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银行业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下滑 什么是贷款拨备覆盖率
大家都知道银行有一项叫做贷款的业务,就是可以向银行借钱,个人、企业都可以借,当然有借有还,借银行的也一样。可是呢,这些向银行借钱的这些人和企业形形色色,什么样的都有。比如有一些央企,他们财大气粗的,肯定还得上钱,属于正常类。
也有比如凤凰网这样的大企业,信用优良,前景良好,还钱肯定没问题,可以算关注类。可还存在比如一些初创型的公司,不太稳定,就有还不是钱的风险,属于次级或可疑类。甚至有些企业是直接面临倒闭。或者还有些是个人贷款,几年拖着不还钱,估计就是还不了几个钱了,属于损失类。
银行对待自己的贷款可没那么心宽,他把次级、可疑、损失类的贷款算作不良贷款,然后他会专门准备贷款的一般损失,大约为贷款的1%,另外再根据贷款的企业或个人的信用级别划出风险概率,乘以贷款的钱,最后都加起来的金额,除以不良贷款的总额就是拨备覆盖率啦。
2. 银监会要求贷款拨备覆盖率是多少
银监会2010年10月10日下发文件,要求银行将之前的银信理财合作业务中,所有表外资产在今明两年全部转入表内,并按150%的拨备覆盖率计提拨备。
3. 银行拨备覆盖率如何理解
拨备覆盖率反映的问题是银行作为高风险对贷款损失准备有多大。但是,不同银行拨备覆盖率之所以会出现较大不同,原因是银行的拨备基础是什么,一般来说,拨备覆盖率基础是银行的不良贷款、出现坏账迹象的不良贷款,但是如果上市银行评估时不认为某些贷款是不良贷款,这个比较基数就会很低,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不同银行拨备覆盖率相差悬殊的现象。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16日在银监会2009年第一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指出,2009年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继续严格控制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银行拨备覆盖率至少要达到130%以上,风险较高的银行应更加注重创造条件,进一步将拨备覆盖率提高到150%以上。
一般地说,拨备覆盖率高,说明抗风险能力强。
4. 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 之间的区别
1、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不良贷款*100%;
2、贷款损失准版备权充足率=贷款实际计提准备/贷款应提准备*100%;
如不良贷款余额100万元,实际计提80万元,假如应提90万元,那么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80/100*100%=80%;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80/90*100%=88.89%。
3、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为贷款实际计提准备与应提准备之比,不应低于100%。准备金充足程度指标包括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和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
4、拨备覆盖率(也称为“拨备充足率”)是实际上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账准备金的使用比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
5. 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拨备覆盖率(也称为“拨备充足率”)实际上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帐准备金的使用比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该项指标从宏观上反应银行贷款的风险程度及社会经济环境、诚信等方面的情况。
依据《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拨备覆盖率是实际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对应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比率,该比率最佳状态为100%。拨备覆盖率是银行的重要指标,这个指标考察的是银行财务是否稳健,风险是否可控。
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为贷款实际计提准备与应提准备之比,不应低于100%。准备金充足程度指标包括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和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为一级指标,为信用风险资产实际计提准备与应提准备之比,不应低于100%;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为贷款实际计提准备与应提准备之比,不应低于100%,属二级指标。
贷款损失准备是当存在客观证据表明贷款发生减值,按贷款损失的程度计提的用于弥补专项损失、尚未个别识别的可能性损失和针对某一国家、地区、行业或某一类贷款风险所计提的准备。银行在期末分析各项贷款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产生的贷款损失。
6. 如果银行发放贷款均为正常类贷款,拨备覆盖率是否是0呢但是为什么说拨备覆盖率为100%最好!
举个例子,从这个例子里面说明:
银行向一企业发放100万元贷款,计提了10万元拨备,
如果日后该企业产生了10万元的不良贷款,那拨备覆盖率为100%,也就是计提的拨备能足够覆盖不良贷款;
如果日后该企业产生了5万元的不良贷款,那拨备覆盖率为200%;
如果日后该企业产生了10万元以上的不良贷款,那计提的拨备就不足,产生准备金缺口,在报表上会使银行利润虚增;
然后就有个问题了,如果企业无产生不良贷款呢?
拨备的关键点,在于它是根据不良贷款的数量来提取的,也只能用于因不良贷款无法收回而造成的损失。换句话来说,如果无不良贷款,那去谈拨备覆盖率已经没有意义了。
拨备的计提率并不是一个理论上的死数据或公式,是需要根据不同企业不同情况而定。如果银行所发放的贷款均为正常(现实中是不可能的),那银行之前还是按照原来的比例计提拨备,那会导致银行拨备变成多余,从而使银行利润虚降,也就是银行对贷款情况的估计和预算不准确。
也就是说拨备过高或过低都不好,至于为什么100%的覆盖率最好,这个很简单,以上面的例子,银行计提了10万元的拨备,日后产生的不良也是10万元,刚好完全覆盖,说明银行预算准确,拨备计提精确,不会使银行利润虚高或虚降,不会使银行资金利用率降低,也不会产生准备金缺口,这当然是最理想的状态。
现实中,实际贷款中要怎样计提拨备一直没有得到一致的意见,这些就不罗嗦了。
7. 贷款拨备率 与风险准备金
贷款(interest-freeloan)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按一定利率和必须归还等条件出借货专币资金的一种信用属活动形式。
有关贷款不懂得知识到《小指阵》纲站看下。
不用那么复杂,通常带好
1.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2.企业上年度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收益表,现金流表。及最近的月报表
3.董事会决议及贷款申请函(加盖公章)
4.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请采纳回答,点个赞!
8.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怎么计算公式
不良贷款率计算公式如下: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
=贷款拨备率/拨备覆盖率×100%
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是评价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不良贷款率高,可能无法收回的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越大;不良贷款率低,说明金融机构不能收回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越小。
正常类贷款定义为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关注类贷款定义为尽管借款人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类贷款定义为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可疑类贷款的定义为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损失类贷款定义为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对各项贷款进行分类后,其后三类贷款合计为不良贷款。
各项贷款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借款人融出货币资金形成的资产。主要包括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融资租赁、从非金融机构买入返售资产、透支、各项垫款等。

(8)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拨备率扩展阅读
危害性:
根据日本的经验,中国经济也象日本一样被不良贷款所拖累。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不良资产的危害性。
1、不良贷款率高,最大的危害是影响银行对经济的支持能力。中国的银行对贷款极其谨慎小心,就是因为不良贷款太多,影响了银行放款能力。
2、如果靠发行基础货币来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容易引发通货膨胀。如果对之掉以轻心,不良贷款的大量发生还会诱发社会道德风险,如果加大处理不良贷款的力度又可能会引起企业连锁倒闭破产,增加财政风险和社会危机。
解决办法:
1、加强金融企业的业务监管,保证今后每一笔贷款的质量,防止新的不良贷款产生。
2、加大中国企业的体制改革,强化企业的经营和竞争机制。
3、适当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给一些能救活的企业输血,使之起死回生。
4、发行基础货币,冲淡不良贷款。
第3和第4种办法都是增加货币供给,通过适度通胀抵消不良贷款,从而活跃中国经济,使经济增加活力。
9. 银行什么时候按贷款拨备率计提减值准备,什么时候按拨备覆盖率计提贷款减值
银行财务根据《金融企业准备金计提管理办法》第三条办法所称准备金,又内称拨备,是指金融企以承担容风险和损失的金融资产计提的准备金,包括资产减值准备和一般准备。
本办法所称资产减值准备,是指金融企以债权、股权等金融资产(不包括以公允价值计量并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进行合理估计和判断,对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账面价值部分计提的,计入金融企业成本的,用于弥补资产损失的准备金。
本办法所称一般准备,是指金融企业运用动态拨备原理,采用**模型法或标准法计算风险资产的潜在风险估计值后,扣减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从净利润中计提的、用于部分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金。
10. 何为贷款拨备率拨备覆盖率
贷款拨备率实际上就是呆、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率;是指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余额专与贷款余额的比率,属是反映商业银行拨备计提水平的重要监管指标之一。
贷款拨备率=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各项贷款余额 x 100%。
拨备覆盖率是实际上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账准备金的使用比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该项指标从宏观上反映银行贷款的风险程度及社会经济环境、诚信等方面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