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金融企业不良贷款的会计核算怎么处理
你好,
很高兴为你回答问题!
解析:
其实楼上同志的意思是对的,但是他没有深入给你解释,导致你还是无法理解,虽然回答了,等于没有回答!
贷款的减值的计提与转回的问题与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处理原理是一样的,下面我就给你做出详细的解释!
金融机构发放一笔贷款时:
借:贷款-本金
贷:吸收存款
在“贷款-本金”科目中反映的贷款是表示为一种正常预期的贷款,也就表示是一笔良性贷款,非恶性的贷款。
那么当这笔贷款发生减值时,金融机构就会计提该笔贷款的损失准备了: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贷款损失准备(这一科目就相当于应收账款减值中的坏账准备)
那么此时后,这笔贷款就会被金融机构认为是一种非正常的贷款了,就是认定为一种非良性的贷款了,为了将该笔贷款区分与其他良性贷款,便于管理与追收,必须要将这笔贷款“换个地”,将其从“贷款-本金”中换到“贷款-已减值”中,表示为一种不良贷款,以便于后期的管理,故有:
借:贷款-已减值
贷:贷款-本金
这笔处理表示为,正常的良性贷款减少了,即贷方记入正常的“贷款--本金”,以表示其减少,转换成为一笔不良贷款的增加,即为借方记入“贷款-已减值”,这样就会方便管理这些不良贷款,同时就是对这些相应的客户降低了信用等级之用。
那么当其最终收回了这笔不良贷款时:
不仅要以贷款收回,冲减当初计提的损失准备,同时还得通过科目中的转换来恢复原来客户的信用等级,再从不良信用户中消除掉。
那么,这个流程又是如下的:
由于当时确认为收不回来了,注销时,全额确认了损失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金额确认)
贷:贷款损失准备(全额)
注销:
借:贷款损失准备(全额)
贷:贷款-已减值(全额)
到此时,如果这笔款项再收不回来,就不会再有处理了,全部终结了。
但是到后来,这笔款项又收回来了,那必须得给人家恢复信用度。
按原注销时相反的处理还原回来:
借:贷款-已减值(全额)
贷:贷款损失准备(全额)
然后再以实际收回的部分,正常做收回结转处理:
借:吸收存款等
贷款损失准备
贷:贷款——已减值
资产减值损失(差额)
如果还有疑问,可通过“hi”继续向提问!!!
『贰』 国家税务局对金融机构的坏账准备金如何规定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金融保险企业呆帐坏帐损失税前扣除管理问题的通知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十六日 国税发[1999]213号)
网络找下,太长了,复制不过来
『叁』 因金融机构清算而发生的存款类资产损失如何确认
企业存款类资产的原始凭证,金融机构破产,清算的法律文件,金融机构清算后剩余资产分配情况资料,金融机构应清算而未清算超过三年的,企业可将该款项确认为资产损失,但应有法院或破产清算管理人出具的未完成清算证明
『肆』 老师好,我想问下关于贷款的减值损失的知识,还有存放同业是什么
贷款减值的处理是: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贷款损失准备
同时:
借:贷款——已减值
贷:贷款——本金
应收利息
发生减值后,收到的利息冲减“贷款-已减值”因为之前减值的时候,已经把所有的本金和利息都转入贷款——已减值了,利息部分是以前没有收到的,因为确认了减值,那么一般来说也认为以后也收不到利息了,所以以后如果收到,收到的正是那时候转入的一部分,因此应该冲减已减值,表示企业的减值逐渐消失了。这是基于谨慎性的要求而这样处理的,以后收到利息的时候应该冲减贷款——已减值。
利息收入冲减贷款损失准备是因为:贷款发生减值之后,当贷款的利息确认时,并不是因为原来利息未收到就不确认,银行仍应该按期确认利息收入,确认利息收入会使贷款的摊余成本(账面价值)趋增,账面价值增加了,则贷款损失准备就应该相应地转回一部分,即借记贷款损失准备。将按合同本金和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利息金额进行表外登记。当贷款损失准备冲减完毕后再确认应收利息。
存放同业是核算企业(银行)存放于境内、境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款项。
『伍』 金融行业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如何提取
信贷存量准备金政策结合增量准备金政策效果会更好,具体操作:首先要设定一个基准的年信贷增长率,如16%,然后对所有信贷总量增收一定比例的(较小,如0.5%)基本准备金率;如果金融机构的信贷增长率每超过央行所规定的增幅,那么基本准备金率提高一个百分比,如每超过1%信贷存量准备金率比原来提高10%(即多0.1%),当然根据情况可高可低。
借:资产减值损失贷:贷款损失准备
『陆』 非银行金融机构是否需要减值计提
所有企业都需要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计提减值准备
『柒』 金融企业的贷款损失准备如何核算
一、本来科目核算企业(源银行)贷款的减值准备。
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资产包括贴现资产、拆出资金、客户贷款、银团贷款、贸易融资、协议透支、信用卡透支、转贷款和垫款等。
企业(保险)的保户质押贷款计提的减值准备,也在本科目核算。
企业(典当)的质押贷款、抵押贷款计提的减值准备,也在本科目核算。
企业委托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其他单位贷出的款项计提的减值准备,可将本科目改为1304
委托贷款损失准备科目。
二、本科目可按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资产类别进行明细核算。
三、贷款损失准备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资产负债表日,贷款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各项贷款,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转销各项贷款,借记本科目,贷记贷款、贴现资产、拆出资金等科目。
(三)已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贷款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贷款损失准备。
『捌』 银行财务根据《金融企业准备金计提管理办法》,资产减值准备和一般准备怎么计提
银行财务根复据《金融企业准备金制计提管理办法》第三条办法所称准备金,又称拨备,是指金融企以承担风险和损失的金融资产计提的准备金,包括资产减值准备和一般准备。
本办法所称资产减值准备,是指金融企以债权、股权等金融资产(不包括以公允价值计量并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进行合理估计和判断,对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账面价值部分计提的,计入金融企业成本的,用于弥补资产损失的准备金。
本办法所称一般准备,是指金融企业运用动态拨备原理,采用**模型法或标准法计算风险资产的潜在风险估计值后,扣减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从净利润中计提的、用于部分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金。
『玖』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的资产减值损失的金额怎么计算的(有例题)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资产减值损失的计算方法:、
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的处理,可供股票发生减值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的金额=初始取得时股票的入账价值-当前的公允价值。此时确认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上期的公允价值-当期的公允价值。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卷发生减值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的金额=期末的债券计提减值前的摊余成本-当前的公允价值。此时确认的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的金额=发生减值的金额-资本公积转入资产减值损失的金额。
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不可能大于确认的减值损失,只能小于等于确认的资本公积。如果公允价值变动记到借方那就是增值了,也就没有必要计提减值损准备了。
债券(bond),是一种金融契约,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同时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债券的本质是债的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力。债券购买者或投资者与发行者之间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发行人即债务人,投资者(债券购买者)即债权人。债券是一种有价证券。由于债券的利息通常是事先确定的,所以债券是固定利息证券(定息证券)的一种。在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债券可以上市流通。人们对债券不恰当的投机行为,例如无货沽空,可导致金融市场的动荡。在中国,比较典型的政府债券是国库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