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巴林金融机构是私有制

巴林金融机构是私有制

发布时间:2021-04-15 12:25:47

① 我国中国境内私有制银行保险金融机构主要有哪些

其实银行说是私有,都是有国有资产身影的,这个是法规限制的。如果说是民营资本发起,那第一家就是民生银行,之后的,比如阿里的网商,腾讯的微众,都在此列。

② 巴林银行事件对我国的启示是什么

启示是:银行业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要大力加强权限制度和内部监管制度建设,其它意义可以自由发挥。

巴林银行事件中,一个职员竟能短期内毁灭一家老牌银行,究其各种复杂原因,其中,不恰当的利用期货“杠杆效应”,并知错不改,以赌博的方式对待期货,是造成这一“奇迹”的关键。

虽然最后很快抓住了逃跑的李森,但如果不能抓住期货风险控制的要害,更多的“巴林事件”还会发生,包括我们个人投资者中间的小“巴林事件”。

(2)巴林金融机构是私有制扩展阅读:

李森是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负责人,年仅28岁,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他以银行的名义认购了总价70亿美元的日本股票指数期货,并以买空的做法在日本期货市场买进了价值200亿美元的短期利率债券。

如果这几笔交易成功,李森将会从中获得巨大的收益,但阪神地震后,日本债券市场一直下跌。据不完全统计,巴林银行因此而损失10多亿美元,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该行现有的8.6亿美元的总价值,因此巴林银行不得不宣布倒闭。这家有着233年历史,在英国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得银行换了新主。3月2日,警方将李森拘捕。

③ 巴林是哪里是属于中东的国家么

巴林属于中东的国家,邻近波斯湾西岸的岛国,巴林岛为巴林最大的岛屿。沙特阿拉伯位于巴林西部,并可经由法赫德国王大桥连接;伊朗则位在巴林北方;卡塔尔半岛位于巴林湾东南侧。

巴林为首个步入后石油经济的波斯湾国家。目前巴林经济并不是依赖石油,自20世纪后期,巴林已投入巨资在银行和旅游事业。该国首都麦纳麦,是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所在地。

巴林具有较高的人类发展指数(世界排名第44位),亦被世界银行认定为高收入经济体。2001年,巴林成为主要非北约盟国的成员,美国海军的第五舰队司令部就驻扎在麦纳麦,随时监视着波斯湾以及对开洋面的动静。

(3)巴林金融机构是私有制扩展阅读:

巴林的自然环境:

1、区域位置

巴林是位于波斯湾西南部的岛国。界于卡塔尔和沙特阿拉伯之间,距沙特阿拉伯东海岸24公里,卡塔尔西海岸28公里,国土面积750平方公里。

2、地形地貌

巴林岛等36个大小不等的岛屿组成。最大的是巴林岛。诸岛地势低平,主岛地势由沿海向内地逐渐升高,最高点海拔135米。

3、气候特征

巴林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炎热、潮湿,7月-9月平均气温为35℃。冬季温和宜人,11月-4月气温在15-24℃之间。年平均降水量77毫米。

④ 巴林是那个国家

巴林王国,简称巴林,是一个邻近波斯湾西岸的岛国,巴林岛为巴林最大的岛屿。沙特阿拉伯位于巴林西部,并可经由法赫德国王大桥连接;伊朗则位在巴林北方;卡塔尔半岛位于巴林湾东南侧。
巴林为首个步入后石油经济的波斯湾国家。当前巴林经济并不是依赖石油,自20世纪后期,巴林已投入巨资在银行和旅游事业。该国首都麦纳麦,是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所在地。

⑤ 请问银行金融机构的演变是指什么啊他们性质的转变还是什么方面的内容呀 谢啦

银行的演变
经济的快速增长(始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并随后在整个19世纪扩展到西欧和欧洲的延伸地区北美及澳大利亚广阔的定居点)在多大程度上要归功于17世纪以来银行业的发展,金融史学家尚无定论。毫无疑问,金融革命要领先于工业革命。虽然引发工业革命的纺织品加工和钢铁生产的决定性的突破,并未严重依赖银行的融资。但是,银行在欧洲大陆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要比在英国更重要。实际上,是更先进的金融机构促进经济增长还是经济增长带动金融发展,要从中寻求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可能是徒劳的。这两种进程相互依存并自我强化,这种观点才是合理的解释。这两种进程伴随着经常性突变(技术创新)、新事物形成(新型公司的创造)和间断平衡(危机将决定哪些公司生存以及哪些消亡),表现出了明显的进化特征。
用亚当•斯密的话来说:“慎重的银行活动以纸币代替大部分的金银……比喻得过火一点,简直有些像空中楼阁。”在他出版《国富论》后的年代,金融创新呈爆炸之势,欧洲和北美各种不同类型的银行激增。历史最为悠久的是票据贴现银行,为从事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商人提供融资。在亚当•斯密时代,伦敦已经成为一些非常成功的银行如巴林银行的基地,这些银行专门从事大西洋两岸的商业金融服务(这类业务后来才为更多人所知)。由于监管的原因,几乎所有的英国银行在此期间都是私营银行。一些银行专门从事伦敦城里的商业金融服务(伦敦东部方圆几英里的地方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商业金融中心);一些银行开展地产业务,也就是所谓的“乡村银行”,其兴衰与英国农业收成好坏密切相关。
金融演变和自然演变的决定性差异在于所谓的“智能设计”作用,要知道管理者是人而不是神。英格兰银行经过长期的试错过程之后,渐渐地开发出公共职能,1826年重新获得了货币发行的垄断权,并在英国各地设立了分支机构,逐步接管了乡村银行的货币发行业务①。英格兰银行在同业往来中越来越多地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银行间越来越多的“结算”款项要通过英格兰银行完成。随着限制商业票据贴现率的《重利限制法》于1833年被最终废除,银行能够充分利用其位于城市的大银行规模优势。银行贴现率越来越多地被看做是“货币市场”(主要是通过商业汇票贴现进行短期贷款)最低的短期利率。
40年来悬而未决的问题依旧是,银行储备和货币流通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在19世纪40年代,时任总督的霍斯利•帕麦尔的观点就是准备金只需包括1/3金币或金条,实质上其受到再贴现业务量的调节。当时英国的罗伯特•皮尔爵士对这种说法提出了质疑,认为会在货币过量发行与通货膨胀方面冒很大风险。1844年皮尔主持通过《英国银行法案》,把英格兰银行分为两部分:一是负责商业银行业务的银行部;二是独立的货币发行部,它被赋予没有黄金保证的1 400万英镑银行券发行额度,可以持有未指定用途的金币和金块,并根据英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平衡来决定增减,即银行券发行数额不得超过黄金保证的数额。然而,一再发生的危机(在1847年、1857年和1866年发生三次危机)清楚地表明,这种过于僵化的束缚,使得《英国银行法案》在每次危机中都不得不暂时中止,以避免流动性的彻底崩溃。危机爆发之后,在见证了欧沃伦格尼银行因大规模挤兑而倒闭后,《经济学人》杂志主编沃尔特•白哲特才把英格兰银行在危机中的作用准确定位于不考虑罚息而自由提供信贷的“最后贷款人”,以防止流动性危机。
应当强调的是,沃尔特•白哲特并不能完全解决维多利亚时代的货币问题。根据每盎司黄金兑换3英镑17先令101/2便士的汇率,一英镑可以兑换成一定的、不可改变的黄金数量,这一神圣的原则创立于大师辈出的牛顿爵士时代。在应对这一神圣原则的挑战时,沃尔特•白哲特并不比19世纪其他杰出的经济理论家更高明。为了弄清楚当代有关金本位的讨论,就要在诸多方面理解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也屈从于贵金属,正如3个世纪之前的征服者一样。“贵金属仅仅是货币,”城市贵族巴伦•奥费斯迪宣称,“纸币能成为货币是因为它们代表贵金属货币。否则,这就是诈骗。并非所有的储户都能获得贵金属货币,因此存款不是货币。”如果这一原则得到遵守,并且英国经济中货币供应量真正取决于英格兰银行储备的金币和金条数量,那么英国经济的增长将完全窒息—即使考虑到19世纪新金矿发现的扩张效应。
英格兰银行纸币发行由于受到限制,从19世纪9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其黄金储量实际超过流通中的纸币价值。这使新型银行,特别是吸纳存款的银行激增,使货币扩张成为可能。1858年以后,股份制银行的限制被取消了,为几大商业银行的产生铺平了道路:伦敦西敏寺银行(成立于1833年)、国民银行(1834年)、伯明翰米德兰银行(1836年)、劳埃德银行(1884年)和巴克莱银行(1896年)。自欧沃伦格尼银行倒闭以来,起源于比利时(兴业银行)、法国(信用动产)和德国(达姆施塔特银行)的类似工业投资银行在英国的发展不太成功。重要的是,事实上银行并没有购买工业企业的大宗股票,而是吸纳存款,为新银行贷款的不断扩大奠定基础。
20世纪之交,新的储蓄银行的激增在这一进程中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到1913年,英国储蓄银行吸纳的存款达2.56亿英镑,大约占英国存款的1/4。与那些被称为“大银行”的诸如德国达姆施塔特银行、德意志银行、德累斯顿银行、贴现公司(Disconto-Gesellschaft)相比,德国储蓄银行的资产超过它们2.5倍还多。总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英国银行的居民存款总计近12亿英镑,而流通中的纸币仅有4 550万英镑。货币目前主要存于银行,虽然离开了我们的视野,却从未被忘却。
(责任编辑:王蕊)
尽管存在差异,但最先进的经济体基本上遵循了英国的做法,即通过独有的央行和存款集中在相对较少的大型机构进行调节。法兰西银行成立于1800年,德意志帝国银行成立于1875年,日本央行和瑞士国家银行分别成立于1882年、1907年。与欧洲大陆国家不同,英国银行业表现出明显的集中倾向,具体体现为乡村银行数量的下降—从高峰时期1809年的755家到1913年减少至17家。
金融业在美国的演变迥然不同。在那里,议员唯恐银行家势力过于强大的观念,两次扼杀了央行(美国第一银行和第二银行)的萌芽,因此直到1913年才通过立法创建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简称美联储)。直到现在,美国金融界才真正开始享有充分的发展自由。1864年颁布的《国家银行法》,在建立民营银行和欧洲标准的最低资本金要求方面,大大降低了障碍。与此同时,建立跨州银行还存在障碍。这些法规条文合并后的影响就是,银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数量急剧攀升,从1899年不到3 600家激增到1922年高峰期超过8 200家。大批资本不足的银行成为金融不稳定的隐患,恐慌成为美国经济生活中的常态。在那场大萧条危机中,最令人惊叹的是,运作超过15年的货币当局加剧而不是减轻了银行危机。1933年,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大大降低了美国银行遭受挤兑的脆弱性。然而,银行业仍然高度分散,直到1976年缅因州成为第一个允许州际银行合法化的州。到1993年以后,在经历了美国历史上最新的银行危机(见第五章)之后,全美的银行数量在将近一个世纪之后首次低于3 600家。
1924年,凯恩斯把金本位制贬为“野蛮的残余”。今天人们普遍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恢复黄金兑换体系的努力,不仅对英国,而且对整个世界都是一个错误。毫无疑问,金本位制有其优势。汇率稳定有助于在贸易与降低交易成本方面预测定价,而长期平稳的价格可以给出一个通胀预期。金本位制还可能降低政府奉行审慎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借贷成本。基于金本位制的货币钉住单一商品或其他货币的困难在于,决策者被迫选择要资本自由流动,还是要独立的国家货币政策—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换言之,这是一个“三角困境”,即所有货币当局中只能在汇率稳定、资本流动和国内经济稳定三者之间同时选择两个。央行力求在钉住汇率制下保持货币价格稳定,尽管钉住汇率制度可能意味着短期利率波动幅度更高。如果货币供给受到限制(如19世纪70年代和19世纪80年代黄金的供应随需求而变),这可能意味着通货紧缩。钉住汇率制度可以传输金融危机(如1929年后金本位制恢复过程中所发生的)。相比之下,主要基于银行存款的货币体系和浮动汇率摆脱了这些制约因素。金本位制已经垂死挣扎了很长一段时间,而其存在不再有意义的日子—1971年8月15日终于到来了。那天,尼克松总统关闭了所谓的“黄金窗口”—此前美元在特定条件下,通过这扇窗口可以换取黄金。从这一天开始,货币和贵金属之间百年联系的历史就此结束了。

⑥ 导致巴林银行倒闭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新加坡巴林公司期货经理尼克·里森错误地判断了日本股市的走向。

1995年1月份,里森看好日本股市,分别在东京和大阪等地买了大量期货合同,指望在日经指数上升时赚取大额利润。但日本阪神地震打击了日本股市的回升势头,股价持续下跌。巴林银行最后损失金额高达14亿美元之巨,而其自有资产只有几亿美元,亏损巨额难以抵补。

(6)巴林金融机构是私有制扩展阅读:

在业务调整以及风险中心调整的过程中,由于商业银行缺乏监控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经验,“魔鬼交易员”违规交易造成严重损失的事件时有发生。2007年,法兴银行一交易员因从事未经授权的投机交易,最终导致71亿美元损失,创下了截至目前违规交易损失的世界纪录。

出现魔鬼交易员,并不是银行体系共有的现象,更多的还是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体系的缺陷所致。国际银行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市场风险及操作风险的监控要求已大幅度提高,但对监管者和银行业来说,相关风险并未消失,未来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经济透视:魔鬼交易员引发银行内控制度之思

⑦ 巴林在哪个国家

巴林是独立的岛国。

巴林王国,简称巴林,是一个邻近波斯湾西岸的岛国,巴林岛为巴林最大的岛屿。沙特阿拉伯位于巴林西部,并可经由法赫德国王大桥连接;伊朗则位在巴林北方;卡塔尔半岛位于巴林湾东南侧。气候属热带沙漠气候。2010年,巴林总人口为1,234,571人,其中包括666,172名外籍人口。

巴林为首个步入后石油经济的波斯湾国家。当前巴林经济并不是依赖石油,自20世纪后期,巴林已投入巨资在银行和旅游事业。

该国首都麦纳麦,是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所在地。巴林具有较高的人类发展指数(世界排名第44位),亦被世界银行认定为高收入经济体。

2001年,巴林成为主要非北约盟国的成员,美国海军的第五舰队司令部就驻扎在麦纳麦,随时监视着波斯湾以及对开洋面的动静。


(7)巴林金融机构是私有制扩展阅读:

现巴林逊尼派穆斯林占25%,大部分属于马立克教法学派,少数属于罕百里派;什叶派穆斯林占75%,大部分属于十二伊玛目派。瓦哈比派大约有几千人,宗教上层、高级官员及统治家族遵奉其教义。伊斯兰教在巴林政治和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巴林实行伊斯兰教法,各类学校将《古兰经》和伊斯兰教法作为必修课,设有专门的宗教学校,培养宗教教职人员。伊斯兰教职人员在社会生活中享有很高的地位。巴林为“阿拉伯国家联盟”、“伊斯兰会议组织”、“世界伊斯兰大会”、“伊斯兰世界联盟”的成员国。

⑧ 巴林银行1995年怎么被摧毁了

1995年2月,英国巴林银行宣布倒闭,这一消息在国际金融界引起了强烈震动。巴林银行是一家具有230多年历史,名声显赫的英国老牌贵族银行,世界上最富有的女人——伊丽莎白女王也信赖它的理财水准,是它的长期客户。

巴林银行的倒闭是由于该行在新加坡的期货公司交易形成巨额亏损引发的。时任巴林银行驻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总经理、首席交易员尼克·里森曾被人誉为国际金融界的“天才交易员”,素以稳健、大胆著称。在日经225期货合约市场上,他被誉为是“不可战胜的里森”。

自1994年下半年起,里森认为日经指数即将上涨,于是逐渐买入日经225指数期货,不料1995年1月17日日本关西大地震后,日本股市反复下跌,里森的投资损失惨重。里森认为股票市场对神户地震反映过激,股价将会回升,为弥补亏损,里森一再加大投资,在1月16日-26日再次大规模建多仓,以期翻本。

里森继续买入日经225期货,其日经225期货头寸从1995年1月1日的1080张9503合约多头增加到2月26日的61039张多头(其中9503合约多头55399张,9506合约5640张)。据估计,其9503合约多头平均买入价为18130点,到2月23日,日经指数急剧下挫,9503合约收盘价跌至17473点以下,导致无法弥补损失,累计亏损达到了480亿日元。

由于里森主观地认为日本股票市场股价将会回升,而日本政府债券价格将会下跌,因此在1995年1月16日-24日大规模建日经225指数期货多仓同时,又卖出大量日本政府债券期货。但1月17日关西大地震后,在日经225指数出现大跌同时,日本政府债券价格出现了普遍上升,使里森日本政府债券的空头期货合约也出现了较大亏损,在1月1日到2月27日期间就亏损1.9亿英镑。

里森在进行以上期货交易时,还同时进行日经225期货期权交易,大量卖出鞍马式选择权。鞍马式期权获利的机会是建立在日经225指数小幅波动上,因此日经225指数出现大跌,里森作为鞍马式选择权的卖方出现了严重亏损,到2月27日,期权头寸的累计账面亏损已经达到184亿日元。

2月24日,当日经指数再次加速暴跌后,里森所在的巴林期货公司的头寸损失已接近其整个巴林银行集团资本和储备之和。融资已无渠道,亏损已无法挽回,里森畏罪潜逃。

巴林银行面临覆灭之灾,银行董事长不得不求助于英格兰银行,希望挽救局面。然而这时的损失已高达14亿美元,并且随着日经225指数的继续下挫,损失还将进一步扩大。因此,各方金融机构竟无人敢伸手救助巴林这位昔日的贵宾,巴林银行从此倒闭。

截至1995年3月2日,巴林银行亏损额达9.16亿英镑,约合14亿美元。3月5日,国际荷兰集团与巴林银行达成协议,接管其全部资产与负债,更名为“巴林银行有限公司”;3月9日,此方案获英格兰银行及法院批准。至此,巴林银行230年的历史终于画上了句号。
参考http://blog.ifeng.com/article/1199451.html

⑨ 巴林银行倒闭事件的巴林银行倒闭

巴林银行:历史显赫的英国老牌贵族银行,世界上最富有的女人——伊丽莎白女王也信赖它的理财水准,并是它的长期客户。
尼克李森:国际金融界“天才交易员”,曾任巴林银行驻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总经理、首席交易员。以稳健、大胆著称。在日经225期货合约市场上,他被誉为“不可战胜的李森”。
1994年下半年,李森认为,日本经济已开始走出衰退,股市将会有大涨趋势。于是大量买进日经225指数期货合约和看涨期权。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事与愿违,1995年1月16日,日本关西大地震,股市暴跌,李森所持多头头寸遭受重创,损失高达2.1亿英镑。
这时的情况虽然糟糕,但还不至于能撼动巴林银行。只是对李森先生来说已经严重影响其光荣的地位。李森凭其天才的经验,为了反败为胜,再次大量补仓日经225期货合约和利率期货合约,头寸总量已达十多万手。
要知道这是以“杠杆效应”放大了几十倍的期货合约。当日经225指数跌至18500点以下时,每跌一点,李森先生的头寸就要损失两百多万美元。
“事情往往朝着最糟糕的方向发展”,这是强势理论的总结。
2月24日,当日经指数再次加速暴跌后,李森所在的巴林期货公司的头寸损失,已接近其整个巴林银行集团资本和储备之和。融资已无渠道,亏损已无法挽回,李森畏罪潜逃。
巴林银行面临覆灭之灾,银行董事长不得不求助于英格兰银行,希望挽救局面。然而这时的损失已达14亿美元,并且随着日经225指数的继续下挫,损失还将进一步扩大。因此,各方金融机构竟无人敢伸手救助巴林这位昔日的贵宾,巴林银行从此倒闭。
一个职员竟能短期内毁灭一家老牌银行,究其各种复杂原因,其中,不恰当的利用期货“杠杆效应”,并知错不改,以赌博的方式对待期货,是造成这一“奇迹”的关键。
虽然最后很快抓住了逃跑的李森,但如果不能抓住期货风险控制的要害,更多的“巴林事件”还会发生,包括我们个人投资者中间的小“巴林事件”。 事发后主要责任者尼克·理森却逃之夭夭。
理森是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负责人,年仅28岁,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他以银行的名义认购了总价70亿美元的日本股票指数期货,并以买空的做法在日本期货市场买进了价值200亿美元的短期利率债券。如果这几笔交易成功,理森将会从中获得巨大的收益,但阪神地震后,日本债券市场一直下跌。据不完全统计,巴林银行因此而损失10多亿美元,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该行现有的8.6亿美元的总价值,因此巴林银行不得不宣布倒闭。这家有着233年历史,在英国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得银行换了新主。3月2日,警方将理森拘捕。
原首席执行官讲述英国巴林银行倒闭之谜
1995年,巴林银行,这家全球最古老的银行之一破产了,曾经是英国贵族最为信赖的金融机构,200多年优异的经营历史,没能逃过破产的结局,事件震惊世界。
为了揭开这一事件之谜,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特别节目《资本市场》几经周折,终于采访到了当年显赫气派的巴林投资银行首席执行官彼得·诺里斯。
伦敦市郊,在一家仅能容纳150人左右的小电影院里,我们见到了当年的巴林投资银行首席执行官彼得·诺里斯。彼得·诺里斯引咎辞职之后,如今变成了这家小电影院的老板。彼得·诺里斯说:“巴林集团拥有很多家不同的银行,当巴林集团倒闭时,我正好担任投资银行的首席执行官。正是在我领导的投资银行里发生了李森的罪行。是李森毁掉了巴林银行吗?当然是。正是由于他的罪行,导致了巴林银行的崩溃。他长期以来进行欺诈,对电脑会计系统做了手脚,许多员工都被卷了进去,最终导致了巴林银行的倒闭。”
令人震惊的是,这样一个让巴林银行惨痛的结局,出自于一个普通的证券交易员尼克·李森之手。尼克·李森1989年加盟巴林银行,1992年被派往新加坡,成为巴林银行新加坡期货公司总经理。而尼克·李森搞垮巴林银行的事发地也正是在新加坡。
期货交易员难免会在交易中出现一些错误的情况。因此,他们一般都会开设一个特殊帐户,用以暂时存放那些错误的交易,等待适合的行情出现时再挽回损失。但是,错误帐户在尼克·李森的手中改变了用途,他把自己失败的交易记入其中,用以掩盖损失。结果,为了赚回赔掉的钱,尼克·李森的赌局越开越大,以至于到了无法收拾的境地。
1995年2月23日傍晚,已经赔光了整个巴林银行的尼克·李森踏上了逃亡的旅程。但是,惊弓之鸟般的逃亡生涯仅仅持续了4天,1995年2月27日,在德国法兰克福机场,刚刚走下飞机悬梯的尼克·李森被捕了。
1995年11月22日,尼克·李森再次变成了全球的新闻焦点,他从德国被引渡回新加坡,而仅仅一周之后,被送上了审判台。根据新加坡《证券交易法》,尼克·李森因欺诈罪被判有期徒刑6年半。从而变成了新加坡塔那梅拉监狱中的阶下囚。
尼克·李森利用欺骗的手段使巴林银行蒙受了8亿6千万英镑的巨额亏损,从而把巴林银行推上了死亡之路。尼克·李森事件并非偶然。在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中,大投资者侵犯小投资者利益,中介机构损害客户利益,上市公司欺骗股东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市场需要一系列严明的法律约束,同时需要一个强大的监管体系。作为尼克·李森的顶头上司,彼得·诺里斯引咎辞职后的心情人们可想而知。在巴林银行破产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彼得·诺里斯痛苦不堪,他仇恨尼克·李森。但毕竟是5年过去了,如今他面对来访者似乎已经平静了许多。
1999年7月,尼克·李森因患癌症被保外就医,他回到了伦敦。此前,他在狱中撰写了《我如何弄垮巴林银行》。在书中,尼克·李森描述整个事件的真实经过。当然,李森自有李森的感受,但是,比尼克·李森感受更为深刻的,恐怕就是这位彼得·诺里斯了。彼得·诺里斯说:“我认为可以从中吸取很多教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不要想当然认为所有的员工都是正直、诚实的,这就是人类本性的可悲之处。多年来,巴林银行一直认为雇佣的员工都是值得信赖的,都信奉巴林银行的企业文化,都将公司的利益时刻放在心中。而在李森的事件中,我们发现他在巴林银行服务期间一直是不诚实的。所有金融机构的管理层都应该从李森事件中吸取教训,意识到用人的风险所在。巴林银行存在着内部管理机制的诸多不足,一直没有及时发现李森的犯罪行为,而当发现时却为时已晚。所以,我认为教训是,应该随时保持极高的警惕性。”
尽管,新加坡和英国法院的联合调查表明,巴林事件完全是尼克·李森个人所为,巴林银行的管理层没有法律责任。但是,彼得·诺里斯依然认为,巴林银行的破产与其内部管理的混乱有着密切的关系。
尼克·李森在狱中完成的《我如何弄垮巴林银行》一书,很快被拍成了电影。1999年年底的一天,这部电影在彼得·诺里斯经营的小电影院首次放演。忽然他的放映员来告诉彼得,一个长得很像尼克·李森的人就坐在电影院里。电影散场的时候,彼得·诺里斯先生看得清清楚楚,那个人就是尼克·李森本人。
一位是原巴林投资银行的首席执行官,另一位是弄垮这家银行的肇事者。在巴林银行倒闭之后,两个人第一次在这家不知上演了多少幕人生的悲剧和喜剧的电影院里见面了。
彼得·诺里斯毕竟还能从电影院的收入中获取自己的收益。但是,尼克·李森却大不一样了。本应属于尼克·李森的一切版权收入,都将用来偿还巴林银行债权人的债务。

阅读全文

与巴林金融机构是私有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凤竹纺织的股票行情 浏览:979
汇鼎理财群 浏览:624
政府性价格调节基金 浏览:967
融资客的疯狂 浏览:987
今日黄金价格一钱多少钱 浏览:587
超牛指标 浏览:900
世界最高股票 浏览:164
公益基金是否可以购理财产品 浏览:708
股票加倍仓 浏览:445
国金基金网上交易 浏览:263
瑞刷显示非交易时间 浏览:876
股指期货黄金股 浏览:116
创业融资计划书范文 浏览:162
兵团工融资 浏览:796
中影年年融资 浏览:642
股指期货加1分手续费 浏览:224
ff获得融资 浏览:651
购买外汇申请书 浏览:85
601258资金进出 浏览:50
国际贸易外汇风险 浏览: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