瓮城、4座角楼和72座敌楼。其中南门城墙段于2004年倒塌,除此以外的其余大部分都至今完好,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历史较早、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亦是世界遗产平遥古城的核心组成部分。此外,还有镇国寺、双林寺和平遥文庙等也都被纳入世界遗产的保护范围。
⑥ 山西平遥古城历史
说平遥就不能不说“晋商”和“票号”,因为这里是“晋商”的发源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的诞生地。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晋商一些大商号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设总号,在外地设分号,跨地区经营的商业系统。在此种情形下,大宗的批发、运销势必带来巨额现银的解运业务,于是一种新的解款方式——“票号汇兑”便应运而生。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就在平遥西大街“西裕成”颜料铺的基础上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专营汇兑、兼营存放银业务的“日升昌”票号。三年之后,在山东、河南、辽宁、江苏等省先后设立分支机构。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当时,在“日升昌”票号的带动下,平遥的票号业发展迅猛,鼎盛时期这是的票号竟多达二十二家,一度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中心。可见,在中国近代金融史上,平遥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古老的平遥是辉煌的,今天的平遥依然充满了魅力。在时下许多文化古城为兴商业而被肢解破坏时候,平遥却如此完好地保存了下来,这实在是平遥人的聪明所在。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全会上一致通过,将平遥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便是对平遥古城的最佳褒奖。
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全部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间的周宣王时期,为西周大将尹吉甫驻军于此而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城一直是县治所在地,延续至今。平遥古城历尽沧桑、几经变迁,成为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迄今为止,古城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原来的形式和格局大体未动,它们同属平遥古城现存历史文物的有机组成部分。
平遥古城素有“中国古建筑的荟萃和宝库”之称,文物古迹保存之多、品位之高实为国内所罕见。平遥古城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它完整地体现了17至19世纪的历史面貌,为明清建筑艺术的历史博物馆。其古建筑及文物古迹,在数量和品位上均属国内罕见,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变迁、城市建筑、人类居住形式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赞同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