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这两个 P2P 互联网金融平台,投哪一个比较合适
利息不是第一关注点,安全才是,所以要投更安全的那个。
投资理财永远需要注意资产内的分配,不能容所有的钱都赌在一个平台上。
现在P2P平台鱼龙混杂,个人经验来看,选择一个靠谱的平台的可以按如下的几个步骤:
1.看平台的背景,包括是否属于上市系、国资系、银行系、风投系,注册和实缴资本,平台的创始人团队是否有较强的金融背景或者业内的大佬;多跟有经验的投资人交流,比如到之家,贝多多网贷记账APP去问问大家的看法什么的。
2.看平台的运营状况,平台成立的时间越长越好,平台的成交规模越大越好,平台的注册用户数量越多越好,平台的日均访问IP越多越好(可以通过ALEXA查询)。
3.看平台的风控情况,是否采用了第三方支付托管或者更好的银行存管,是否有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合作(担保公司最好是融资性担保公司),是否有风险准备金和资金是否采用存管。
4.看平台的用户体验,看官网的用户体验,是否有WAP网站,是否有APP,以及这些产品的体验怎么样。一个用心的平台一定会花费成本做好这些。
5.看平台的业内口碑,有的平台经常被投资人曝光各种假资料或者欺骗用户的行为,有这些行为的平台要注意。
② 为什么有哪么多的互联网金融骗局
术之一:高息诱惑
高息诱惑是互联网金融网贷诈骗平台用得最多的招数。在 “跑路”的平台中,大多标示超过24%高收益。高利率的诱惑之下,一些投资者失去了抵抗力,投机心理陡增。再加上侥幸心理,导致他们频繁“踩雷”。
骗术之二:秒标圈钱
秒标因为时间短、利率高、回款快,一度是新平台吸引投资者的营销利器。网贷平台荣锦创投”上线一天就关张。据了解,“荣锦创投”在论坛发布的帖子里,试运营期间,平台将举行连续3天的秒标活动秒标秒不停。果然,跑路时已吸金20万。
骗术之三:利用媒体宣传造势
在网络等媒体发布软文进行宣传,吸引投资者;进而利用自有资金循环投资,制造虚假繁荣,诱惑投资者参与;最后打着保本保息的幌子,诱导投资者投资长期标的,并以活动为诱饵,将投资资金全部骗到手,然后“跑路”。多位受骗的投资者反映,他们都是在腾讯、凤凰等“高大上”的媒体网站上看到相关平台报道,随后参与投资的。
骗术之四:利用搜索引擎认证增信
炒得沸沸扬扬的旺旺贷“跑路”事件,将网贷平台最大的流量入口网络推上风口浪尖。当时很多受害者表示,之所以投资旺旺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有网络认证。 “跑路”的网金宝也被360搜索和搜狗搜索认证过。
骗术之五:编造专业创始人团队
在倒闭的网贷平台中,有一些创始人团队看上去阵容非常豪华,名校毕业,有过大型金融机构工作经验,被当做投资选择平台的标准之一。但有网友爆料称,已“跑路”的科迅网的资料涉嫌造假,关于核心团队成员的介绍,竟然“都是从其他网站粘贴过来的”。
骗术之六:包装成大城市平台
北京、上海等地的平台,投资者一直认为比较正规,因为这些地方政府管理严格,监督的媒体也多,同时参与的投资者也多。特别是北京,地处“天子脚下”,深受投资者信赖。但大成律师事务所肖飒律师称,目前一些骗子平台也转移到北京了,对外营造一种“天子脚下,踏实做事”的假象,有的只是把网站地址写为北京,实际经营在外地。投资者根据地域选择平台也要小心了。
骗术之七:假借官方机构为其增信
与央行合作,所有投资用户的资金均会由中国人民银行北京支行全权监管。看到这里,稍微有些金融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个骗局,因为央行作为监管机构,是不可能对互联网金融网贷资金托管的,何况央行已经撤销了在北京的分行。这个信息在网上就能查询出来,但竟然有不少不明真相的投资者相信平台所说。
骗术之八:监守自盗骗取投资者资金
今年年初有媒体对互联网金融网贷受害人的采访中,有受害者告诉记者,她所投资的网贷平台,不宣布倒闭,但就是说提现困难,让他们继续投资支持平台。而在投资者交流群,有一些人4折、5折收购他们的债权,这也被业内称之为“收草”。业内人士称,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一种恶意诈骗,过一段时间,他们又会再开一个平台诈骗。
骗术之九:假借第三方为其增信
网贷精选观察发现,在“跑路”的平台中,有平台信息显示,其获得过各种“高大上”的机构颁发的奖项。还有一些平台宣传与大型担保公司有合作,并由担保公司提供本息保障,以此来为他们平台增信。对于这类增信,也许一个电话就可以验证是否有机构给它们颁过奖,是否担保公司与平台有合作。在投资之前多做一些功课,就能防范这种低水平诈骗。
骗术之十:平台所有信息系编造
对于互联网金融网贷的诈骗行为,这种诈骗行为最为恶劣,几千块钱买个系统,假借一个办公场地,用假的创始人身份、假的工商执照,虚拟一些借款人,有的甚至忽悠够了钱就跑,投资人想找都没法找。他们上线就是为了诈骗的,在以往跑路的平台中,很多平台都是没有实际办公场地。
互联网金融平台挑选十大绝招
绝招之一:认真审查网站资质和规模
投资者选择平台第一件事就是要审核其基本证照,包括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等,同时还可查询团队成员、主要股东在法院否有被执行的情况。主要方法是在相关政府网站和法院系统网站查询。
绝招之二:排除合作机构“水份”
有一些机构自称“国金”、“中银”,与一些国企和上市公司拉上关系,企图欺瞒投资人,可以直接向这些股东公司电话咨询是否有关联,必要时可扮演借款人向合作机构了解借款方法或直接投诉。
绝招之三:考察平台曝光度
上网搜索网站信息,在传统、专业媒体上曝光率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形象正面的平台,付出的成本就越高,安全度相对较高。但也不能偏信这些信息,要排除“软文”的干扰。
绝招之四:查看风投的投资记录
有风投资的平台,相当于机构帮助投资人做了筛选,获得投资有利于加强团队建设和风险管理。网贷精选提示,不能将风投介当作唯一指标,一些优质平台没有获得投资,有一些平台还会在对外发布消息时夸大投资额、虚假宣传。
绝招之五:从借款数据考察平台
一些问题平台的平均贷款额明显偏大,甚至可以达到人均借款超过2000万元,而正常经营的平台的借款额普遍较低。投资人如果看到平台上的借款人不多,但是每个人借的金额特别大,贷款频率高,缺乏抵押物、担保措施的平台,要格外谨慎。如果是企业频繁、大额度的借款也要小心。
绝招之六:考察平台存活时间
问题平台能坚持一年以上的不足10%。新手在没有足够投资经验的时候,可以先选择历史比久远的平台,这样可以大幅避开平台倒闭、跑路的危险。但并不绝对,长久的平台也可能倒闭。
绝招之七:收益率太高的平台不要投
目前来看大部分平台12%左右的收益属正常。过高的收益,投资者就要先思考,借款人如何能负担得起这么高的资金成本、平台怎么能找到这么多负担得起高利息的借款人。
绝招之八:考察贷款集中度
投资人可以参考一些第三方报告,查找平台的借款集中度,比如跑路的中宝投资,前10名借款人的借款总额高达10亿元,占比高达90%。
绝招之九:考察资金流动性
一个平台的出入金额稳定性可以作为考察指标。每日的应还款金额和日贷款余额都非常平稳的平台更可靠。
绝招之十:终极大招,莫贪心
避免上当的最终要领就是不要过于贪婪。
网贷精选评价,互联网金融有些骗术虽然很拙劣,但投资者侥幸心理太重,对一些平台的基本信息都不去核对,这是造成他们“踩雷”的主要原因。成功的投资者首先要树立正确投资理念。
③ 风投为什么选择投资互联网金融 博客
在回答楼主的这个问题之前,我先问楼主一个问题,你认为金融的互联网化会内是一种趋势吗,答案是非常肯定容的,比如现在我们所熟知的支付宝,余额宝,娱乐宝及其他的互联网理财方式,这些全新的理财方式正在以其高效便捷的方式一步步侵蚀着那些大银行,那些看不上小客户,傲慢低效的银行的市场正在发生悄然的变化,改造它们是必然的,虽然互联网金融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这就是为什么风投为什么选择投资互联网金融的原因。
④ 互联网金融平台哪里找具体哪个好一些
互联网金融平台鱼龙混杂,如何有效识别平台优劣,避免入坑?
1.认真审查网站资质和规模
投资者选择平台第一件事就是要审核其基本证照,包括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等,同时还可查询团队成员、主要股东在法院否有被执行的情况。主要方法是在相关政府网站和法院系统网站查询。
2.考察平台曝光度
上网搜索网站信息,在传统、专业媒体上曝光率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形象正面的平台,付出的成本就越高,安全度相对较高。
3.查看风投的投资记录
有风投资的平台,相当于机构帮助投资人做了筛选,获得投资有利于加强团队建设和风险管理。网贷精选提示,不能将风投介当作唯一指标,一些优质平台没有获得投资,有一些平台还会在对外发布消息时夸大投资额、虚假宣传。
4.从借款数据考察平台
一些问题平台的平均贷款额明显偏大,甚至可以达到人均借款超过2000万元,而正常经营的平台的借款额普遍较低。投资人如果看到平台上的借款人不多,但是每个人借的金额特别大,贷款频率高,缺乏抵押物、担保措施的平台,要格外谨慎。如果是企业频繁、大额度的借款也要小心。
5.收益率太高的平台不要投
目前来看大部分平台12%左右的收益属正常。过高的收益,投资者就要先思考,借款人如何能负担得起这么高的资金成本、平台怎么能找到这么多负担得起高利息的借款人。
6.考察贷款集中度
投资人可以参考一些第三方报告,查找平台的借款集中度。
7.终极大招,莫贪心
避免上当的最终要领就是不要过于贪婪。
⑤ 如何应用互联网金融进行投资理财 论文
首先你要选择一个安全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投资理财,判断一个互联网金融平台是否安全,可以看看如下几点:
是否采用了第三方的资金托管
如果没有采用资金托管,那么投资人的资金则有可能进入一个平台固定资金账户,如此便形成了资金池,而资金池中的资金平台本身则是可以随意挪用,因为风险极高,13年底就有多家P2P平台私自挪用资金池的资金卷款跑路。另外一旦形成资金池,本身就存在非法吸储的法律风险。
采用资金托管后,投资人所有的资金平台无法接触,因为投资充值等等资金交易都需要资金托管平台的交易密码,如此不仅保证投资热资金安全,也杜绝了资金池的形成,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大大降低。
2.平台是否为抵押型项目
因为国内的信用体系不完备,所以一般信用借款标的风险极高。所以有足额抵押的项目平台相对风险更低,而有抵押的项目通常是个人住房以及车辆抵押最佳,此类抵押物最为保质且流通性强变现快借款金额小,万一出现逾期不会对P2P平台造成太大影响,极大降低个人投资风险。
3.一定要注重平台项目的真实性
部分跑路平台或者骗子平台发布的项目多为虚假标的。而所谓的信用借款项目则风险更大。个人房产以及车辆抵押类的项目要注意是否房屋它项权证以及车辆抵押登记。还有就是抵押资产的实地评估照片,以及借款合同、借款人基本信息等等。
4.不可盲目相信部分平台的风险投资
现在整个互联网动辄一个创业公司就号称拿到XX万风投多有夸大不实,P2P平台多部分所谓的风险投资亦是多有夸大或不实成分,风险投资在P2P领域已经沦为平台背书工具。
5.不可盲目追寻高收益
国家法律明确规定民间借贷利率不可超过银行同期利率的4倍即(24%),超过此利率不受法律保护,目前P2P平台的平均收益在16%左右。
7.切记勿投天标秒标
此类标的多为骗子所为,之前多家上午开业下午跑路的平台就是通过天标秒标吸引投资人卷款跑路。8.警惕远离自融性质平台
平台自融基本特征表现为资金为自己使用,这种形式无疑是拆东墙补西墙,资金漏洞会越来越大,一段出现集中赎回的情况必然资金链断裂,后果就是平台垮台投资人本息全无。
你可以研究下天雄投资,这家平台是当前国内为数不多的在以上几点做的不错的平台之一。
⑥ p2p网贷为什么会成为风投眼中的香饽饽
首先,从政策层面上看,P2P网贷的监管政策虽然还没有落地,但是从监管层的态度上看,是支持的、是肯定的。
其次,任何投资行为都是趋利的,这几年特别是最近一两年,P2P网贷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传统金融产业。
第三,P2P网贷是互联网金融领域最好的切入口。
⑦ 互联网金融行业13家平台获C轮融资 风投态度有何转变
VC一开始是很看不上互联网金融的,互联网金融也不是传统VC关注的市场。互金企业从哪儿收集数据内,运营靠不靠容谱,将来政策怎么管,直至现在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不过现在很多一开始坚决不投互联网金融的风投开始转变态度,成了 墙头草 ,转变原因在于目标锁定了互金企业的资产端。更何况有些互金企业的盈利水平已经超过了50%的A股上市公司。
⑧ 互联网金融具体分支有哪些可能的爆发点是那种业务
我所理解的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极其宽泛的概念,无论是互联网公司玩金融,还是金融机构触网,只是因为各自基因和血质不同,决定了业务开展的出发点和途径有差异,最终其本质/目标并没有区别。
互联网金融的分支,和金融的分支一样丰富,举例来说,
互联网信贷。这也是金融业最传统的业务。阿里金融的确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player。代表了电商做金融的一套新颖的路数。另外也有像慧聪网、敦煌网一类的B2B网站,将自己做成融资中介,一手把有融资需求的会员打包,一手将银行、小贷公司介绍过来。此外还有楼主提到的P2P借贷平台,以lending club等为代表。另一个方向,金融机构也在通过触网,大胆探索传统银行借用互联网渠道和模式,完成信贷交易的实践。比如平安银行的陆金所,就是这类最典型的代表。
互联网理财。东方财富等都是互联网投资理财的平台,提供从信息、中介到买卖的一揽子服务。前阵子阿里巴巴的余额宝,是另一种通过互联网手段,实现满足大众理财需求的产品。
互联网保险。由于保险行业(人手/财产)本身需要遵循大数法则,在互联网保险方面的创新点,更多的是集中在渠道建设上的革新。更多保险公司采取将高度模块化的产品搬到互联网上,借助网络完成询价、定价、承保、写保单的工作,以此逐步替代以往保险代理人(不是经纪人)的大部分工作。
互联网风投/众筹。kickstarter的模式,更具互联网精神。如果硬要区分互联网金融或金融互联网,我个人认为网上众筹才是前者最典型的模式
互联网资讯/直播。炎黄财经这一点就不错,国内外财经资讯都有,又有财经解盘的直播,还有投顾操作等。
⑨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有哪些
总结起来,此次泡沫抄的生成机制主要包括:第一,风险投资放大股市“博傻”效应。风险投资是IT技术产业化应用的孵化器,但在上市过程中却有制造股价泡沫的天然动力和内在要求,当新经济成为圈钱利器的时候,股市的“博傻”法则就会愈演愈烈。
第二,企业并购热潮哄抬股价效应。美国经济特别是信息技术产业持续增长激发资本市场狂热,美国及世界市场上大量股票被追高的企业掀起并购狂潮,强势企业借机拓展业务范围,弱势企业借此抬高股价,整体股价水平螺旋上涨。
第三,宽松资金环境引发资金追逐股票效应。IT应用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整体价格水平,提升美国经济景气指数,政府维持宽松货币政策,养老金、外资等资金大量涌入资本市场,导致过量资金追逐有限股票。
第四,舆论力量的推波助澜效应。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舆论和报告大力推崇科技服务引导的“新经济”,成为投机泡沫的重要参与者。正如耶鲁大学Shiller教授所言:“一般来说,重要的市场事件只有在许多人形成同样想法时才会发生,而新闻媒体是传播想法的必要工具。”
⑩ 请问互联网创业可以怎么找风投呢是初创企业,互联网金融领域的。
在渠道上建议您微链之类的。不过感觉互金行业最近还挺敏感,可能在融资上会有些困难,楼主可以在商业模式和BP呈现上多费些心思。