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一战后的国际金融体系

一战后的国际金融体系

发布时间:2021-04-19 14:57:05

① 一战后国际金融中心为什么从伦敦向纽约转移

美国通过一战,大发军火财,掌握了世界上的大部分黄金储备,美元几乎等同于黄金,英国欠美国外债,经济决定政治,英国不得不在制定世界游戏规则上与美国达成一定的妥协,表现之一就是纽约金融地位的上升。

分析战后国际金融创新的原因

1、金融创新是近年来西方金融业中迅速发展的一种趋向,内容是突破金融业多年传统的经营局面,在金融工具方式机构以及市场等方面均进行了明显的创新和变革。
2,国际金融创新包含金融工具

市场制度机构等的创新,金融工具的创新是金融创新最主要的内容,它是所有其他金融创新的基础核心。如,金融工具创新导致在传统金融产品和一般商品期货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期货,主要有利率期货、货币期货和股票指数期货。3引起创新的原因主要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首先,规避风险是国际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同过去相比,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金融市场变得更具风险.浮动汇率制度的实施西方各国对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债务危机的爆发,是的国际金融市场的汇率利率信用风险日渐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投资者和借款人既需要分散和规避风险又需要增加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扩大资金来源,这些现实需要成为推动金融创新的主要动因。
2、其次,国际竟然市场上的政策性因素也直接推动了金融创新的发展。一方面,战后各国对金融活动和资本流动的管制刺激了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的规避行为,另一方面,80年代以后西方各国纷纷放松管制,金融自由化趋势拆除了各国竟然市场的藩篱,加速了金融创新的进程。
3、国际金融管制的放松使得金融机构之间业务相互交叉竞争加剧,于是跨国银行和一些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必须积极创新,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充利润来源。
4、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化通讯技术的 迅速发展,使 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减少了传统业 务部门的收益,加剧了价格竞争,从而刺激了 金融机构的创新。
·5、此外新保守主义思潮和经济自由化倾向也促使了国际金融的创新。

③ 国际金融体系的简介

国际金融体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体系,从广义上讲,其构成要素几乎包括了整个国际金融领域回,包括:答国际汇率体系、国际收支和国际储备体系、国别经济政策与国际间经济政策的协调等。但从狭义上讲,国际金融体系主要指国际间的货币安排,具体包括:国际汇率体系、国际收支和国际储备体系、国别经济政策与国际间经济政策的协调。

④ 国际金融体系经历了三各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是国际金本位制时期
从1816年英国实行金本位制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版战爆发而结权束。
第二阶段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起始于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终止于1973年。
第三阶段是牙买加货币体系时期
始于1976年1月IMF临时委员会的牙买加协议的正式签订日。

望采纳谢谢

⑤ 论述及评价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演变历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以美英等国为首的国际社会通过多边协定方式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主要内容包括:
(1)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协调国际货币关系,特别是对各国的汇率政策实行监督;
(2)实行以黄金为基础、美元为中心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3)在成员国发生国际收支困难时,IMF可提供短期信贷,以补充其国际流动性。在最初的近20年里,该体系运行比较顺利,有效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重建、发展和繁荣。但由于该体系的基础是美元与黄金的可兑换性,并要求其他各国放弃货币政策独立性,因此,当美国国际收支逆差不断扩大,无法维持美元与黄金的可兑换性时,它的继续存在便受到明显挑战。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停止向各国政府兑回美元后,各国纷纷放弃本币与美元的固定比价,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趋于崩溃。1976年在IMF的提议和组织下,国际社会达成牙买加协定,宣布黄金非货币化,同时承认各国实施的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这标志着国际金融体系再次进入了一个不受全球性多边协定约束的动荡的时代。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充分说明了国际金融机构在危机中的乏力。金融危机暴露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一系列严重弊端:首先是作为储备货币的美元,其发行不受任何限制,实际上是一种“信用”本位,美国几乎可以无约束地向世界倾销其货币,但其偿还却因为汇率的“浮动”而得不到保障。其次是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缺乏平等的参与权和决策权,仍是建立在少数发达国家利益基础上的制度安排。因此,构建新的国际金融体系,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至关重要。

⑥ 国际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及其作用

第二次世界复大战后,国际金融制中一个重要的新现象是涌现了一系列国际金融组织。目前的国际金融机构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全球性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2)半区域内的,如国际清算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等,它们的成员主要在区域内,但也有区域外的成员参加。(3)区域性的,如欧洲投资银行、阿拉伯货币基金、伊斯兰发展银行、西非发展银行、阿拉伯银行等等。

这些国际金融组织对国际货币制度与世界经济的发展都有深远的积极影响。在促进会员国取消外汇管制、限制会员国进行竞争性货币贬值、支持会员国稳定货币汇率和解决伙计收支困难、缓解债务危机与金融危机、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等方面,这些国际金融组织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⑦ 国际金融的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

国际金融体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体系,从广义上讲,其构成要素几乎包括了内整个国际金融领域,容包括:国际汇率体系、国际收支和国际储备体系、国别经济政策与国际间经济政策的协调等。但从狭义上讲,国际金融体系主要指国际间的货币安排,具体包括:国际汇率体系、国际收支和国际储备体系、国别经济政策与国际间经济政策的协调。

⑧ 为什么一战后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向纽约转移

美国山姆大叔利用一战大发战争财,先是给两方都卖武器,补给物资,后来看打的专差不多了参战属分赃。英法德参战国劳民伤财大举借债,债主就是山姆大叔,国际贸易当时的硬通货是黄金,老美的黄金储备不断上升,英国的下降的很快,纽约作为新兴的金融都市兴起,并与伦敦抗衡。

⑨ 国际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历程

为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先后曾出现各种进行国际金融业务的政府间国际内金融机构容。其发端可以追溯到1930年5月在瑞士巴塞尔成立的国际清算银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并响应地建立了几个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作为实施这一国际货币体系的组织机构。1957年到70年代,欧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中东地区的国家为发展本地区经济的需要,通过互助合作方式,先后建立起区域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如泛美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
1.起源:1930年5月国际清算银行BIS成立。
2.发展:二战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泛美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和阿拉伯货币基金组织等先后成立。
3.作用:在重大的国际经济金融事件中协调各国的行动;提供短期资金缓解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汇率;提供长期资金促进各国经济发展。

⑩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金融业繁荣,发展的原因

一战后中国金融业能繁荣发展的原因,一是有战前银行业成立和发展的背景。实际上,鸦片战争以后, 由于实行“开放门户”,外国银行开始进入中国,最早的是英国丽如银行(1845)。随后又相继设立了英国的麦加利银行(即渣打银行)和汇丰银行、德国的德华银 行、日本的横滨正金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俄国的华俄道胜银行等。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银行是1897 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二是辛亥革命以后,开始实行资本主义,中国的银行业开始有较快的发展,银行逐步成为金融业的主体,钱庄、票号等相应退居次要地位,并逐步衰落。(在清朝的时候山西晋商虽然构 建起过覆盖国内诸多省份金融体系,但这一金融体系的功能主要局限 在存取、承兑方面,没有多少投资因素在内,还不能看作是金融市场 的出现。而辛亥革命后,中国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发展真正开启了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大门)。三是大战初期,我国金融、进出口贸易、税收等一度陷入困境,战争还引发了社会恐慌、工人失业、物价飞涨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正是这重重的困境,刺激着国人深刻反思本国经济状况,提倡国货、振兴民族企业的呼声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响应,由此民族企业取得较大发展,也给民族资本带来发展的黄金期。金融业与工商业之间紧密联系,这一时期国内金融业的发展基本上是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互为推进的。

阅读全文

与一战后的国际金融体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以下属于外汇的特征 浏览:704
期货长线百分之十的仓位轻仓 浏览:606
投管投资官网 浏览:909
工行股票市值 浏览:649
期货高开几十个点 浏览:115
无抵押个人网上贷款 浏览:324
期货涨10个点是多少钱 浏览:613
1063股票 浏览:767
丹华资本投资公告 浏览:782
银行工作让我买基金 浏览:539
兰格网北京废钢筋价格 浏览:633
2019年4月最新贷款基准利率 浏览:872
狮桥融资租赁总公司 浏览:819
伊朗的外汇管制 浏览:794
红枣主力期货 浏览:404
股票平权 浏览:544
红枣期货的红枣规格 浏览:65
信托收税吗 浏览:58
民融资租赁 浏览:716
投资2万亿美元 浏览: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