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中国发展的外资银行中,哪些银行的雇主品牌做的好
这个可以参考每年的最佳雇主榜单排名。就我了解,外资银行中雇主品牌比较优秀的有大华银行、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2017年雇主品牌榜单中,大华银行在金融业里排行靠前,外资银行中只有大华银行连续两年获得智联招聘“中国最佳雇主”和前程无忧“中国典范雇主”双料百强,也只有大华银行进入了“最具社会责任雇主” Top10榜单。如果想去外资银行工作的话,可以考虑看看。
❷ 外资金融机构的介绍
外资金融机构是指外国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投资设立的从事金融业务的分支机构和具有中回国法人地位答的外商独资金融机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现已在中国设立的外资金融机构有外资银行、外资财务公司和外资保险公司。申请设立外资金融机构的外国金融机构,总资产须达到一定的规模,其所在国须有严格的金融监管,并且在华设立代表机构达二年以上。设立外资金融机构须按有关法律法规申请,报经国家金融主管机关批准。
❸ 中国大陆的外资银行。
澳大利亚新西兰银行(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分行 银城东路101号森茂国际大厦39楼 68410111
澳洲联邦银行上海代表处 延安东路100号805室 63553939
巴伐利亚洲银行上海分行 张杨路838号华都大厦17楼 68766600
巴黎银行上海代表处 常熟路88号东艺大厦601室 62494303
巴黎国民银行上海办事处 茂名南路58号锦泰办公楼101-105室 64728762
宝生银行上海分行 北京东路668号宝生银行大厦 53088888
比利时联合银行上海分行 浦东大道1号中国船舶大厦15楼 58791599
比利时通用银行上海代表处 浦东银城东路101号29楼 68410404
大华银行有限公司上海分行 浦东南路528号上海证券大厦北塔2306室 68810088
道亨银行上海代表处 河南南路16号6楼601室 63553197
德国商业银行上海分行 浦东南路855号世界广场二十五楼 58366666
德国中央合作银行上海代表处 中山东二路115号 63309842
德累斯登银行上海分行 世纪大道88号金茂大厦39楼 50495588
德意志银行上海分行 银城东路101号29楼 68410808
东方汇理银行上海分行 浦东大道1号船舶大厦1704-1707室 58795559
东海银行上海分行 浦东南路1111号 58306570
东京三菱银行上海分行 银城东路101号森茂国际大厦20楼 68411515
东亚银行有限公司上海分行 张杨路838号 58208583
东亚银行有限公司上海分行浦西支行 四川中路299号 63233626
东洋信托银行上海代表处 茂名南路205号1901室 64721394
东洋信托银行株式会社上海驻在员事务所 茂名南路205号19楼1901室 64730850
法国里昂信贷银行上海分行 陆家嘴东路161号招商局大楼36楼 58870770
法国外贸银行上海分行 陆家嘴路66号招商局大厦34楼 58875775
法国兴业银行上海分行 愚园路172号8楼 62497500
福冈银行上海代表处 延安西路2200号2010室 62194570
富士银行上海分行 银城东路101号7楼 68411000
广岛银行上海代表处 延安西路2200号 62752755
国产业银行上海分行 浦电路480号2801室(浦项大厦) 68751234
韩国国民银行上海代表处 娄山关路83号1003室 62701616
韩汇银行上海分行 浦电路480号(浦项广场27楼) 50810606
韩亚银行上海代表处 延安西路2067号仲盛金融中心1103室 62785108
荷兰合作银行(中国)有限公司 陆家嘴东路161号招商局大厦33楼 58889888
荷兰商业银行上海分行 银城东路101号森茂国际大厦37楼 68413355
荷兰万贝银行上海代表处 银城东路101号森茂国际大厦29楼 68410421
荷兰银行上海分行 世纪大道88号金茂大厦28楼 50499303
恒生银行有限公司上海分行 浦东大道1号中国船舶大厦12楼 58821338
横滨银行上海代表处 茂名南路205号1411室 64725930
花旗银行上海分行 浦东大道1号中国船舶大厦20楼 58791200
花旗银行上海分行浦西支行 延安东路100号5楼 63289661
华联银行有限公司上海分行 世纪大道88号 50478200
华侨银行上海分行 东方路710号23楼 58200200
华侨银行上海分行浦西支行 九江路120号 63233888
华一银行 浦东南路360号新上海国际大厦底层 58881234
加拿大国民银行上海代表处 南京西路1376号上海商城东峰665A室 62798102
加州联合银行上海代表处 福州路318号百腾大厦15层1506-1507室 63912290
捷克储蓄银行上海代表处 淮海中路527号A楼901室 53060749
静冈银行上海代表处 延安西路2201号1813室 62098115
罗马银行上海分行 河南南路16号中汇大厦603室 63559010
美国波士顿银行上海代表处 南京西路1376号426室 62798090
美国大通银行上海分行 浦东银城东路101号森茂大厦31楼 68411828
美国美洲银行上海分行 浦东南路528号18楼 68818686
美国运通银行上海代表处
淮海中路222号力宝广场2313-2315室 53966090
美联银行上海代表处 浦东大道138号永华大厦18B 58795418
名古屋银行上海代表处 延安西路2201号1809室 62754207
上海巴黎国际银行 浦东南路528号证券大厦北塔13楼 58405500
三菱信托银行上海代表处 茂名南路205号瑞金大厦2404室 64726270
三和银行上海分行浦西支行 娄山关路85号东方国际大厦C座1408室 62955858
三和银行上海分行 浦东大道1号中国船舶大厦16楼 58793818
瑞士银行上海代表处 延安西路2200号812室 62199208
瑞士信贷第1波士顿银行上海分行 浦东南路528号 68818418
盘谷银行上海分行 中山东一路7号 63233788
纽约银行上海分行 浦东大道138号永华大厦24楼C-D座 58796622
纽约银行上海代表处 乌鲁木齐北路457号朝代商务中心503室 62494110
宁波国际银行上海分行 浦东南路528号上海证券大厦北幢2203-2204室 68818899
❹ 中国有多少家金融机构
【】 有政策抄性银行3家,商业袭银行425家(大型银行5家,股份制银行141家,农村商业银行214家,外资银行65家),农村合作银行190家,村镇银行667家,农村信用联社1990家,资金互助社47家,信托公司69家,财务公司134家,金融租赁公司18家,汽车金融公司14家。 相关微博: 综合金融服务商:农商行的前景不被看好,尤其是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贷款产生的不良多,农商行的风险更是要偏大一些。”一位信托人士称,不少民资投资城商行和农商行就是为了银行上市产生的溢价,如上市闸门不打开,农商行的股权其实比较尴尬,估值的情况也不一样。
❺ 请问哪位能告诉我我们国家现有的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各有哪些
目前在华来注册的外资独资银源行有6家,分别为荷兰合作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泰华国际银行、宁波国际银行、珠海南通银行、新联商业银行、协和银行,分布于上海、宁波、珠海、厦门等四个城市。
中外合资银行7家,分别为厦门国际银行、上海巴黎国际银行、福建亚洲银行、浙江商业银行(不是浙商银行)、华商银行、青岛国际银行、华一银行,分布在上海、宁波、厦门、福州、青岛等五个城市。上述13家银行全部分布在沿海地区。
❻ 外资公司在中国开什么银行好
中国银行
专门做外币的
在国外也有办事处
❼ 中国四大外资银行有哪些
英国 汇丰银行 香港汇丰银行简称汇丰银行,是香港最大的商业银行,也是日本以外的亚洲最大的商业银行、世界最大的跨国银行之一。1995年该行的资产额3440亿美元,居世界大银行第31位,存款额818.37亿美元,资本和准备金亿美元,一级资本比率9.4%,总资本比率为14.5%,(一九九五年六月)雇佣职工100,000人,总行设在香港。
美国花旗银行 花旗银行总部坐落于美国纽约派克大道399号的花旗银行,是华盛顿街最古老的商业银行之一。1812年7月16日,华盛顿政府的第一人财政总监(Commissioner of the U.S. Treasury )塞缪尔.奥斯古德(Samuel Osgood)上校与纽约的一些商人合伙创办了纽约城市银行(City bank of New York)——今日花旗集团的前身。当时,该银行还是一家在纽约州注册的银行。在创建之初,纽约城市银行主要从事一些与拉丁美洲贸易有关的金融业务。英国 渣打银行 英国渣打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在伦敦及香港交易所上市,并名列富时指数首25家公司(以市值计算)之内。 渣打银行有150多年的历史,致力于在全球高增长市场的发展。渣打银行在亚太、南亚、中东、非洲、英国及美洲等56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400多家分支机构(含附属机构、合作公司和合资企业)。 香港东亚银行 香港东亚银行于1918年在香港成立,一直以来致力服务香港客户,并于内地及海外提供企业及个人银行服务。 东亚银行现为全港最大的独立本地银行,于2005年12月31日的综合资产总额达港币2,388亿元(307.9亿美元)。东亚银行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为恒生指数成份股之一。
目前,东亚银行于香港设有逾110间分行和显卓理财中心,员工人数超过3,400名,集团于全球则聘用逾6,400名职员。
</p></p>
❽ 中国的三大金融机构有那些
中国的三大金融机构是银行、保险、证券。
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金融机构编码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从宏观层面统一了中国金融机构分类标准,首次明确了中国金融机构涵盖范围,界定了各类金融机构具体组成,规范了金融机构统计编码方式与方法。
该《规范》对金融机构的分类:
货币当局
1、中国人民银行;
2、国家外汇管理局。
监管当局
1、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2、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
1、银行;
2、城市信用合作社(含联社);
3、农村信用合作社(含联社);
4、农村资金互助社;
5、财务公司。
银行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
1、信托公司;
2、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3、金融租赁公司;
4、汽车金融公司;
5、贷款公司;
6、货币经纪公司。
证券业金融机构
1、证券公司;
2、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
3、期货公司;
4、投资咨询公司。
(8)中国最好的外资金融机构扩展阅读
金融机构通常提供以下一种或多种金融服务:
1、在市场上筹资从而获得货币资金,将其改变并构建成不同种类的更易接受的金融资产,这类业务形成金融机构的负债和资产。这是金融机构的基本功能,行使这一功能的金融机构是最重要的金融机构类型。
2、代表客户交易金融资产,提供金融交易的结算服务。
3、自营交易金融资产,满足客户对不同金融资产的需求。
4、帮助客户创造金融资产,并把这些金融资产出售给其他市场参与者。
5、为客户提供投资建议,保管金融资产,管理客户的投资组合。
上述第一种服务涉及金融机构接受存款的功能;第二和第三种服务是金融机构的经纪和交易功能;第四种服务被称为承销功能,提供承销的金融机构一般也提供经纪或交易服务;第五种服务则属于咨询和信托功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金融机构
❾ 那些外资银行已经进入中国
从中国加入WTO以来,外资银行在中国的经营发展十分迅速,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外资银行的营业机构进一步增加,到2004年10月,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62家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204家营业性机构,其中包括外国银行分行163家,其下设支行16家,独资与合资银行及财务公司14家,其下设分支机构11家。此外,外资银行类机构在中国还设立了223家代表处。2004年底,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在华外资银行机构已达105家,版图扩展到18个城市。
其次,在华外资银行的资产发展明显加速。2001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WTO到2004年,外资银行的在华资产总额增长了54%,平均年增长18%;特别是2004年,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大幅提高,到2004年10月末,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达5533.9亿元,同比增长41.44%,约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8%。再次,外资银行贷款迅速增加。到2004年10月,外汇贷款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外汇贷款总额的18%左右,贷款总余额已达2 674.16亿元。另外,外资银行的服务品种日趋多元化,到2004年10月末,外资银行在发展自己的过程当中,已经可以向中国的市场投放 100多个品种的产品和服务,这相当于原来国内商业银行投放服务品种的3倍以上。
2.享受的优惠政策 外资银行在进入中国过程中,中国政府给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特别是近两年,我国政府赋予外资银行更多的优惠条件,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扩大外资银行进入的区域范围,从2004年12月2日起允许外资金融机构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扩大到昆明、北京、厦门、西安、沈阳,使开放人民币业务的城市从13个增加到18个。
其次,建立西部绿色通道,对于外资银行在西部和东北地区设立机构和开办业务的申请,在审理时将设立绿色通道,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审批。并且,允许外资银行从事代理保险业务,外资银行经所在地银监会派出机构备案之后,在其已获准的客户对象和业务范围内,按照相关的规定,从事代理保险业务。
再次,进一步放宽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资格条件,在坚持审慎标准的前提下,加快对外资银行设立同城支行、开办人民币业务及衍生产品等业务的审批,为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二、外贸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挑战及我国银行业的对策
(一)外资银行的优势
外资银行比中资银行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具体表现为:(1)外资银行作业方法遵循的是国际惯例,基本上不受政府干预。我国商业银行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无法摆脱政府指控干预。(2)外资银行规模庞大,资金实力雄厚,资产质量优良。仅花旗集团的资产就达7 000亿美元以上,相当于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的总和。又如美国商业银行目前的不良资产比率是0.67%,而我国银行的不良资产无论以哪个口径计算都在它的30倍以上,大量不良资产已使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用和地位受到严重损伤。(3)外资银行的经营管理机制灵活,富有生机,比较适应市场经济日益灵活多变的现实。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体制不健全,没有形成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符合市场需要的管理制度乃在形成与完善之中。(4)外资银行融入国际金融市场多年,有着丰富的经营经验,提供的金融服务花样多,能较快地适应市场需要。(5)外资银行的软硬件设备优良,产品的科技化程度高。(6)外资银行在不少领域享受超国民待遇。在上缴利税方面,中资银行的总负担超过70%,而外资银行的综合税率只有30%左右;在购置设备方面,中资银行费用需从税后利润中支出且需上级部门审查批准,而外资银行却很灵活;在业务范围,外资银行可做外币投资业务。
(二)对中国金融银行业的冲击
因为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相比具有以上优势,所以,外资金融机构涌人中国后,也对中国金融业产生了一些冲击,这种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中资银行业务的冲击
在传统存贷款业务上,无论存、贷品种,中资银行均远远不及外资银行。在美国的银行除了我国现有的所有存款品种外,还推出了与投资相结合的存款(与日经225股票指数挂钩的2年期定期存款在存期内,日经股票指数每上升1 000点,存户即可赚取年利率2.6%的回报)及外币定期存款户头,允许存户在16种外币中免费随意转换等品种。同样,中国的消费信贷和分期偿还贷款等业务还尚待拓展;而美国消费贷款已占整个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20%,包括汽车、住宅、小额生活贷款,度假旅行贷款等。 2.对中资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
中间业务主要是指,担保业务、贷款承诺、金融工具创新、中介服务等,西方银行的中间业务从20世纪80年代始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而我国尚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金融市场尚需完善,中间业务品种很少,档次低开办面窄、收益差,而且,在我国曾经出现过的国债期货、外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都因投机过度、交易不规范而停办,目前,只剩下中国银行的外汇交易市场;同样,我国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发展也非常缓慢。预计在中国加入WTO 5年之后,外资银行在外币存款和人民币存款的市场份额将分别升到15%和10%左右,外资银行的外币贷款和人民币贷款的市场份额将分别达到1/3和15%左右;外资银行中间业务则可能超过50%,并且,将获得绝大部分金融生产品交易业务及投资银行业务的市场份额。 3.对优质客户的争夺将削弱中资银行盈利能力
外资银行的目标客户是跨国公司、国有企业、政府机构和公用事业公司等潜在的优良客户。一方面,这些优良客户可能会“易主”,使中资银行增加出现不良资产的可能性,降低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又将增加中资银行维持与开拓优质客户的难度,会增加经营成本。例如,2005年2月底,由花旗银行上海分行牵头,18家外资银行组成的外资银团向上海港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发放了一笔10亿元人民币的3年期银团贷款。这是自中资企业人民币业务向外资银行开放以后,在沪外资银行首次联合向中资企业发放人民币贷款。此举表明外资银行已开始与中资银行展开对优质中资企业的竞争。4.会导致中资银行优秀人才的流失 对人才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家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与竞争力,进而影响其盈利能力。由于外资银行为了进入中国,需要大量的中国本土人才,中资银行的优秀人才就成为他们挖掘的主要对象;另外,由于外资银行在用人机制,收入等方面与中资银行比又具有一定的优势,会导致一些中资银行的优秀人才流失,从而削弱了中资银行的竞争力。
5.对宏观金融政策的实施效果及金融监管造成影响 外资银行的进入使我国金融风险监管面临着严峻考验。外资银行进入我国之后,对我国金融风险监管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由于我国金融监管水平较低,监管工作落后于形势的发展,对外资银行在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监管不力,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金融体系风险。其次,在追求高额利润动机的驱动之下,外资银行将其业务的重点集中在成本低、风险小、收益高的中间业务方面,特别是国际结算业务,在这些方面与国有银行展开激烈的竞争,而对那些我国经济建设中有急需资金支持的项目则不屑一顾。外资银行的这种经营活动不但与我国引进外资银行的初衷相违背,而且将风险转嫁给国内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金融业的风险。
外资银行的进入将加重我国宏观调控的难度,外资银行大规模进入后,使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加大。这是因为外资银行可以通过从国际金融市场上筹措资金来抵制货币政策的影响,从而弱化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应。6.“扭曲合资”可能造成垄断行为
有些国内银行为了与国内的其他银行抢市场份额,而有的外资银行为了快速进入中国市场,他们很有可能联合起来,这样,就会形成垄断,例如,上海银行就与多家外资银行进行了国际业务产品研发与营销研讨等。此外,一些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在人民币贷款方面实行联动,开展同业资金拆借,外资银行为中资银行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等。目前,外资银行在中国,受资本账户管制、非理性竞争、利率非市场化、信用文化缺失等因素的影响,短期内还无法完全发挥其固有的竞争优势,但在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后,外资银行的优势将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到那时,中国银行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中国银行业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对。(三)中资银行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1.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中资银行也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一是机构网点优势;二是文化地缘优势;三是客户资源优势,国家信用也为国有商业银行提供了巨大的支撑。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各有优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市场竞争是正确的选择。但必须看到,优势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知己知彼。中资银行不能固守原有的优势,因为原有的优势会因外资银行竞争策略的调整而逐步消失,应积极创造出能经得起市场考验的竞争优势。
2.勇于与外资银行竞争
中资银行应积极参与竞争,竞争也许会付出一定的市场份额、利润等代价,但处理得好,会因此促使我国的银行更快地掌握最有效的生存手段与竞争工具。因此,中资银行应平衡心态,从客观、动态的情况做出冷静分析,主动进行竞争策略的调整。
3.加强与外资银行的合作
中资银行应充分重视、研究与外资银行的合作。合作是为了促进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在合作中发展自己,要有长远的利益目标。眼前的局部利益的损失最终应以可计算的长远利益得到补偿为底线。在合作中学习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要注意和重视长期以来被国人所忽视的客户信用、收益、财务等资料的保护,这是中资银行花费了几十年,付出了大量的成本才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是最反映中国国情的东西,是一个商业银行抢占市场份额的最基础性的资料。 4.加大国有银行的改革力度
中国金融体系存在很多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体制,必须加快对银行体制的改革。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市场服务、内控防范、人力开发方面进步很大,以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为核心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治理结构的再造将使国有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通过股份制改造,把国有商业银行逐步建设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
中国银行业应抓住时间不多的过渡期,加快体制和机制改革;按照科学发展观,实现经营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规模、速度、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善资产质量,充实资本准备,改进风险管理,增强创新能力、盈利能力及抗风险能力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以提高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迎接全面开放和金融全球化的严峻挑战。
5.加强负债管理
其具体措施有:(1)实行分局管理、分级授权、相互制约、加强监督的经营管理模式,建立强有力的稽核监督系统,可实行客户经理和信贷报告制度,与客户保持紧密联系,加强对客户的动态考察;(2)优化资产结构,把住资金的“出口关”,把有限资金投入到产品质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3)实现资产负债规模的总量均衡遵循资产负债的期限匹配和结构对称的原则;(4)全面推行抵押贷款制度,通过一定的担保来防范风险,抵押贷款制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贷款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形成银行与工商企业紧密的联系方式和相互依赖的关系,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互融合。
6.积极学习外资银行的管理,经营、用人等先进经验
优秀的外资银行非常具有竞争力,它们有着成熟的内部管理和产品创新机制,有着丰富的国际视野和国际化运作经验。在经营管理、产品服务和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非常值得学习。竞争是最好的学习手段,在竞争中向外资银行学习。
7.完善监管法规体系,统一监管
行业监管部门也应做好相应的准备,迎接全面开放和国际化所带来的挑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审慎性监管法规体系,加快与《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新资本协议》及国际会计准则等国际监管标准的接轨,实现中外银行机构的统一监管。
8.改善银行业宏观政策环境、鼓励金融创新、防范金融风险大力改善宏观政策环境,要进一步发挥资本对银行经营的约束作用,鼓励银行千方百计增资扩股,尽快出台资产证券化等措施,为银行的资产调整,提高资本充足率等提供便利。
监管部门在继续严格资本充足率等审慎监管的基础上,也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中资银行的金融创新。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金融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大监管力度,以监管求创新,在创新中提高机构核心竞争力。要正确处理好鼓励金融创新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政府部门要通过各种制度、政策约束商业银行稳健经营,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创造制度、政策环境,能够确保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指导和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加快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以开放人民币业务为契机,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以监管促发展,在发展中化解风险。
9.利用WTO有关原则和条款,实施适度保护政策
运用“不对称原则”逐步开放金融市场。“不对称原则”内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发展中国家“更多参与”,另一个是“逐步自由化”。利用“保障条款”和“例外条款”,合理保护金融市场。利用市场对等开放原则,加快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支持本地金融机构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以提高国际竞争力。
❿ 国内有哪几家外资银行的风控做得比较好
国内现在主要有以下几家外资银行: ·花旗银行 花旗银行作为第一家美资银行于1902年来到中国上海,开立了在华的第一家分行,也是花旗银行开始在亚洲营运的第一家海外分行。今天,花旗银行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外资银行之一,面向最广泛的客户群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