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消费金融市场的现状是什么
数据显示抄2015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袭已超9万亿元,预计2019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将超过37万亿元。国内有630家银行,2500家左右的P2P,近9000家小贷公司,近2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以及蚂蚁金服、网络金融等互联网巨头。
⑵ 消费信贷市场上的情况是什么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消费信贷市场上的产品种类很多,借款方式简单方便,很多是全线上,“秒”到账,但不同机构提供的产品各有特色。
在“借钱”越来越方便的时代,对于居民个人而言,应根据自身经济能力,量入为出,合理借贷。专家提醒,消费信贷在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支持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由于我国居民提前消费的经验不足,要谨防忽视自身偿还能力,过度借贷、多头借贷的情况。
管好消费贷,用好消费贷,还其短期应急、支持消费的本源,这一新兴的金融服务才不会走了形,变了味。
⑶ 消费金融市场未来谁是主角
南都金融研究所与万穗金融研究院发布的《2017新青年消费金融白皮书》显示,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青年人群正在成长为消费主力。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这一人群推崇更高品质的生活品质,是愿意花钱,也是更懂得花钱的一代。
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根据2016年国家统计局数据,80、90后人群合计4.1亿人,共占比30%。随着90-99年出生人已步入18-27岁,消费能力逐渐提升,成为引领消费的新人群。根据艾瑞咨询最新发布的《2017消费金融洞察报告》,短短4年,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从60亿猛增到4367.1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17%。
⑷ 如何看待消费金融市场的火热
一个美国普通家庭,或者普通人,平均花销要远大于中国人。他们用在房屋、运动、服务、旅游、聚会、用餐、交通等方面的钱,还是非常大的,有些人虽然月入斗金,也还是入不敷出。
⑸ 消费金融未来有哪几类发展趋势
第一类:结合消费场景的消费金融。通过与线下的3C卖场进行合作,为消费者提供电子产品的分期付款业务,但是这种模式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来说运营成本较高,对于自动化审批要求高。同时消费金融公司的运营成本高,风控难度较大,各家公司目前都通过自有的数据积累建立风控模型、拼概率、高息覆盖高风险等方式进行经营。
第二类:直接发放个人贷款的消费金融。相比结合消费场景的消费金融,这种直接发放现金贷款的消费金融风险把控更难,一方面竞争比较激烈,而且基本也是采用大量人力进行推广,公司运营成本较高,在加上国内的机构在实收资本的基础上放大杠杆来吸引投资人,这样造成消费金融公司的融资成本较高,通过放大资金杠杆进行放贷,同时也放大了经营风险。而且顾客的贷款意图难以掌控,从而造成坏账率过高。
第三类:校园市场分期。校园市场分期基本可以定位为校园电商平台,因为给学生放贷存在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学生并无收入来源,存在还款能力的问题,而且学生放贷学生一旦出现坏账基本都要父母进行代偿,如果一旦出现集体事件,国家肯定会立马禁止,这样增加了金融公司的经营风险,目前很多公司基本定位为电商平台的消费赊账服务,这样避免法律风险,通过低利率和商品差价来维持企业发展,通过获取用户数据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⑹ 消费金融目前的竞争格局是怎样的
互联网技术加速了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转型,线上授信的方式和速度给了消费者回不同以往答的消费体验。目前的行业格局正呈现出银行系、产业系、电商系、P2P系等多线系网络链条的扩张发展格局。1.2010年,第一批银行系试点消费金融试点的公司,如北银、捷信、中银和锦城等;作为最早的一批,大部分都带有很强的实验性质。2.2013年,第二批产业系试点消费金融公司,如苏宁、海尔等;供应链核心企业入场,主要出于促进销售。3.在2014年,互联网电商系悄然入局,纷纷涉足消费金融,如京东推出了“京东白条”,阿里推出了“天猫分期”、“蚂蚁花呗”等产品。4.2014年后,日益壮大的P2P网贷平台看准机会争相入局,许多民间资本开始在这一领域试水,虽然很多公司没有使用“消费金融”一词,但其所从事的业务与消费金融并无区别
⑺ 大家如何看待消费金融市场的火热
对于这么一个市场的火热,我感觉肯定是这个时代发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