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分类的原则
金融机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分类可遵循以下原则:
一,综合性原则。
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分类工作必须以“了解你的客户”为原则,在综合考虑和分析客户的地域、行业、身份、交易目的、交易特征等各类因素及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分类。
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
在对客户的国籍、行业、职业等定性指标进行分析的同时,还应对客户资金流量、交易频率、交易规模等定量因素进行分析,正确地评估客户的洗钱风险等级。
Ⅱ 按照《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管理办法》规定,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交易网站去交易就属于正规的管理,自然人客户短期内频繁收取法人、其他版组织汇款的,金融权机构应当报告可疑,这句话是正确的。
金融机构应当履行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义务,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送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接受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监督、检查。
金融机构应当通过其总部或者总部指定的一个机构,按本办法规定的路径和方式提交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
(2)金融机构对可疑类客户应采取扩展阅读:
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管理办法主要调整
对跨境资金交易,金融机构应当报送大额交易报告,将大额现金交易的人民币报告标准由“20万元”调整为“5万元”,以人民币计价的大额跨境交易报告标准为“人民币20万元”。
将《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16〕第3号发布)第十五条修改为“金融机构应当在按本机构可疑交易报告内部操作规程确认为可疑交易后,及时以电子方式提交可疑交易报告。
Ⅲ 保险金融机构对可疑类客户
金融类客户的主要特征:
一是随着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银行,保险,证券,等企业均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二是金融行业客户受外部环境的影响非常大,例如经济的景气情况、人们的消费观念、人们对经济的预期等都会影响到这些企业的业务发展;三是金融行业客户重视安全工作,金融企业尤其是银行每天都有大笔的现金往来,容易出现工作人员挪用公款,不法分子盗取金库等风险事件;四是财力雄厚,对服务品质要求高;五是十分重视对高端客户的维护。
金融类客户的主要需求包括:
一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金融类客户主要有新业务宣传和与其客户信息沟通的需求;二是银行,保险,证券,等企业为了稳固业务发展的基础,非常重视对高端客户的开发维护,因此有业务开发、企业宣传和客户公关的需求;三是金融行业对安全问题非常重视,有安全方面的需求。
金融行业客户不同层面的需求给邮政开发相应的业务提供了机会,可使用不同业务来满足客户需求。银行重要单证同城配送业务能节省客户成本;邮政形象期刊、贺卡、形象年册等业务能够帮助客户宣传企业形象以及维系大客户;面对银行,保险等关心的安全问题,邮政可以开发商业银行现金寄库、押运及同业现金领缴、银企对账单业务、信用卡账单等业务;帮助客户邮寄积分礼品、促销礼品、信用卡等。
营销员在开发金融行业客户时,应以客户需求为切入点,立足为客户解决问题而非推销邮政产品,并在沟通过程中注意保密客户信息,维护客户的商业隐私。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Ⅳ 对可疑类客户采取哪些风险控制措施
建安四年(199年),江东孙策为部下家曹操赤脚迎许攸
Ⅳ 金融机构的可疑交易分析意见应关注并清晰描述哪些内容
发现过程、可疑账户开户情况、可疑交易情况、可疑点分析和初步判断意见。
第五条金融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的反洗钱岗位,明确专人负责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工作。
金融机构应当根据本办法制定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内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备。金融机构应当对下属分支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第六条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报告可疑交易的情况予以保密,不得违反规定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
第七条金融机构应当在大额交易发生后的5个工作日内,通过其总部或者由总部指定的一个机构,及时以电子方式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没有总部或者无法通过总部及总部指定的机构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送大额交易的,其报告方式由中国人民银行另行确定。
第十条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大额交易,如未发现该交易可疑的,金融机构可以不报告:
(一)定期存款到期后,不直接提取或者划转,而是本金或者本金加全部或者部分利息续存入在同一金融机构开立的同一户名下的另一账户。活期存款的本金或者本金加全部或者部分利息转为在同一金融机构开立的同一户名下的另一账户内的定期存款。定期存款的本金或者本金加全部或者部分利息转为在同一金融机构开立的同一户名下的另一账户内的活期存款。
(二)自然人实盘外汇买卖交易过程中不同外币币种间的转换。
(三)交易一方为各级党的机关、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人民政协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但不含其下属的各类企事业单位。
(四)金融机构同业拆借、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的债券交易。
(五)金融机构在黄金交易所进行的黄金交易。
(六)金融机构内部调拨资金。
(八)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项下的债务掉期交易。
(九)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汇机构、政策性银行发起的税收、错账冲正、利息支付。
(十)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情形。
Ⅵ 金融机构对于选项中哪些情况需要提交可疑交易报告
你好我来回答你的问题你所说的这个金融机构对于哪些情况是需要提前交易嗯交报告的你说的这个应该吧下面的这些情况都列举出来好让题友们帮你选择
Ⅶ 对正常类客户采取哪些标准型尽职调查措施
对正常类客户采取哪些标准型尽职调查措施?(ABCD)
A. 按照本机构客户身份识别的一般措施处理,审核客户身份证明和文件和 资料等,并按照正常正常业务处理程序进行办理
B. 定期对正常类开户的身份信息以及资金交易进行审核,并根据审核结果 更新客户身份信息资料,调整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审核时间不超过2年
C.在业务存续期间如发现法规规定的重新识别情形,应及时作出身份资料 的审核,并调整风险等级
D.正常类客户及其金融交易活动如在风险等级评定周期内出现异常情况, 银行应当立即采取加强型尽职调查措施,重新对客户洗钱风险进行全面评 估,及时调增客户洗钱风险等级,若核查后确认为有可疑的,应报告可疑交易
Ⅷ 客户无正当理由拒绝更新客户基本信息时,金融机构应采取什么措施
金融机构在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时,客户无正当理由拒绝更新客户基本信息的,应当向中国反洗钱监测中心和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报告可疑行为。
《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
第九条金融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和实施客户身份识别制度。
(一)对要求建立业务关系或者办理规定金额以上的一次性金融业务的客户身份进行识别,要求客户出示真实有效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进行核对并登记,客户身份信息发生变化时,应当及时予以更新;
(二)按照规定了解客户的交易目的和交易性质,有效识别交易的受益人;
(三)在办理业务中发现异常迹象或者对先前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有疑问的,应当重新识别客户身份;
(四)保证与其有代理关系或者类似业务关系的境外金融机构进行有效的客户身份识别,并可从该境外金融机构获得所需的客户身份信息。
前款规定的具体实施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
(8)金融机构对可疑类客户应采取扩展阅读
第六条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接收并分析人民币、外币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
(二)建立国家反洗钱数据库,妥善保存金融机构提交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信息;
(三)按照规定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分析结果;
(四)要求金融机构及时补正人民币、外币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
(五)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与境外有关机构交换信息、资料;
(六)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职责。
Ⅸ 金融机构对于选项中哪些情况需要提交可疑交易报告单笔累计
金融机构对于以下情形需应进行报告:
1、怀疑客户为恐怖组织、恐怖分子以内及恐怖活动犯容罪募集或者企图募集资金或者其他
形式财产的。
2、怀疑客户为恐怖组织、恐怖分子、从事恐怖融资活动的人以及恐怖活动犯罪提供或
者企图提供资金或者其他形式财产的。
3、怀疑客户为恐怖组织、恐怖分子保存、管理、动作或者企图保存、管理、运作资金
或者其他形式财产的。
4、怀疑客户或者其交易对手是恐怖组织、恐怖分子以及从事恐怖融资活动人员的。
Ⅹ 金融机构关于上报对外报告的可疑交易线索的有哪些好的建议
(一)提高反洗钱监测系统的监测质量
金融机构总部应健全内部协调机制,改变本单位内部信息不共享问题,尽快实现内部信息的共享通用,并逐步实现不同金融机构间账户信息的互通互连,提高金融机构间相互协作和资金监控能力。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反洗钱监测系统功能设计,具有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的自动识别、信息完善、信息上报、管理查询等功能。科学设置系统各项识别指标及筛选条件,扩大业务系统覆盖范围,不断提高计算机数据挖掘、智能分析与识别技能,增强反洗钱监测系统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减少可疑交易漏报告、重复报送、垃圾信息多的问题。实现反洗钱监测系统与业务系统间的联通对接,将可疑交易监测工作贯穿于金融业务办理的各个环节,全面提升反洗钱监测系统提取可疑交易的数据质量,也适应金融机构业务发展的需要,加强金融创新产品的超前监管,建立动态的可疑交易报告系统,有效防范各种新业务带来的洗钱风险[4]。
(二)完善可疑交易报告实施细则
金融机构应参照监管部门制定的客观标准及指引,制订明确、精细化可疑交易监测分析操作指引和符合自身特点的可疑交易甄别流程[5],建立符合自身情况的可疑交易报告实施细则,明确反洗钱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完善对可疑交易报告的人工分析、干预机制。建立覆盖所有业务、所有环节的监测和分析流程,要在可疑交易报送前对交易数据严格落实逐级分析、审查制度,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客户的资信情况,对其关联实体、业务种类、经营状况等严格审查,合理判断可能存在的风险,报送过程中,应遵循完整准确性、技术性和保密性原则。建立对高风险客户资金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和以客户群为监测对象的可疑交易报告工作流程,同时,要依据客户的不同情况,划分不同的风险等级,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风险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