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消费金融未来有哪几类发展趋势
第一类:结合消费场景的消费金融。通过与线下的3C卖场进行合作,为消费者提供电子产品的分期付款业务,但是这种模式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来说运营成本较高,对于自动化审批要求高。同时消费金融公司的运营成本高,风控难度较大,各家公司目前都通过自有的数据积累建立风控模型、拼概率、高息覆盖高风险等方式进行经营。
第二类:直接发放个人贷款的消费金融。相比结合消费场景的消费金融,这种直接发放现金贷款的消费金融风险把控更难,一方面竞争比较激烈,而且基本也是采用大量人力进行推广,公司运营成本较高,在加上国内的机构在实收资本的基础上放大杠杆来吸引投资人,这样造成消费金融公司的融资成本较高,通过放大资金杠杆进行放贷,同时也放大了经营风险。而且顾客的贷款意图难以掌控,从而造成坏账率过高。
第三类:校园市场分期。校园市场分期基本可以定位为校园电商平台,因为给学生放贷存在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学生并无收入来源,存在还款能力的问题,而且学生放贷学生一旦出现坏账基本都要父母进行代偿,如果一旦出现集体事件,国家肯定会立马禁止,这样增加了金融公司的经营风险,目前很多公司基本定位为电商平台的消费赊账服务,这样避免法律风险,通过低利率和商品差价来维持企业发展,通过获取用户数据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㈡ 消费金融市场的现状是什么
数据显示抄2015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袭已超9万亿元,预计2019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将超过37万亿元。国内有630家银行,2500家左右的P2P,近9000家小贷公司,近2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以及蚂蚁金服、网络金融等互联网巨头。
㈢ 教育消费金融的市场有多大
教育消费金融的市场是有多大呢?毫不夸张的说,万亿级!何以见得呢?首先版,从以上内容权不难发现,教育是国情,是一个种族的根本,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其次则是本质,教育+消费金融是典型的产业优势互补,所产生能量是无法估计的。
有许多媒体在网络上暴露教育消费金融的一些弊端和猫腻。小编觉得,但凡是个产业,必定会有其不足之处,但不可以一棒子打死。需要理性看到。发现问题是好事,只要能够解决即可。毕竟教育是根本,是利好的,无论对于个人、家庭还是国家,都是值得鼓励的行径。之所以会被判定为有猫腻,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消费金融环节上出现了一些问题。
教育消费金融的市场是可以预见的。但面对各种乱象,成立行业自律机构,明确监管定位补位,提倡诚信行业操守都是必要的,随着互联网的持续渗透,教育消费金融市场格局将面临洗牌。风控能力强的平台将在市场上大有作为,而风控能力不足的平台将逐渐淡出市场。只要整个行业能够共同努力,相信未来教育消费金融将大有所为。
㈣ 金融行业现在好做吗就目前的权情报情况来说,行吗
这个可以参考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艾媒报告丨2019年3月科技金融行业洞察月度报告》,里面提到:
2019年3月,有6条政策信息推动科技金融发展;有10411只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环比增幅18.79%。银行方面,多家银行集中公布2018年业绩公告或业绩快报,工农中建四大行核心资本稳居中国银行业之首。电子商务方面,京东和拼多多发布2018年财报;小红书陷造假风波,称将推短视频新产品;唯品会布局线下门店,并关停章鱼掌柜项目;各大银行拓展电商业务。
2019年3月中国科技金融行业包括政府、银监会、银行业协会等多个监管主体在内的动向,共有6条政策信息与科技金融相关,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环比增长18.79%。具体而言,银行方面,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跌至4.3%;各大行公布的2018业绩报告显示其净利润都有所增长,其中,招商银行净利润增长率最高,达14.8%。电子商务方面,淘宝的月活跃用户数达36843.9万,远高于其它购物平台,拼多多和京东相继发布2018年财务报告。电子支付方面,跨境支付服务商Airwallex获得一亿美元投资,易思汇获信中利资本一亿人民币投资。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以上内容节选自《艾媒报告丨2019年3月科技金融行业洞察月度报告》
㈤ 大家如何看待消费金融市场的火热
对于这么一个市场的火热,我感觉肯定是这个时代发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