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请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WTO之间的联系是
世界银行IBRD、国际货币基金IMF和世界贸易组织WTO,都是通过订立专门协定并参加联合国的自治组织,所以一般都视之为联合国系统下的专门机构,但它们和联合国大会及联合国其他机构之间,是各自独立,不是从属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贸组织。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产生的原因:
在19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期间,许多国家试图通过大幅度加强对外贸易壁垒来应对本国经济的下滑。有些国家还通过本国货币贬值以提高在出口市场上的竞争力,并限制其公民自由持有外汇。然后这些尝试被证明是弄巧成拙,导致世界贸易急剧下降。许多国家就业和生活水平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国际货币合作崩溃致使国际货币合作基金组织创始人计划成立一个机构,该机构负责监督国际货币体系的汇率和国际收支,使国家和本国公民能够从其他国家购买商品和服务。新的全球实体将确保汇率稳定,并鼓励其成员国消除阻碍贸易交流的限制。 1944年,联合国赞助的财金会议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45个国家的代表进行会面,商定了建立一个国际经济合作框架。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成立,各国在会议上签订了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的协议。1946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成立,1947年3月1日开始运作。是为二战完结后之重建计划的一部份。
作用: 制定成员国间的汇率政策和经常项目的支付以及货币兑换性方面的规则,并进行监督;对发生国际收支困难的成员国在必要时提供紧急资金融通,避免其他国家受其影响;为成员国提供有关国际货币合作与协商等会议场所。促进国际间的金融与货币领域的合作;促进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步伐;维护国际间的汇率秩序;协助成员国之间建立经常性多边支付体系等。
中国的关系:中国是该组织创始国之一。1980年4月17日,该组织正式恢复中国大陆的代表权。中国在该组织中的份额为80.901亿特别提款权,占总份额的3.72%。中国共拥有81151张选票,占总投票权的3.66%。中国自1980年恢复在货币基金组织的席位后单独组成一个选区并派一名执行董事。1991年,该组织在北京设立常驻代表处。2010年中国的份额将由目前的3.65%升至6.19%,超越德、法、英,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
2.世界银行;
背景:世界银行成立的初衷是解决战后各国重建和发展经济的资金需求,几十年下来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贫困问题已经转变为它的主要使命。
作用:世界银行集团包括五个密切相关的机构: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和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主要是通过贷款、担保、风险管理产品和分析与咨询服务依靠可持续发展来降低中等收入和信用可靠的较贫困国家和贫困程度。 国际开发协会是致力于帮助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旨在依靠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项目提供无息贷款和支持来减少贫穷,缩小贫富差距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国际金融公司是旨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私人部门的可持续投资,从而减少贫困,改善人民生活。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的使命是发展可持续的外国直接投资,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减少贫穷。 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是解决缔约国和其它缔约国国民之间的投资争端提供调解和仲裁的便利,以此增进相互信任的气氛。
中国的关系: 中国是世界银行的创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世界银行的席位长期为台湾当局所占据。1980年5 月15日,中国在世界银行和所属国际开发协会及国际金融公司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1980年9月3日,该行理事会通过投票,同意将中国在该行的股份从原7 500股增加到12 000股。我国在世界银行有投票权。在世界银行的执行董事会中,我国单独派有一名董事。我国从1981年起开始向该行借款。此后,我国与世界银行的合作逐步展开、扩大,世界银行通过提供期限较长的项目贷款,推动了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改造、能源、农业等国家重点建设以及金融、文卫环保等事业的发展,同时还通过本身的培训机构,为我国培训了大批了解世界银行业务、熟悉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
3.世界贸易组织 产生的背景:
二十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矛盾深重的经济大危机,并由此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西方各国都认为应创建并维持一个相对自由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决定从金融,投资、贸易三方面着手对现有经济体系进行改造。 1986年9月乌拉圭回合启动时,新议题的谈胖内容覆盖面有了实质性的扩大,谈判涉及减少非关税壁垒、将农产品纳入关贸总协定的管辖范围、服务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等非货物贸易问题。这些重大议题的谈判成果,很难在关贸总协定的框架内付诸实施,是的创建一个正式的国际贸易组织的必要性日益凸显。
鉴于关贸总协定的不足,1990年初欧洲共同体首先提出了建立一个多边贸易组织的倡议。1990年12月,在乌拉圭回合布鲁塞尔贸易部长会议上同意就建立多边贸易组织进行协定商,经过一年的紧张谈判,1991年12月形成了一份关于“建立多边贸易组织协定”的草案。1993年12月,把“多边贸易组织”改为“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时候乌拉圭回合成果的体现,是对GATT的继承,它的创立是世界各国组建世界贸易组织理想的实现。世贸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
作用: 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系是各国协调一致、共同应对经济危机的有效工具,在世界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中要作用: 有礼地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 2. 对国际经济利益有较强得协调作用 3. 促进了世界范围内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 4. 使传统的贸易政策措施得到改观 5. 使世界市场的竞争方式与竞争手段改变
中国的关系: 1995年7月11日,世贸组织总理事会会议决定接纳中国为该组织的观察员。中国自1986年申请重返关贸总协定以来,为复关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进行了长达15年的努力。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 利:①它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 ②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国际竞争; ③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⑤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⑥也有利于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别人制定规则而中国被动接受的不利状况,从而维护合法权益。 弊: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弱势产业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如过不加快改革的步伐,这些产业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关税的大幅度减让,外国产品、服务和投资有可能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免不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贰』 世贸组织是不是世界三大金融机构之一为什么
因为金融机构是买钱卖钱收利息的,世贸组织只是一个国际机构。
『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之间的关系
世界银行由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国际开发协会等机构组成,是向全世界发展中国家提供金融和技术援助的国际金融组织。世界银行由两个机构组成: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与国际开发协会。世界银行的目标为消除贫困。其所有决定都必须旨在推动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以及为资本投资提供便利。
世界贸易组织是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目前拥有159个成员国,成员国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7%,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1945年12月27日成立,为世界两大金融机构之一,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其总部设在华盛顿。
世贸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一起被称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国际清算银行(BIS)及世界银行,被称为“布雷顿森林机构”。几乎所有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其金融政策均受这三家机构影响。
『肆』 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有什么区别
国际贸易制(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国际金融学是研究国际货币金融关系的一门经济类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国际间货币与资本活动的基本规律,理解大量金融信息的基本含义,重点掌握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国际货币流通和国际资金融通方面的知识,并对国际货币制度与国际金融机构有基本的了解;进而能运用国际金融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解释各种金融现象,理解国际金融政策,并能初步进行国际金融实务操作;能把握当今国际金融发展的前沿走势,对国际金融的理论、政策和实务能有比较全面系统的理解,作为将来深入研究国际金融问题的基础。 国际贸易就是跟外商作生意阿,所以要懂贸易理论和外贸实务等。金融的话重要学习经济方面的东西。国际金融指国际间资本的流动, 国际贸易指国际间货物的流动。(当然货物流动要靠银行结算,这部分也属于资本流动的一部分)金融学的研究领域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等领域 国际贸易主要是研究进出口业务的专业。
『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之间的区别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都是世界经济组织,而联合国版是一个世界性权、综合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的区别主要在于职能:
(1)世界银行是向全世界发展中国家提供金融和技术援助的国际金融组织。
(2)世界贸易组织是以开放、平等、互惠的原则,逐步调降各会员国关税与非关税贸易障碍,并消除各会员国在国际贸易上的歧视待遇。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
『陆』 世贸组织为什么不是世界三大金融机构之一
来说,世界贸易组织 国际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专银行和经济合属作与发展组织是世界的 三金融组织.
一、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金秋的微风和煦轻柔,金秋的蓝天白云飘逸,金秋的田野遍地金黄。
二、秋风过处,五谷飘香。那一片片庄稼,远看,好似翻滚着千层波浪;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
三、抬头仰望,天空瓦蓝瓦蓝的,洁净得好像刚洗过的蓝宝石,使人感到秋高气爽。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秋风和熙轻柔,蓝天白云飘逸悠扬。
四、叶子从大树上落下,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大雁展翅飞翔。地上洒满了落叶,像一条金光大道,载着我的梦想伸向远方。
五、杨树叶子黄了,挂在树上,好像一朵朵黄色的小花;飘落在空中,像一只只黄色的蝴蝶;落在树旁的小河里,仿佛是金色的小船。
六、秋风一吹,树上的叶子像一只只蝴蝶慢慢地,慢慢地着落在地上,给大地铺上一层金色的地毯。
『柒』 求:世界三大经济贸易组织是哪三个啊
世界三大经济贸易组织是哪三个指的是:
1、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监督,管理版和执行共同构成世权贸组织的多边及诸边贸易协定;作为多边贸易谈判的讲坛。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规定各会员国汇率、资金移动和其他外汇管制措施:会员国的国际收支,除非发生基本不均衡,否则不得任意调整其本国货币的平价。
3、世界银行(WB):世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息贷款、无息贷款和赠款,用于支持对教育、卫生、公共管理、基础设施、金融和私营部门发展、农业以及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等诸多领域的投资。
(7)国际金融世贸扩展阅读
1995年7月11日,世贸组织总理事会会议决定接纳中国为该组织的观察员。中国自1986年申请重返关贸总协定以来,为复关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进行了长达15年的努力。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2015年12月17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50余个成员国达成近20年来规模最大的关税减让协议,取消了对201项IT产品1.3万亿美元贸易的限制。
『捌』 国际贸易和金融有什么区别
二者区别很多,具体如下
概念上的区别
国际贸易也称通商,是指跨越国境的货品专和服务交易,一属般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组成,因此也可称之为进出口贸易。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
国际金融就是国家和地区之间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联系而产生的货币资金的周转和运动。
学科构成的区别
国际贸易: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学概论、政治经济学等
金融: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外汇管理、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货币体系、外汇交易(包括国际衍生产品交易)、国际结算、国际信贷、国际证券投资和国际银行业务与管理等等。
主要操作内容
贸易是有钱有货,是对钱货交易的操作
金融主要是管理钱财,是对金钱的操作管理。
工作内容上的不同
国际贸易主要是实践从事经营性的商务活动,是传统意义上的买卖、交易过程
金融主要是幕后操作,对金钱的观察、操作,更加倾向于理论。
『玖』 实例说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物流之间的关系
国际物流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同时国际物流也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国际物流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国际贸易的环境,为国际贸易提供了各种便利的条件,世界贸易的飞速增长与国际物流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国际物流的支持,如果国际物流的发展无法跟上国际贸易发展的脚步,将会大大阻碍国际贸易的纵深发展。
本文主要研究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发展的关系,并以北美、日本和欧洲这三个世界上贸易活动最活跃和物流水平较为先进的国家和地区的资料对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关系做进一步的实证分析。
一、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关系的理论分析
(一)国际贸易促进了国际物流的产生与发展
所谓国际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扩展,是跨越国界的、流通范围扩大了的“物的流通”,是实现货物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间的物理性移动而发生的国际贸易活动。1从这个概念中可以看到,国际物流实质上就是国际贸易活动的一部分,是为国际贸易活动服务的。因此,国际物流得以产生的前提就是国际贸易的存在。如果没有国际贸易,也就没有商品的国际间流动,因此也就不需要有国际物流。
1、国际贸易促进了国际物流的产生
国际贸易是国际物流产生的前提,同时,国际物流也是国际贸易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国际物流的支持,商品无法在国家间进行移动,国际贸易也就无法完成。因此,国际贸易必然会推动国际物流的产生。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贸易双方对国际物流服务的专业化、一体化要求加强,使得国际物流由早期的仅指将货物由一国供应者向另一国需求者的物理性移动,发展成为今天的集采购、包装、运输、储存、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的系统。可以说,国际贸易产生了国际物流,并且促进了其向现代化国际物流的发展。
2、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国际物流技术的进步
物流技术(Logistics technology)是指物流活动中所采用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方面的理论、方法,以及设施、设备、装置与工艺的总称。国际贸易的发展给企业及社会的物流预测管理等技术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促使物流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因之一。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各国,各大企业在世界市场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虽然质量在消费者眼中越来越重要,消费者关注的不仅仅是价格,但价格仍然是取胜的一个重要因素。国际贸易的发展要求从各个方面降低成本:原材料价格、订单成本、运输价格、库存成本等等。这就对国际物流的各个环节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在国际贸易的这种推动下,国际物流从理论上到技术上都有了重大的创新和发展。
3、国际贸易的发展不断对国际物流提出新的要求
全球经济的发展,人类需求层次的提高,一方面,使得国家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是贸易量的快速增长,二是可贸易商品种类极大丰富;另一方面,也使国际贸易的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初级产品、原料等贸易品种正逐步让位于高附加值、精密加工的产品。国际贸易的变化发展对国际物流的质量、效率、安全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4、国际贸易对国际物流发展趋势的影响
由于国际贸易发展到了买方市场,很多贸易商为迎合消费者日益净化、个性化的产品需求,而采取多样、少量的贸易方式,因而高频度、小批量的配送需求也随之产生。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些专业的物流服务已形成规模,并有着广泛的发展前途。伴随着国际贸易商经营取向的变革应运而生了物流经营的专业化、集约化、电子物流和绿色物流等。
总之,国际贸易的发展必将推动国际物流在各个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当今世界,各国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全球的贸易量也在不断上升,这必将给国际物流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也会给国际物流的发展以更大的推动力。
(二)高效的国际物流系统成为国际贸易持续发展的保证
国际贸易导致了国际物流的诞生,但是,从其诞生之日起,国际物流就开始了自己独立发展的历程,不断发展壮大,并且,国际物流不息的进步与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也起到了深远的促进作用。
在大量跨越国境的贸易中,不可忽视的是货物跨国转移所带来的国际物流量的上升。贸易量势必带来更多的物流量,这要求国际物流为货物转移在货物的运输、装卸、仓储、信息传输等各个环节都提供便利。现代物流运用科技手段,使信息快速,准确反馈,采用货物流通的最优渠道,将产品按消费者的需求生产出来,快速送到消费者手中,提高了服务质量,刺激消费需求,加快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在供应链联结的各企业间实现了资源共享,大大缩短产品的流通周期,加快物流配送速度。企业的物流渠道、物流功能、物流环节与制造环节集成化,使物流服务扩大化和系列化,并通过规范作业,使贸易过程中延迟交货、送货不及时或货物损坏灭失等不可控制风险大大降低,从而便利各国企业间达成贸易。低效率的物流体系同样会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瓶颈,从事国际贸易带来的利益会被巨大的流通费用开支所抵消。
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一般认为有运输、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各要素充分发挥各自功能,从而合理、有效地实现物流系统作用的目的。
在货物的国际转移中,对物流各功能的要求更高。以运输为例,与国内运输相比,国际运输涉及的环节多,风险较大,线长面广,情况更为复杂。国际运输主要是供应及销售物流中的海运、陆运、空运、管道及多式联运等运输方式的选择,确定合理的运输路线,并对运输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在整个运输过程中,使用多种运送工具,变化不同运输方式,中途还要经过多次装卸搬运,经过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与各国的货主、保险公司、银行、海关和各种中间代理人打交道。各国政治、法律、金融货币制度不同,可变的因素非常多,其中某个环节发生问题,会影响到整个物流的效率。所以,要符合国际贸易对于运输的要求,就必须充分发挥运输在整个国际物流系统中的作用,实现安全、迅速、准确、节省、方便的目标。
随着全球化市场竞争的加剧,很多产品完成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贸易商竞争的重点是如何更好、更快地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国际贸易中的产品和服务趋向于多样化、定制化。生产商用标准化的零件实现规模经济,贸易商获知国际市场上客户的具体要求,通过物流的流通加工功能,对零部件按照多种方式进行组合,形成符合客户要求个性化产品,再经过包装、运输、配送把产品送到消费者的手中,实现“门到门”的服务。
高效的物流系统为国际贸易不断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持,使各国参与贸易的利益提高,使更多的非贸易品变为贸易品。
为了实现成本最低化,很多企业从世界成本最低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同时,又把产成品销往世界各地。跨国企业的采购和销售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据统计,跨国企业掌握着全球2/3的国际贸易。在目前的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趋势逐渐加强、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以及日趋激烈的贸易竞争情况下,企业不可能孤军奋战,通过合作伙伴,如供应商、贸易商、零售商、代理商共同参与,才能对产品进行动态改进,不断挖掘客户新的需求,这就需要形成高效的全球供应链体系来不断整合全球资源。企业可以凭借高度灵活和快速响应的物流和供应链系统,世界全方位重组、要素进一步优化配置,生产定位和布局,进而实现贸易利益的最大化。
在全球供应链的管理中,利用电子商务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首先完成企业内部业务流程一体化,然后再向企业外的合作伙伴延伸,达到生产、采购、库存、销售以及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整合,使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发挥最大效能,把理想的供应链运做变为现实。供应链中的全部物流管理可通过供应链所有成员之间的信息沟通、责任分配和相互合作来协调,这样就可以减少链上每个成员的不确定性,减少每个成员的营运成本。企业可以用较少的设备完成库存的周转,减少资金占用量、削减管理费用,从而降低成本,并提高运输、包装、标识和文书处理等活动的效率。
由此可见,国际物流也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国际物流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国际贸易的环境,为国际贸易提供了各种便利的条件,世界贸易的飞速增长与国际物流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三)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
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存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国际物流的支持,如果国际物流的发展无法跟上国际贸易发展的脚步,将会大大阻碍国际贸易的纵深发展。因此,除了政策支持、全球合作等促进国际贸易的传统方法以外,必须大力发展国际物流,以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促进国际贸易的持久发展。
二、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关系的实证分析
为了更准确地揭示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因果关系,第二部分将从世界上有代表性的国家出发,利用时间序列数据,采取Granger因果检验的方法对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因果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1、北美地区
下文所用进出口额采用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编写的《国际金融年鉴》从1983年到2004年的数据,海运运输量数据采自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所编写的Review of Maritime Transport 1983-2004。北美地区的进出口总额和贸易货物海运运输量的关系如下图二所示。
利用Eviews对进出口总额和海运运输量的数据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外贸货物海运运输量T和进出口总额E都是一阶单整的,两者之间具有协整关系。(具体检验过程见附录)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如下:
在5%的显著水平下,F统计值大于其临界值,可以拒绝零假设,也就是说,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的结论都确认了我们有95%的把握说,外贸货物海运运输量和进出口总额之间具有反馈性的互为因果关系。
2、日本
日本的进出口总额和贸易货物海运运输量的关系如图二所示。
利用Eviews对进出口总额和海运运输量的数据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外贸货物海运运输量T和进出口总额E都是一阶单整的,两者之间具有协整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如下:
在5%的显著水平下,F统计值大于其临界值,可以拒绝零假设,也就是说,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的结论都确认我们有95%的把握说,外贸货物海运运输量和进出口总额之间具有反馈性的互为因果关系。
利用Eviews对进出口总额和海运运输量的数据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外贸货物海运运输量T和进出口总额E都是平稳序列,两者之间具备了Granger因果检验的前提。(具体检验过程见附录)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如下:
在5%的显著水平下,F统计值大于其临界值,可以拒绝零假设,也就是说,Granger因果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