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学研究生选李勇做导师行吗
作为大学的研究生导师一般都是有一定能力的
⑵ 中国美术研究生美术教育考什么美术教学研究与绘画实践是李勇、陈宏庆.
感觉半身各环节
⑶ 成都理工大学地科院导师 孙传敏 何政伟 李光明 李勇哪个好啊
你是想问他们的哪些方面啊,讲课还是外面做的项目啊?
⑷ 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叫李勇林吗谢谢
第一,没有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这个单位,一般骗子常用这个名称来骗人,第二,有中国中医科学院这个单位,但此单位没有叫李勇林的人。
⑸ 关于南京近几年的变化.
过去的5年里,南京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市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昨天记者走进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从一张张地图的变化中看到了城市的巨大变迁。据悉,如今的地图出版早已不像过去每年更新一版甚至两三年更新一版,而是隔几个月就要再版,因为城市的变化太快了。
策划:秦小奕
[2003年]地图上有了“一城三区”
南京市白下区建中中医院副院长余庭源告诉记者,记得早在2003年,他在参观南京“城市规划图片展”时,领到了一张南京市新地图。他惊喜地发现,这份由市规划局赠送的新地图明显变“大”了,南京城跳出了明城墙圈,除了正面的主城区地名标注得更详细外,反面还首次附上“一城三市区”的地图:一城——河西新城区;三区——东山新市区、仙林新市区、江北新市区。此时,一些开发得比较偏远的商业点、楼盘等在地图上也可以一览无余。
不过这张地图只是粗略地勾画了南京“一城三区”的范围。南京市规划局综合处处长王宇新告诉记者,当时新发展的“一城三区”还没有新建筑,所以只是将新市区的范围勾勒出来,为了让市民更加了解南京今后的城市规划发展方向,该地图的制作者还特别设计了南京市城市规划功能布局示意图。绿色代表风景区、红色代表大学城、条纹代表开发区……市民可从这张图上清晰地看到南京各个城区未来的发展方向。
[2004年]高淳溧水也有了自己的位置
谈起南京城市变化,市规划局综合处处长王宇新感慨万千。
王宇新说,由于南京城市的快速发展,南京主城范围早已经突破了城墙和长江的限制,而这一切在地图上尚未得到体现。一直到2003年10月出版的大部分地图,南京的主城地区范围还是东到孝陵卫、西到上新河、北到二桥、南至江宁开发区,在老版地图上根本无法找到河西、仙林等地,甚至连江心洲也只有部分进了地图。
老地图已经装不下变大的新南京了。2004年9月1日南京有史以来最为别致的一张地图正式亮相。这张地图不仅把江北、仙林、东山三大新市区和板桥、六合、大厂、新尧等新城区涵盖在内,而且还破天荒地将目前市区内所有的街道和楼盘一一标注。另外,板桥、六合、大厂、新尧等新城区,甚至高淳新城和溧水新城也在地图上首次拥有自己的位置。这张地图命名为“走遍南京”,此时南京的版图由原来的200多平方千米扩大到了近500平方千米。
[2005年]抽调大批人力赶绘河西新图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城市地图每年都在不断更新。”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李勇告诉记者,第一份南京交通旅游地图是该研究院2004年绘制的。那以后虽然年年更新,但还是跟不上城市建设的发展。回忆这几年绘制地图的经历,李勇说,2005年南京地图更新变化是最大的。那一年,南京召开了十运会,变化最大的是河西奥体一带。过去,那里几乎是没有什么建筑的。我们抽调了大批主力到河西,最新的测绘手段和最原始的人力测绘法同时用上,吃了不少辛苦。
“通过看地图,就能看到南京城的变化,最典型的就是有了‘一城三区’,并增添了许多大型建筑和四通八达的道路,特别是奥体中心,也从模型图像换成了实物图像。”李勇说,因为城市的发展,新建了许多建筑,并没有在地图上标识出来,所以2005年是南京地图大更新的一年,以往一两年内不需更新的城市地图,开始面临压力,有时甚至几个月就得修改再版。
[2006年-2007年]在卫星地图上能找到你家
“搭乘”地图可“空中看南京”。翻阅过《’2005南京市区卫星影像地图集》的市民陈先生说,看这本地图集,就像从空中看南京,不光湖光山色可以一览无余,而且市区每一幢楼的形状都可清晰辨认。如果你有耐心的话,在卫星影像地图上,还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家小区全貌。在地面见惯的山水高楼,从空中看去别有一番味道。
李勇说,南京市区卫星影像地图集是2006年9月1日出版的,全集由序图、主图、信息引索三大部分组成,让使用者一目了然。从地图覆盖范围来看,北到六合区,东到仙林大学城,南到方山江宁大学城,西到老山西麓,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南京市近年来城市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至2006年,南京的城市化进程已取得较大成就,城市的框架拉开,由于城市建设项目不断竣工,城市的地理信息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李勇说。
“一城三区”战略,给千年古城南京的发展松开了被束缚的手脚,在短短5年里,东进、西拓、南延、北扩,新城新区建设如火如荼,城市骨架迅速拉开。可以想象,再过数年,南京城区地图上又会有一番令人意想不到的新气象了。本报记者王宏斌
·声音:
人大代表:地图上看到南京在长大
5年来,通过南京地图的变化,城市发展变化的脚步清晰可见。
江宁区建设局办公室主任徐静说,南京主城最大的变化是市区范围变大了,而最明显的莫过于河西地区及东山新市区。2000年,随着江宁撤县改区,原江宁县成为南京的三个新市区之一。
从地图中可以看到,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江宁已经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城市整体感有很大提升,以东山新市区为核心,禄口、汤山、滨江三个新城组团共同构成的“一核三元”城市空间体系逐渐明朗。
市民张先生:昔日城东郊区成了繁华地带
我是2002年搬到富丽山庄的。当时,不少人说,富丽山庄远离市中心,干什么都不方便,虽说那里属南京市,实际上只能算是郊区。
可5年的时间,这里变化特别大。门口公交车从无到有再到多条线路的开通,小轿车出租车则川流不息,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几家社区苏果超市的开张,让我们的日常购物变得十分便利。
自搬到富丽山庄,每逢双休日我都会步行去紫金山,到那接受森林浴,全身心地融入大自然。这5年里,我深深地感受到脚下的路是越来越好走,眼里的风景是越来越美丽,路线的选择是越来越自由。同事和朋友们都羡慕地说,你们当初怎么那么有远见啊!
外地游客:南京变化太大了
“南京最近几年变化可真大!”现在在安徽马鞍山工作的史小宁前几年曾在南京工作过,与记者谈起这几年南京之行的印象,如数家珍。
“一下中华门汽车站就可以乘地铁到鼓楼了,非常方便。特别是现代化的新火车站大气、漂亮,火车站前与玄武湖融为一体的亲水平台,很有创意。陪母亲看完病后我们来到新街口,发现新街口又‘长’高了”。
⑹ 李勇的学术贡献
长期从事非线性系统的理论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在这一领域做出了一些重要的工作,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一致好评。主要学术成果包括:给出了Poincaré-Birkhoff 扭转定理的构造性证明;解决了Poincaré 动力学基本问题的一个猜测;建立了广义哈密顿系统的Kolmogorov-Arnold-Moser理论;阐述了多值动力系统的Conley指标理论。于国内外有影响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共指导博士研究生人34人(毕业11人,在读23人),硕士研究生44人(毕业30人,在读14人).
1 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 《数学与其他领域交叉的若干专题--动力系统大范围演化理论及其应用》,国家973计划(2006CD805903),2007-2011。
2) 《哈密顿系统与辛几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0531050),20万,2006-2008,主要参加者。
3) 《广义哈密顿系统KAM理论和有效稳定性》,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0225107),70万,2002-2006,项目负责人。
4)《哈密顿系统的几乎自守集结构及其动力学稳定性》,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0428101),40万,2005-2007,项目负责人。
5) 《非线性科学中的若干问题》,科技部973重大项目,30万,2000-2004,主要参加者。
6) 《不可积系统的KAM理论》,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12万,2000-2003,项目负责人。
7) 《哈密顿系统不变环面的保持性》,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30万,2000-2002,项目负责人。
8) 《哈密顿系统Melnikov 保持性问题》,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3万, 2000-2002,项目负责人。
9) 《哈密顿网络的稳定性》,吉林省杰出青年基金,10万,1999-2001,项目负责人。
10) 《具多哈密顿结构的KAM理论》,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40183030),5万,2005-2007,项目负责人。
11) 《近可积系统的有效稳定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771042),6.6万,1998-2000,项目负责人。
2.承担的主要教学项目
1) 《常微分方程》,十五规划教材项目,2003
2) 《常微分方程》,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优秀项目,2003
3) 《常微分方程》,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2004
4) 《常微分方程》,国家精品课程,2005
5) 《常微分方程》,吉林省精品课程,2005
6) 《综合性院校公共数学考试系统的研究与实践》,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2006
7) 《常微分方程》,吉林大学百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2003
8) 《新时期应用数学人才培养》, 吉林大学新世纪教学改革第二批立项重点项目, 2003
3.获奖励情况
1) 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宝钢教育基金理事会,2005。
2) 吉林省高级专家,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2005。
3) 吉林省第一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二层次人选,吉林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科技厅、省教育厅,2005。
4) 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B)获得者(合作者:易英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04。
5) 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七部门,2004。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届数理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04。
7) 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吉林省人民政府,2004。
8) 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优秀项目,教育部,2003。
9)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02。
10) 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教育部,2000。
11) 高等学校骨干教师,教育部,2000。
12) 国务院政府津贴,1998。
4. 编写教材情况
1) 《常微分方程》,伍卓群,李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 《常微分方程》,周钦德,李勇,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
⑺ 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李勇教授贪污国家科研经费,研究生一个月发800,却要将其中的700上交给他。为
当然了,具体可以咨询律师,可以告给学校,也可以去法院起诉
⑻ 找有关江宁的变化的资料
过去的5年里,南京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市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昨天记者走进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从一张张地图的变化中看到了城市的巨大变迁。据悉,如今的地图出版早已不像过去每年更新一版甚至两三年更新一版,而是隔几个月就要再版,因为城市的变化太快了。
策划:秦小奕
[2003年]地图上有了“一城三区”
南京市白下区建中中医院副院长余庭源告诉记者,记得早在2003年,他在参观南京“城市规划图片展”时,领到了一张南京市新地图。他惊喜地发现,这份由市规划局赠送的新地图明显变“大”了,南京城跳出了明城墙圈,除了正面的主城区地名标注得更详细外,反面还首次附上“一城三市区”的地图:一城——河西新城区;三区——东山新市区、仙林新市区、江北新市区。此时,一些开发得比较偏远的商业点、楼盘等在地图上也可以一览无余。
不过这张地图只是粗略地勾画了南京“一城三区”的范围。南京市规划局综合处处长王宇新告诉记者,当时新发展的“一城三区”还没有新建筑,所以只是将新市区的范围勾勒出来,为了让市民更加了解南京今后的城市规划发展方向,该地图的制作者还特别设计了南京市城市规划功能布局示意图。绿色代表风景区、红色代表大学城、条纹代表开发区……市民可从这张图上清晰地看到南京各个城区未来的发展方向。
[2004年]高淳溧水也有了自己的位置
谈起南京城市变化,市规划局综合处处长王宇新感慨万千。
王宇新说,由于南京城市的快速发展,南京主城范围早已经突破了城墙和长江的限制,而这一切在地图上尚未得到体现。一直到2003年10月出版的大部分地图,南京的主城地区范围还是东到孝陵卫、西到上新河、北到二桥、南至江宁开发区,在老版地图上根本无法找到河西、仙林等地,甚至连江心洲也只有部分进了地图。
老地图已经装不下变大的新南京了。2004年9月1日南京有史以来最为别致的一张地图正式亮相。这张地图不仅把江北、仙林、东山三大新市区和板桥、六合、大厂、新尧等新城区涵盖在内,而且还破天荒地将目前市区内所有的街道和楼盘一一标注。另外,板桥、六合、大厂、新尧等新城区,甚至高淳新城和溧水新城也在地图上首次拥有自己的位置。这张地图命名为“走遍南京”,此时南京的版图由原来的200多平方千米扩大到了近500平方千米。
[2005年]抽调大批人力赶绘河西新图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城市地图每年都在不断更新。”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李勇告诉记者,第一份南京交通旅游地图是该研究院2004年绘制的。那以后虽然年年更新,但还是跟不上城市建设的发展。回忆这几年绘制地图的经历,李勇说,2005年南京地图更新变化是最大的。那一年,南京召开了十运会,变化最大的是河西奥体一带。过去,那里几乎是没有什么建筑的。我们抽调了大批主力到河西,最新的测绘手段和最原始的人力测绘法同时用上,吃了不少辛苦。
“通过看地图,就能看到南京城的变化,最典型的就是有了‘一城三区’,并增添了许多大型建筑和四通八达的道路,特别是奥体中心,也从模型图像换成了实物图像。”李勇说,因为城市的发展,新建了许多建筑,并没有在地图上标识出来,所以2005年是南京地图大更新的一年,以往一两年内不需更新的城市地图,开始面临压力,有时甚至几个月就得修改再版。
[2006年-2007年]在卫星地图上能找到你家
“搭乘”地图可“空中看南京”。翻阅过《’2005南京市区卫星影像地图集》的市民陈先生说,看这本地图集,就像从空中看南京,不光湖光山色可以一览无余,而且市区每一幢楼的形状都可清晰辨认。如果你有耐心的话,在卫星影像地图上,还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家小区全貌。在地面见惯的山水高楼,从空中看去别有一番味道。
李勇说,南京市区卫星影像地图集是2006年9月1日出版的,全集由序图、主图、信息引索三大部分组成,让使用者一目了然。从地图覆盖范围来看,北到六合区,东到仙林大学城,南到方山江宁大学城,西到老山西麓,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南京市近年来城市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至2006年,南京的城市化进程已取得较大成就,城市的框架拉开,由于城市建设项目不断竣工,城市的地理信息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李勇说。
“一城三区”战略,给千年古城南京的发展松开了被束缚的手脚,在短短5年里,东进、西拓、南延、北扩,新城新区建设如火如荼,城市骨架迅速拉开。可以想象,再过数年,南京城区地图上又会有一番令人意想不到的新气象了。本报记者王宏斌
·声音:
人大代表:地图上看到南京在长大
5年来,通过南京地图的变化,城市发展变化的脚步清晰可见。
江宁区建设局办公室主任徐静说,南京主城最大的变化是市区范围变大了,而最明显的莫过于河西地区及东山新市区。2000年,随着江宁撤县改区,原江宁县成为南京的三个新市区之一。
从地图中可以看到,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江宁已经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城市整体感有很大提升,以东山新市区为核心,禄口、汤山、滨江三个新城组团共同构成的“一核三元”城市空间体系逐渐明朗。
市民张先生:昔日城东郊区成了繁华地带
我是2002年搬到富丽山庄的。当时,不少人说,富丽山庄远离市中心,干什么都不方便,虽说那里属南京市,实际上只能算是郊区。
可5年的时间,这里变化特别大。门口公交车从无到有再到多条线路的开通,小轿车出租车则川流不息,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几家社区苏果超市的开张,让我们的日常购物变得十分便利。
自搬到富丽山庄,每逢双休日我都会步行去紫金山,到那接受森林浴,全身心地融入大自然。这5年里,我深深地感受到脚下的路是越来越好走,眼里的风景是越来越美丽,路线的选择是越来越自由。同事和朋友们都羡慕地说,你们当初怎么那么有远见啊!
外地游客:南京变化太大了
“南京最近几年变化可真大!”现在在安徽马鞍山工作的史小宁前几年曾在南京工作过,与记者谈起这几年南京之行的印象,如数家珍。
“一下中华门汽车站就可以乘地铁到鼓楼了,非常方便。特别是现代化的新火车站大气、漂亮,火车站前与玄武湖融为一体的亲水平台,很有创意。陪母亲看完病后我们来到新街口,发现新街口又‘长’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