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基本形成了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外汇、商品期货、金融期与OTC衍生品、黄金、产权交易市场等在内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是国内金融市场中心,也是国少数几个市种类比较完整的金融中心城市。金融市场交易总额和规模也连续大幅增长。过去5年中,其股票、债券发行额占全国直接融资总额的比重超过90%。期货交易所占全国期货市场份额的比重超过60%。上海黄金交易所交易量逐年上升,从 2002年的42.5吨上升到2007年的1828吨。 2006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58.9万亿元,同比增长69%;2007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127.6万亿元,同比增长117%。2008年,尽管证券市场成交额同比萎缩,但金融要素市场间相互补充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上半年全市金融市场交易总额已达76.6万亿元,同比增长41.07%。 上海已成为我国金融机构、金融资产、金融人才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全国性金融机构的功能性营运中心,如票据营业部、信用卡中心、资金交易中心等大都设在上海。同时,在加快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核心竞争力、提升金融国际化水平等方面,上海的金融机构走在全国前列。上海的金融生态环境良好,拥有较强的金融资源吸引力,不断吸引金融机构、金融资产和金融人才向上海集聚。
2. 上海为什么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具有辐射周边地区的巨大潜力 上海作为历来的内外经济接轨的回重要枢纽,其周边是一个非答常巨大的流域经济,它不仅是太湖流域经济,而且是长江流域经济。现代交通的发展,使它既可以辐射到周边的苏州、无锡、常州等长三角地区,也可以一直延伸到中西部的武汉和重庆等地区,把大半个中国带动起来。因此,经过上海为中国发展提供的资本,要比经过中国其他城市的都多。在服务于全国经济特别是长三角及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积极促进作用。从国外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过程看,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大都先是该国的国内金融中心,然后再进一步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现已是境内最大的金融城市,是内地当之无愧的金融中心。
3.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义
先花钱,后挣钱。
4. 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
期待能成为东方的曼哈顿
上海震业长城企业咨询有限公司的王震寰董事长对上海建设亚太国际金融中心表示了乐观而谨慎的态度。
首先他认为,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必须依托本土化经济的发展,上海不是被割裂的上海,而是整个中国的上海,以强大的内地经济作为后盾,上海才有可能发展成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这一点很关键,这是内因。
从外部条件来看,花旗、汇丰、渣打、东方汇理、荷兰银行等19家外资银行都不约而同地选定其驻上海机构为主报告行。当中国成了世界上主要的资本输出国之一时,上海就会自然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目前国外看好上海,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
从目前的上海金融情况来看,上海已形成了一个集证券交易所、黄金交易所、外汇交易中心、全国过比拆借市场、钻石交易所各大金融要素市场于一身的金融市场架构,加上林立的中外资银行、保险公司,上海人已经开始梦想,期待这个城市能成为东方的曼哈顿。
上海作为中国金融中心的优势是她巨大的经济腹地和她曾是远东最大的金融中心的辉煌历史。上海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她的经济腹地是香港都无法比拟的,这是上海最大的竞争优势。
但同时,加拿大经济技术促进会海外事务部的张仁泰部长认为,目前上海融资环境仍然存在不足,张说,首先是缺乏创业投资家。张认为,融资环境包括外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而全球化企业是全球化金融的重要支撑,必须要吸引一大批的创业投资家。
上海金融的对外开放度与对内开放度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利率与汇率的市场化尚待深入,货币市场建设相对滞后,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低、转换力弱,监管人员的素质与监管技术水平需要提高,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透明度不高,金融信息化包括银行IC卡的推广进展不快,金融中介机构明显不足,高素质的金融人才严重缺乏,所以,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物竞天择,强食弱肉。中国上海与香港挣抢国际金融中心。。。竞争有输有赢,没有什么别的地方肯定不干的问题。
探索农民工在历史现阶段的作用,才能正确认识城市里面的农民工。农民工的作用,可以从他们对城市的发展的作用来认识,也要考虑这些农民工从城市回到农村后对农村发展的作用,以及农民工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首先农民工对城市发展建设的作用。多年来,我国城市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街道宽广美丽,一片片草地绿茵绵绵登登都离不开农民工的强大功劳啊。就像城市的很多家庭所需要的保姆、维修工和卫生钟点工,大部分就是从农村来的农民工。为大城市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实乃好事。
我国城市化水平比较低,促进提高城市化水平是我们时时刻刻工作之一。
大量的农民工到城市发展,成为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我们规范管理好这些农民工,给他们一个平等的竞争平台,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人就会在城市里站稳脚跟,成为城市人,这样就自然提高了城市化水平,这总比漫无边际把某个地方的农民一夜之间全变为城市居民来得切实可行。所以,只要我们对农民工规范管理,给他们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并从户口管理和子女入学方面给农民工一点关注,那么农民工的发展可能就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有益尝试,更是一个良好契机。
我们应该应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农民工,千万不要瞧不起他们,这是错误的行为。
5. 陆家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具体设计标准(楼层、占地面积、功能等)
设计标准101层,建筑主体高度有望超过台湾的101楼,。
功能:地下三层,车库饮食等。地面十层超级购物,10-60办公,60以上是五星酒店。
6. 消费金融公司的审批和评论
2010年1月6日,中国首批3家消费金融公司获得中国银监会同意筹建的批复,这标志着消费金融公司这种在西方市场经济中已经存在400年之久的金融业态终于在中国“破冰”。
首批获批的消费金融公司发起人分别为中国银行、北京银行、和成都银行,这3家公司将分别在上海、北京和成都三地率先试点。其中,在上海浦东新区试点的中银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拟为5亿元人民币,由中国银行出资2.55亿元,占股51%;百联集团出资1.5亿元,占30%;陆家嘴金融发展控股公司出资0.95亿元,占19%。
2010年1月16日,上海市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介绍,作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在此次消费金融公司率先试点之后,下一步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试点、信贷转让市场、期货保税交割、全国性信托登记平台等金融创新项目都有望在浦东新区先行先试。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说,消费金融公司获批筹建,是国内推动金融创新的一大突破,有利于完善金融机构体系,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消费、发挥金融对转变发展方式的支持作用。
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教授认为,试点消费金融公司,反映了中国通过金融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新探索;而这种先行先试的金融创新试点也将继续深化,体现了中国在初步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后,坚持在金融领域进一步改革创新的决心。中国消费金融公司的成立被外媒看作是中国力图进一步拉动民间消费的尝试,因此中国安排了实力雄厚的合作方,以确保顺利推行。《华尔街日报》7日以上海为例说,作为中国四大国有银行之一的中国银行这次参与筹建消费金融公司,在上海浦东新区试点的中银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将达到人民币5亿元。中国银行将持有51%的股权,百联集团和陆家嘴[24.56 0.45%]则分别持有30%和19%的股份。
欧美媒体评论说,消费金融公司的破冰反映出,中国正力图从“出口大国”转变为“消费大国”,这也被看作是中国经济成功升级的关键。“消费金融公司”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还是一个新名词,但在西方已经有400年历史。它一般是指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境内居民个人提供消费信贷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目前在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均已得到广泛使用,并被证明能刺激居民消费,增加有效需求。《环球时报》记者在欧洲了解到,个人客户可向消费金融公司申请贷款,基本上都不超过2万欧元,一般都是为了购买个人耐用消费品或是一般用途的个人消费,像是购置新的家电,用于房屋装修以及出国旅游等,一般申请在一周左右时间内就可获得批准。
7. 国际金融分析题 你认为把上海打造成国际金融中心,我们已经具备了哪些条件我们还欠缺哪些条件
我不拿积分的,就没事写写:上海已经具备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所有条件,但除了一条就是人民币汇率和利率的自由浮动,但要实现自由浮动起码要10年左右时间,所以需要20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吧。
8. 解读|“十四五”期间,上海如何显著提升国际金融中心能级
1月30日,上海发布《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纲要》)。《纲要》对“十四五”时期上海如何显著提升国际金融中心能级进行了部署。
《纲要》提出,要建设具有较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具体包括七点内容: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建设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把握机遇加快推动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人民币可自由使用和资本项目可兑换先行先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资产管理中心,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营造与国际接轨的优良金融生态。
“一个视角是效率——服务实体经济,一个视角是安全——防控金融风险。”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奇渊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主体内容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主线。同时也强调了金融风险的防控,其中提及风险17次。”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则认为,立足于全球经济环境,中国经济发展当前有“三张好牌”,而上海在《纲要》中提出的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各类细则,可以看成是用好“三张好牌”的具体内容。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第一张好牌是第二代以高储蓄为特征的人口红利和由此形成的二元结构的消费市场。头部消费需求将促进中国企业技术升级,还有大多数中低收入群体,依靠中国逐渐形成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三流优势,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来做好线上普惠的大众市场的服务,从而激发流量规模带来的消费长尾效应(需求端)。”孙立坚表示。
《纲要》提出,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具体包括“充分发挥科创板制度创新作用”“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积极发展绿色金融”“鼓励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等内容。
孙立坚认为,要把高净值人群的市场与中低收入的市场全面激活,不要用在金融投资上,而是用在消费市场上,创造一个跨境和“内循环”的场景,把金融服务真正和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国际化密切结合。
“只要市场起来了,市场就有需求,我们就可以做大宗商品、期货、创新金融产品,这都是可以复制延伸出来的东西。”他表示。
有效防控风险
孙立坚认为,第二张好牌是政府财政和调配公共资源的能力,除了硬件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之外,还要着力帮助市场解决后顾之忧的民生问题和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所需要的制度建设以及强化监管能力,从而提升市场的活力(供求匹配、内外循环)。
“我们一直在呼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是制度的建设,反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他说。
《纲要》提出,上海要营造与国际接轨的优良金融生态,具体包括加快金融法治规则与国际对接,探索实践证券代表人诉讼、全国性证券期货纠纷调解等制度创新,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地方金融统一监管平台,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探索金融税收改革,强化金融风险管理等内容。
徐奇渊指出,《纲要》主要从以下角度对金融风险防控进行了阐述:其一,在金融市场风险方面,有事前的金融风险预防、预警,事后的应急预案、稳妥化解。其二,在金融科技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评估新技术与业务融合的潜在风险,建立完善金融科技风险防范机制。其三,在推动金融开放政策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风险的防控和稳步推进原则。
发展数字金融、普惠金融
“第三张好牌,是创新业务上的先发优势(供给端)。”孙立坚说。
他指出,在一些赛道上中国已经有一大批年轻有为的技术骨干,他们把相关业务水平做到了世界第一阵营,如华为中芯代表的信息技术和基站生产的性价比优势,又有像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这样的电商平台的平台服务竞争力,所以,创新驱动的技术能力和风险投资的专业能力今天完全可以在世界舞台上展露头脚,不仅可以匹配内循环的需要,而且还可以满足长期被边缘化的外循环市场的需要。
“国际金融中心核心的业务内容是数字经济、数字金融。”孙立坚说。
他认为,供给和需求是同步发展的,对应二元结构,中国赛道最前端的华为、中兴和中国高质量的消费者匹配,例如芯片设计、疫苗。低收入人群则通过数字经济,通过流量消费的平台降低成本,与此同时大量的消费流量养活中低端的企业。
因此,《纲要》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章节里多次提到发展“数字金融”“普惠金融”等字眼。
根据《纲要》,上海将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发挥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作用,完善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体系,完善信贷奖补政策,优化风险分担机制。创新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供应链金融发展。加强政银企三方信息对接,深化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探索建设区域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信息共享平台。《纲要》还提到,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支持在沪金融基础设施提升能级,构建联通全球的数字化金融基础设施。
《纲要》也提到,要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积极推进大宗商品贸易、对外工程承包、跨境电子商务等领域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
促进长三角一体化
值得注意的是,《纲要》还提出了不少与长三角一体化相关的内容。
《纲要》指出,要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申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积极参与国际绿色金融标准制定建设长三角区域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加大金融支持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力度,推进长三角支付清算、信用担保等业务同城化。
徐奇渊表示,《纲要》抓住了长三角经济带,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依托腹地,同时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申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长三角区域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推进长三角支付清算、信用担保等业务同城化。研究建立长三角金融科技监管协作机制。支持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实现长三角企业和个人借贷信息全覆盖。
“可以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将在绿色金融、科创金融、金融科技监管、征信系统方面对长三角经济带的发展发挥引领作用,并且在支付清算、信用担保等业务的长三角区域金融一体化方面起到推动作用。”徐奇渊说道。
9.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有哪些
上海市地处东经120度51分至122度12分,北纬30度40分至31度53分之间,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钱塘江入海汇合处。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和浙江两省。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为海拔4米左右。陆地地势总趋势是由东向西低微倾斜。以西部淀山湖一带的淀泖洼地为最低,海拔仅2米~3米;在泗泾、亭林、金卫一线以东的黄浦江两岸地区,为碟缘高地,海拔4米左右;浦东钦公塘以东地区为滨海平原,海拔4米~5米。西部有天马山、薛山、凤凰山等残丘,佘山为上海陆上最高点,海拔高度99米,立有石碑"佘山之巅"。海域上有大金山、小金山、浮山(乌龟山)、佘山等岩岛。大金山海拔高度103.4米,为上海境内最高点。全市总面积6340.5平方公里,东西最大距离约100公里,南北最大距离约120公里。陆海岸线长约172公里。在上海北面的长江入海处,有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3个岛屿。崇明岛为中国第三大岛,由长江挟带下来的泥沙冲积而成,面积为1041.21平方公里,海拔3.5米~4.5米。长兴岛面积88.54平方公里,横沙岛面积55.74平方公里。
气候
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极端最高气温40.2℃,极端最低气温-12.1℃ 。本市春秋较短,冬夏较长。2006年平均气温18.4℃,日照1638.2小时,降水量1042.6毫米。全年70%左右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
面积
1949年,上海的土地面积仅为636平方公里。1958年,江苏省的嘉定、宝山、上海、松江、金山、川沙、南汇、奉贤、青浦、崇明10个县划归上海,使上海市的辖区范围扩大到5910平方公里,几乎是1949年的10倍。2006年末,上海全市土地面积6340.5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0.06%,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100公里。境内辖有崇明、长兴、横沙3个岛屿,其中崇明岛面积1041.21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三大岛。
水文
上海地区河湖众多,水网密布,境内水域面积697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市总面积的11%。上海河网大多属黄浦江水系,主要有黄浦江及其支流苏州河、川扬河、淀浦河等。黄浦江源自太湖,全长113公里,流经市区,江道宽度300-770米,平均360米,终年不冻,是上海的水上交通要道。苏州河上海境内段长54公里,河道平均宽度45米。上海的最大湖泊为淀山湖,面积为62平方公里。
地势
上海境内除西南部有少数丘陵山脉外,为坦荡低平的平原,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4米左右。陆地地势总体呈现由东向西低微倾斜。大金山为上海境内最高点,海拔高度103.4米。
10. 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对这个地区,这个国家会产生哪些影响建立国际金融中心需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我想对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会有很大的一个刺激作用,另外对这个城市的肤色也是有回很大的很大的一个效应,另答外上海市国际型大都市他的影响力在国际上也是很大的,所以上海建立国际金融城市,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的发展会取得很大的一个发展的一个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